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词牌名东风寒又名

1.楚天谣和东风寒两个词牌的格式

楚天谣是卜算子的别名,词格如下: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句)

⊙仄平平仄(韵)

东风寒是眼儿媚的别名,词格如下:

平仄平平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韵)

⊙平⊙仄(句)

⊙平⊙仄(句)

⊙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平⊙仄(句)

⊙平⊙仄(句)

⊙仄平平(韵)

2.宋词词牌名

1. 暗香 词牌名。

2. 八声甘州 词牌名。 3. 拜星月慢 词牌名。

原是唐教坊曲名。 4.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5.. 采莲令 词牌名。 6.. 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7. 苍梧谣 词牌名。

8. 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9. 长相思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 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

11. 丑奴儿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12. 捣练子 词牌名。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13. 点绛唇 又名《南浦月》《点樱桃》等。

14. 蝶恋花 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改名《蝶恋花》,另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 15. 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16. 东风第一枝 词牌名。又名《琼林第一枝》,此调最早见于史达祖。

洞仙歌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又称《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8. 风流子 词牌名。 19. 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20. 凤萧吟 《词谱》误将这首词的标题“芳草”,当作词牌。 21. 隔浦莲 词牌名。

22. 关河令 词牌名。 23. 桂枝香 词牌名。

又名《疏帘淡月》。 24. 过秦楼 词牌名。

又名《选官子》、《选冠子》。 25. 汉宫春 词牌名。

26. 好事近 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倚秋千》。

27. 贺新郎 词牌名。 28. 花犯 词牌名。

周邦彦自度曲。“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29.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30.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31. 减字木兰花 词牌名。

32.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帘》。 33. 江南春 此词牌不曾有别人填写过。

可能是作者从南朝梁柳恽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择取而名。 34.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35. 浪淘沙令 词牌名。 36. 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37. 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38. 留春令 词牌名。 39. 柳梢青 词牌名。

又名《陇头月》、《早春怨》。 40. 六丑 周邦彦自创。

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

“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

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41. 六州歌头 词牌名。

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

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

歌头即引歌。 42. 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43. 绿头鸭 词牌名。 44. 罗敷歌 词牌名。

又名《采桑子》。 45. 卖花声 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

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

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46. 满江红 词牌名。 47. 满庭芳 词牌名。

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48. 眉妩 词牌名,又名《百宣娇》。 49. 梅花引 词牌名。

50. 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

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51. 木兰花令 词牌名。

52. 木兰花慢 又名《木兰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时变为词调,并演化成慢调。 53. 南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

后作词牌。最初始由唐代温庭筠所作。

54. 南柯子 词牌名。 55. 南浦 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词借旧曲名另制新调。

56. 南乡子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57. 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58. 破阵子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59. 菩萨蛮 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60. 菩萨蛮令 词牌名。

