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知道有关于会稽山的诗句入若邪溪诗 (在会稽山作)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乌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和登会稽山 唐·孙逖 稽山碧湖上,势入东溟尽。烟景昼清明,九峰争隐嶙。 望中厌朱绂,俗内探玄牝。野老听鸣驺,山童拥行轸。 仙花寒未落,古蔓柔堪引。竹涧入山多,松崖向天近。 云从海天去,日就江村陨。能赋丘尝闻,和歌参不敏。 冥搜信冲漠,多士期标准。愿奉濯缨心,长谣反招隐。 会稽山 宋·周弼 夜冠从昔化文身,峻岳当天自有神。 秦帝刻碑三十载,越王栖甲五千人。 江连云气分南纪,海接星河近北辰。 必竟兴亡谁可料,但闻陵谷变飞尘。 登会稽山 宋·吴龙翰 越上今为客,息肩春树林。 啼鹃归梦断,落日旅愁深。 诗纪珠编史,琴传千古心。 会须重过此,禹穴一登临。 2.谁知道有关于会稽山的诗句入若邪溪诗 (在会稽山作)王籍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 乌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和登会稽山唐·孙逖稽山碧湖上,势入东溟尽。 烟景昼清明,九峰争隐嶙。望中厌朱绂,俗内探玄牝。 野老听鸣驺,山童拥行轸。仙花寒未落,古蔓柔堪引。 竹涧入山多,松崖向天近。云从海天去,日就江村陨。 能赋丘尝闻,和歌参不敏。冥搜信冲漠,多士期标准。 愿奉濯缨心,长谣反招隐。会稽山宋·周弼 夜冠从昔化文身,峻岳当天自有神。 秦帝刻碑三十载,越王栖甲五千人。江连云气分南纪,海接星河近北辰。 必竟兴亡谁可料,但闻陵谷变飞尘。 登会稽山 宋·吴龙翰 越上今为客,息肩春树林。 啼鹃归梦断,落日旅愁深。诗纪珠编史,琴传千古心。 会须重过此,禹穴一登临。 3.关于新昌的诗句新昌县在天台山、四明山、会稽山余脉逶迤盘伏之处,名山簇拥,万壑争流,素称“佛宗道源”。境内的石城山(大佛寺所在)、沃洲山(高僧支遁隐居,筑沃洲精舍)为东晋时江南的佛学中心,高僧们都爱静坐敛心,清谈佛玄,趋人清明爽运的茶被誉为佛天雨露,帝苑仙桨,“禅榻”和“茶烟”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沃洲山、天姥山、司马悔山自古列为道家六十福地之三,茶烟的清静幽香与道家所推崇的清心寡欲的空灵境界休戚相关,饮茶品道成为一种高雅的风流韵事。 新昌县境在旧会稽(越州)剡县的东部,越州茶以会稽日铸茶、余姚瀑布茶为最,会稽、余姚之间新昌所产之茶,属越州茶,亦有剡茶、剡茗之称。 茶,吐高香,孕诗情,文人学士烹泉煮茗,裁香剪味,竞相吟咏出了许多茶诗,成为中华诗库中灿烂的篇章。唐代著名诗僧皎然有多首诗称道剡茶:“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剡茗情来亦好斟,空门一别肯沾襟”。“聊持剡山茗,以代宜城醑”。宋代高似孙在《剡录》中称:“会稽山茶以日铸名天下。……然世之烹日铸者,多剡茶也。” 历代所修《新昌县志》是新昌一地最重要的地方文献,其所收录的茶诗流传至今,成为构筑新昌茶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基石;胡其银、陈新宇编校的《新昌唐诗三百首》,收录唐代诗人吟咏新昌风光人物的诗文,诠释着新昌作为“唐诗之路”精华地段的丰富内涵,使“唐诗之路”上又飘满了茶香;陈百刚、黄志益编著的《大佛龙井》是一册展示新昌“中国名茶之乡”风采的文化读物,是新昌集茶文化之大成者,收罗引用了一些茶诗;邹志方、李永鑫主编的《历代名人咏绍兴》中也有一些咏绍兴(越)茶的诗句,容易使人把新昌茶纳入绍兴茶的大背景中。以上典籍是《新昌茶诗选辑》主要的资料来源。 越茶、剡茶都是新昌现在的许多名茶,如大佛龙井、安山碧玉、雪溪雪芽、天姥云雾等品牌茶叶的最初的渊源。 茶为清饮,诗为低唱。茶可添诗兴,诗可增茶趣。《新昌茶诗选辑》收录与新昌(绍兴)茶有关的诗,和有茶点缀的诗,其实也可谓《绍兴茶诗选辑》。诗文按作者生年排列,附注作者简介及帮助解读诗文的相关连接资料,以期爱茶者同赏。选辑不甚完备,希读者指正并不断补充。 4.