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社《颜真卿多宝塔碑:佳句,成语,对联,诗词集字其内容为唐宋诗文、历代名联佳句,并且形式多样,实在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从中既可以巩固所学碑帖的笔法结体,又可领略诗词联句的优美意境,不但能提高学习书法的兴趣,而且寓学于乐,陶冶情操。 学习书法,临摹是必需的。一本法帖,可临摹一段时间,也可临摹更长时间甚至终身不辍。然而,临摹只是一种手段,是入帖,通过入帖来掌握字帖的用笔特点、结字规律、章法变化等,出帖才是目的。简单地说,最初的出帖就是抛开字帖任意书写,无论哪个字,都能达到原帖的形、神。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很多书法爱好者往往对入帖很用心,而出帖练习则不太重视,因而在用某种字帖风格创作时,难以成功。集字练习便是入帖出帖间很重要的中间环节,也是检验入帖临摹效果的好方法。 2.多宝塔集字诗词佳句多宝灭已久,莲华付吾师。 宝塔凌太空,忽如涌出时。数年功不成,一志坚自持。 明主亲梦见,世人今始知。千家献黄金,万匠磨琉璃。 既空泰山木,亦罄天府赀。焚香如云屯,幡盖珊珊垂。 悉窣神绕护,众魔不敢窥。作礼睹灵境,焚香方证疑。 庶割区中缘,脱身恒在兹。也许你要的是宝塔诗: 呆 吃长斋 胡须满腮 经书揭不开 纸笔自己安排 明年不请我自来 ――吴敬梓<<儒林外史>>唐代张南史的《花》,读作: 花花 深浅 芬葩 凝为雪 错为霞 莺和蝶到 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 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树 东家半落西家 愿待春风相伴去 一攀一折向天涯。 白居易 《诗》 诗 诗 绮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时 能助欢笑 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司空送白辞 ――白居易 《诗》。 3.本社《颜真卿多宝塔碑:佳句,成语,对联,诗词集字其内容为唐宋诗文、历代名联佳句,并且形式多样,实在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从中既可以巩固所学碑帖的笔法结体,又可领略诗词联句的优美意境,不但能提高学习书法的兴趣,而且寓学于乐,陶冶情操。学习书法,临摹是必需的。 一本法帖,可临摹一段时间,也可临摹更长时间甚至终身不辍。然而,临摹只是一种手段,是入帖,通过入帖来掌握字帖的用笔特点、结字规律、章法变化等,出帖才是目的。 简单地说,最初的出帖就是抛开字帖任意书写,无论哪个字,都能达到原帖的形、神。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很多书法爱好者往往对入帖很用心,而出帖练习则不太重视,因而在用某种字帖风格创作时,难以成功。 集字练习便是入帖出帖间很重要的中间环节,也是检验入帖临摹效果的好方法。 4.颜真卿书法诗词1、《题杼山癸亭得暮字(亭,陆鸿渐所创)》 唐·颜真卿 杼山多幽绝,胜事盈跬步。前者虽登攀,淹留恨晨暮。及兹纡胜引,曾是。 2、《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 唐·颜真卿 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忽枉岩中诗,芳香。 3、《赠裴将军》 唐·颜真卿 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战马若龙虎,腾凌何壮哉。将军临八荒,烜赫。 4、《赠僧皎然》 唐·颜真卿 秋意西山多,别岑萦左次。缮亭历三癸,趾趾邻什寺。元化隐灵踪,始君。 5、《咏陶渊明》 唐·颜真卿 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狙击不肯就,舍生悲缙绅。呜呼陶渊明,奕叶。 6、《三言拟五杂组二首》 唐·颜真卿 五杂组,绣与锦。往复还,兴又寝。不得已,病伏枕。五杂组,甘咸醋。 7、《使过瑶台寺,有怀圆寂上人》 唐·颜真卿 上人居此寺,不出三十年。万法元无著,一心唯趣禅。忽纡尘外轸,远访。 8、《登平望桥下作》 唐·颜真卿 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近山犹仿佛,远水。 9、《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 唐·颜真卿 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春。朅来从旧赏,林壑宛相亲。 吴子多藏。 10、《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 唐·颜真卿 李公登饮处,因石为洼尊。--颜真卿人事岁年改,岘山今古存。--刘。 11、《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 唐·颜真卿 居人未可散,上客须留著。莫唱阿亸回,应云夜半乐。--颜真卿诗教刻。 12、《与耿湋水亭咏风联句》 唐·颜真卿 清风何处起,拂槛复萦洲。--裴幼清回入飘华幕,轻来叠晚流。--杨。 13、《送耿湋拾遗联句》 唐·颜真卿 尧舜逢明主,严徐得侍臣。分行接三事,高兴柏梁新。--颜真卿楚国千。 14、《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唐·颜真卿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陆士修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张。 