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唐诗泡泡照片.

1.一首和"吹泡泡"有关的儿歌

孔子(Kongzi 公元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在音乐家。春秋时代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他一生酷爱歌唱。在周游列国期间被困在陈、蔡两地,粮食中断了,而他依然弹琴唱歌不断。

就在他去世的前7天,他还唱了一首自悼的歌。他很重视音乐的教育作用,把音乐作为教育课程之一,列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第二位。

35岁那年,他在齐国与乐师们论乐,听到《韶》乐,他说: “学之,三月不知肉味”59岁时,他在卫国击磬抒发自己的感情。卫国的“荷蒉人'听了都知道他是在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此后,他向一位叫师襄的乐师学琴,弹《文王操》,他学习刻苦,多方面探索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法。晚年回鲁,从事正乐。

他收集3000多首民间歌谣,整理成《诗》、《礼》、《乐》三集,其中305篇诗,都能合乐弦歌、他要求音乐尽善尽美,曾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他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主张音乐要为“仁”服务,要配合“礼”达到教化的目的。他曾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他很倡雅乐、古乐,反对郑声、新乐。他认为“郑声淫”。

“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只有《韶》才是好的音乐。

他曾阻止过齐国表演“四方之乐”和“宫中之乐”,说“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殊。”他还曾因鲁国的当权者季桓子接受了齐国馈赠的女乐而愤然离鲁。

可见他反对郑声是多么坚决。孔子的音乐思想对其后世乃至今日都有很大影响。

现存琴曲《龟山操》、《将归操》、《获麟操》、《猗兰操》被认为是孔子所作。师旷(Shikuang 公元前572一前532)春秋后期晋国的宫廷乐师。

师旷双目失明,但耳朵对音律的分辨力特别强。在《吕氏春秋·长见》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晋平公铸了一口大钟。

乐工们都认为钟的音律很准,只有师旷一个人说不准。后来请音乐家师涓重新审听,确实是不准。

另据《左传》记载,楚国派兵打晋国,他在晋国听到远处传来吹管的响声,由此判断楚国的军队力量并不强大。可见,师旷精于审音的特长已被神化了。

《国语·晋语》还记载他批评晋平公喜好“新声”,认为这是平公趋于昏庸的反映。师旷还善于作曲,所作琴曲有《阳春》、《白雪》、《玄默》等。

俞伯牙(Yuboya) 春秋时代的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

《苟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林”,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

《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岛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俞伯牙的作品。

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题材还创作了琴歌《伯牙吊于期》。姜夔(Jiangkui 1155-1221)世称姜白石,号白石道人。

南宋音乐家和词人、饶州鄱阳(现江西波阳)人、他擅长诗词并能作曲,在音乐理论上也有独到的见解。作品多是写景咏物、记述客游也有写忧国忧民之作。

《白石道人歌曲》六卷中,《扬州慢》、《鬲溪梅令》、《暗香》《疏影》、《长亭怨慢》等词曲十七首,大多为白石所作。著有《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和《圣宋铙歌鼓吹曲》(歌词十四首)等。

他的歌今人有译谱,供演唱,均为我国最早之创作歌曲。华秋苹(Huaqiuping 1784-1859)琵琶演奏家。

江苏无锡人。精于演奏琵琶,擅于弹奏兼唱昆曲。

精通医学。也工诗词、书法、篆刻和绘画。

曾编《琵琶谱》和牌子小曲谱《借云馆小唱》、《琵琶谱》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刊行的琵琶曲谱。兼收南北两派大曲、小曲等共60余首,所收曲调都曾在民间长期流传,如《十面埋伏》、《月儿高》等。

经编者搜集整理制订了指法符号系统,使后来学者有可依循,对琵琶乐曲的整理、传播等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沈心工(Shenxingong 1870一1947)原名庆鸿,笔名心工。

音乐教育家、学堂乐歌作者。上海人。

1897年读南洋公学师范班,1901年任该校附小教师。1902年赴日考察师范教育,在东京留学生中创办“音乐讲习会”。

从此,沈心工开始研究学校歌曲的编写与创作。他的著名歌曲《体操--兵操》是我国最早的学校歌曲之一。

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同时在龙门师范等校兼课教授乐歌。在日期间始编乐歌,一生所写乐歌180余首、多数是用外国歌曲曲调或采用民间小调,也有少量作曲。

