搜索
首页 其他

评唐宋词与人生

1.【求作文宋词与人生,】

宋词与人生 小河岸边,窗边竹林,缭墙重院,小楼之上,赤壁故垒.披蓑戴笠,孤独垂钓;竹林摇曳,琴声悠扬;院宇深遂,花落尘香;独倚小楼,西楼望月;金戈铁马,乱石崩云.轻叩历史的大门,将心浸在上下五千年中.持一长杆;弹一幽曲;拾一落红;斟壶浊酒;手摇羽扇.轻轻嗅着古老的味道,醉了…… 宋词里的中国柔肠千缕、素雅清幽,但却又不缺豪迈之气.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李煜的悲愁,辛弃疾的大义……一部宋词集就是一颗细腻的中国心. 读一首宋词, 犹如品一壶上好的女儿红.红而不俗,亮而不艳, 执着的守着自己的那份古朴,阳光下,闪着金色的光芒,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神秘纱衣,经过时光的酝酿,散发出醇厚的酒香.如果说,诗似落花风尘定,那么,词若花茶心凝醉. 滚滚长江,一人兀立江岸,往事历历在目,想当年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乱石崩云,惊涛裂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赤壁故垒,奔马轰雷,惊心动魄,气象磅礴.猛然间,跌入现实,思绪深沉,自笑多情,然而人生几何,何苦让一个“愁”字禁锢着自己,斟壶浊酒,持酒邀月,愿消除一切杂念.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梅蕊初绽,独消寒枝,异香沁人.一榻横陈,日高方起,唯有香烟灭了的玉炉陪着她.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屋内词人枯坐,泪下千行,丈夫犹在眼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夜阑人静,幽困在小楼中的人,倚栏远望,对着那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回想起自己的故国,笙歌待宴,尊罍美酒,池塘漾碧,春水乍溶,夜虽已深,但宫中一片宝炬流辉,名香蕴馥,凄楚之情,涌上心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竹林摇曳,远处笛声乍现,沏杯花茶,守一片净土,轻轻垂下眼帘,嗅着清香与古典,品味宋词里的中国.。

2.唐宋诗词与人生,,有什么好写的上《唐宋诗词与人生》这门课,期末

走进诗人的感情世界有人说,诗人的感情是十分丰富的。

就让我们走进诗人的感情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一这是一个深秋的傍晚,血色的夕阳支持不住自己的身躯,快要掉到山背后去了。湘水支流汩罗江畔,一位瘦弱的老者,面对着衰草连天的景象,止不住黯然神伤

由眼前的草木零落的衰败景象,他想到的是楚国国运的衰落。此时的楚国,恰如眼前这即将西沉的夕阳,谁也改变不了它的命运。

自己的苦心经营又能怎么样?换来的还不是奸臣们的妒忌与诽谤?莫非这楚国的国运也将同这季节一样,即将走到尽头?那是多么令人伤心的事情啊!于是,他脱口吟出了如下的诗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二还是一个晚秋的时节,刺骨的寒风一个劲地刮着,刮得满天落叶飘飞,猿猴也发出阵阵哀鸣。在长江边上的一座小山上,站立着一位形容枯槁的老人。

此刻他的心绪恰如眼前这滚滚的江水,难以平静。 从安史之乱爆发至今,自己漂泊流离在外已经有好多个年头了。

不经意间,自己的两鬓已长满了白发。难道自己这把老骨头也要埋在异地他乡不成?什么时候,我才能重返故里呢?于是,他脱口吟出了如下的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三又是一个暮秋的时节,清高孤傲的**花已经开过了,一个个缩着颈,弯着腰,显得十分憔悴,全然没有了往日的清高与傲气。

在满地残花败叶的旁边,立着一位清秀却又满面愁容的中年女子。 有谁想到她会是曾经名噪一时的女词人呢?俗话说:花无三日红。

这人生的遭遇也正如这花儿一般。想当年,夫妻恩爱,竭尽鱼水之欢。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靖康之乱和丈夫的去世,自己也变得人老珠黄。还有谁会看上我这枝“败叶残花”呢?于是回到寓所,她奋笔写下了如下的词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四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凄风苦雨吹打得梅树上的花瓣纷纷下落。

