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曹操

1.鉴赏古诗《蒿里行》曹操本诗表现手法

蒿里行 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赏析】 首先这是一首叙事诗,写的是东汉末年群雄联合讨伐董卓,而后又互相争杀的事.诗中描绘了战争之久,百姓死亡之多的惨象.将士们由于连年征战连铠甲都不能解脱,因而生了虱子,由此可见战争的时间之长,死的人就难以记数了.将士都死亡的如此至多,黎民百姓当然就难以想象死亡的人数了.死后尸体无人埋葬,烂成了白骨,布满了原野.千里之内,连鸡的叫声都听不到,说明到处都是废墟,没有人烟了.战争如此的惨烈,归根到底,还是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诸侯们在争权夺利.至于人民呢?那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做为一个政治家,一个古代的政治家,处处在为百姓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名利地位照想,这样的一个人,只有曹操才真正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钟嵘的《诗品》说“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读此诗,恰如其分呀! 《蒿里行》逼真地反映了动乱年代人民的苦难.“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义士”是指讨伐董卓的各位将领,“群凶”是指董卓等朝中乱臣.“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曹操写了两个历史典故,商朝末年,商纣王无道,周武王会诸侯于盟津,联合讨伐;另一个故事是说,刘邦、项攻打秦时曾约定,谁先打下咸阳,谁为王.“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事情不能遂人愿,各路将领心怀鬼胎,不能统一,互相观望,丧失打击董卓的机会.“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看来这各路的将领,目的不是匡扶汉室,而是为了保存实力,以便占领地盘,争权夺利.联军散后就开始互相残杀,闹得天下大乱.“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前一句指袁术,后一句讲袁绍.当时,他们两人颇有实力,一南一北,都想做皇帝.从“铠甲生虮风”到“念之断人肠”,是写军阀大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充分表达了诗人愤怒伤感的心情.《蒿里行》讲述了一个个历史故事,描写了人民的灾难.语言质朴,感情悲凉,表现了曹操诗的独特风格.曹操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对东汉末年的现实社会有他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立场.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人生观,他尊奉汉室,恪守臣节.他爱护百姓,讲究礼让,希望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2.关于曹操的古诗

南村辍耕录·疑冢 [宋]俞应符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余机到丘垅。

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直须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邺中歌 [明]钟惺邺则邺城水漳水, 定有异人从此起: 雄谋韵事与文心, 君臣兄弟而父子; 英雄未有俗胸中, 出没岂随人眼底? 功首罪魁非两人, 遗臭流芳本一身; 文章有神霸有气, 岂能苟尔化为群? 横流筑台距太行, 气与理势相低昂; 安有斯人不作逆, 小不为霸大不王? 霸王降作儿女鸣, 无可奈何中不平; 向帐明知非有益, 分香未可谓无情。

呜呼—— 古人作事无巨细, 寂寞豪华皆有意; 书生轻议冢中人, 冢中笑尔书生气!疑冢 [清]查慎行 分香卖履独伤神,歌吹声中繐帐陈。到底不知埋骨地,却教台上望何人?无题 [清]陆次云 疑冢累雷漳水头,如山七十二高邱。

正平只有坟三尺,千古安眠鹦鹉洲。以下出自《三国演义》,佚名三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晋根基。

曹瞒空有奸雄略,岂识朝中司马师?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吁嗟帝胄势孤穷,全仗分兵劫寨功。争奈牙旗折有兆,老天何故纵奸雄? 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

