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烟雨楼的诗句1、《归括苍和杨嗣之吏部烟雨楼韵四首》宋·姜特立 谁发天悭得胜游,佳名收拾更无留。 郑虔祁岳今谁是,为扫阴沈万壑秋。 2、《括苍烟雨楼》宋·楼钥 莫为看山只凭栏,远怀犹恨两山间。坐深却得无穷趣,只看平川一半山。 3、《烟雨楼用韩子祁诗韵》清·乾隆 春云欲泮旋濛濛,百顷南沏一棹通。 回望还迷堤柳绿,到来才辨榭梅红。 4、《鸳湖烟雨楼感旧》清·陈维崧 水宿枫根罅。尽沽来、鹅黄老酿,银丝鲜鮓。 记得筝堂和伎馆,尽是仪同。5、《烟雨楼》宋·方回 楼压重湖实壮哉,楼前图画若天开。 鸥从沙际冲烟去,燕向花边卷雨来。 6、《烟雨楼》宋·唐天麟 百尺楼高尺赏心,我来犹记旧登临。四时天色有晴雨,一片湖光无古今。 7、《烟雨奇观楼》宋·吴机 此景仪真亦有年,何人管领向楼前。 江淮自昔虽南北,烟雨从来肯变迁。 8、《烟雨楼》宋·吴育 一上危楼七泽分,胜游平日此怡神。荆台芜没千年地,楚望云披四面春。 9、《烟雨楼》宋·叶隆礼 傍家亭馆占湖东,寂寞为邻祗陆公。 竹树一堤如有碍,乾坤万象自无穷。 10、《嘉禾百咏·烟雨楼》宋·张尧同 妙手谁烘染,梳烟沐雨姿。一声长笛晚,人在倚楼时。 11、《烟雨楼》宋·赵痈 画框图飞云霭寒,楼台城堞有无间。 烟收雨霁曾看否,见尽东南万叠山。 12、《烟雨楼》宋·郑侠 层梯叠构倚穹苍,烟雨江山见涉茫。人是神仙来镇守,物随时节亦循良。 13、《烟雨楼》宋·朱南杰 锦绣囊开城角东,规模绵亘境相通。 一亭旧占梅边月,两径新添竹外风。 14、《烟雨楼》明·葛一龙 烟雨楼头春乍晴,鸳鸯湖上鸟嘤嘤。中浮片席空三面,斜抱千家截半城。 2.描写烟雨楼诗句1、烟雨满楼山断续(宋·欧阳修·《蝶恋花·翠苑红芳晴满目》)2、楼外一江烟雨(宋·贺铸·《忆仙姿/如梦令》)3、倚楼烟雨中(宋·赵善扛·《重叠金/菩萨蛮》)4、寂寞小楼烟雨(宋·陈允平·《摸鱼儿·倚东风》)5、烟雨暗层楼(宋·黎廷瑞·《水调歌/水调》)6、烟雨近江楼(宋·艾性夫·《春山》)7、共登烟雨楼(宋·晁公溯·《师伯浑自通义来且出诗一轴为之喜甚奉简短作》)8、人立西湖烟雨楼(宋·仇远·《赠金荪壁》)9、始奈楼中烟雨何(宋·姜特立·《归括苍和杨嗣之吏部烟雨楼韵四首》)10、醉眼独高烟雨楼(宋·李处权·《寄吕季升》)11、烟雨青丝百尺楼(宋·李石·《扇子诗》)12、江南烟雨楼百尺(宋·李石·《扇子诗》)13、楼外蒙蒙烟雨昏(宋·罗永之·《题梅山云悦楼》)14、烟雨楼前景(宋·施枢·《送妻步归括》)15、烟雨楼前山水深(宋·孙应时·《送李文授知括苍》)16、楼高烟雨又疏疏(宋·喻良能·《次韵奉酬王给事见贻之什》)17、日暮烟雨藏朱楼(宋·张伯玉·《赠范吏部》)。 3.作文题目围绕 烟雨楼台 怎么样写的优美 加入诗句那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厌恶。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很中性,既无明显的憎 ,也无明显的恶,仅仅是在单纯地写景、咏春。 这些资料应该够写很多了,起码可以写议论文,从古今变化谈城市建设发展和保护历史建筑的矛盾;可以写游记散文,写你去过得某个江南庙宇和江南春天的景色。 4.江南春中描写烟雨楼台的句子1;江南春绝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2;烟雨濛濛每当烟雨蒙蒙的时候.我必伫立,蓦然回首。 那数不尽的前尘往事。马蹄踏不碎,马鞭挥不走.留下了滚滚的恩与怨。 缠绕着缠绕着,缠绕着缠绕着,缠绕到天长地久。每当烟雨蒙蒙的时候,我必伫立.蓦然回首。 那数不尽的旧梦新愁。找不着根源,看不到尽头,只有那澎湃的爱与恨。 3;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4;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浥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5;莺啼序 年代:【宋】 作者:【吴文英】 体裁:【词】 残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绣户。 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 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 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 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 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 青楼彷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澹尘土。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吹鬓侵半苎。 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 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6;蝶恋花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金剪刀头芳意动, 彩蕊开时,不怕朝寒重。 晴雪半消花□□,晓妆呵尽香酥冻。 十二楼中双翠凤, 缥缈歌声,记得江南弄。 醉舞春风谁可共,秦云已有鸳屏梦。 7'蝶恋花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8'蝶恋花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千叶早梅夸百媚, 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 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 —捻年光春有味, 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 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 9胡捣练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小亭初报一枝梅, 惹起江南归兴。 摇蹼玉溪风景, 水漾横斜影。 异香直到醉乡中, 醉后还因香醒。 好是玉容相并, 人与花争莹。 10;留春令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 十洲云水。 手捻红笺寄人书, 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 对江南千里。 楼下分流水声中, 有当日、凭高泪。 11;菩萨蛮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江南未雪梅花白, 忆梅人是江南客。 犹记旧相逢, 淡烟微月中。 玉容长有信, 一笑归来近。 怀远上楼时, 晚云和雁低。 12;清商怨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庭花香信尚浅,最玉楼先暖。 梦觉春衾,江南依旧远。 回纹锦字暗剪, 漫寄与、也应归晚。 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 13;生查子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春从何处归, 试向溪边问。 岸柳弄娇黄, 陇麦回青润。 多情美少年, 屈指芳菲近。 谁寄岭头梅, 来报江南信。 (这都是一些诗词~~(个人比较偏暗晏几道的词~~)希望可以帮到你(*^__^*) )。 5.烟雨楼台繁华处这句诗的出处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里的“楼台”:指庙宇; “烟雨”:蒙蒙细雨(如烟似雾) 诗人以优美的笔触描写江南春天的美景: 辽阔的江南大地莺歌燕舞、花红柳绿;水乡依山傍水的墙头上酒幌迎风飘扬,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给人一种朦胧迷离的遐想。 不过,后人所说的 “楼台”,含义就广得多了:深宫的楼阁、小姐的绣楼。..等等。 “烟雨”,也超出了对自然景色的描述,而富于了浪漫、神秘、沧桑。。诸多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