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塞下曲的解释

1.塞下曲这首诗的解释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

塞下曲

卢纶

月 黑 雁 飞 高,

单 于 夜 遁 逃。

欲 将 轻 骑 逐,

大 雪 满 弓 刀。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2.卢纶的唐诗《塞下曲》全文

1.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2.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4.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5.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五》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6.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六》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释义:

1.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2.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3.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惊起一群大雁。原来敌军首领趁着夜色,悄悄逃跑。

正想要率领轻骑一路追杀,纷纷扬扬的一场大雪,已经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刀。

4.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在野外天幕下摆设劳军盛宴,边疆兄弟民族都来祝贺我军凯旋。

喝醉酒后还穿着金甲起舞,欢腾的擂鼓声震动了周围的山川。

5.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五》

逐猎前将军把箭弓调整到最佳,并召唤猎鹰前来助阵,他威风凛凛一亮相,周边均感受到将军颇具出世之能的威风。

逐猎者把胡飞乱窜的野鸡们赶得惊跳逃窜,猎手们把那些狼狈窜跳的猎物在这片古老的丘陵地带上一扫而光。

6.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六》

我就像挺拔而立的七叶莲,虽然独立孤行,但胸怀坦荡,品格高洁。

有一天能够功成名就,提名麒麟阁的话,也不借此沽名钓誉。

3.卢纶的塞下曲的解释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唐代: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译文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死寂之夜,乌云遮月。

天边惊起一群大雁。原来敌军首领趁着夜色,悄悄逃跑。

正想要率领轻骑一路追杀,纷纷大雪,已经洒满了将士的弓刀。 在野外天幕下摆设劳军盛宴,边疆兄弟民族都来祝贺我军凯旋。

喝醉酒后还穿着金甲起舞,欢腾的擂鼓声震动了周围的山川。 逐猎前将军把箭弓调整到最佳,并召唤猎鹰前来助阵。

将军威风凛凛英姿焕发的一亮相,周边均感受到将军玉树临风颇具出世之能的威风。 逐猎者把胡飞乱窜的野鸡们赶得惊跳逃窜,猎手们把那些狼狈窜跳的猎物在这片古老的丘陵地带上一扫而光。

我就像挺拔而立的七叶莲,虽然独立孤行,但胸怀坦荡,品格高洁。 有一天能够功成名就,提名麒麟阁的话,也不借此沽名钓誉。

扩展资料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是唐代诗人卢纶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通过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庆功宴舞、狩猎等场面,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将边关将士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磅礴气势描绘得生灵活现,跃然纸上。

这组诗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章,内容丰满,寓意隽永,气势雄阔。 创作背景 卢纶早年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元载、王缙等举荐才谋的官职。

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这是卢纶边塞生活的开始。

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在这种背景下创作了这组边塞诗。

4.谁有塞下曲的解释

一:

塞下曲

唐 卢纶

月黑 雁 飞 高,

单于 夜 遁 逃。

欲将 轻 骑 逐,

大雪 满 弓 刀。

[作者简介]

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参考译文]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提示]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二:

塞下曲六首(其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注解】:

草惊风:风吹草丛,以为有猛兽潜伏。

【韵译】:

夜里林深草密,忽然刮来一阵疾风;

是猛虎吧?将军从容不迫搭箭引弓。

天明搜猎去,寻找白羽装饰的箭杆。

发现整个箭头,深嵌入一块石中。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因为是和张仆射之作(诗题一作“和张仆射塞下曲”),语多赞美之意。

此为组诗的第二首,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诗的取材,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平明”),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三: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注释】:

(1)塞下曲:乐府取名,意为边塞所唱之歌曲。

(2)金仆姑:箭名。

(3)蝥弧:旗名。

【语译】:

塞下有一个很威武的将军,他用鹫羽作箭,制成一种叫做“金仆姑”的利箭,还有一种绣成燕尾形状的“蝥弧”旗;他在台上独自立着,对着全体的军士发下新颁布的号令。那班军士听了这个新令,便在千百个军营里,一齐高呼着尊令的声音。

5.塞下曲和塞上曲的解释是什么

唐代大历十大才子冠冕的卢纶,诗名远播,但却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但他广泛的交游使他成为一个活跃的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

卢纶,唐大历十才子之一,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旧唐书·卢简辞传》说卢简辞(卢纶之子)原籍范阳,后来徙家于蒲,未可信。

赵遴《因话录》卷三记其侄赵橹著《乡籍》一书,大夸河中人物之盛,以赵家为最著,说卢纶为赵家的女婿,卢纶的妻子为赵橹的姑姑,谈到外家敬氏,说“先世亦出自河中”。据此可知,卢纶祖上也居河中,不会为范阳人。

而很可能因为范阳卢家为名族,便妄指范阳为卢纶祖籍。 卢纶的生年,现在一般工具书称约为唐玄宗天宝七年( 748年),游国恩等著《中国文学史》定为天宝七年,都是依据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似乎成为已定之论。

但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认为 748年说不能成立,理由是姚合《极玄集》与《旧唐书·卢简辞传》载卢纶天宝末举进士不第。唐五代人所记当可靠,若生于天宝七年( 748年),天宝本只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不可能举进士。

