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王维的辛夷坞唐诗

1.【王维的诗《辛夷坞》的意思是什么

1、《辛夷坞》.王维 木末芙蓉花[1],山中发红萼[2]. 涧户寂无人[3],纷纷开且落[4]. 赏析 辛夷坞,蓝田辋川(今陕西省蓝田县内)风景胜地,王维辋川别业(别墅)附近.坞,四面高、中部低的小块地方. 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诗题为辛夷坞,但作者却没有写这里的风景,实际上是在咏物.诗借《楚辞·九歌·湘君》“搴芙蓉兮木末”句意起笔,描述辛起在寂静无人的山涧里,悄悄开放,又纷纷落去.以这典型的物象表现出一个极其幽静的自然环境,完全没有外界尘嚣的干尤,故前人认为此诗“幽极”.它似乎是诗人自己悠闲恬静的心境的写照,但是我们读完后,不难发现它隐隐有言外之意. 王维写辋川诗时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乱以前.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动势力上台,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王维虽然在朝,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现实十分不满而又无能为力,内心矛盾,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而又恋于禄位.他于是先后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和辋川建立别墅,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辋川诗以田园山水为题材,描绘自然优美的景色,表现幽静的境界,但其中也有一些寄慨,透露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如:“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孟城坳》),“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华子冈》).特别是紧接《辛夷坞》之后的《漆园》的“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就更为感伤了.《世说新语》第二十八:“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听(厅)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与众在听(厅),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复无生意’”.王维暗用此事,表达其政治上的苦闷和内心的矛盾.这首《辛夷坞》与《漆园》诗意互有联系,它是以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可悲命运,寄托自己才能被压抑埋没的感伤情绪,有一定现实意义.全诗用比的手法,有优美生动的形象和乐府民歌的韵味,诗意极其含蓄.宋人方回认为此诗是辋川诗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瀛奎律髓》).我想,其妙不在“幽极”,应在它的精巧寓意. 注释 [1]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落叶乔木.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迎春花.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白色者名玉兰.紫者六办,办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 [2]萼(e愕):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办外面,花开时托着花办. [3]涧户:涧口,山溪口. [4]纷纷:他本作“丝丝”.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可"三觉十药"通押.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 ○⊙●○▲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 ○○○⊙▲ 【赏析】 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木末,指树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王维的《辋川集》给人的印象是对山川景物的流连,但其中也有一部分篇章表现诗人的心情并非那么宁静淡泊.这些诗集中在组诗的末尾,象《辛夷坞》下面一首《漆园》:“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就颇有些傲世.再下一首,也是组诗的末章《椒园》:“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就更含有《楚辞》香草美人的情味.裴迪在和诗中干脆用“幸堪调鼎用,愿君垂采摘”把它的意旨点破.因此,若将这些诗合看,《辛夷坞》在写景的同时也就不免带有寄托.屈原把辛夷作为香木,多次写进自己的诗篇,人们对它是并不陌生的.它每年迎着料峭的春寒,在那高高的枝条上绽葩吐芬.“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这个形象给人带来的正是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但这一树芳华所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的环境.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2.王维的诗《辛夷坞》的意思是什么

1、《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1],山中发红萼[2]。 涧户寂无人[3],纷纷开且落[4]。

赏析 辛夷坞,蓝田辋川(今陕西省蓝田县内)风景胜地,王维辋川别业(别墅)附近。 坞,四面高、中部低的小块地方。

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诗题为辛夷坞,但作者却没有写这里的风景,实际上是在咏物。

诗借《楚辞·九歌·湘君》“搴芙蓉兮木末”句意起笔,描述辛起在寂静无人的山涧里,悄悄开放,又纷纷落去。 以这典型的物象表现出一个极其幽静的自然环境,完全没有外界尘嚣的干尤,故前人认为此诗“幽极”。

它似乎是诗人自己悠闲恬静的心境的写照,但是我们读完后,不难发现它隐隐有言外之意。 王维写辋川诗时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乱以前。

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动势力上台,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王维虽然在朝,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现实十分不满而又无能为力,内心矛盾,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而又恋于禄位。

他于是先后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和辋川建立别墅,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辋川诗以田园山水为题材,描绘自然优美的景色,表现幽静的境界,但其中也有一些寄慨,透露了作者内心的苦闷。

如:“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孟城坳》),“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华子冈》)。特别是紧接《辛夷坞》之后的《漆园》的“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就更为感伤了。