61. 。

3.宋词的词牌名共有多少种,都是什么名字

词牌名两 字丁儿 八归 八塞 入塞 九日 三台 大有 大椿 大酺 个侬 子夜 无闷 无怨天香 不见 木笡 五拍 六丑 比梅 白萱 白雪 月慢 犯花 古记 东仙 乐正乐令 乐世 长春 西子 西河 西湖 西施 多丽 导引 寻梅 竹枝 合欢 防露红情 出塞 花犯 芳草 步月 别怨 杜宇 阳春 河传 佳色 尾犯 招潮 鸣梭侧犯 录调 孤鸾 征招 南浦 秋水 秋霁 胜常 宣情 眉妩 垂阳 相月 品令拜星 胡州 夏州 春游 春晴 春弄 绿腰 绿意 哨遍 倾杯 索酒 消息 离鸾留家 调笑 薄幸 黄金 排歌 探春 望梅 减兰 情词 渔父 戚氏 梁令 寒姑湘月 琼台 凯歌 韵令 催雪 塞姑 琴调 禁烟 解红 疏影 歌令 赚煞 瑶花酹月 暗香 镇西 踏月 横云 簇水 鞮红 露华三 字一 画一七令 一寸金 一叶叶 一叶乐 一叶落 一半子 一江风 一丝风 一过金 一梦金一丛花 一枝花 一样花 一点春 一枝春 一落春 一年春 一痕沙 一落索 一络索一捻红 一萼红 一斛珠 一斛球 一剪梅 一翦梅二 画二郎神 二色莲 卜算子 卜玉郎 人月圆 人南渡 七娘子 七娘仔 八六子 八宝妆八拍蛮 八音谐 九能归 九回肠 九张帆 九张机 十拍子 十样花 十爱词 十二时十二红 十二郎 十八香 二十时 丁香结三 画三字令 三台令 三学士 三部乐 三登乐 三奠子 三株媚 上行杯 上升花 上江虹上马娇 上西平 上南平 上平西 上平南 上小楼 上束马 上西楼 上林春 上阳春下水船 下手迟 大江西 大江乘 大圣乐 小圣乐 小冲山 小重山 小阑干 小桃红小桃花 小庭花 小梅花 小镇西 小秦王 小梁州 千秋岁 千秋节 千年调 千春词万年秋 万年枝 万年春 万里春 万年斯 山外云 山花子 山桃红 山坡羊 山渐青山鬼谣 山亭柳 山亭燕 于飞乐 于中好 广寒枝 广寒秋 子夜歌 川拨棹 干荷叶 女冠子四 画天仙子 天下乐 天门谣 天香引 天净沙 月儿高 月下笛 月中行 月中桂 月当听月当窗 月边娇 月宫春 月城春 月华清 风入松 风中柳 风光好 风归云 风马儿风流子 风蝶令 风敲竹 云雾敛 云松令 云鬓乱 水仙子 水龙吟 水云游 水漫声水调歌 水晶帘 凤仙引 凤池吟 凤来朝 凤求凰 凤栖梧 凤孤飞 凤时春 凤楼春凤楼吟 凤萧吟 凤御杯 凤凰间 双双燕 双飞燕 双燕儿 双头莲 双瑞莲 双声子双带子 双韵子 双红豆 双劝酒 双荷叶 双蕖怨 双鸿鹑 斗百花 斗百草 斗鸡回斗婵娟 斗鹌鹑 无梦令 无俗念 无漏子 无锡景 太平时 太平令 太常引 不水船不是路 不怕醉 六六峰 六么序 六么令 少年心 少年游 五更转 五供养 丰乐楼丰年瑞 中央乐 开元乐 升平乐 王孙信 木兰花 见龙门 内家娇 厅前柳 丹凤吟丑奴儿 飞来峰 比目鱼 文风盛 乌夜啼 劝金船 引驾行 巴渝辞 元和令 元会曲五 画玉人歌 玉山枕 玉山颓 玉京秋 玉京谣 玉京箫 玉竹斩 玉烛新 玉团儿 玉交枝玉连环 玉莲花 玉堂春 玉楼春 玉龙瑶 玉壶冰 玉阑干 玉梅令 玉美蓉 玉抱肚玉漏迟 玉蝴蝶 玉簟秋 玉簟凉 忆江南 忆江月 忆汉月 忆岁月 忆萝月 忆人人忆故人 忆王孙 忆君王 忆帝京 忆少年 忆仙姿 忆旧游 忆多娇 忆余杭 忆吹箫忆闷令 忆章台 忆柳曲 忆秦娥 忆真妃 忆瑶姬 归去来 归去难 归去曲 归巴乐归平遥 归国遥 归国谣 归字谣 归自谣 归朝欢 归塞北 四字令 四时好 四边静四园竹 四代好 四和香 四和春 四块玉 四犯令 四季花 四换头 甘草子 甘州子甘州令 甘州遍 甘州曲 甘州歌 长生乐 长安女 长命女 长相思 长寿乐 长桥月长亭怨 石州行 石州引 石州慢 石湖仙 石榴花 白雪词 白萱歌 白苹香 白鸽子白鹤子 东平引 东坡引 东阳歌 东原乐 东风寒 东湖月 古阳关 古梅曲 古倾杯古调笑 古竹马 永遇乐 永原乐 台城路 台城游 占春芳 占春魁 占梅芳 龙山会龙吟曲 圣乐王 圣无忧 乐中悲 乐逊曲 扑粉蝶 扑蝴蝶 汉宫春 加侍香 叨叨令且坐令 生查子 市桥柳 兰陵王 瓜茉莉 北杨柳 击裙腰 丝罗袄 犯胡兵 付金钗冉冉云 对玉环 鸟鸣涧六 画江城子 江神子 江南忆 江南好 江南春 江南柳 江儿水 江月令 江如练 江亭怨江梅引 西平曲 西平乐 西江月 西湖月 西湖边 西湖路 西湖春 西子妆 西施锦西地锦 西意曲 西意令 西梦令 西楼子 西河慢 西笑吟 西溪子 庆千秋 庆长春庆青春 庆宫春 庆春时 庆春岁 庆春泽 庆春深 庆同天 庆东原 庆清朝 庆宣和庆春宫 曲入门 曲入冥 曲千秋 曲玉管 曲游春 红娘子 红娘仔 红梅引 红楼引红窗听 红窗迥 红窗睡 红窗影 好女儿 好时光 好花时 好事近 好姐姐 好离乡好观音 竹枝子 竹香子 竹马车 竹马儿 竹枝词 竹牌儿 百字令 百字谣 百字字百尺楼 百媚娘 百宜娇 扫地花 扫地舞 扫地游 扫花游 扫市舞 阳关曲 阳关引阳春曲 阳台曲 阳台路 阳台梦 过江龙 过龙门 过秦楼 过涧歇 行香子 行杳子行不得 行路难 早梅香 早梅芳 早春怨 伤春曲 伤春怨 伤情怨 安公子 安阳好安庆摸 回波乐 回波词 回婆乐 回心院 华清引 华胥引 华荷媚 如梦令 如意令如鱼水 伊川令 伊州令 后庭花 后庭宴 乔木查 乔牌儿 字字双 字字锦 羽仙歌师师令 阮郎归 吊严陵 夺锦标 买陂塘 迈陂塘 有有令 扬州慢 向天盏 向湖边似娘儿 纥那曲 齐天乐 关河令 庄椿岁 阵破乐 雪芳草 寻瑶草全部的:。