新填配的歌曲,内容题材广泛,并打破陈规,用白话文采编写歌词,歌词浅显易懂,词曲结合紧密,上口易学,各有儿歌特点。辛亥革命期间,编有《革命军》等歌。

新编《学校唱歌集》(共二集,1904一1907年)是我国最早的学校唱歌集之一。辛亥革命后,编写《重编学校唱歌集》(共六组)、《民国唱歌集》(共四集)等。

1937年出版的《心工唱歌集》是他在重新修订了自己一生所作的歌曲,将简谱译成五线谱并从中精选出82首而成的。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1947年9月5日,在上海病逝,终年75岁。

其代表作有《黄河》。

2.四年级语文上册25课综合性学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知识点一、汉语拼音:(一)多音字1课:称、薄 2课:缝 6课:铺 13课:供 20课:舍1课:号(3页) 4课:模(15页) 6课:空(25页) 13课:角(64页)14课:当(69页) 15课:折(72页) 16课:恶(74页)18课:几(88页) 19课:乘(94页)(二)易错字1课:昂、贯、薄 3课:规 5课:疑 6课:虎、叠 7课:蔽、搜9课:覆 11课:融 13课:餐 15课:贪 17课:旋 21课:暴25课:嚷 30课:捷二、汉字:1、会读会写生字表(二)中的200个生字.2、会认生字表(一)中的200个生字.3、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1课:笼、罩、恢 3课:灿、烂、规、律、寂、隙 5课:疑6课:均、匀、触 7课:宅、蔽、掘、抛 9课:溢、凝、拆11课:融、伐 13课:脾、餐 15课:贪、凭 17课:旋、隔、魄、智、慧18课:雕、筑 20课:陵、辞 21课:暴、裤、情 22课:彼、袭25课:租、嚷、惩、巡 26课:荐、洽、燥 29课:赖、耕、幻、潜31课:顿、吨、盈、敏、捷三、词语:1、词语盘点:读读写写(194个)、读读记记(177个)第一单元:(17页)读读写写(22个)、读读记记(27个)第二单元:(28页)随遇而安 (35页)读读写写(23个)、读读记记(24个)第三单元:(58页)读读写写(22个)、读读记记(22个)第四单元:(77页)读读写写(29个)、读读记记(21个)、(79页)日积月累(16个)第五单元:(95页)读读写写(26个)、读读记记(24个)第六单元:(116页)读读写写(25个)、读读记记(14个)第七单元:(138页)读读写写(23个)、读读记记(23个)2、第一单元:(156页)读读写写(22个)、读读记记(27个)3、课后思考题:(72页)体会关联词的作用 (84页)体会带点词语意思 (145页)体会带点词意思4、文中的泡泡:(28页)随遇而安 (143页)“发现”与“发明”区别5、日积月累:(79页)16个6、查语文园地六“我的发现”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语文园地八“我的发现” 乱改成语滥用成语四、句子部分:1、积累佳句:(1)课文中的形象、生动的语句:(P4)第三题;第3课第二题(P13);(P27)第三题;66页:课后练习;72页:课后练习“关联词”;105页:课后练习;151页:课后练习;第13课第三题(P66);第21课第三题(P105);第31课第三题(P151).2、名言警句:(1)对联: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回文联”(P19);20页:趣味语文“对联”;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P98);98页:日积月累“风景名胜”对联;(2)花名歌谣: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P38);(3):102页:选做题“人间真情”古诗词;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P119)田园风光古诗名句;关于成长的古代名句: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P141);(4)关于探索科学的名人名言: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P158)2、理解句子的意思:(方法: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的含义,想象画面理解句子.)(1)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第3课“小泡泡”(P10);70页:小泡泡;(2)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的意思:第3课第三题(P13);第17课第3题(P84);第29课第三题(P145)(3)想象画面理解句子:3页:泡泡;第9课第三题(P44); 44页:课后练习(抄写句子) (4)体会句子的含义:第5课第二题(P24);第26课第二题(P129).3、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第18课第三题(P90);90页:课后练习描写景物的不同方法;4、体会句子的作用:第13课“小泡泡“(P63)5、体会句子的修辞方法:体会拟人句的作用:第7课第三题(P31)6、体会引号的作用:五、阅读:1、理解课文内容:(1)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第1课第二题(P4);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P19)“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2)由果追因地进行思考:第6课第二题(P27);第17课第二题(P84);第25课第二题(P122);第9课“小泡泡”(P43);第31课“小泡泡”(P149).(3)抓住联系进行思考:第22课“小泡泡”(P107);第21课“小泡泡”(P103);第7课第二题(P31)(4)顺着文章思路进行思考:第18课第二题(P90)(5)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第29课“小泡泡”(P144)(6)有条理地复述:第31课第二题(P151)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1)朗读和想象,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第9课第二题(P44);第11课第二题(P53);(2)联系文中的具体事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15课第二题(P72);(3)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思想感情:第17课第三题(P84);第20课第二题(P102);(4)联系上下文从句子中体会人物的想法:第21课第二题(P105);第22课第二题(P108)(5)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体会思想感情:第29课第二题(P145)(6)领悟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法:第13课“小泡泡”(P63);149页:小泡泡“点睛之笔”3、阅读方法: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查阅相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4、阅读积累:背诵课文:(1)全文背诵:第5课《古诗两首》、第6课,《爬山虎的脚》、第20课《古诗两首》 (2)选段背诵:第1课《观潮》。

