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赏析欧阳修的《蝶恋花》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叠字之工,致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词人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描绘.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是一组电影摇动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随着镜头所指,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着一“ 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一重.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 “无重数”.“无重数”,即无数重.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这两句包含着无限的伤春之感.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王又华《古今词论》引)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这两句情感层次如下: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这首词意境深远.词中写景写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过片三句,近人俞平伯评曰:“‘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 ‘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唐宋词选释》)暮春时节,风雨黄昏;闭门深坐,情尤怛恻.个中意境,仿佛是诗,但诗不能写其貌;是画,但画不能传其神;唯有通过这种婉曲的词笔才能恰到好处地勾画出来.尤其是结句,近人王国维认为这是一种“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也就是说,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然若失的神态.而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神往.。 2.【声声慢的主旨句是什么】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我以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确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难能可贵之作了.(吴小如)参考资料: /zxyw/teacher/scjs/191341121329323.Html。 3.清华大学推荐的是哪100本书第一部分 中国文学 诗经选、楚辞选、魏晋南北朝诗卷与汉魏六朝诗选、唐诗三百首、宋诗选注与宋诗三百首、唐宋词选释与唐宋词选、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鲁迅全集、女神、子夜、家、骆驼祥子、围城、曹禺选集、青春之歌、红岩、艾青诗选 第二部分 中国文化 论语、墨子、孙子兵法、孟子、老子、庄子、荀子、论衡、不真空论.物不迁论、神灭论、坛经、张载集、四书集注、传习录、明夷待访录、读通鉴论、严复集、仁学、孙中山选集 第三部分 外国文学 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神曲、堂.吉诃德、哈姆雷特、浮士德、简.爱、红与黑、悲惨世界、高老头、汤母叔叔的小屋、安娜.卡列尼娜、玩偶之家、母亲、卡夫卡短篇小说选、泰戈尔诗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雪国、老人与海、百年孤独 第四部分 外国文化 理想国、形而上学、忏悔录、思想录、新工具、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伦理学、西方哲学史、科学史、哲学史讲演录.导言、西方的没落、悲剧的诞生、精神分析引论、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人论、新教伦理与资本注意精神、中国科学思想史、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从混沌到有序 4.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一】 《声声慢》又名《胜胜慢》,清照这首词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不能列入婉约体。这首作法独特的词,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赋。 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 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所以,这首词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 “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 从全词意境来看,应该是“晓”字。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 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句是说借酒无法消愁“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 这一句是虚写,以寄寓作者的怀乡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 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 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 “守著窗儿”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句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直情切。 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独辟蹊径。自庚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 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 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 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赏析二】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 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 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 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我以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 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 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