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古代书院的诗句

1.描写“书院”的诗词有哪些

1. 层层丛绿间,爱彼松柏姿。 ——《三月七日城南书院偶成》宋·张栻

释义:层层丛绿之间,爱那些松柏姿态。

2. 武陵春色片云红,红绽功归暖日烘。 ——《碧泉书院偶书花木所有七首》宋·胡宏

释义:武陵春色片云红,红裂功归暖日烘。

3. 善藏未用争饴利,中立悬知异狷狂。——《次韵象山书院山长汪德载垂访》宋·方回

释义:隐藏未用糖利争,中建立悬知道不同偏执狂。

4. 修眉兮连娟,曼翠霭兮麻源。——《拟九颂·峨峰书院》宋·程公许

释义:修眉毛啊连娟,曼翠色雾霭啊麻源。

5. 竹屋纸窗无限好,观书学字不妨清。——《寺前书院》宋·郑刚中

释义:竹屋纸窗无限好,读书学习字不妨碍清。

6. 陈侯大雅姿,四壁不治第。——《次韵秦觏过陈无己书院观鄙句之作》宋·黄庭坚

释义:陈侯大雅姿态,四面的墙壁不治第。

7. 惟有文字性,万古抱根柢。——《拟九颂·峨峰书院》宋·程公许

释义:只有文字性,万古抱着根柢。

8. 隐几南窗万念灰,只疑土木是形骸。——《黄沙书院》宋·辛弃疾

释义:隐几南窗万念灰,只怀疑土木这个形体。

9. 柴门不用常关著,怕有文殊问疾来。——《黄沙书院》宋·辛弃疾

释义:柴门不用经常关着,怕有文殊问病来。

10. 集贤招衮职,论道命台臣。——《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唐·李隆基

释义:召集贤才来担任职位,论道德命令我作为臣子。

11. 桐轩潇洒远尘机,伯始英风世不衰。 ——《咏华林书院》宋·孙何

释义:桐轩潇洒远尘机,伯始英风世代不衰。

12. 茶煮玉泉僧至日,酒萏金蚁菊芳时。 ——《咏华林书院》宋·孙何

释义:茶煮玉泉寺僧到天,酒萏金蚁菊芳时。

13. 半轮秋兮促公归,空高径兮班屐齿——《拟九颂·峨峰书院》宋·程公许

释义:半轮秋天啊催你回家,空高径班鞋业。

14. 坐久还起步,堤边足逶迤。 ——《三月七日城南书院偶成》宋·张栻

释义:坐的久了再站起来走路,堤岸边曲曲折折的。

15. 青帝也应长作主,莫教随水又随风。《碧泉书院偶书花木所有七首》宋·胡宏

释义:青帝城也应当作为东道主,不要随风和水飘摇不定。

2.书院的古诗是什么

赠李太守

作者:于鹄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几年为郡守,家似布衣贫。沽酒迎幽客,无金与近臣。 捣茶书院静,讲易药堂春。归阙功成后,随车有野人。

题田将军宅

作者:姚合 朝代:唐 体裁:七律

焚香书院最风流,莎草缘墙绿藓秋。近砌别穿浇药井, 临街新起看山楼。栖禽恋竹明犹在,闲客观花夜未休。 好是暗移城里宅,清凉浑得似江头。

夏日会修行段将军宅

作者:顾非熊 朝代:唐 体裁:五律

爱君书院静,莎覆藓阶浓。连穗古藤暗,领雏幽鸟重。 樽前迎远客,林杪见晴峰。谁谓朱门内,云山满座逢。

石棋局献时宰

作者:李中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得从岳叟诚堪重,却献皋夔事更宜。公退启枰书院静, 日斜收子竹阴移。适情岂待樵柯烂,罢局还应屐齿隳。 预想幽窗风雨夜,一灯闲照覆图时。