行人的脚就从这些花瓣上踩过,使它们变成一摊摊的泥水。驿站外面的一座断桥旁边,伫立着一位精神疲惫的老人。

面对着这备受摧残的梅花,他不禁想到身家的处境。在偏安江左的南宋小朝廷,呈现的是一派歌舞升平。

什么亡国之耻,丧国之痛,全然被抛到九霄云外。自己力主北伐,收复失地,换来的只是权贵的倾轧和奸佞的中伤。

但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自己忠君爱国的素志。花瓣被踩得成了泥水,但那清香的味儿还在!于是,他写下了如下的词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五寓主观于客观,纳无限于有限。 一花一木,一枝一叶,在他们心中宛然就是一个世界。

这或许就是诗人感情丰富的所在吧?。

3.名人评价唐诗宋词的区别

在格式上说

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是五言,五言古诗简称五古,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

年代:三国 作者:曹丕 体裁:乐府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 清·同治辛末春刊《唐诗注疏三百首》

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张继枫桥夜泊书法帖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诗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格律很严,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而宋词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学样式上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

词有5种分类方法

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2、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3、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4、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5、按词牌来源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的格式较为自由,主要讲求音律的美,没有严格的格式

4.唐诗宋词说出了我的人生理想

李白的游仙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颇为深人地论述了盛唐诗人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价值以外的另一种人生追求—淡泊名利,阪依自然,寻求另一片自由自在的人生天地。

并揭示了这“另一种人生追求”与道、释之间的思想渊源,指出这种人生追求与那种消极避世的衰世、乱世的绝望的哀吟不同,它同样是封建盛世所激发起来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洋溢着乐观情绪的理想追求。众多诗人向往和寻求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认为这样的生活远比官场生涯、名利追逐,更有价值。

除山水田园诗派外,作为边塞诗人的岑参、李顽,就曾多次把目光从辽阔的大漠,转向幽静的山水和尘寰外的世界。岑参从大自然中领悟到无限乐趣:“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如“爱兹田中趣,始悟世上劳。”

李硕陶醉于“幽云淡徘徊,白鹭飞左右” 的静境,在远隔尘嚣的新的天地里,体验出精神自由的甜蜜和可贵:“始知物外情,答级同当狗。”并且希望永辞尘世,飞向天国:“仙境若在梦,朝云如可亲。

何由靓颜色,挥手谢风尘。'。

甚至连久历仕途、位极人臣的张九龄,也流露出对庙堂之外那片全然不给人以压抑感的广阔天地的向往:“柄马苦倦踢,笼禽念遐征”;“长怀赤松意,复忆紫芝歌。”;“鼎食非吾事,云仙尝我期。”

这正是一部分初盛唐诗人“另一种”人生价值趋向,应当如何评价呢?我们习惯在谈起山水田园诗,提及它带有宗教色彩的游仙诗,总有人习惯性地斥之为“脱离现实”,笼统地把它们划人“思想消极”的范畴。这显然是把产生于“盛世”的理想之歌和那些常常产生于“衰世”、“乱世”的绝望哀吟轻率混淆的结果。

但是,初盛唐诗人之阪依自然,是一种洋溢着乐观情绪的理想主义的自觉追求,而那些出现于衰世、乱世的山水田园之作,例如大历时期“窃占青山白云”的作品,所流露的则是一种无奈躲避的伤感和悲哀。在大历诗人眼中,大自然从来不是什么“精神乐园”,而是途穷者的避风之港,绝望者的苟活之地,恰如穷鳞所求的一乱浅水。

他们唱出来的是丧失了人生理想的低调。对自由天地的寻求,对于生活在朝不保夕的乱世、衰世的诗人,可能是不敢去想的奢望,但是,一旦遇到生活意志旺盛、思想解放而又衣食丰足、社会安定的盛世,却会变成理想主义的实践。

在封建社会上升阶段的初盛唐,这样的倾向,可以说和“建功立业”同样强烈,同样执着,同样普遍。它不但支配着淡泊名利者的行动,而且也常常渗人“建功立业”者的头脑,构成他们生活态度和实际行为上的矛盾。

它甚至在诗人的人生开始阶段,即促使诗人形成了鲜明的人生价值观。大量事实证明:这种带有社会性的离心倾向,同诗人自身仕途上的升沉险黝,常常并无必然联系。

5.唐诗宋词说出了我的人生理想

李白的游仙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颇为深人地论述了盛唐诗人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价值以外的另一种人生追求—淡泊名利,阪依自然,寻求另一片自由自在的人生天地。

并揭示了这“另一种人生追求”与道、释之间的思想渊源,指出这种人生追求与那种消极避世的衰世、乱世的绝望的哀吟不同,它同样是封建盛世所激发起来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洋溢着乐观情绪的理想追求。

