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梅花的诗句古诗词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题梅 无名 北风猎猎吹人倒,千卉千葩尽枯槁。 谁分清气到寒梅,独放银花照晴昊。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 梅花绝句 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梅花 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滴。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梅 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2.赞美梅花的诗句喜爱梅花,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从古至今,人们对梅花从来都是那么的情有独钟。宋代一位叫林逋的诗人,更是把这种情愫上升到了极致,以至得了一个“梅妻鹤子”的雅号。不过,有趣的是,许多人其实对梅花并不是很熟悉,他们甚至从来没有亲眼看见过真正的梅花。但是,“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梅花的喜爱。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首先大概是由于梅花的色彩比较鲜艳吧?我们观察事物,总是遵循着由外到内的基本顺序,外表的美丽是最容易引人注目的。与其他的花儿相比,梅花色彩也许并不算是最鲜艳的,但在隆冬季节,它却能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美好享受。想想看,当人们已经倦怠于满眼的惨白和毫无生气的灰暗的时候,突然有一点点、一树树、一片片的艳丽盛开在眼前,我们的心情该是怎样的欣喜呢?如此善解人意的梅花,人们怎能不喜爱它呢? 梅花吸引我们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的芬芳。人们形象地用“香雪”来形容梅花的芬芳、美好、轻盈与飘逸,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从这些诗句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对梅香的赞美。 梅花不仅仅带给我们感官上的美好享受,更在精神上给我们以启迪和力量。“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人们从梅花身上体会到的生活哲理;而更多的是,人们可以从梅花的特点看到一种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品格:天寒地冻,百花凋零,只有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带给人们春天的希望。这种精神和品格,给那些身处逆境的人们带来了奋斗的勇气和力量,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喜爱它,吟咏它,歌唱它,赞美它,尊崇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梅花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梅花还是报春的使者,当我们观赏着朵朵梅花的时候,明媚的春光也即将到来。这也许是人们喜欢梅花的另一个原因吧? 3.梅花的诗句及赏析卜算子·咏梅① 陆游(南宋) 陆游《卜算子·咏梅》扇面书法驿外断桥边,② 寂寞开无主。 ③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④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⑤ 零落成泥碾作尘,⑥ 只有香如故。 [1] 作品鉴赏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 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驿外断桥、暮色、黄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 “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 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作者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 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 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 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 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 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 在词中,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 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 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 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 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 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读者已经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 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 “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 而这“劲节”得以“想见”,正是由于该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1] 《山园小梅 》 林逋 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1] 其一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 4.描写梅花的古诗友情提示:该资源摘自于创易10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并背诵。 2.学会5个生字,理解诗句及词语的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体会诗人借墨梅自喻,表现了诗人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学习古诗的步骤是怎样的?(投影出示: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二、学习《墨梅》(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导)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指导看图。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墨梅》作者:王冕,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而成为诗人。他性情孤傲,鄙视权贵,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他的诗画皆负盛名,尤其擅长画梅花。(投影出示) (3)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指名学生读。 (2)投影出示古诗,画出带点字,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吾、洗砚池、淡墨痕、清气、乾坤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指名学生说。(指导学生在说诗意时要增、删、调。) 3、感悟诗情。 (1)古诗学到这儿,好了没?你不仅想了解古诗讲了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呢?(学生提问:A、墨梅有什么特点?B、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3)看图想象:作者只要让梅花的清香弥留在宇宙之间,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人以墨梅为比喻,赞扬了梅花淡雅、清香的特点,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坚贞纯洁的高尚情操。) (4)诗人写梅花是为了写具有梅花这种坚贞纯洁的高尚情操,这种手法是托物言志。 3、朗读全诗。 4、指导朗读。 (1)指名读。重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墨梅 《墨梅》 吾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5.有关梅花的名言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 译文: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2、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唐·李商隐《忆梅》 译文: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古代的《警世贤文·勤奋篇》 译文: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宋代·陆游《卜算子·咏梅》 译文: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5、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近代·**《卜算子·咏梅》 译文: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6.描写梅花的诗词并有赏析赠范晔 作者:【陆凯】 年代:【南北朝】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注释】: 古今吟咏岭梅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陆凯《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直隶南雄州志》载,南雄城南有寄梅驿,即取折梅逢驿使诗语。该驿曾经宋绍兴知州李岐重修。 清道光知州戴锡纶有《寄梅驿》诗云:“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古被征行。” 陆凯是三国时人。《三国志.陆凯传》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 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 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 又《三国志.孙权传》载:“赤乌四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 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他那“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风度跃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赠范哗》寥寥2 0字,简朴中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平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为梅花的象征,向人们预示着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祝愿人们的美好祈望定能实现。 范哗是谁?南北朝刘宋时有个编写《后汉书》的范哗,但他距三国近200年,肯定不是这个范晔,而是三国另一个范晔。有的人则认为范哗是刘宋时的范哗,而陆凯不是三国吴的陆凯,而是刘宋时的另一个陆凯。 熟是熟非,有待考证。 7.描写梅花的古诗词1、《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 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 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2、《梅花绝句·其一》 宋代: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译文: 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晨风绽开, 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树树梅花似雪洁白。 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为几千几亿个? 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常在。 3、《梅花》 唐代:罗邺 繁如瑞雪压枝开, 越岭吴溪免用栽。 却是五侯家未识, 春风不放过江来。 译文: 一簇簇梅花绽放压低枝头, 不用翻山越岭到处栽种,随处都可成活。 只是权贵之家却看不到梅花的坚毅品格, 和煦的春风迟迟不肯到来。 4、《梅花》 唐代: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译文: 梅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 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梅花的枝干横斜错落,似愁似病,北风如果能够理解梅花的心意,就请不要再摧残她了。 在孤寒中的梅花,傲然独立,潇洒的北风请你放慢脚步,你忍心在如此严寒之中再摧残她吗? 5、《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南北朝: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译文: 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开遍扬州。 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