与绍兴有关的诗词《柳桥秋夕》 柳疏桥尽见,水落路全通. 衣杵家家月,渔舟浦浦风. 眼明无俗物,步蹇有枯筇. 野逸谁能那,悠然西复东? 《秋日杂咏》 久雨初睛喜欲迷,青鞋踏遍舍东西. 忽然来到柳桥下,露湿蓼花红一溪. 《柳桥秋夜》 青帝万里月轮孤,扫尽浮云一点无. 正是吾庐秋好夜,上桥浑不要人扶. 《即事》 小山榴花照眼明,青梅自堕时有声. 柳桥东岸倚筇立,聊借水风吹宿醒. 《柳桥》 村路初晴雪作泥,经旬不到小桥西. 出门顿觉春来早,柳染轻黄已蘸溪. 《独行,过柳桥而归》 忽觉意稍佳,呼童扶下堂. 寒云覆江干,惨惨雪欲作. 篱根犬迎吠,碓下鸡俯啄. 徐行过傍舍,醉笑盛酬酢. 5.有关绍兴的诗词卷39_25 【答辨才探得招字】萧翼 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 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 酒蚁倾还泛,心猿躁似调。 谁怜失群雁,长苦业风飘。 卷52_48 【泛镜湖南溪】宋之问 乘兴入幽栖,舟行日向低。 岩花候冬发,谷鸟作春啼。 沓嶂开天小,丛篁夹路迷。 犹闻可怜处,更在若邪溪。 卷53_25 【游称心寺】宋之问 释事怀三隐,清襟谒四禅。 江鸣潮未落,林晓日初悬。 宝叶交香雨,金沙吐细泉。 望谐舟客趣,思发海人烟。 顾枥仍留马,乘杯久弃船。 未忧龟负岳,且识鸟耘田。 理契都无象,心冥不寄筌。 安期庶可揖,天地得齐年。 卷53_26 【游法华寺】宋之问 高岫拟耆闍,真乘引妙车。 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后果缠三足,前因感六牙。 宴林薰宝树,水溜滴金沙。 寒谷梅犹浅,温庭橘未华。 台香红药乱,塔影绿篁遮。 果渐轮王族,缘超梵帝家。 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 江郡将何匹,天都亦未加。 朝来沿泛所,应是逐仙槎。古 卷53_28 【谒禹庙】宋之问 夏王乘四载,兹地发金符。 峻命终不易,报功畴敢渝。 先驱总昌会,后至伏灵诛。 玉帛空天下,衣冠照海隅。 旋闻厌黄屋,更道出苍梧。 林表祠转茂,山阿井讵枯。 舟迁龙负壑,田变鸟芸芜。 旧物森如在,天威肃未殊。 玄夷届瑶席,玉女侍清都。 奕奕扃闱邃,轩轩仗卫趋。 气青连曙海,云白洗春湖。 猿啸有时答,禽言常自呼。 灵歆异蒸糈,至乐匪笙竽。 茅殿今文袭,梅梁古制无。 运遥日崇丽,业盛答昭苏。 伊昔力云尽,而今功尚敷。 揆材非美箭,精享愧生刍。 郡职昧为理,邦空宁自诬。 下车霰已积,摄事露行濡。 人隐冀多佑,曷唯沾薄躯。知 卷53_29 【游禹穴回出若邪】宋之问 禹穴今朝到,邪溪此路通。 著书闻太史,炼药有仙翁。 鹤往笼犹挂,龙飞剑已空。 石帆摇海上,天镜落湖中。 水低寒云白,山边坠叶红。 归舟何虑晚,日暮使樵风。 卷53_31 【游云门寺】宋之问 维舟探静域,作礼事尊经。 投迹一萧散,为心自杳冥。 龛依大禹穴,楼倚少微星。 沓嶂围兰若,回溪抱竹庭。 觉花涂砌白,甘露洗山青。 雁塔鶱金地,虹桥转翠屏。 人天宵现景,神鬼昼潜形。 理胜常虚寂,缘空自感灵。 入禅从鸽绕,说法有龙听。 劫累终期灭,尘躬且未宁。 摇摇不安寐,待月咏岩扃。 知 卷53_37 【湖中别鉴上人】宋之问 愿与道林近,在意逍遥篇。自有灵佳寺,何用沃洲禅。 卷53_38 【题鉴上人房二首】宋之问 落花双树积,芳草一庭春。玩之堪兴异,何必见幽人。 主晚入应真理,经行尚未回。房中无俗物,林下有青苔。 卷53_44 【送司马道士游天台】宋之问 羽客笙歌此地违,离筵数处白云飞。蓬莱阙下长相忆,桐柏山头去不归。 卷53_49 【称心寺】宋之问 步陟招提宫,北极山海观。千岩递萦绕,万壑殊悠漫。 乔木转夕阳,文轩划清涣。泄云多表里,惊潮每昏旦。 问予金门客,何事沧洲畔。谬以三署资,来刺百城半。 人隐尚未弭,岁华岂兼玩。东山桂枝芳,明发坐盈叹。 卷55_4 【山亭夜宴】王勃 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 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古 卷55_10 【采莲曲(乐府作采莲归)】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极望平, 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 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裴回江上月。