15、《五言夜宴咏灯联句》 唐·颜真卿 桂酒牵诗兴,兰釭照客情。--陆士修讵惭珠乘朗,不让月轮明。--张。 5.我喜欢唐·颜真卿《多宝塔碑》,该怎样描述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一说为琅琊临沂人。 玄宗开元进士,出为平原太守。肃宗时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代宗时官至刑部尚书,累进封鲁郡公。颜真卿家学渊源,精於书法,师承褚遂良、张旭,而自成一格,是唐代的大书法家。 此碑首题“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正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 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 楷书,高285厘米,宽 102厘米,此碑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刊石。 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年)刻於陕西兴平县千福寺,今存西安碑林。 多宝塔碑 的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 是唐代的书法家 颜真卿在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写的,反映的是他早期的书法风貌,字体工整细致,结构规范严密,用笔一丝不苟,因而这方碑石也是后人初学楷书最通行的范本。 拓本原为李宗瀚旧藏,今藏故宫博物院。 碑中“凿井见泥”之“凿”字笔划完好,宋拓。白纸挖镶剪裱册。 这是颜真卿四十四岁时的作品,在现存作品中年代较早。 结构平稳谨严,一丝不苟,刚劲秀丽,与其后期书法面貌很有不同。 《多宝塔碑》,此碑是颜真卿44岁时书,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虽尚未形成刚劲雄强、沉雄浑厚、大气磅礴的颜楷风格,但此碑已奠定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它是留传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楷书作品,结构平稳端正,严谨庄重,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该碑用笔多用中锋,起笔和收笔有明显的顿按。起笔藏锋为主,兼用露锋,方圆并用,有些横画起笔较为外露,多不似柳书的齐头方脚,而是稍存斜尖,并参以含蓄的笔意使之变化丰富;收笔用顿笔和回锋的较多,强调“护尾”,尤其于横画中最为明显,写横行至收笔处,常向右下方重按,顿笔回锋,体现出颜体的雄浑、大气之韵,竖画粗壮, 浑厚力强。 横、竖笔画粗细 对比鲜明,富节奏、韵律美感,也把颜体的一个“筋”的意味完整的表达出来。颜 体撇画较轻盈挺健,捺画却粗壮有力,有“蚕头燕尾” 之称,给人以刚健的动感,尤其是捺脚较长,顿挫后踢出开衩,含蓄而又有峻利之感。 另外,颜体捺画的捺脚 多与撇画锋尖持平或稍低, 不似柳体的撇低捺高,而呈现出一种舒展沉稳之美。 该碑转折变化较多,主要有提笔耸肩顿挫和按笔削肩暗转之法,有方有圆,方圆兼施。 具有唐楷“尚法”的典型特征,结体宽博,布白较匀整,字型稍方,端庄平稳,正气饱满,已初显颜体成熟期的正面示人、雄浑豪迈的书风。 《多宝塔碑》书体不似柳书的中紧外放,主笔长枪 大戟般舒放。 该碑字体笔画 间的宽窄收放对比较欧、柳书体要小,主笔相对收敛,短笔相对放长,因此中宫显得较为疏朗,外部笔画也较规整,较欧、柳书体略显内 松外紧、字势宽绰、雄浑平稳。 《多宝塔碑》中的点运用灵活,引带顾盼;各笔画间时有露锋映带,连贯照应,正斜相生;一些主竖故意偏离中 线,而靠长横的斜势及长的 “力臂”和重的“垂尾”来获取平衡,使稳活相生,奇趣顿增。 书体虽笔力雄浑厚重,却墨酣意足,在笔墨流动处颇显媚秀之姿,也成就 了颜楷的“雄媚”书风。颜书结体的“中紧外松”、“饱满方正”只是相对于欧、柳书体来说的,具体到单字中,字的结构仍符合楷书结构一般规律,能松紧适宜,笔画、结构、单字同中求变,结体上下收放参差、左右高低错落。 学习中要避免内部过于疏朗,流于松散;字形也不可过于方正,而显得呆板无神。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的代表作品,为后人初学书法的极佳范本。 但是,此碑并没有形成颜真卿宽博雄浑的风格特点。此碑用笔笔笔藏锋、笔笔回锋,结构疏密匀称,风格严谨庄重。 临习此碑应注意用笔的提按转折、结构的内紧外松和上紧下松,细心观察,仔细研究其用笔特点及结构规律,学好此碑只是时间的问题。 6.颜真卿多宝塔碑李放鸣编著中有诗吗《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 此碑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内容主要记载了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塔之原委及修建经过。~~~~~~~~~~~~~~综上所述,里面没有诗,只有最后一段,有七段高僧的偈子,这东东和诗读起来差不多,看起来也差不多。 选一段举例偈曰:佛有妙法,比象莲华。圆顿深入,真净无瑕。 慧通法界,福利恒沙。直至宝所,俱乘大车。 (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