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二张南宋词人

1.二张是南宋早期爱国词人张孝祥,张翰吗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时举家迁居芜湖。

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

张孝祥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

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

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乾道六年(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

有《于湖居士文集》40卷、《于湖词》1卷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

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2.南宋早期爱国词人张孝祥、张翰并称二张吗

张孝祥(1132~1169) 南宋词人。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

父祁,曾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记

绍兴二十四年(1154)参加廷试。与秦桧之孙秦埙同场。

主考官魏师逊及汤思退等为逢迎秦桧而定秦埙为第一,张孝祥第二。高宗读策后,认为他“议论雅正,词翰爽美”,亲擢为进士第一。

因此秦桧对张孝祥极为不满。及第后,又上疏为岳飞辩冤,更为秦桧所忌恨。

秦桧使人诬陷其父与张浚、胡寅等人谋反,于是张祁、胡寅等皆被下狱,绍兴二十五年秦桧死后才获释。张孝祥入仕后,先补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转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国史实录院校勘。

以后几年历任秘书郎、尚书礼部员外郎等职。他“性刚正不阿”,在朝任职期间,曾先后上《论先备札子》、《论治体札子》、《论涵养人才札子》等奏议,提出了加强边备、抵御金人;扫除积弊,改革政治和培养、选拔人才的种种主张,表现了他在政治上的远大理想。

隆兴元年(1163)授集英殿修撰,知平江军府事。张浚北伐,他又被任为建康留守。

以后知静江、潭州、荆南湖北路安抚使。在地方官任上,他严明法纪,锄抑强暴,赈济灾荒,“庭无滞讼”。

张孝祥举进士出自汤思退之门,曾受到汤的举荐提拔。但后来他却反对汤思退的议和主张,而支持主战派将领张浚的北伐,因而不断受到主和派的诽谤、打击。

乾道五年(1169)因病以显谟阁直学士的身份离职,退居芜湖,讲论理学,徜徉山水。 张孝祥的文章对于南宋王朝政治的腐朽黑暗多有揭露和批判,表现了坚决抗敌、收复失地的爱国精神。

他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流露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如《黄州》:“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等等,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思想性。

他的诗文在当时流传甚广,并得到过很高的评价。谢尧仁称赞他的文章“如大海之起涛澜,泰山之腾云气,倏散倏聚,倏明倏暗,虽千变万化,未易诘其端而寻其所穷。”

(《张于湖先生集序》)他写诗有意学习苏轼,韩元吉称赞他“清婉而俊逸”,说:“其欢愉感慨莫不发于诗,好事者称叹以为殆不可及。”(《张安国诗集序》) 张孝祥的词现存220余首,其中尤以表现爱国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成就最为突出。

如〔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写“万里中原烽火北”,表达了对在金人统治下的北中国的怀念;〔水调歌头〕《和庞佑父》以“剪烛看吴钩”,“击楫誓中流”,表达北伐抗敌的热情。他的代表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概括了自绍兴和议、隆兴元年符离兵败后20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对于南宋王朝不修边备、不用贤才、实行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词中写道:“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据说当时他在建康留守席上赋此词,张浚读了之后深为感动,为之罢席而去(《说郛》引《朝野遗记》)。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说这首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可见其影响之大。张孝祥词中较多的是写景寄情、因事立意之作,如〔念奴娇〕《离思》、〔水调歌头〕《泛湘江》,通过对江上“处处风波恶”的描绘和对屈原的吊念,表达了自己“天涯漂泊”和无辜被黜的感慨。

他常常流露出一种放旷、豁达的人生态度,显然是受到苏轼很深的影响。如〔西江月〕《洞庭》的“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浣溪沙〕的“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等,在清疏淡远的韵调中隐含着作者在饱受打击之后的牢骚不平。

又如〔念奴娇〕《过洞庭》是乾道二年(1166)因受谗毁罢官后自桂林北归的途中所作。上阕描写“表里俱澄澈”的洞庭景色,下阕抒发“肝肺皆冰雪”的高洁胸怀,被前人推为其词作中最杰出的一首。

这类词作境界清疏空阔,情调凄凉萧飒,虽然没有直接写社会现实,但却呈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特殊色彩。 据说张孝祥“平昔为词,未尝著稿,笔酣兴健,顷刻即成,初若不经意,反复究观,未有一字无来处……,所谓骏发踔厉,寓以诗人句法者也。”

(汤衡《张紫微雅词序》)因为是凭借激情进行创作,所以情感连贯,热情澎湃,语言流畅自然,又能融汇前人诗句而不见雕琢痕迹。查礼说:“于湖词声律宏迈,音节振拔,气雄而调雅,意缓而语峭”(《铜鼓书堂遗稿》),正概括了张孝祥词的基本特点。

他写词也是有意地学习苏轼,评论者也多以为二人极其相似,如汤衡说:“自仇池(苏轼)仙去,能继其轨者,非公其谁与哉?”(《张紫微雅词序》)张孝祥词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在词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张孝祥的文集在宋代即有数种刊本行世。

今传《于湖居士文集》40卷,有《四部丛刊》影宋本,其中收词4卷。又有《宋六十名家词》本《于湖词》3卷。

3.宋代两位著名词人是谁

苏辛!