众多诗人向往和寻求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认为这样的生活远比官场生涯、名利追逐,更有价值。

除山水田园诗派外,作为边塞诗人的岑参、李顽,就曾多次把目光从辽阔的大漠,转向幽静的山水和尘寰外的世界。岑参从大自然中领悟到无限乐趣:“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如“爱兹田中趣,始悟世上劳。”

李硕陶醉于“幽云淡徘徊,白鹭飞左右” 的静境,在远隔尘嚣的新的天地里,体验出精神自由的甜蜜和可贵:“始知物外情,答级同当狗。”并且希望永辞尘世,飞向天国:“仙境若在梦,朝云如可亲。何由靓颜色,挥手谢风尘。'。甚至连久历仕途、位极人臣的张九龄,也流露出对庙堂之外那片全然不给人以压抑感的广阔天地的向往:“柄马苦倦踢,笼禽念遐征”;

“长怀赤松意,复忆紫芝歌。”;“鼎食非吾事,云仙尝我期。”这正是一部分初盛唐诗人“另一种”人生价值趋向,应当如何评价呢?

我们习惯在谈起山水田园诗,提及它带有宗教色彩的游仙诗,总有人习惯性地斥之为“脱离现实”,笼统地把它们划人“思想消极”的范畴。这显然是把产生于“盛世”的理想之歌和那些常常产生于“衰世”、“乱世”的绝望哀吟轻率混淆的结果。

但是,初盛唐诗人之阪依自然,是一种洋溢着乐观情绪的理想主义的自觉追求,而那些出现于衰世、乱世的山水田园之作,例如大历时期“窃占青山白云”的作品,所流露的则是一种无奈躲避的伤感和悲哀。在大历诗人眼中,大自然从来不是什么“精神乐园”,而是途穷者的避风之港,绝望者的苟活之地,恰如穷鳞所求的一乱浅水。他们唱出来的是丧失了人生理想的低调。

对自由天地的寻求,对于生活在朝不保夕的乱世、衰世的诗人,可能是不敢去想的奢望,但是,一旦遇到生活意志旺盛、思想解放而又衣食丰足、社会安定的盛世,却会变成理想主义的实践。在封建社会上升阶段的初盛唐,这样的倾向,可以说和“建功立业”同样强烈,同样执着,同样普遍。它不但支配着淡泊名利者的行动,而且也常常渗人“建功立业”者的头脑,构成他们生活态度和实际行为上的矛盾。它甚至在诗人的人生开始阶段,即促使诗人形成了鲜明的人生价值观。大量事实证明:这种带有社会性的离心倾向,同诗人自身仕途上的升沉险黝,常常并无必然联系。