《世说新语》第二十八:“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听(厅)前,有一老槐,甚扶疏。

殷因月朔,与众在听(厅),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复无生意’”。王维暗用此事,表达其政治上的苦闷和内心的矛盾。

这首《辛夷坞》与《漆园》诗意互有联系,它是以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可悲命运,寄托自己才能被压抑埋没的感伤情绪,有一定现实意义。 全诗用比的手法,有优美生动的形象和乐府民歌的韵味,诗意极其含蓄。

宋人方回认为此诗是辋川诗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瀛奎律髓》)。我想,其妙不在“幽极”,应在它的精巧寓意。

注释 [1]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 辛夷,落叶乔木。

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迎春花。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

白色者名玉兰。紫者六办,办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

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 [2]萼(e愕):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办外面,花开时托着花办。

[3]涧户:涧口,山溪口。 [4]纷纷:他本作“丝丝”。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可"三觉十药"通押。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 ○⊙●○▲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 ○○○⊙▲ 【赏析】 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

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木末,指树杪。

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

“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王维的《辋川集》给人的印象是对山川景物的流连,但其中也有一部分篇章表现诗人的心情并非那么宁静淡泊。

这些诗集中在组诗的末尾,象《辛夷坞》下面一首《漆园》:“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就颇有些傲世。

再下一首,也是组诗的末章《椒园》:“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就更含有《楚辞》香草美人的情味。

裴迪在和诗中干脆用“幸堪调鼎用,愿君垂采摘”把它的意旨点破。因此,若将这些诗合看,《辛夷坞》在写景的同时也就不免带有寄托。

屈原把辛夷作为香木,多次写进自己的诗篇,人们对它是并不陌生的。它每年迎着料峭的春寒,在那高高的枝条上绽葩吐芬。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这个形象给人带来的正是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

但这一树芳华所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的环境。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

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3.王维辛夷坞的名句

王维《辛夷坞》中的名句是“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赏析: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辛夷花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的颜色也近似荷花。前两句,把辛夷花比作芙蓉花,开得那样猩红艳丽。而且,它盛开在高高的树梢,俯临深涧,又是那样的高标傲世。诗人化用了《楚辞》句意,选取美的喻象并敷彩设色,表现出辛夷花的勃勃生机。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诗人笔锋一转,将辛夷花置于一个山深人寂的环境之中,写它开时即热烈地开放,使山野一片火红,落时则毫无惋惜地谢落,令人想象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深涧。它自开自败,顺应着自然的本性,它自满自足,无人欣赏,也不企求有人欣赏。这绝无人迹、亘古寂静的“涧户”,正是诗人以“空寂”的禅心观照世界的意象;然而,诗人又反对趋入绝对的空无和死灭,因此它在这个空寂得发冷发自的涧户中,却又描绘出辛夷花猩红的色彩和开落的动态声息,使人感到空寂中仍有生命的闪烁。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题目

小题1:春天,山中的辛夷欣欣然地在枝头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红艳、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2分)

小题1:诗人用“寂”和“落”字,以绘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可悲命运为意象,表明了他的真实心境:表面上是他悠闲恬静的心境的写照,实际上是寄托自己才能被压抑埋没的感伤情绪。(3分)

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外,“炼字”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语的妙处。(1)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学会用生动语言进行对诗句的描绘,表述合理即可;(2)能从诗歌的主旨句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正确即可。

5.关于王维的古诗

少年行四首 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子。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注:时年十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氵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莲花坞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鸬鹚堰 乍向红莲没,复出清蒲扬。

独立何【衤离】【衤徙】,衔鱼古查上。上平田 朝耕上平田,暮耕上平田。

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萍池 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田园乐七首(选二)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金屑泉 日饮金屑泉,少当千余岁。翠凤翔文螭,羽节朝玉帝。

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北【土宅】 北【土宅】湖水北,杂树映朱栏。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漆园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椒园 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尊瑶席,欲下云中君。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 鸟鸣涧 人间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孟城坳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华子冈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

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文杏馆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斤竹岭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暗入商人路,樵人不可知。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木兰柴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茱萸泮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倘留客,置此芙蓉( 一作茱萸) 杯。

宫槐陌 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

临湖亭 轻舸迎上( 一作仙) 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南【土宅】 轻舟南【土宅】去,北【土宅】淼难即。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

欹湖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

柳浪 分行皆绮树,倒影入清漪。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