4.宋词的词牌名

词牌名大集合渔歌子:又名《渔父》。

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潇湘神:又名《潇湘曲》。

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

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5.◆关于宋词词牌名◆,

词调数目nbsp;词调是指词的曲谱,nbsp;万树的词律中分660调,nbsp;1180余体.nbsp;清钦定词谱中收录有826调,nbsp;2306体.nbsp;同一词调有时也允许字数和音节略有不同.nbsp;词调类别nbsp;1.nbsp;按字数区分.nbsp;宋《草堂诗馀》中第一次把词分别小令,nbsp;中调,nbsp;长调.nbsp;清代毛先舒则把58字以内的词称为小令,nbsp;59-90字之间的称为中调,nbsp;90字以上的为长调.nbsp;但是这种分类标准并非绝对的.nbsp;一般上来说,nbsp;把短调和小曲称为小令,nbsp;令或者小调.nbsp;如:三字令,nbsp;如梦令,nbsp;惜春令等等.nbsp;而把字数比较多的中调称为引或者近.nbsp;如千秋引,nbsp;清江引,nbsp;诉衷情近等.nbsp;长调又被称为慢调,nbsp;如扬州慢,nbsp;声声慢等.nbsp;2.nbsp;按分段的形态区分nbsp;按分段的不同可把词分为单调,nbsp;双调,nbsp;三叠,nbsp;四叠.nbsp;一首词称为一阕,nbsp;而一阕一般分为二段(又叫二片).nbsp;上半段为上片或者前片,nbsp;下半段则为下片或者后片.nbsp;3.nbsp;调名的起源nbsp;(1).nbsp;来源于地名:西河,nbsp;甘州令,nbsp;石州慢,nbsp;扬州慢等;nbsp;(2).nbsp;来源于人名:虞美人,nbsp;昭君怨,nbsp;念奴娇等;nbsp;(3).nbsp;来源于事实:好事近,nbsp;归田乐,nbsp;雨霖铃等;nbsp;(4).nbsp;来源于物名:珍珠帘,nbsp;玉蝴蝶等;nbsp;(5).nbsp;以内容命名:诉衷情,nbsp;感恩多,nbsp;别怨等;nbsp;(6).nbsp;以词体命名:三字令,nbsp;百字令,nbsp;字字双等;nbsp;(7).nbsp;来源于古人诗句:蝶恋花,nbsp;满庭芳等;nbsp;(8).nbsp;从词句中得名:一剪梅,nbsp;江南春等;nbsp;(9).nbsp;从经史诸子文句中得名:于飞乐,nbsp;高山流水等;nbsp;(10).nbsp;沿用前代乐曲名:长相思,nbsp;风入松,nbsp;谪仙怨等nbsp;词牌名nbsp;1.nbsp;暗香nbsp;词牌名。