裴回莲浦夜相逢, 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主 卷101_9 【度涂山】寇泚 小年弄文墨,不识戎旅难。 一朝事鞞鼓,策马度涂山。 涂山横地轴,万里留荒服。 悠悠正旆远,騑骖一何速。 流月挥金戈,惊风折寒木。 行闻汉飞将,还向皋兰宿。主卷112_17 【回乡偶书二首】贺知章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卷112_16 【采莲曲】贺知章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卷112_18 【答朝士】贺知章 fk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卷112_15 【咏柳(一作柳枝词)】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卷118_2 【和登会稽山】孙逖 稽山碧湖上,势入东溟尽。 烟景昼清明,九峰争隐嶙。 望中厌朱绂,俗内探玄牝。 野老听鸣驺,山童拥行轸。 仙花寒未落,古蔓柔堪引。 竹涧入山多,松崖向天近。 卷118_6 【山阴县西楼】孙逖 都邑西楼芳树间,逶迤霁色绕江山。 山月夜从公署出, 江云晚对讼庭还。谁知春色朝朝好,二月飞花满江草。 一见湖边杨柳风,遥忆青青洛阳道。斋 卷118_8 【春日留别】孙逖 春路逶迤花柳前,孤舟晚泊就人烟。 东山白云不可见, 西陵江月夜娟娟。春江夜尽潮声度,征帆遥从此中去。 越国山川看渐无,可怜。 6.求西施的故事及其有关的诗句咏西施夫差有何恨,勾贱有何恩。 愿不识范蠡,还作浣沙人。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 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 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 传说吴被灭后,西施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施夷光世居诸暨苎萝山(亦名罗山)下苎萝村(今诸暨市城南浣纱村)。 苎萝有东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又称浣纱女。 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淅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 释归后,勾践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与范蠡设计策,“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准备送于吴王,越王宠爱的一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 于是,花了三年时间,教以歌舞和步履、礼仪等。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一举指,一投足,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 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吴亡后,相传西施随范蠡驾扁舟,泛五湖,不知所终。在西施由越入吴的路线上,南自诸暨,北迄苏州,所在均有西施遗迹。 诸暨苎萝山麓、浣纱江畔尚存浣纱石、浣纱亭、西施滩、西施坊,西施殿等古迹。西施有“沉鱼”之貌,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被她的美丽吸引,看得发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 所以后世用“沉鱼”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为先。 