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宋词是用什么语言

1.唐诗、宋词、元曲用什么语言来念唱比较讲究

是这样的,南方方言确实接近于古汉语,但古代作诗的平仄、用韵也是有严格规范的,毕竟方言在每一时代都是存在的,所以每一名作者都需要使用官方颁布的韵书来确定字的平仄、押韵,就如同我们现在写诗也需要尊重普通话,按照普通话的语言习惯来写一样。正因为如此,所以呢,你所考虑到的那种人性化的语言关怀可能并不需要,尽管问题提得很好。从思想上、语言风格上看不同作者所作的格律诗,它们各具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学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如若纯粹从格律上进行分析,所有诗作都是出自同一套模板、使用的同一套语音体系来进行创作的。

这样就牵涉到了我开头所说的语言学问题。说实在的,我是一个只会说普通话的普通人,并不能掌握各地方言,但是因为对方言学十分感兴趣,所以研究了不少。古代汉语的确与诸种南方方言的相似程度较之普通话更高,粤语完整地保留了古入声的ptk韵尾和鼻音m,闽语很好地展现了上古汉语无舌上音的原始风貌……尽管众多方言都绝不能看作是古汉语本身,但使用这些南方方言来阅读那些今天看来貌似不大押韵的古代诗歌,确实要比普通话更为顺口。

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闽南语念诗宣传片我也看过一些,感觉真的很好。之所以没有选择用国语,其原因也在于此。还想再多说点,但是觉得自己说话好像很没有条理的样子,就先说这些了。

2.古诗文要用什么方言读啊

官话一直在变,如今的北方官话绝对不是几百年前的正统古音官话了,相反,南方话则保留了很多古音元素。虽然北方话,吴语,粤语都是汉语演变而来的。不过北方话丢掉了很多东西,如kpt入声,m韵尾,8调,浊音。吴语存有入声,但简化为喉塞音,m韵尾消失,但吴语存有8调和浊音。粤语kpt入声,m韵尾具存,声调甚至有9个,但浊音消失。古人写的很多诗句很多时候普通话不押韵,用吴语粤语则肯定押韵。平心而论,南方话确实比北方话更为存古,北方话受北方游牧民族的阿尔泰语系影响很大,如衍生出来的舌面音和卷舌音,这都是汉语原先所不具有的语素语音。

读任何一篇古诗文(文言)都不适合普通话,因为它实在是一点古韵都冇。而用南方话来读任何一篇古诗文都有不同的韵味,以下根据语言渊源只是给出一个最好的建议。

先秦诸子百家的诗文以《诗经》为代表,推荐用吴语或闽(南)语。因为吴语有浊音,那是从心底流淌出的声音,而讲普通话时,感觉像戴着面具在说话。一次朋友聚会后,一个福建朋友用闽南语唱诗给我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美妙如天籁之音,更令人惊异的是,他居然说:我只是像平常说话一样在念白。闽南语有八个声调,唯一保留了魏晋甚至先秦时代的诸多语素。但说其是中国最古老方言吴语的衍生,但吴语在后世发展受北方话侵蚀加重,而闽(南)语则由于远离北方,且地形复杂,得幸保留了较好的古音。另外,越南于宋朝独立,之前阶段一度将汉语原封不动地引进,连声调都没变,因此,越南语也是不错的选择。

唐诗产于唐朝,唐朝北人因“安史之乱”难逃南方,便形成了如今的客家民系。对照《集韵》《广韵》,客家话非常对其完整性,因此唐诗用客家话最合适。当然粤语也不错,因为粤语,客家话两者有几分相像。

宋词有婉约、豪放之分。婉约首推吴语,像柳永、秦观的作品,用上吴语读完全就是个享受。而且南宋时期政治文化中心在江南,用吴语读合情合理。而豪放派则首推粤语。最著名的《满江红》,用北方话读正如LZ所言“哭不像哭笑不像笑简直糟蹋经典”。罗文曾为83版《射雕英雄传》唱过插曲《满江红》,铿锵有力,意志坚定之情油然而生。南方话中普遍保留古入声,而保留完全而又正统的唯有粤语,粤语-p-t-k三入声保留十分完整,而且听感区分度极强,广府人一般都会将入声发得非常明显强烈(听听TVB新闻便知道了),所以听起来非常刚硬强烈,很适合朗读《满江红》一类的豪放词。

元曲多用于当时的北方口语或半文言创作,不属于文言作品。所以朗诵它便适合用北方话而不适合用南方语言了。但这也不代表适合用普通话。因为元代北方话口音相比现在也是存古得多。当时依然“尖团对立”,“青”不读qing读cing,“蒋”不读jiang而读ziang,如今京剧中依然保留这种口音,其反应的便是以前的口音。因此读元曲可用山东东部地区的方音或河南部分地区的口音,因为该处还保留着尖团音对立。另外,北方话中唯有山西话(晋语)嚡保留着入声,因此用晋语读元曲也不错。

以上全是我个人的意见想法,仅供参考。

3.请问下古文读古诗是用什么方言

这个问题,实际上说的是入声字的问题,很多古诗词用的是入声字,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的音,所以读起来和古人读的感觉是大不相同的。

