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踏春的诗句行乐三春节,林花百和香。——张仲素 《杂曲歌辞·春游曲三首》 山色雨深看更好,湖光烟接望远迷。——韩元吉《雨中伯恭至湖上》 连天花絮飞将尽,夹道蒲荷长欲齐。——韩元吉《雨中伯恭至湖上》 日日踏春浑坐此,人间无醉奈渠何。——张耒《春日怀淮阳六首》 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王安石《天童山溪上》 溪深树密无人处,唯有幽花渡水香。——王安石《天童山溪上》 桃杏酣酣蜂蝶狂,儿童相唤踏春阳。——陆游《春日暄甚戏作》 郊东郊西踏春色,醉舞淋浪花插额。——李流谦《送才夫之成都》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城上湖光暖欲波,美人唱我踏春歌。——苏轼《和王胜之三首》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常恨春寻无觅处,不觉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2.关于踏青的诗词庆清朝慢/庆清朝 踏青 [宋] 王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效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踏青 [宋] 苏辙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浮桥没水不胜重,野店压糟无复清。 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鸟渐嘤鸣。 洞门泉脉龙睛动,观里丹池鸭舌生。 山下瓶罂沾稚孺,峰头鼓乐聚簪缨。 缟裙红袂临江影,青盖骅骝踏石声。 晓去争先心荡漾,莫归夸后醉従横。 最怜人散西轩静,暧暧斜阳著树明。 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尚书·大传》曰:“春,出也,万物之出也。” 在西周,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就已成为礼制。据《礼记·月令》载:“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至,以迎春东郊。” 先秦时,齐国有“放春三月观于野”之俗;鲁、楚也有春日出游之习。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3.踏青的诗句和子由踏青 宋代:苏轼 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该诗绘声绘色地描写一个道人遮道聚众,粗声大气地吆喝些吉利话,强使路人买他的符书祈福的生动场景,道人骗得金钱,却不过是沽酒买醉而已,还夸说神符灵验。这戏剧性的人物、戏剧性的场景,为春日郊游增添了几分幽默的色彩,令人难忘。 该诗描写了苏轼回忆青少年时在家乡新春之际,与家人及“城中居人”游春踏青的盛况,具有浓郁的乡情。后四句刻画了一位骗钱道人的生动形象,增添了郊游的喜庆气氛。故乡的风俗民情令人倍感亲切,耐人回味。全诗语言浅显,情真意切。 4.形容踏青的诗句关于踏青的诗分别有以下几首: 《清明夜》 (唐代)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 (唐代)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庆清朝慢·踏青》 (宋代)王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效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5.有关踏青的古诗词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古人在清明前后都有踏青游乐的习俗。杜甫的“江边踏表罢,回首见旌旗”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人们踏青归来,个个簪杨戴柳,家家杨柳满檐,故有“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诗句。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语言朴素,情景交融,钱塘湖的早春美景呼之欲出,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宋代吴惟信的《苏真堤清明即事》却是一幅因恋春而流连忘返,以至日暮而归的春游画卷:“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真可谓文情并茂,脍炙人口。像徐元杰的“花开红树乱莺啼,草上平湖白鹭飞。风和日丽人意好,夕阳潇鼓几船归”,孟郊的“日日出两园,只望花柳色。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也都是妙笔生花,各具特色。 诗人王令就以《春游》为题,赋诗一首:“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通篇诗文在盛与衰、热闹与孤独、欢乐与悲愁的对比中,将春游的独特感受意味深长地写了出来。诗人陆游春天到郊外踏青,也写下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山城踏青》:“天晴山雪明城郭,水涨江流近驿亭。客鬓不如堤上柳,数枝春动又青青。”短短四句,诗人踏青时的所见所闻便跃然纸上。 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年踏青,看到蝶飞鸟鸣,随口吟出一首《春词》:“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天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鸟啼遍春堂……”全文46句,内却嵌入了54个“春”字,自然流畅,回味无穷,描尽踏青时的美好风光。清代吴友如的《清明节放风筝》:“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是清明民间体育娱乐活动的写照 6.春季古人踏青的诗句1.《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2.《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3.《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4.《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宋)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5.《踏青游》 (宋)苏轼 火初晴,绿遍禁池芳草。 斗锦绣、火城驰道。 踏青游,拾翠惜,袜罗弓小。 莲步袅。腰支佩兰轻妙。 行过上林春好。 今困天涯,何限旧情相恼。 念摇落、玉京寒早。 任刘郎、目断蓬山难到。 仙梦杳。良宵又过了。 楼台万家清晓。 6.《春游》 (宋)王令 春风谁相呼,鸟语到庭户。 罢书起何游,系马城西树。 宁须客众随,聊与春相遇。 高林美风竹,疏影有清覆。 可以便行坐,解脱快巾屦。 日长天地宽,飘戾飞云度。 风枝绿未柔,日萼红先露。 芳辰信可尚,嘉兴惜无寓。 旧闻黄公垆,颇枉壮士顾。 予虽轻数子,自适偶同趣。 起解身上衣,就贳青旗酤。 独酌不待劝,兴至还自注。 对物无所语,似若喧哗恶。 虽无歌舞欢,幸可篇章赋。 乾坤本闲暇,人物自纷遽。 劳苦曷不乐,岁月失已屡。 酒阑起四望,落日不可驻。 饥马自知家,何须问归路。 7.《春游》 (宋)王令 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楼台笑上楼。 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 8.《山城踏青》 (宋)陆游 天晴山雪明城廊,水涨江流近驿亭。 客鬓不如堤上柳,数枝春动又青青。 9.《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湖上》 (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1.《钱唐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关于踏春的诗句行乐三春节,林花百和香。 ——张仲素 《杂曲歌辞·春游曲三首》山色雨深看更好,湖光烟接望远迷。——韩元吉《雨中伯恭至湖上》连天花絮飞将尽,夹道蒲荷长欲齐。 ——韩元吉《雨中伯恭至湖上》日日踏春浑坐此,人间无醉奈渠何。——张耒《春日怀淮阳六首》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 ——王安石《天童山溪上》溪深树密无人处,唯有幽花渡水香。——王安石《天童山溪上》桃杏酣酣蜂蝶狂,儿童相唤踏春阳。 ——陆游《春日暄甚戏作》郊东郊西踏春色,醉舞淋浪花插额。——李流谦《送才夫之成都》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城上湖光暖欲波,美人唱我踏春歌。——苏轼《和王胜之三首》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杨巨源《城东早春》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常恨春寻无觅处,不觉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8.关于踏青的诗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9.表示踏青的诗句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宋代: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词描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在春天旅行的感觉和回忆不可抗拒的感觉。 首句点明时序:春天,在绿荫中行走,荡秋千。从动静到静谧,写下了季节和天空的气氛,幽居的闺房感觉,读起来像是体验。 第二句话中的“风闻马邻”五个字是一篇文章的关键词。笔虽闲而不劲,但普通人很难创造出生动的风景。”闻马“的宝马真意龙嘶嘶声,成为古人春游不可缺少的形象,这一美好的时刻。到了晚春,李树结了种子,小巧玲珑,花开了,柳树绿得像眉毛,蝴蝶热情地生长着,不知从何而来,在花草间翩翩起舞,生动地描绘了春天。”“蝴蝶飞”以一个动作点活了晚春的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