国色天香四大美女,西施居首。西施幼承浣纱之业,故世称“浣纱女”。 后人为纪念这位忍辱负重,以身许国的绝代佳人,就在苎萝山下修建了西施殿。唐开成年间(公元836-840 年)著名诗人李商隐写下“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的诗句;稍后,女诗人鱼玄机又有《西施庙》诗。 这些是目前能见到的关于西施殿的最早文字。明代,西子祠曾具相当规模。 此后屡兴屡废。现在的西施殿位于浙江诸暨,1990年落成,景区占地5000平方米,由门楼、西施殿、古越台、郑旦亭、碑廊、红粉池、沉鱼池、先贤阁等景点构成。 西施殿景区在重修过程中还从民间征集了12000余件从老式民居上拆下来的古建筑构件, 其中包括梁、柱、门、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等,这些木、石构件雕刻精美,工艺水平高超,大大增强了西施殿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使它更具有了浓厚的地方特色。西施故里的另外一种说法:说到西施故里,一般人都会说是诸暨,但事实上,真正的西施故里是在萧山临浦镇。 古代,沿浦阳江有“上诸暨”和“下诸暨”之分,西施出生在下诸暨,下诸暨即浦阳江下游之地。秦时置诸暨县包括这两部分,西汉时把下诸暨单独置县,称“余暨”,三国吴时改称“永兴”,唐天宝元年正式改名为“萧山”,一直沿用至今。 西施的故里虽在今萧山县境内,但它属诸暨县故地,所以人们习惯上称西施为诸暨人。历史上临浦行政区划确实多变,自古以来,临浦镇归萧山和诸暨两地共同管辖。 尤其是镇上山阴街,自古就有“山阴不收,会稽不管”之说。再如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当时籍贯越州(绍兴)永兴人,永兴即萧山。 萧山解放以前一直隶属于绍兴,后改属杭州。现就有许多书籍说贺知章是杭州人了。 从事实上讲贺知章是萧山人,当然也是杭州人。但从文化这个角度上讲说他是绍兴人更加合适。 因此关于西施故里的考辨也就可以解释。西施是诸暨人,也是临浦人,只是当时的临浦属诸暨管辖。 关于浣纱溪:相传当年西施入吴时,由范蠡陪同,舟从越国会稽出发,顺西小江而行,过苎萝山来到这里。此时已近黄昏,西施望着夕阳西下的家乡,想着自己背井离乡,前往吴国,将委身于吴王,便泪流不止。 范蠡深知西施的心情,于是决定在此停泊一宿。当时正值夏末秋初,江南天气依然炎热,俗称“秋老虎”。 西施为了洁身自爽,欲留清白于此,便在两水交汇的潭中沐浴。从此,这里的潭、桥、路都贯上了“浴美施”三个字。 浣纱溪东的苎萝山,主峰海拔127米,系会稽山余脉,乃越地之正宗。苍翠挺拔,别具风姿。 山上有红粉石,据说手在石上一抹,会抹下些许红粉。 7.有关绍兴的诗词文【答辨才探得招字】萧翼 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 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 酒蚁倾还泛,心猿躁似调。 谁怜失群雁,长苦业风飘。 卷52_48 【泛镜湖南溪】宋之问 乘兴入幽栖,舟行日向低。 岩花候冬发,谷鸟作春啼。 沓嶂开天小,丛篁夹路迷。 犹闻可怜处,更在若邪溪。 卷53_25 【游称心寺】宋之问 释事怀三隐,清襟谒四禅。 江鸣潮未落,林晓日初悬。 宝叶交香雨,金沙吐细泉。 望谐舟客趣,思发海人烟。 顾枥仍留马,乘杯久弃船。 未忧龟负岳,且识鸟耘田。 理契都无象,心冥不寄筌。 安期庶可揖,天地得齐年。 卷53_26 【游法华寺】宋之问 高岫拟耆闍,真乘引妙车。 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后果缠三足,前因感六牙。 宴林薰宝树,水溜滴金沙。 寒谷梅犹浅,温庭橘未华。 台香红药乱,塔影绿篁遮。 果渐轮王族,缘超梵帝家。 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 江郡将何匹,天都亦未加。 朝来沿泛所,应是逐仙槎。