苏辛是北宋的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

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高佑釲《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顾咸三语曰:“宋各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 自晚唐“花间派”以来,词以婉约为正宗,诗庄词媚,几成定格。到了苏轼,才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使词体获得了解放。胡寅为向子諲《酒边词》作序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并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辛词热情洋溢,慷慨壮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创造出瑰丽雄奇的艺术境界。辛词多不受音律束缚,发口中语,写胸中事,不少作品有散文化之嫌。(参“山东二安”条) 苏、辛词以豪放为主,但也有多种风格并存。所作婉约词,并不亚于婉约派词人的作品。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辛起了重要而积极的促进作用。

4.南宋最后一个词人是谁

南宋最后一个词人是(张炎)。

扩展资料:

张炎(1248~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生于南宋淳祐八年(1248)。祖籍秦州成纪(今天水市麦积区渭南镇张石村),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出身贵族世家,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祖父张濡为南宋将军,领兵驻守建康通往临安的要隘独松关(今浙江安吉县东南),拱卫京师。父张枢,精音律,“西湖吟社”重要成员,与周密为结社词友,著有《寄闲词》。张炎前半生生活优裕,富贵无忧。

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十一月,元军迫近独松关,张濡率兵北上阻击元军,与元军骑兵交战,兵败被杀。南宋德祐二年,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兵攻陷,张家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生活潦倒。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覆灭后,张炎隐居浙东西之间,落魄纵游。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被元世祖忽必烈召至大都(今北京),缮写金泥字藏经。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不仕南归。自元至元二十八年至元延祐二年(1315年),张炎漫游吴、越之间,四处漂泊,凭吊山川风物、哀感国运家世。晚年归隐杭州,靠在四明书肆卖卜维持生计,落魄而终。

张炎怀抱空狂,恃才傲物,热衷于词学研究,是宋词的最后一位重要作者。著有《词源》,为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提出“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一说,主张“清空”、“骚雅”,在历代词论中占有一席之地。有词集《山中白云词》传世,存词约300首。主要代表作品有《南浦》《高阳台》、《月下笛》、《解连环》、《甘州》等。张炎词作多写身世盛衰之感,擅长咏物,刻划精微,寄情深远,格调婉丽清疏,凄怆缠绵,因赋春水、咏孤雁绝妙而被人称作“张春水”、“张孤雁”。张炎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

供参考。

5.北宋两大词人是谁

苏辛

苏轼和辛弃疾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佑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6.求南宋词人张孝祥资料

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1132~1169),词人,书法家,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

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南宋词人,书法家。

父亲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出生于明州鄞县,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

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

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

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

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岁。

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

7.宋代词人被称为"张三影"的是谁

是北宋词人张先

绰号来历:宋代词人张先善写小令.一次,一位客人称赞他:人们都叫你‘张三中’哩!因为你的《行香子》写出了‘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的佳句.”张先不以为然地说:“那倒不如叫我‘张三影’吧!”客人不解其意,“‘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这三个‘影’字是我平生最得意的呵!”于是,“张三影”便传开了!

简介: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张先之父张维,好读书,以吟咏诗词为乐。张先于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1] 。此后常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以垂钓和创作诗词自娱,并与赵抃、苏轼、蔡襄、郑獬、李常诸名士登山临水,吟唱往还。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八。

《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著有《张子野词》(一名安陆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8.宋代词人有哪些

宋代词人列表:

李清照、辛弃疾最有名。他们的词最有名

苏轼

王禹

苏易简

寇 准

钱惟演

范仲淹

张 先

晏 殊

李清照

辛弃疾

柳 永

岳 飞

司马光

欧阳修

陆 游

王安石

王安国

韩 缜

宋 祁

黄庭坚

晁端礼

赵令

晁补之

晁冲之

朱 服

毛 滂

陈 克

时 彦

李之仪

周邦彦

贺 铸

晏几道

王 观

李 冠

林 逋

秦 观

米 芾

朱敦儒

赵 佶

张舜民

魏夫人

王 诜

黄 裳

叶梦得

宋 江

蒋兴祖女

洪 皓

蔡 伸

吕渭老

杨无咎

李弥逊

汪 藻

曹 组

乐 婉

范成大

蔡幼学

周紫芝

杨万里

严 蕊

吕本中

陈与义

胡 铨

陈 亮

张孝祥

石孝友

王 炎

朱淑真

蜀 妓

张元干

李 邴

章良能

刘 过

戴复古

康与之

绍兴太学生

严 仁

俞国宝

张 

卢祖皋

魏了翁

周文璞

岳 珂

史达祖

黄 机

刘克庄

吴文英

严 羽

李好古

淮上女

萧泰来

文天祥

李 纲

陈 郁

文及翁

刘辰翁

周 密

王沂孙

张 炎

姜 夔

蒋 捷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