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宋词故事锦集

1.求唐诗宋词中的悲情故事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上篇记实,下篇记梦,突出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本诗的悲伤基调。 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诗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卓文君《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汉朝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恋爱故事是很动人的。

据说,司马相如穷困时在临邛富豪卓王孙家作客,在饮宴中偶然见到卓王孙新守寡的女儿文君很美貌,于是弹奏《凤求凰》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挑逗文君。 文君果为所动,当夜与相如私奔成都。

相如是个贫苦文人,生计无着,过了一阵只好同文君回到临邛开个小酒店。就开在卓府对面。

卓文君当垆卖酒,卓王孙大为恼怒,不忍爱女抛头露面为人取笑,只好分一部分财产给她。司马相如后来到京城向皇帝献赋,为汉武帝赏识,给他官做。

司马相如在京城想娶茂陵女为妾,卓文君听到此消息,写了这首白头吟表示恩情断绝之意。

2.唐诗宋词的故事

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

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

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

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3.每一首唐诗宋词都有一个小故事

夫妻分离

陆游二十岁,同聪慧、温柔的表妹唐婉结婚。唐婉知书达礼,钦佩陆游的才华和抱负,小夫妻相敬如宾,共望白头到老。但是,陆母不喜欢唐婉的活泼开朗,借口唐婉不能生孩子,迫陆游休妻,陆游、唐婉苦苦哀求,朋友劝解不成,陆游无奈与心爱之妻分离,心中有说不出的怨恨与痛苦。

故人相遇

陆游三十岁,去沈园散心,巧遇故妻唐婉,旧日恩爱夫妻猝然相见,感慨万千。陆游、唐婉,因唐婉夫君赵士程在,两人均无奈,强压悲苦与相见的情感苦痛。唐婉不忍陆游离去,以表哥相称,同赵士程摆出酒席招行陆游,当唐婉斟满酒深情递给陆游时,两人心都要碎了。

再次分别

唐婉告别陆游走了,陆游呆呆站在沈园亭台,面对惨白的墙壁。伤心、悲愤、怀念、感叹一齐拥上心头,像一团火烧得他喘不过气来,猛然提笔,在粉墙上题词。就是千古风流佳作《钗头凤 红酥手》。

红酥手,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婉回题

这首感情真挚、字字血泪、激愤铿锵的词流传开后,只有唐婉最能理解其中含义。唐婉忧伤欲绝,又不能像陆游那样公开题词,只好在夜深人静,蘸着泪水和了陆游一首词。就是《钗头凤 世情薄》。此后唐婉悲痛欲绝,未几郁郁而终。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槛。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陆游七十五岁。唐婉抑郁伤心病逝近四十年。陆游重游沈园,看了自己的题词,想起了唐婉,抚今思惜,痛定思痛,一个人孤独在伤心的地方,抒发感慨愤然题下:《登禹寄寺望沈园》七绝两首。

(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尤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的《钗头凤 红酥手》《望沈园》和唐婉的《钗头凤 世情薄》的爱情悲剧和真挚情感构成了爱的千古绝唱。所以,爱,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爱,也是难以忘却的,所以还是要好好珍惜。

4.唐诗宋词的故事

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5.宋词背后的故事300字作文大全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往往主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我觉得两种文明的发展都源于无私的奉献。因此,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构建社会文明的大厦。

有人认为奉献是为了更多地索取。寓言中猪抱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获得人对它的赞扬。恰恰相反,奉献的本质在于它的无私性。现在有许多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他们从不张扬自己辉煌的功绩,不向国家伸手搞特殊。他们这种无私的精神,同样是奉献。这种奉献更深沉,更伟大。

奉献是积极主动的。个人的奉献在于主观愿望的伟大体现。猪在生存之时,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积极地劳作奉献,死后实现同猪一样的贡献。因此,它得到人们更多的称赞,同时也将它喻为勤劳、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时,它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奉献,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献。

现在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思想家,他们也在奉献着自己的思维,奉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精神力量的奉献不可忽视。