古 卷53_28 【谒禹庙】宋之问 夏王乘四载,兹地发金符。 峻命终不易,报功畴敢渝。 先驱总昌会,后至伏灵诛。 玉帛空天下,衣冠照海隅。 旋闻厌黄屋,更道出苍梧。 林表祠转茂,山阿井讵枯。 舟迁龙负壑,田变鸟芸芜。 旧物森如在,天威肃未殊。 玄夷届瑶席,玉女侍清都。 奕奕扃闱邃,轩轩仗卫趋。 气青连曙海,云白洗春湖。 猿啸有时答,禽言常自呼。 灵歆异蒸糈,至乐匪笙竽。 茅殿今文袭,梅梁古制无。 运遥日崇丽,业盛答昭苏。 伊昔力云尽,而今功尚敷。 揆材非美箭,精享愧生刍。 郡职昧为理,邦空宁自诬。 下车霰已积,摄事露行濡。 人隐冀多佑,曷唯沾薄躯。知 卷53_29 【游禹穴回出若邪】宋之问 禹穴今朝到,邪溪此路通。 著书闻太史,炼药有仙翁。 鹤往笼犹挂,龙飞剑已空。 石帆摇海上,天镜落湖中。 水低寒云白,山边坠叶红。 归舟何虑晚,日暮使樵风。 卷53_31 【游云门寺】宋之问 维舟探静域,作礼事尊经。 投迹一萧散,为心自杳冥。 龛依大禹穴,楼倚少微星。 沓嶂围兰若,回溪抱竹庭。 觉花涂砌白,甘露洗山青。 雁塔鶱金地,虹桥转翠屏。 人天宵现景,神鬼昼潜形。 理胜常虚寂,缘空自感灵。 入禅从鸽绕,说法有龙听。 劫累终期灭,尘躬且未宁。 摇摇不安寐,待月咏岩扃。 知 卷53_37 【湖中别鉴上人】宋之问 愿与道林近,在意逍遥篇。自有灵佳寺,何用沃洲禅。 卷53_38 【题鉴上人房二首】宋之问 落花双树积,芳草一庭春。玩之堪兴异,何必见幽人。 主 晚入应真理,经行尚未回。房中无俗物,林下有青苔。 卷53_44 【送司马道士游天台】宋之问 羽客笙歌此地违,离筵数处白云飞。 蓬莱阙下长相忆,桐柏山头去不归。 卷53_49 【称心寺】宋之问 步陟招提宫,北极山海观。千岩递萦绕,万壑殊悠漫。 乔木转夕阳,文轩划清涣。泄云多表里,惊潮每昏旦。 问予金门客,何事沧洲畔。谬以三署资,来刺百城半。 人隐尚未弭,岁华岂兼玩。东山桂枝芳,明发坐盈叹。 卷55_4 【山亭夜宴】王勃 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 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古 卷55_10 【采莲曲(乐府作采莲归)】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极望平, 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 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裴回江上月。裴回莲浦夜相逢, 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主 卷101_9 【度涂山】寇泚 小年弄文墨,不识戎旅难。 一朝事鞞鼓,策马度涂山。 涂山横地轴,万里留荒服。 悠悠正旆远,騑骖一何速。 流月挥金戈,惊风折寒木。 行闻汉飞将,还向皋兰宿。主 卷112_17 【回乡偶书二首】贺知章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卷112_16 【采莲曲】贺知章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卷112_18 【答朝士】贺知章 fk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卷112_15 【咏柳(一作柳枝词)】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卷118_2 【和登会稽山】孙逖 稽山碧湖上,势入东溟尽。 烟景昼清明,九峰争隐嶙。 望中厌朱绂,俗内探玄牝。 野老听鸣驺,山童拥行轸。 仙花寒未落,古蔓柔堪引。 竹涧入山多,松崖向天近。 卷118_6 【山阴县西楼】孙逖 都邑西楼芳树间,逶迤霁色绕江山。 山月夜从公署出, 江云晚对讼庭还。谁知春色朝朝好,二月飞花满江草。 一见湖边杨柳风,遥忆青青洛阳道。斋 卷118_8 【春日留别】孙逖 春路逶迤花柳前,孤舟晚泊就人烟。 东山白云不可见, 西陵江月夜娟娟。春江夜尽潮声度,征帆遥从此中去。 越国山川看渐无,可怜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