又卢纶有几首诗自云为至德中作,若生于 748年,至德中只十来岁,不可能作此数首诗的。傅说较有道理。

闻一多、游国恩说不曾提出依据,应以傅说为是。傅璇琮提出卢纶生年决不可能是 748年,而应大大提前,应生于开元二十五年( 737年)或更早几年。

至于卢纶的卒年,一般工具书作约 800年,即贞元六年,也不可靠。据傅璇琮该书详细考证,卢纶卒于贞元十四年、十五年间,即798——799年间。

卢纶祖上、近世官皆不显,曾祖父为永宁令,祖父为济州司马,父亲为临黄县尉,他的亲属也大多为县丞、县尉之类的小官。这种社会地位,即介于达官阶层和士民阶层之间的社会地位,使他既有依附达官贵人、以诗干进的一面,又有了解社会现实、创作出一些优秀之作的一面。

少年时代的卢纶,由于家境并不很好,世道不宁,父亲可能去世较早,他本人又多病,生活并不美好,可能有好些时间,是在舅舅家度过的。他在《纶与吉侍郎中孚……兼寄夏侍御审侯仓曹钊》诗中自称:“八岁始读书,四方遂有兵。

……禀命孤且贱,少为病所婴。”又在《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诗中说:“孤贱易磋跎,其如酷似何。

衰荣同族少,生长外家多。别国桑榆在,沾衣血泪和。

应怜失行雁,霜霰寄烟波。” 过了几年后,卢纶走举试之途,又多不顺利。

上文谈到《极玄集》、《旧唐书》都记载卢纶天宝末举进士不第。卢纶有《落第后归终南别业》诗,道:“久为名所误,春尽始归山。

落羽羞言命,逢人强破颜。”《纶与吉侍郎中孚……》中说:“方逢粟比金,未识公与卿。

十上不可待,三年竟无成。”由这些诗可知,卢纶天宝未落第后,曾在终南山居住读书,又几次应举,但均未能及第。

后来他“奉亲避地于鄱阳”,是几次应举都未能及第后,大概为生活所迫,或家遭变故,远赴鄱阳。可能他舅舅家其时在鄱阳一带居住,他又去投靠舅家了。

大历初,卢纶又由邵阳赴长安应举,《新唐书》本传说他大历初数举进士不入第。在举试之途,是彻底失败了。

卢纶举试不利,而在诗坛却名声渐盛。大历年间,他在长安,在鄱阳,与吉中孚、司空曙、苗发、崔峒、耿韦、李瑞等交游唱酬,被称为大历十才子。

卢纶堪称十才子之冠冕,受到宰相元载、王缙的赏识与推荐,由诗坛步入仕途。元载将卢纶之诗进给皇上,补阌乡尉。

后来又因王缙的礼聘,为集贤学士、监察御史,这中间又曾任河南巩县令。元载、王缙获罪时,卢纶受到牵连,因此还被拘禁过。

德宗即使后,卢纶又被任为昭应县令。朱泚之乱发生后,咸宁王浑(王咸)兼河中尹、河中绛慈隰节度使、诸军行营兵马副元帅,镇守河中,召卢纶为元帅府判官。

军营生活,使卢纶诗风较为粗犷雄放,关于军旅边塞的诗作,写得极有生气,为大历十才子其他诗人所难及。因他的诗受到德宗重视,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正当他在官场将要青云直上的时候,生命却终结了。 卢纶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为权贵的推荐,才作了很短时期的官,可以说是得利于社交。

卢纶所交往的人物,不乏权贵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载、王缙外,任过实职的宰相还有常衮、李勉、齐映、陆赞、贾耽、裴均、令狐楚,浑(王咸)、马燧、韦皋虽未任过宰相,但也是大权在握的人物。卢纶与之交往的,还有封疆大吏、重要朝官和掌握着入仕、升迁大权的人物,如皇浦温、鲍防、黎干、卢甚、张建封、韦渠牟、裴延龄、王延昌、徐浩、薛邕、赵涓、李纾、包佶、吉中孚、肖昕,其他朝臣、各级官员和名门子弟则更多。

与一些著名诗人的交往则更无须细数。从这个意义上讲,卢纶又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社交家。

卢纶的诗,早年即以“舟人夜语觉潮生”为人称道。直至垂暮之年,文学才华也未消歇,《和张仆射塞下曲》成为诗歌史上的千古名作。

在大历十才子中,他虽一生不得意,但死得最晚,所以对改变当时文体、诗风的影响也就最大。 塞下曲四首之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塞下曲四首之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

6.塞下曲六首(选一) 的解释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 赏析 现存李白诗集中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

其中第四首写思妇怀念远行的征人,当属闺怨之类。另外五首都表述诗人“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的慷慨从戎的理想。

疏宕放逸,豪气充溢,为盛唐边塞诗中的奇葩之一。这首诗是组诗的第一首。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

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

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

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

沈德潜评论《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又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

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

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

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

“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注释 [1]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 译文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 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入眠, 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7.塞下曲诗意是什么

《塞下曲》全诗和诗意: 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译文:将军配戴着用鹫鸟的羽毛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绣的旌旗飘带迎风飘动。

屹立着宣布新的命令,千营的将士一齐回应。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边疆的森林里,夜间光线很暗,突然一阵风吹来,吹得前面杂草丛哗哗地响,巡逻的李广将军以为是老虎来了,立即拉弓,向响声处一箭射去。

天亮时去找射出的箭,发现它已深深地嵌在石头里。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 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塞下曲》全诗赏析: 其一赏析:本诗描写了勇猛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所征服。

其二赏析: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

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表明作者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其三赏析: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8.唐诗塞下曲中的骑怎么念

读作qi,第二声。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

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