而在很多方言里还有入声字,有时候用方言读入声字古诗就更符合古代作者的原始状态。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是韵脚,物、壁、雪、杰、发、灭、发、月,这些字用普通话读却一点也不押韵,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韵脚字在当时都是仄声中的入声字,入声字是一种急切短促的发音,在现代普通话中已经消失,融入了平上去声。

但它在某些方言中却依然保留着,比如用上海话读这首词就是押韵的,更能体会到韵律美感。江浙人读其他方言中的入声字,比如“白”,发音是bo,语气短、急,却有力,而且音调下降。

所以方言虽然不利于日常交流,但在古诗词的美学体验中却很有用。 所有的大方言区都有入声,即便北方方言大部分地区入声已消失,但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山西,河南北部,内蒙古一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入声) 江淮官话区: 是南北方言的过度带(主要是中原官话和吴方言的过度带),江淮官话 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安徽省长江两岸地区,江苏省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徐州一带除外),长江南岸镇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区,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带。

江淮官话是官话方言中内部分歧较大、语言现象较为复杂的一支。以南京、扬州、南通、合肥、盐城、芜湖、淮南、连云港、九江等地方言为主要代表点。

声调多为5个,有入声,去声、入声不分阴阳。南通、泰州一带去声和入声分阴阳。

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泸州市-宜宾市-乐山市-西昌市、贵州省铜梓-仁怀-沿河-印江9县、云南省大关-绥江-水富),仁富小片(内江市 -自贡市-仁寿县-富顺县),雅棉小片(雅安市-石棉县),丽川小片(云南省西北部下关-剑川-宾川-洱源-云龙-丽江市)等地区有入声。 声调一般为5 个。

入不分阴阳。 吴语: 大方言之一,又称“江南话”或者“江浙话”,以上海话、苏州话等为代表。

分布于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地区、浙江省大部分地区、江西东北部、安徽南部。保留古代的全浊声母,大部分地区阳声韵的咸山摄鼻音脱落,变为纯元音。

声调多为6个以上,一般去、入也各分阴阳。 湘语: 又称湘方言或湖南话,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湖南省相当部分地区、临近湖南的重庆和广西部分地区;以长沙话和双峰话为代表。

湘语又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新湘语主要流行于长沙和湘北,受官话方言和赣方言的影响比较大。

老湘语分布在衡阳、双峰一带,受外部方言影响较小。新老湘语之间互通程度较低。

西南官话与新湘语有一定相似性。新湘留了入声调,古浊音字今虽清音化,但仍是不送气音。

赣语: 赣语。主要分布于江西中部 、北部、西部,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南部部分地区 ,福建西北部邵武一带。

由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有不少共同特点。除江西西部吉安、莲花等处基本无入声外,其他绝大部分地区都不同程度地保留入声韵尾。

客家话 主要分布:福建——闽西地区的长 汀县,连城,上杭等8个县;广东梅州,惠州,蕉岭等16县市;江西南部宁都,瑞金,兴国等14县市。 此外,非纯客县,如福建南靖,平和,绍安,龙岩;广东潮州,海丰,韶关,东莞;江西铜鼓,广昌,永 丰等不少县市的许多地区也讲客家话。

此外,台湾海南四川湖南等不同程度地分布着客家话。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

多数地区是6个声调,少数地区有5个或7个声调。 闽西长汀话,连城,清流都没有入声,剩下平声 分阴阳,去声分阴阳,上声自成调共5个调。

粤东客话平声入声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闽西客家话的永 定话,上杭话保留阴入阳入两个声调。

闽语: 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海南、台湾三省以及浙江南部以及江西、广西的个别地区。 使用人口约4000万。

闽语是内部分歧较大的方言,不少声母保留了上古汉语的特点。闽方言的韵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音中的鼻音韵尾和塞声韵尾。

其中闽南方言保留较为完整,闽东方言、莆仙方言保留较少,闽北方言和闽中方言则几乎已无塞声尾韵而只有鼻音尾韵了。 闽方言各地都有入声调,声调数目6~8个,以7个为多见。

不少地区保留-p,-t,-k入声尾。 粤语: 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

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湖南、海南、香港等地 ,以广州话为中心。 使用人口约4000万。

保留-p,-t,-k入声尾。声调以8-10个为主。

晋语: 分布在山西省、陕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张家口西北、河南省新乡安阳以西。秦 晋方言分布区交通闭塞,十里不同音,对古音的保留相对顽固一些,比如保留了入声。

还有最新划出来的徽语(以前属吴语),平话(以前属粤语)。 上述方言都为有入声的地区。

由上可见,每个方言区都有入声区,北方话大部分无入声,六南都保留入声调。 。

4.读唐诗宋词的感受,用简短的语言回答

读唐诗宋词有感 我经常在假日里与你相约,捧着你,读着你,感受着你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读你的日子,无拘无束,无心旁骛,让我远离人世间的喧嚣,将世俗的功名利禄抛在脑后,独守着那一方清贫安静的天地,让灵魂与你做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你心中跳动的语言,如痴如梦如真如幻。 我喜欢在忧伤的时候读你,你是那鸟儿避风的巢,遮风挡雨,把受伤的心灵紧紧包容,喜悦的时候读你,你是那风儿鼓起的风帆,劈波斩浪,将美丽的心情远远放逐. 读你的时候,你能牵着我平平仄仄、短短长长的思绪,你不是曲,却能打动我起起伏伏、缥缥渺渺的心境,读你的日子真好。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