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北宋词选讲txt原文

1.关于《诗经》宋词等中国古代典籍的书

余冠英《诗经选》

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译注》

陈鼓应《老子译注》、《庄子译注》

陆侃如、冯沅君、高亨《楚辞选》

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唐诗选》、《唐宋词选》

萧涤非《杜甫诗选》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

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

沈祖棻《宋词赏析》

钱钟书《宋诗选注》

张鸣《宋诗选》

俞陛云《诗境浅说》

吴调侯、吴楚材《古文观止》

袁枚《随园诗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

叶嘉莹《唐五代名家词选讲》、《北宋名家词选讲》、《南宋名家词选讲》

莫砺锋《莫砺锋诗话》

个人觉得这些书不错,选著看看吧。

2.宋史这一段的译文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

皇帝很久就打算让寇准做宰相,(只是)怕他性格刚直,难于独自担任。

景德元年,任命毕士安做副宰相。过了一个月,一起任命他们两人都做了宰相。

寇准兼任集贤殿大学士,职位在毕士安之下。这时候,契丹言辞入侵,放纵游动的骑兵侵袭深州和祁州一带,稍有点不利就退却,徘徊往来,(好像)没有打仗的意思。

寇准说:“这是轻侮我们啊!要训练军队,任命大将,挑选精悍的部队,据守要害的地方,防备敌人。”这一年冬天,契丹族果然大举入侵,紧急的军报一个晚上送来了五封,寇准不开封(看紧急军报),馀酒谈笑,和平常一样。

第二天,同列的人把这件事报告了皇帝,皇帝大吃一惊,向寇准问这件事,寇准说:“陛下想结束这件事,不超过五天就能办到。 ”并趁机请求皇帝到澶州去。

同列的官员害怕起来,想要退兵。寇准阻止了他们,叫他们驾车侍候皇到澶州去。

皇帝对这件事很为难,打算回到宫里去。寇准说:“陛下回到宫里,我就见不到您了,国家大事可就完啦!请您不要回宫,还是到澶州去吧!”皇帝这才召集群臣商议亲自出征的事,问有什么计策。

不久,契丹围困了瀛州,一直侵犯到贝州和魏州,朝廷内外都震惊恐慌起来。副宰相王钦若,是江南人,请求皇帝到金陵去;陈尧叟,是蜀地人,请求皇帝到成都去。

皇帝问寇准,寇准心里知道这两个人的阴谋,却假装不知道,说:“谁是替陛下筹划这个计策的人?他的罪可以杀头。 现在陛下是神明威武的皇帝,武将和文臣都很团结,如果您亲自领兵出征,敌人自然而然就会逃跑。

不这样,(那就)出奇兵打乱敌人的计划,坚守阵地消磨敌人的士气,使敌人困乏疲惫。从疲劳和安逸的(敌我)形势来看,我们有必胜的把握。

为什么要抛弃太庙太社,到楚=蜀这样边远的地方去呢?问题在于人心崩溃了,敌人乘势而入,天下还能够保住吗?”就请求皇帝到澶州去。 于是到了南城,契丹的军队正在强盛的时候,大家都要求御驾暂时停留,观察一下军事形势。

寇准坚决请求说:“陛下不过黄河,那么人心就更加不安了,敌人也不会惊惧害怕,这不是取得威信、决定胜利的行为啊!况且,王超领着强劲的兵力驻扎在中山,扼住了敌人的咽喉;李继隆和石保吉分列强大的阵势,扼住了敌人的左右手臂。 四方各地军事长官赶来增援的每天都有。

为什么疑虑而不前进呢?”大家议论起来都害怕(敌人),寇准极力争辩,总是偿能决定下来。寇准出来在屏幕间遇见了高琼,对他说:“太尉您受了国恩,今天有意报答国家吗?”(高琼)回答说:“我是军人,愿意拼命。”

寇准又入殿见皇帝,高琼跟着站在庭下,寇准厉声厉色地说:“陛下不认为我说的对,何不问一下高琼等到人?”高琼立即仰起头来进奏道:“寇准说的是对的。 ”寇准说:“机会不可错过,应当赶快驾车出发。”

高琼立即指挥卫士让皇帝乘上车子前进,皇帝就渡过了黄河,坐临澶州的北城门楼上。远近的人们看见皇帝车上的伞盖,跳跃着欢呼,声音传到几十里以外,契丹兵士相互看看,感到惊慌害怕,连阵势都排不成了。

皇帝于是把军事指挥权委任给寇准,允许寇准有独断专决的权利,传呼命令时肃穆严明,将士们都十分高兴。 敌军数千骑乘胜追击到薄城下,寇准诏令将士迎敌痛击,斩获大半敌军后,引退敌军离开。

皇帝回到行宫,留下寇准在城池里,并派人查看寇准怎么做。寇准才与杨亿欢饮赌博,又是唱又是欢呼。

皇帝高兴的说“寇准如此的从容,我有什么好忧愁的呢?相持十余日之后,契丹统军挞览出城督战。 恰逢威虎军头张瑰守在床子弩前,万箭齐发,正中挞览额头,挞览死去,于是契丹密令传书请和盟书。

寇准不答应,而来使坚决不更改条件,真宗答应了。寇准想让来使称臣,并且献上还要献上大宋被夺取的幽州之地。

真宗害怕还会有战争,想笼络契丹不生异心就够了。又有人中伤寇准拥兵自重,寇准没有办法,只好也答应了。

真宗派遣曹利用去军中讨论进贡岁币的数额问题,并说:百万以下都可以答应。寇准召曹利用到帷幄之中对他说:“虽然有敕,但是我允许向辽进奉的岁币数额不能超过三十万,如果超过三十万,我就斩了你!”曹利用到了敌军议和之处,果然以三十万的数额达成协议而返。

黄河以北之地得以罢兵,都是寇准的功劳! 累死了~前两段抄来的,最后一段自己翻译的,楼主参考,满意给分啊~呵呵。

3.古文翻译

1 南宋的词人,姜夔的词有格调但无情趣,陆游的词有气势但无韵味。

其中能够与北宋词人一比高低的,只有辛弃疾一人了。近人把南宋当作自己的祖宗,却把北宋当作远祖进行迁移,这是因为南宋的词易学,而北宋的词难学的缘故啊。

再说学南宋词的人,不是师从姜夔就是吴文英,这是因为他们两个的词易学,而辛弃疾的词难学的缘故啊。也有学辛弃疾的人,全部学他的粗犷和滑稽,因为这些东西易学,而真正的好处难学啊。

白石,龙洲学习辛弃疾的作品都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呢?辛弃疾的好处比如《摸鱼儿》《贺新郎·送茂嘉》《青玉案·元夕》《祝英台近》等,或意象俊伟或情感幽咽,固然是千古独有的,在于有性情、有境界,如果单从气象来说,也有“傍素波、干青云”的气概,这哪是后人当中那些龌龊的小辈所能比拟的呢? 2 四言败坏了有《楚辞》,《楚辞》败坏了有五言,五言败坏了有七言,古诗败坏了有律诗绝句,律绝败坏了有词。这是因为一种文体通行久了,写的人也就多了,慢慢地就会形成套路和习气。

最后即使是诗词中的豪杰能人,也很难从中自出机杼,写出什么新意来,于是避开另创新文体,从新的文体中去求得自由和新意。一切文体,往往是从开始的繁盛发展到最后的衰败,都是由于这个原因。

有人说,在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总是后者不如前者,我从不信服。但如果单就某一种文体来说,这种说法则又是必然的,千古不易。

4.岳阳楼记原文表现了什么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

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

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赋于其上。

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