临江仙 寿高伯川

作者:王旭 朝代:元 体裁:词

荚生三秋八月,气*风露清明。诞来人世作豪英。性天元广大,心地尽宽平。书院兴秋谁得似,燕山窦氏齐名。一身长向善中行。松筠同不老,龟鹤共长生。

3.关于白鹿洞书院的诗词

《游白鹿洞书院》

年代: 宋 作者: 项安世

曾依岳麓听鸣泉,亦泛朱陵石鼓船。

所欠平生惟白鹿,暮年来此岂非天。

《白鹿洞书院》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

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

矧今中兴年,治具一以张。

弦歌独不嗣,山水无辉光。

荒榛适剪除,圣谟已汪洋。

亦有皇华使,肯来登此堂。

问俗良恳恻,怀贤增慨慷。

雅歌有余韵,绝学何能忘。

《白鹿洞书院》

年代: 宋 作者: 钱闻诗

锡名有旨感皇明,百载荒基一日营。

白鹿虽无归洞迹,青衿犹有读书声。

尘中讲贯似难入,静里工夫终易成。

孕出庐山真秀气,宁复渭钓与莘耕。

4.《书院》的古诗是什么

《书院》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 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 , 会有岁稔时。 释义: 努力学习就像是用力气去耕田,勤劳、懒惰(的结果)只有自己会知道。

即便书的种类很多,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 扩展资料: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

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 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读书学习与耕地对比,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没有用功自己心里清楚,只要功夫下足了,一定会有收获的。

刘过与辛弃疾交往颇深,后世传为佳话,宋元笔记中就有多段二人交游的逸事。元人蒋正子的《山房随笔》细述了他们相识的过程:辛弃疾在浙东为帅时,刘过慕名而来欲结交,门房见刘过只是一介布衣,势利眼发作,坚决不让其入内。

刘过愤然与门房争执,辛弃疾听见声音召门房问话,门房不免加油添醋地说刘过是非,辛弃疾大怒,本想将刘过逐走,幸而此时陆游与陈亮在侧,二人把刘过大大夸奖一番,说他是当世豪杰,善赋诗,不妨一见。 辛弃疾这才让刘过进来,斜眼看他,冷冷问:“你能写诗么?”刘过说:“能。”

刘过随即吟诗。辛弃疾闻之大喜,忙请他共尝羊羹,宴罢后还厚赠他不少财物。

自此二人遂为莫逆之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院 (刘过创作诗篇)。

5.关于古读书的古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6.古代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岳麓书院

岳麓山上,清溪茂林之间,隐存着一座雅致的千年庭院,青舍密密,屋宇麻麻,大门前悬挂有一副楹联,上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就是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的岳麓书院。

这块令湖南人骄傲了几百年的金底文化招牌,外人未免会觉得太过洋洋自得,可如果查看史料,你会默然承认,这座静静的庭院实在是有这样的资本。单就清季以来,书院便培养出17000余名学生,其中如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程潜等,那一个不是一等一的杰出人物?

·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白鹿洞书院

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在此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此鹿通人性,常跟随左右,且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将主人要买的书、纸、笔、墨等如数购回,故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所居为白鹿洞。后李渤任江州刺史,便在读书台旧址创建台榭。到南唐升元中,在此办起学校,称“庐山国学”,也就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

白鹿洞书院最盛时,有360余间建筑,屡经兴废,今尚存礼圣殿、御书阁、朱子祠等。书院内,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佳花名木,姿态各异;碑额诗联,比比皆是。这充分体现了古书院攻读经史、求索问道、赋诗作联、舞文弄墨的特色。

·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高等学府,在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于世。北宋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晦等也曾在此讲学。嵩阳书院一直是重要的儒学传播圣地。

嵩阳书院在古代并不是单纯的指一个院落而言,而是由一个主体院落和周围多个单体建筑群组合而成,其地域分布比较广阔。大至而言,除今天我们看到的嵩阳书院建筑外,属于书院的建筑物,比较有名的还有位于嵩阳书院东北逍遥谷叠石溪中的天光云影亭、观澜亭、川上亭和位于太室山虎头峰西麓的嵩阳书院别墅-君子亭;书院西北玉柱峰下七星岭三公石南的仁智亭等建筑。

·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的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在科举中及第的竟多达五六十人。l009年,宋真宗正式将该书院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宋仁宗时,又于l043年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后该书院在应天知府、著名文学家晏殊等人的支持下,得到很大扩展。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师在此任教,显盛一时,

7.关于读书的诗句古诗大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颜真卿《劝学诗》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 章碣《焚书坑》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 欧阳修《画地学书》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 刘昚虚《阙题》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 孟郊《劝学》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 陆游《读书》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