3.早早地教幼儿背唐诗是教育有方吗

有些父母热衷于教幼儿背唐诗,并以其小小年纪就能熟练背诵为荣,只要有亲友到家里做客,就非要孩子背两首来炫耀。

其实,孩子在上小学前就能背唐诗,表面看很不错,可是,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弊大于利的。事实上,唐诗是古代诗人的佳作,遣词造句极其精练含蓄,有时为了行文的需要,颠倒字词顺序也很常见,这与现代汉语语法大不相同。

幼儿尚处于学习语言的初始阶段,凝练的唐诗,要让幼儿熟读、弄懂,并受到教育,谈何容易!建议年轻父母让孩子吟诵一些易上口和易理解的儿歌。因为幼儿感知事物是从表象开始的,他们乐于接受具体形象的语言。

儿歌以其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容易切人幼儿的心灵,可发挥出多方面的作用。

4.中考搞笑古诗34首古诗,谁能编的搞笑些,越好笑越好

唐} 李白 李白乘舟不给钱, 船夫一脚踢下船。

桃花滩水深千尺, 不知李白死没死。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孤家寡人欲断魂 借问美女何处有 牧童遥指三里屯(看,小杜的诗是入木三分吧。

看在今天清明的份上,就让他先发这吧) 春 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理工美女少 夜来睡不着 俺去网上找 (老孟也不甘示弱)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聊天室里寻美女 q q 泡泡 M S N 正是理工好风景 聊得投机想见人(嘿嘿,诗圣大人雄心勃勃啊) 中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北理小雨润如酥 美女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伤心事 网上M M原是猪。 。

(看来韩先生受的打击不小)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宿舍心喜欢 网友见面倏忽还 满脸哀伤啼不住 方才险到鬼门关 (诗仙好象碰到了一只肉食性的~~阿门) 山 行 【唐】 杜牧 远上香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我和她 原想王子会公主 实是恐龙见青蛙 (哇,又是小杜,看来真是感触良多啊) 诗经。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网一方 乘兴见之,脸胖且长 乘兴会之,腰如大水缸。

(哎,老祖先也没逃过这一劫。

卜算子 【宋】 李之仪 我住北理工 她住理工北 日日聊天约见面 共呼见到鬼。 。

(怎么词人也来凑热闹~~真是恐龙代代有啊) 尾篇 江南春 【唐】 杜牧 大千网络绿映红 聊天见面心渐空 见面四百八十次 多少恐龙在其中(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小杜已经不行了,后果很严重。 。

)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北理朝雨浥清晨 满腹失望伤透心 劝君莫再寻网友 明日出家奔少林(金玉良言啊~~)。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