我们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间最伟大的奉献也在于此。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建设的洪流。当老师们放下手中的粉笔,满头银丝时候,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触到奉献之后的欣慰。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乐于奉献的革命洪流中,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笼、繁茂。

6.写作→唐诗宋词背后的故事

北宋末期登上词坛的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

她思想开阔,发展全面。诗文都很有气魄和独创性。

对金石研究也很有成绩。十八岁时,她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这是一对志同道合的爱侣。李清照在她的《金石录后序》里对当时的情况做过介绍。

她说:“明诚每初一十五出来,带半千钱,到相国寺买些碑文回来。俩人相对展玩,每得到一本书,俩人就共同校勘、整集、签题。

然后,俩人到屋里烹茶,指买来的书,说某件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谁答对了为胜者。

可先饮茶。往往举杯大笑不止。

他们在文学上互相切磋,在艺术上共同砥砺。有一次,过重阳节,李清照填了一首《醉花阴》的词,寄给在外地的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看到这阕词后,自愧不如,可还想超过她。于是,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达三日夜。

填了五十阕词。然后把李清照的词也混在一起,给友人陆德夫看。

德夫再三细看,然后说:“这一堆词我看就三句好!”赵问:“是哪三句?”陆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实际上这三句正是清照所作。

这阕词,也是我喜读的一阕。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

美好的环境。“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里出来的烟。

看烟反使人发愁。觉得白天那样长。

心中忧愁。“佳节又重阳”三句点出时间是凉爽的秋夜。

纱厨是有纱帐的床。下边是写重阳对酒赏菊。

“东篱”是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的诗意。“黄花”也是指菊花。

“暗香”也指菊花。请看:有金兽焚香,有玉枕纱厨,有对酒赏花,这样的好环境,好光景。

就是没有夫妻团聚。所以引出最后的“人比黄花瘦”的警句。

这“瘦”字,是词眼。我认为这就是画龙点睛。

把感情推向高潮。

7.古诗宋词的来源故事

贾岛以苦吟出名。他有一首《戏赠友人》诗,描写自己每日非作诗不可: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

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

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①。

一天不做诗,心源就会枯涸如废井。以吟咏为绳索,以笔砚为转动绳索的辘轳,第二天清早再向心源中汲取,依然还有清冷的泉水。贾岛就这样地天天做诗,因此有了许多形容他苦吟作诗的故事。

一个故事说他在长安时,行坐寝食,苦吟不辍。有一天,骑了驴子走在大街上,看到秋风正厉,落叶满地,就得了一句诗:“落叶满长安”,正在沉思配一个对句,忽然想到一句“秋风吹渭水” ,自己大为高兴。这时京兆尹刘栖楚正在街上前呼后拥而来,贾岛痴不痴、呆不呆地不知避让,冲犯了京兆尹的队伍,被拘留了一夜,次日才得释放。

又一个故事说他有一天,骑了驴子去访朋友李馀,路上想到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想第二句的“推”字应当改为“敲”字,在“推”、“敲”二字之间,无法选定,于是伸出手来作推门、敲门的姿势。不知不觉间,冲犯了京兆尹韩愈的队伍。皂隶把他拘捕到韩愈马前,韩责问他为何胆敢冲犯官家出行的队伍。贾岛老实地把情况讲明。韩愈想了一下,说道:“还是敲字好。”于是邀请贾岛一道回家,二人就此成为诗友。

还有一个故事,说贾岛住在长安法乾寺,及第后不久,有一天,宣宗皇帝李忱微行来寺游玩,听到钟楼上有人吟诗,就登楼访问。在贾岛书桌上取诗卷浏览。贾岛不认识皇帝,抢回诗卷,怒气冲冲地说;“你吃得胖胖的,也懂诗吗?”皇帝就不做一声,下楼而去。后来贾岛才知道他得罪了皇帝,大为惊恐,跪到宫门前去伏阙请罪。过了几天,皇帝有命令,给他分配一个远地的清流官,以示降谪。于是吏部派他去做遂州长江县主簿。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