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

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nbsp;2.nbsp;八声甘州nbsp;词牌名。

nbsp;3.nbsp;拜星月慢nbsp;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nbsp;4.nbsp;卜算子nbsp;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nbsp;5..nbsp;采莲令nbsp;词牌名。

nbsp;6..nbsp;采桑子nbsp;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nbsp;7.nbsp;苍梧谣nbsp;词牌名。nbsp;8.nbsp;钗头凤nbsp;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nbsp;9.nbsp;长相思nbsp;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nbsp;10.nbsp;朝中措nbsp;词牌名。

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nbsp;11.nbsp;丑奴儿nbsp;词牌名。

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nbsp;12.nbsp;捣练子nbsp;词牌名。

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nbsp;13.nbsp;点绛唇nbsp;又名《南浦月》《点樱桃》等。nbsp;14.nbsp;蝶恋花nbsp;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改名《蝶恋花》,另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

nbsp;15.nbsp;定风波nbsp;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nbsp;16.nbsp;东风第一枝nbsp;词牌名。

又名《琼林第一枝》,此调最早见于史达祖。nbsp;洞仙歌nbsp;词牌名。

原是唐教坊曲名。又称《羽仙歌》、《洞中仙》。

nbsp;17.nbsp;芳心苦nbsp;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nbsp;18.nbsp;风流子nbsp;词牌名。

nbsp;19.nbsp;风入松nbsp;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nbsp;20.nbsp;凤萧吟nbsp;《词谱》误将这首词的标题“芳草”,当作词牌。

nbsp;21.nbsp;隔浦莲nbsp;词牌名。nbsp;22.nbsp;关河令nbsp;词牌名。

nbsp;23.nbsp;桂枝香nbsp;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

nbsp;24.nbsp;过秦楼nbsp;词牌名。又名《选官子》、《选冠子》。

nbsp;25.nbsp;汉宫春nbsp;词牌名。nbsp;26.nbsp;好事近nbsp;词牌名。

又名《钓船笛》、《倚秋千》。nbsp;27.nbsp;贺新郎nbsp;词牌名。

nbsp;28.nbsp;花犯nbsp;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

“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nbsp;29.nbsp;浣溪沙nbsp;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nbsp;30.nbsp;减字浣。

6.宋词词牌名 配格式

十六字令 捣练子 词例:〔元〕周晴川 眠, △, 月 影 穿 窗 白 玉 钱。

◎ ● ◎ ○ ● ● △。 无 人 弄, ◎ ◎ ●, 移 过 枕 函 边。

◎ ● ● ○ △。 说明: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

词例:〔南唐〕李煜 深 院 静, ○ ● ●, 小 庭 空, ● ○ △, 断 续 寒 砧 断 续 风。 ◎ ● ◎ ○ ● ● △。

无 奈 夜 长 人 不 寐, ◎ ● ◎ ○ ○ ● ●, 数 声 和 月 到 帘 栊。 ◎ ◎ ◎ ● ● ○ △。

说明:《捣练子》又称《捣练子令》, 单调廿七字,三平韵。 忆江南 忆王孙 词例:〔唐〕白居易 江 南 好, ○ ◎ ●, 风 景 旧 曾 谙。

◎ ● ● ○ △。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 ● ◎ ○ ○ ● ●,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 ○ ◎ ● ● ○ △。 能 不 忆 江 南? ◎ ● ● ○ △。

说明:《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望江梅》、江南好等, 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北宋起开始 有双调,实际不过是将单片重复而已。 词例:〔宋〕李重元 萋 萋 芳 草 忆 王 孙, ◎ ○ ◎ ● ● ○ △, 柳 外 楼 高 空 断 魂。

◎ ● ◎ ○ ◎ ● △。 杜 宇 声 声 不 忍 闻。

◎ ● ◎ ○ ● ● △。 欲 黄 昏, ● ○ △, 雨 打 梨 花 深 闭 门。

◎ ● ◎ ○ ◎ ● △。 说明:《忆王孙》,单调三十一字, 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 做双调者。

