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蚊子的诗句有哪些1、《蚊子》——唐代皮日休 隐隐聚若雷,曙肤不知足。 译文:蚊子的声音“隐隐”而响,聚拢来就像雷声一样,叮咬人的皮肤毫不知足。 2、《熏蚊效宛陵先生体》——宋代陆游 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 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块。 译文:多水的地区所以蚊子很多,趁着夜色出来可真奇怪啊。 扇子赶不走蚊子,只好用艾草熏之。 3、《聚蚊谣》——唐代刘禹锡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嘈然歘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 露华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看不得。 译文:夏夜沉沉,清静的堂屋门窗大开,飞蚊趁着黑暗,发出雷鸣般的声响。 喧闹声突然而来,起初听了吃惊,像是隆隆的雷声从南山传来一样。蚊子喜欢在昏暗的夜里嗡嗡地鼓翅飞舞,糊涂人分辨不清,聪明人也感到迷惘。 在露水下滴、月上中天的夏夜,尖嘴叮人,难于觉察提防。 4、《蚊蟆》——唐代白居易 巴徼炎毒早,二月蚊蟆生。 咂肤拂不去,绕耳薨薨声。 斯物颇微细,中人初甚轻。 如有肤受谮,久则疮痏成。 译文:四川热的早,二月份就有蚊子出现了。 蚊子贴在皮肤上赶都赶不走,在耳边嗡嗡作响。这种虫子长的小,声音小,轻轻地贴上你。 要是被咬一口,不久就会生出疮来。 5、《咏蚊》——宋代范仲淹 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轻。 译文:蚊子吃饱的时候,肚子里吸满了血,鼓的像樱桃一样大,饿的时候肚子瘪瘪的,身子轻的像柳絮。 2.古人是用什么驱蚊的驱蚊草——为了防止蚊子的祸害,古人通常会在家里养一些防蚊虫的植物,常见的有驱蚊草、食虫草、藿香、紫罗兰、凤仙花、七里香、夜来香等,这些花草不仅能驱蚊,而且还可以净化空气。 燃艾草——宋代大诗人陆游有关于蚊子的诗句:“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块。” 诗句中描述了用扇子驱赶蚊子而不能,进而用艾草熏蚊子的方法。用艾草燃烧驱蚊在民间很常见。 挂香囊——挂香囊是中国古人的习惯之一,许多香囊中的药材也被认为是有驱蚊虫的功效的,比如藿香、薄荷、紫苏、菖蒲、香茅、八角茴香等,这相当于把“蚊不叮”携带在了身上。 支帐幔——夏秋季节,蚊子肆虐,人们逐渐发明了蚊帐和蚊香。 古代防蚊工具主要是帐幔,春秋时期,齐桓公就有了“翠纱之帱”,使饥蚊营营不得入内。清代诗人袁枚也有诗曰:“白鸟(即蚊子)秋何急,营营若有寻。 贪官衰世态,刺客暮年心。附煖还依帐,愁寒更苦吟。 怜他小虫豸,也有去来今。”虽然诗句是以蚊讽人,但写出了用蚊帐来躲蚊子的方法。 点蚊香——中国古代蚊香的发明大抵与其烧香祭祀的习俗有关。大约从汉代开始有真正的烧香,因为汉代出现了香炉。 史籍记载,汉代有通过焚烧“月至香” 以 “避疫”的记载。烧香已从“与神明沟通”到“避疫”,香随材质的变化,功能也在扩大,发展到驱蚊灭蚊的作用。 宋代科技著作《格物粗谈》中记载:“端午时,收贮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缠香,烧之,能祛蚊虫。”这应当算是较早的“蚊香”。 蚊子灯——古人避蚊灭蚊的工具有很多,《金瓶梅》中就记录了一种叫“蚊子灯”的灭蚊灯,目前可见的实物灭蚊灯出现在明朝。古人的灭蚊灯专门吊于蚊帐内,灯盏的侧面开有一扇小窗。 当灯捻被点燃后,有气流从小窗迅速流入,蚊帐内的蚊虫便会被这股热气流吸进灯盏内。 灭蚊缸——古人避蚊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他们还发明了一种“灭蚊器”,就是一个盛着水和石头的大缸,古人在缸里养了一些青蛙,蚊子爱阴凉,一飞进来就成了青蛙的口中餐。 3.古人是用什么驱蚊的驱蚊草——为了防止蚊子的祸害,古人通常会在家里养一些防蚊虫的植物,常见的有驱蚊草、食虫草、藿香、紫罗兰、凤仙花、七里香、夜来香等,这些花草不仅能驱蚊,而且还可以净化空气。 燃艾草——宋代大诗人陆游有关于蚊子的诗句:“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块。”诗句中描述了用扇子驱赶蚊子而不能,进而用艾草熏蚊子的方法。用艾草燃烧驱蚊在民间很常见。 挂香囊——挂香囊是中国古人的习惯之一,许多香囊中的药材也被认为是有驱蚊虫的功效的,比如藿香、薄荷、紫苏、菖蒲、香茅、八角茴香等,这相当于把“蚊不叮”携带在了身上。 支帐幔——夏秋季节,蚊子肆虐,人们逐渐发明了蚊帐和蚊香。古代防蚊工具主要是帐幔,春秋时期,齐桓公就有了“翠纱之帱”,使饥蚊营营不得入内。清代诗人袁枚也有诗曰:“白鸟(即蚊子)秋何急,营营若有寻。贪官衰世态,刺客暮年心。附煖还依帐,愁寒更苦吟。怜他小虫豸,也有去来今。”虽然诗句是以蚊讽人,但写出了用蚊帐来躲蚊子的方法。 点蚊香——中国古代蚊香的发明大抵与其烧香祭祀的习俗有关。大约从汉代开始有真正的烧香,因为汉代出现了香炉。史籍记载,汉代有通过焚烧“月至香” 以 “避疫”的记载。烧香已从“与神明沟通”到“避疫”,香随材质的变化,功能也在扩大,发展到驱蚊灭蚊的作用。宋代科技著作《格物粗谈》中记载:“端午时,收贮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缠香,烧之,能祛蚊虫。”这应当算是较早的“蚊香”。 蚊子灯——古人避蚊灭蚊的工具有很多,《金瓶梅》中就记录了一种叫“蚊子灯”的灭蚊灯,目前可见的实物灭蚊灯出现在明朝。古人的灭蚊灯专门吊于蚊帐内,灯盏的侧面开有一扇小窗。当灯捻被点燃后,有气流从小窗迅速流入,蚊帐内的蚊虫便会被这股热气流吸进灯盏内。 灭蚊缸——古人避蚊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他们还发明了一种“灭蚊器”,就是一个盛着水和石头的大缸,古人在缸里养了一些青蛙,蚊子爱阴凉,一飞进来就成了青蛙的口中餐。 4.童子驱蚊陈子之卧帷破而多蚊,目昏而不能见,使童子瞩而扑之小题1:(1)快(2)仔细看。 小题2:(3分)陈子犹疑其未尽也/自卧而徐察之/见则起而扑之/又扑十数蚊而后尽小题3:(3分)彼无切肤之患,而驱蚊之心未笃也。 小题4:(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尽职尽责。 点评:断句有一个原则是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小题3:试题分析:童子为什么没有把蚊子打干净,是因为他没有一心一意做事。用原文回答就是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 点评: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注意读懂原文,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题干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小题4:试题分析:从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可以得出本文的启示。 点评:说从文章中得到的启示,要在读懂文言文原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中心主旨和生活实际来谈。谈启示不能脱离原文,不能随意谈。 本文讲的是做事要一心一意,就要从这个方面来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