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少年的古诗句崔颢《古游侠呈军中诸将》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 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 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 还家行且猎,弓矢速如飞。 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间带两绶,转盼生光辉。 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辛弃疾《阮郎归》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晏几道《生查子》 春从何处归,试向溪边问。 岸柳弄娇黄,陇麦回青润。 多情美少年,屈指芳菲近。 谁寄岭头梅,来报江南信。 又 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 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 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韦庄《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权德舆《送崔端公郎君入京觐省》 已见风姿美,仍闻艺业勤。 清秋上国路,白皙少年人。 带月轻帆疾,迎霜彩服新。 过庭若有问,一为说漳滨。 贺铸《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结交五都雄。 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鞍,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 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 薄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 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2.【《中华少年》出现的古诗诗人诗句诗题、每小节的主要内容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从结构上来说是先分后总,“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末句小结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3.写少年情怀的古诗少年侠气,结交五都雄。 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鞍,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 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 薄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 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贺铸《六州歌头》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韦庄《思帝乡》青袍美少年,黄绶一神仙。 微子城东面,梁王苑北边。 桃花色似马,榆荚小于钱。 单父闻相近,家书早为传。 ——岑参《送楚丘麹少府赴官》 春从何处归,试向溪边问。 岸柳弄娇黄,陇麦回青润。 多情美少年,屈指芳菲近。 谁寄岭头梅,来报江南信。 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 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 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晏几道《生查子》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辛弃疾《阮郎归》。 4.描写少年懵懂的唐诗宋词《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清晨露多花显得少,由于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以花喻人。) 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不及穿鞋子,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仅仅穿着袜子溜走。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她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 这首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将少年懵懂描写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5.所有写小孩的古诗 百度知道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的鱼惊不应人。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我国古代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它们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塑造了儿童的种种神态。笔者从常见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子家诗》等书中选得几首,以飨读者。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仅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就笑着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 同样是唐代的崔道融这么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溪居即事》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 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不知实情,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慌忙跑向家门报信,想打开柴门相迎,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乡村儿童不仅好客,还很勤劳。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有一首这么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 “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儿童们不仅学种瓜,他们还学垂钓。唐代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这样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看,这个“蓬头”“侧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顽皮可爱,怕鱼惊不咬钩,就连路人借问道路都不给回答,虽是“学垂纶”,可却满认真的!诗人信手写来,好似不费丝毫力气,其实功夫很深,诗味也很浓。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 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诗到这里就完了,但我们可以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用笔,把一个平淡的场景记录下来,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不仅写得新奇,还塑造了种种可爱的儿童形象。 《古朗月行(节选)》 作者: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回乡偶书》 作者: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寻隐者不遇》 作者: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词》 作者:唐 施肩吾 **才六岁, 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 学人拜新月。 《观游鱼》 作者:【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 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 我来施食尔垂钩。 《池上》 作者:【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清明》 作者: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儿垂钓》 作者:【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溪居即事》 作者:唐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牧童》 作者: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花影》 作者:【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 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 却教明月送将来。 《牧童》 作者:【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 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点绛唇》 作者:宋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个稍大点,是少女了) 《宿新市徐公店》 作者:【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稚子弄冰》 作者: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瓈碎地声 《安乐坊牧童》 作者:宋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 草满花堤水满。 6.高手进,求带有“少年”的古诗春日偶成 程颢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琵琶行 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客。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空守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庐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 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野田黄雀行 曹植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陌上桑 汉无名氏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结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名都篇 曹植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脍鲤臇鲐虾,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送应氏 曹植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咏怀 阮籍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 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 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 拟古 鲍照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 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从军行 卢思道朔方峰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里。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返,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旧冰归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 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后出塞五首 杜甫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岂知英雄主,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