如梦令 乌夜啼 词例:〔宋〕秦观 遥 夜 月 明 如 水, ◎ ● ◎ ○ ○ ▲, 风 紧 驿 亭 深 闭。 ◎ ● ◎ ○ ○ ▲。

梦 破 鼠 窥 灯, ◎ ● ● ○ ○, 霜 送 晓 寒 侵 被。 ◎ ● ◎ ○ ○ ▲。

无 寐! ○ ▲, 无 寐! ○ ▲。 门 外 马 嘶 人 起。

◎ ● ◎ ○ ○ ▲。 说明:又名《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 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 一叠韵,上去通押。

词例:〔南唐〕李煜 无 言 独 上 西 楼, ◎ ○ ◎ ● ○ △, 月 如 钩。 ● ○ △。

寂 寞 梧 桐 深 院、◎ ● ◎ ○ ○ ●、锁 清 秋。 ● ○ △。

剪 不 断, ◎ ◎ ●, 理 还 乱, ◎ ○ ●, 是 离 愁。 ● ○ △。

别 是 一 般 滋 味、◎ ● ◎ ○ ○ ●、在 心 头。 ● ○ △。

说明: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 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长相思 生查子 词例:〔唐〕白居易 汴 水 流, ◎ ◎ △, 泗 水 流, ● ◎ △, 流 到 瓜 洲 古 渡 头。

◎ ● ○ ○ ◎ ● △。 吴 山 点 点 愁。

◎ ○ ◎ ● △。 思 悠 悠, ◎ ◎ △, 恨 悠 悠, ● ◎ △, 恨 到 归 时 方 始 休。

◎ ● ○ ○ ◎ ● △。 月 明 人 倚 楼。

◎ ○ ◎ ● △。 说明: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 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 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 韵,一韵到底。

词例:〔唐〕白居易 昨 宵 醉 里 行, ◎ ○ ◎ ● ○, 山 吐 三 更 月。 ◎ ● ○ ○ ▲。

不 见 可 怜 人, ◎ ● ● ○ ○, 一 夜 头 如 雪。 ◎ ● ○ ○ ▲。

今 宵 醉 里 归, ◎ ○ ◎ ● ○, 明 月 关 山 笛。 ◎ ● ○ ○ ▲。

收 拾 锦 囊 诗, ◎ ● ● ○ ○, 要 寄 扬 雄 宅。 ◎ ● ○ ○ ▲。

说明:又名《楚云深》, 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 式相同,各两仄韵,上 去通押。 浣溪沙 菩萨蛮 词例:〔清〕纳兰容若 谁 道 飘 零 不 可怜? ◎ ● ○ ○ ● ● △。

旧 游 时 节 好 花 天, ◎ ○ ◎ ● ● ○ △。 断 肠 人 去 自 今 年! ◎ ○ ◎ ● ● ○ △。

一 片 晕 红 才 着 雨, ◎ ● ○ ○ ○ ● ●。 几 丝 柔 柳 乍 和 烟, ◎ ○ ◎ ● ● ○ △。

倩 魂 销 尽 夕 阳 前, ◎ ○ ◎ ● ● ○ △。 说明:双调四十二字,前阕 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 到底。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 求对仗。 词例:〔唐〕李白 平 林 漠 漠 烟 如 织, ◎ ○ ◎ ● ○ ○ ▲, 寒 山 一 带 伤 心 碧。

◎ ○ ◎ ● ○ ○ ▲。 暝 色 入 高 楼, ◎ ● ● ○ △, 有 人 楼 上 愁。

◎ ○ ◎ ● △。 玉 阶 空 伫 立, ◎ ○ ○ ● ▲, 宿 鸟 归 飞 急, ◎ ● ○ ○ ▲。

何 处 是 归 程, ◎ ● ● ○ △, 长 亭 连 短 亭。 ◎ ○ ◎ ● △。

说明:又名《子夜歌》,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 两仄韵,两平韵,平仄换 韵,方式是“甲乙丙丁”。 卜算子 采桑子 词例:〔宋〕苏轼 缺 月 挂 疏 桐, ◎ ● ● ○ ○, 漏 断 人 初 静。