6.【唐宋词读后感最好能学成一篇作文

1.风亦起,心亦凉.我以词人的步伐,留下串串足印在《宋词》的世界里,我甘做一只鸟儿,去飞翔.今宵秋波澹澹,昨夜春雨绵绵.暮时点滴欲坠,朝间片片无奈舟.失去,惘然,憔悴损?无奈又如何.蓦然回首,十余载又怎能与之相提并论,“三十功名尘与土”,那样的豪迈.轻推窗台,拣尽寒枝,寂寞沙洲.渺渺无望的未来,融入淡淡的伤.雨里来去,潮涨潮汐,《宋词》留下的——不变的深邃,永恒的唯美.历史的尘埃,你饱经风霜地走来,从此明白何以谓之“精炼”.也发觉自己实在渺小.书籍是后备,或后卫,抑或是后盾,是支撑着前进的梦幻翼羽.迈着词人的步伐.我哪来词人的胸怀?殊不知,陆游的“寂寞开无主”,涵盖多少辛酸;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抒发了多少离愁;苏东坡的“生死两茫茫”,饱尝了多少煎熬.而我,此刻便越发渺小.只是沙粒,一念间便会被吹走,一念间又会被吹回.只是云朵,由水滴凝聚而成,又化作水滴纷纷而至.造就词人的必须是内涵.我期待,去掀开帐幔,去挽起窗帘,继续读书,致使自己充实.2.《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其中:渭城,《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1957年11月出版)》在七言绝句里的乐府中说,“渭城在今陕西咸阳县县东”.浥,《新华字典》说,“浥,沾湿”.阳关,《汉语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说:“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通往西域的大道”;《唐诗三百首详析》说,“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一百三十里,党河之西”.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没有什么不了解的了. 渭城,是古代的地名,阳关,也是古代的地名.除了两个问题以外,这唐诗是我们都读得懂的诗歌.渭城在今陕西咸阳县县东;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一百三十里,党河之西.提醒爱好格律诗朋友注意,咸阳,在长安(今西安)之西,渭城在咸阳县县东,所以渭城应该在咸阳和西安之间;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一百三十里,其间距离甚远.我的兰州朋友告诉我,从上海到甘肃省的距离,等于从甘肃省全境由东到西(至阳关)的距离.这有什么问题?就是从渭城到阳关十分遥远,为什么西出阳关就没有故人了呢?是因为阳关在当时唐朝的地盘,一路上有驿站(可以休息的宾馆);西出阳关,进入西域,是出国了,是藩国(对唐称臣的国家)的地盘,就没有那么舒服了,所以“西出阳关无故人”. 刘老说:“唐代势力极盛的时候,西面的边疆远远伸到远远的亚细亚西部,长安和西域的交通是频繁的.那时……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都设在如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当官人商贾他们离开长安西上的时候,人们就在当时首都的郊区的渭河旁做一番话别,当然也来点酒.可以想象,当时的渭城是十分繁华热闹的,宾馆酒楼侍陪歌妓,人来人往,柳树成荫,酒业十分发达,搬运工人众多,小贩当街摆卖,美女迎面走来.望着这喧闹的城市,想着长途跋涉到了阳关,还要从那里过关西出到西域,实在对比强烈,感想颇多.客主难免写点诗文,或表示安慰,或表示怀念,或表示赠别,也输出了比如“君住长江尾”的男女相思幽情. 刘老说:“在唐朝,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送别诗.所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迭歌之.……一部《全唐诗》里,这类的赠别作品数量委实不容易统计.但是为什么王维这四句能够独擅一代之名呢?……这样的情景(我们前面说的——山头老生注),在渭水河边不知重复过多少次.到了诗人手里,就提炼成为一首辞意兼美的绝句来”.山头老生认为,我们当代格律诗应该写出我们当代高中生能读懂的诗歌,这里包括我们用平水韵和我们用新华字典韵写作的朋友.这首诗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是一个在唐玄宗开元九年中进士(公元722年,距今1281年,还是个画家,苏东坡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王维写的格律诗.我们古人(距今1281年中了进士的诗人)从前写的直白格律诗,却“就提炼成为一首辞意兼美的绝句来”,到我们现在还能读懂,我们现在的格律诗难道要让我们高中生都读不懂吗?真不可思议! 刘老说:“就提炼成为一首辞意兼美的绝句来”.这里的“意”,是意境,也是诗人的境界.“辞意兼美”,不是故作玄虚,不是比如把我们中学课本里已经知道的,现代格律诗先锋的梁启超先生说成是“梁任公”的风雅.梁启超先生说:“余虽不能诗,然好论诗.以为诗之境界,被千余年来鹦鹉名士(余尝戏名辞章家为‘鹦鹉名士’,自觉过于尖刻)占尽矣,是最可恨也.故今日不作诗则已,若作诗,必为诗界之哥伦布、马赛郎然后可.犹欧洲之地力已尽,生产过度,不能不求新地于阿米利加(美洲——山头老生注)及太平洋沿岸也.欲为诗界之哥伦布、马赛郎,不可不备三长: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摘自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的《梁启超诗词全注》)就是当代格律诗的境界.也许,“境界”,是诗人的思想修养:“意境”,也是诗人的修养;诗人通过他的艺术修养表达他的思想修养.也许,境界和意境和情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山头老生。

7.人生唐诗宋词

诗词,尤其是唐宋诗词,是用汉字码成的文本中审美价值最高的一类作品。

它简洁、优美,把汉语汉字所蕴含的审美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了。 在座的年轻人都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任务,就是写情书。

怎样把情书写得更好呢?第一,要简洁,不能啰唆;第二,要优美,不能粗俗。这时我们就可以借鉴唐诗宋词。

我们可以把李商隐《无题》诗中的警句摘录下来,镶嵌在情书中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多么感人啊!北宋词人晏几道写得最好的主题就是失恋的痛苦。比如《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假如你在书信中间把这两句镶嵌进去,那位暂时不理睬你的朋友如果也懂欣赏诗词,也许就会回心转意了。 除了审美,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儒家说的“诗言志”。

有人认为“言志”偏向严肃、正大的主题,“缘情”则是偏向抒 。..。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