蔡张卖主求生计,谁料今朝剑下亡!品曹操 佚名东汉末年分三国,硝烟战火何其多? 豪杰纷纷皆涌起,其一便是曹孟德。 少时聪慧心计深,一心扶汉思报国。

二十岁便举孝廉, 执起法分外严格。 历经几次周折后, 名声威望更显赫。

官渡之战获全胜,全仗曹公计谋多。 白马延津首告捷,进攻策略难琢磨。

分兵拒敌为上策,速战速决把敌破。 听取良言有主见,对待士卒性温和。

更兼郭嘉献奇谋,胜利才会有把握。 袁绍实在太轻狂,一连犯下诸多错。

其一用人不得当,其二自负能力弱。 其三谋臣不团结,相互拆台食恶果。

曹兵少然能取胜,袁兵多然却衰落。 袁本初败在轻敌,曹孟德胜在人和。

此后几战皆胜利,谋臣之功不可没。 曹操甚是惜人才,只要来投恩赏多。

对长辈敬重有加,对人才如饥似渴。 携天子以令诸侯,此作法有失有得。

利用献帝平天下,使用手段何不可。 扫除障碍成霸主,道路愈走愈宽阔。

修耕植以蓄军资,安百姓以防饥饿。 流利失所终减少,生活得以安心过。

此等功绩很卓越,还是归功曹孟德。 风流人物加英杰,自然难免好女色。

抢民女为己私欲,娶妻妾数目繁多。 典韦因此被杀害,曹操为此终取祸。

诸多强敌被操灭,北方一统来庆贺。 本欲南下吞吴蜀,不料孙刘已联合。

依仗兵多势力广,自认胜敌有把握。 苦肉计曹操蔽甚,借东风依靠诸葛。

火烧曹军数十万,士卒鲜血汇成河。 岂料兵败于赤壁,丢盔弃甲险被捉。

本欲举兵再南下,怎奈岁月已蹉跎。 曹操还至洛阳后,不久大星便陨落。

纵观曹操的一生,悲中喜来悲中乐。 剿黄巾赖其英勇。

刺董卓仗其胆魄。 破袁绍展其才能。

击马超更怀计策。 烧乌巢断其粮草。

战宛城以少胜多。 杀荀彧惹人非议。

灭劲敌为人刻薄。 平乌桓促成统一,放关羽心胸宽阔。

人称治世之能臣,又称乱世之奸雄。 曹操一代文学家,提笔便能把诗作。

曹操一代军事家,思维敏捷有气魄。 曹操一代政治家,为人处世善思索。

曹操有功也有过,公正评判方才可。 东汉末年分三国,硝烟战火何其多? 三分天下有其一,一统豪杰曹孟德。

3.关于曹操的古诗

曹操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于建安十二年秋)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龟虽寿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p>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p>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p>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曹操最著名的5首诗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陌上桑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炎欠〕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短歌行(二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禾巨〕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 分析 短歌行 魏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 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抒发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用四言体写来,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诗的开头情绪稍嫌低沉,但整首诗的基调还是昂扬奋发的,在这点上和《龟虽寿》有点类似。

按诗意划分,每八句一节,共十六句四节。 前八句为第一节,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感慨和忧愁,并要借酒来浇愁。

表面看写个人的感慨和忧愁,仿佛要放浪形骸,及时行乐,其实写一个大政治家祈求建功立业的广阔胸怀。“朝露”之比,形象鲜明,意蕴深刻,富有哲理。

总之,第一节的节意可以一个“愁”字来概括。 接下来“青青子衿”以下八句为第二节,情味更加深厚缠绵了。

“青青子衿”二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原句,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诗人用这古诗句,是表达对贤才的渴求。诗句语气婉转,情味深细,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活动,这也是他原来颁布的《求贤令》之类的政治文件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接下来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合作的。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贴,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

5.曹操的诗句(越多越好)

观沧海 [魏晋]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碣石:山名。

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②澹澹:水波摇荡貌。 ③竦峙:耸立。

④星汉:银河。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赏析]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简评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

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

《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

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6.曹操共有多首首古诗

曹操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于建安十二年秋)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龟虽寿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p>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p>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p>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曹操的诗词鉴赏

观沧海赏析 观沧海 [魏晋]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碣石:山名。

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②澹澹:水波摇荡貌。 ③竦峙:耸立。

④星汉:银河。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赏析]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

[特色]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

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

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

“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8.曹操的诗词

曹操诗全集 曹操(155~220),汉魏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父曹嵩,是宦官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曹操自幼机警有智计,好游荡任侠。

20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执法严厉、不避豪强。黄巾起义爆发后,拜骑都尉,参与镇压起义军。

初平元年(190),参与关东州郡讨伐董卓,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此后与陶谦、吕布、袁术等连年互相攻战,实力逐渐壮大。

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拜司空,封武平侯。自此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此后即逐步统一了北方广大地区,结束了中原地区持续达20年之久的战乱。 建安十三年,拜丞相,南征荆州,在赤壁被孙 权、刘备联军击败,三国鼎立形势初步形成。

建安十八年,封魏公,二十一年,进封魏王。二十五年正月,病逝于洛阳。

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曹操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

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

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 有关曹操作品的注释,主要有黄节《魏文帝魏武帝诗注》,北京大学出版组1925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校正重排,改称《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气出唱(三首) 精列 度关山 对酒 薤露行 蒿里行 短歌行(二首) 秋胡行(二首) 善哉行(三首) 苦寒行 却东西门行 观沧海 步出夏门行 (五章) 董逃歌词 塘上行 陌上桑 -------------------------------------------------------------------------------- 气出唱(三首) 其一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火昆〕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忄曷〕。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 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其二 华阴山,自以为大。

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何□□(“门”内有“言”,音“银”)!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 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 乘云驾龙,郁何〔艹务〕〔艹务〕。

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 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 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其三 游君山,甚为真。 崔嵬砟硌,尔自为神。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东西厢,客满堂。

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 长乐甫始宜孙子。

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 -------------------------------------------------------------------------------- 精列 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 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 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 周礼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 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 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 对酒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

9.曹操写的古诗有哪几首

1、魏晋 曹操《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2、魏晋 曹操《短歌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3、魏晋 曹操 《薤露》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汉 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魏晋 曹操《对酒》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载。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魏晋 曹操《气出唱》

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河水尽,不东流。解愁腹,饮玉浆。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东到海,与天连。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心恬澹,无所愒。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

作者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