◎ ● ○ ○ ▲。 时 见 幽 人 独 往 来, ◎ ● ○ ○ ● ● ○, 缥 缈 孤 鸿 影。

◎ ● ○ ○ ▲。 惊 起 却 回 头, ◎ ● ● ○ ○, 有 恨 无 人 省。

◎ ● ○ ○ ▲。 拣 尽 寒 枝 不 肯 栖, ◎ ● ○ ○ ● ● ○, 寂 寞 沙 洲 冷。

◎ ● ○ ○ ▲。 说明:双调四十四字,前后 阕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也 有一体单押入声韵。 词例:〔宋〕欧阳修 群 芳 过 后 西 湖 好, ◎ ○ ◎ ● ○ ○ ●, 狼 籍 残 红, ◎ ● ○ △, 飞 絮 蒙 蒙。

◎ ● ○ △。 垂 柳 栏 干 尽 日 风。

◎ ● ○ ○ ◎ ● △。 笙 歌 散 尽 游 人 去, ◎ ○ ◎ ● ○ ○ ●, 始 觉 春 空, ◎ ● ○ △, 垂 下 帘 栊。

◎ ● ○ △, 双 燕 归 来 细 雨 中。 ◎ ● ○ ○ ◎ ● △。

说明:又称《罗敷媚》、《丑奴儿》,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 韵到底。前后阕第三句也常用叠韵。

减字木兰花 诉衷情 词例:〔宋〕秦观 天 涯 旧 恨, ◎ ○ ◎ ▲, 独 自 凄 凉 人 不 问。 ◎ ● ◎ ○ ○ ● ▲。

欲 见 回 肠, ◎ ● ○ △, 断 尽 金 炉 小 篆 香。 ◎ ● ○ ○ ◎ ● △。

黛 蛾 长 敛, ◎ ○ ◎ ▲, 任 是 春 风 吹 不 展。 ◎ ● ◎ ○ ○ ● ▲。

困 依 危 楼, ◎ ● ○ △, 过 尽 飞 鸿 字 字 愁。 ◎ ● ○ ○ ◎ ● △。

说明:又名《减兰》,双调四 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两 平韵,换韵方式“甲乙丙丁”。 词例:〔宋〕欧阳修 清 晨 帘 幕 卷 轻 霜, ◎ ○ ◎ ● ● ○ △, 呵 手 试 梅 妆。

◎ ● ● ○ △。 都 缘 自 有 离 恨, ◎ ○ ◎ ● ○ ◎, 故 画 作、◎ ● ●、远 山 长。

● ○ △。 。

7.词牌名有哪些是有另外别称的

太多了···给你几个常见的词牌名吧···【临江仙】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等【钗头凤】 又名撷芳词、折红英、清商怨等【一剪梅】 又名腊梅香、玉簟秋等。

【小重山】 又名小冲山、柳色新等【踏莎行】 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等【一斛珠】 又名醉落魄、怨春风等【玉楼春】 又名惜春容、西湖曲、归朝欢等【虞美人】 又名一江春水、忆柳曲等【鹊桥仙】 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木兰花】 亦名木兰花令,与【玉楼春】体有别【折桂令】 又名秋风第一枝、蟾宫曲等【荷叶杯】 又名月当楼、画帘垂、荷叶曲等【武陵春】 又名武林春【眼儿媚】 又名秋波媚、东风寒等【山花子】 又名摊破浣溪纱、感恩多令等【朝中措】 又名照江梅、芙蓉曲、梅月圆等【乌夜啼】 又名锦堂春【喜迁莺】 又名万年枝、燕归来等【阮郎归】 又名碧桃春、宴桃源、濯缨曲等【清平乐】 又名清平乐令、忆萝月、醉东风【忆秦娥】 又名秦楼月、蓬莱阁、碧云深等【一落索】 又名洛阳春、玉连环、一络索等【卜算子】 又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楼、楚天谣【减字木兰花】 又名减兰、木兰香、天下乐令等【菩萨蛮】 又名重叠金、子夜歌、花间意【采桑子】 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平湖乐】 又名采莲词【贺新郎】 又名贺新凉、乳燕飞、金缕曲【戚氏】 又名梦游仙。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