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长卿写的有关离情别绪的古诗江中对月 空洲夕烟敛, 望月秋江里. 历历沙上人, 月中孤渡水.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别 严 士 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2.逢雪送芙蓉山主人古诗1、全诗 日暮苍山远 , 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 , 风雪夜归人。 2、注释 暮色降临山色苍茫觉得路途远, 天气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贫困。 柴门外忽然传来了狗叫的声音, 原来是这家主人冒着风雪深夜从外面归来。 (1)芙蓉山:地名。 (2)苍山:青山。 (3)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5)夜归:夜晚归来。 3、出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 4、作者简介 刘长卿(709~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唐代著名诗人,擅五律,工五言。官至监察御史。与诗仙李白交厚,有《唐刘随州诗集》传世,其诗五卷入《全唐诗》。 3.刘长卿最少字的古诗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综合看来约生于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作品集 刘长卿作品有集,称《刘随州集》,《唐诗汇评》称10卷,《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11卷。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通行于世。今人注本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世明《刘长卿诗编年校注》。 清遂宁书局藏板 刘随州集 诗歌 《全唐诗》收刘长卿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4.王维的诗还有刘长卿的诗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刘长卿作品有集,称《刘随州集》,《唐诗汇评》称10卷,《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11卷。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通行于世。 今人注本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世明《刘长卿诗编年校注》。清遂宁书局藏板 刘随州集诗歌《全唐诗》收刘长卿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5.杜甫柳宗元张继刘长卿的古诗落榜的张继与《枫桥夜泊》 同窗好友一个个榜上有名,张继却名落孙山。落榜后,张继非常失望,他一个人独自来到苏州。 苏州是个好地方,水乡的风光胜似天堂。张继想借苏州的美景,排解心中的烦闷,可看着眼前的美景,他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别人的风光和自己的落寞。游了一天园林水巷,不但没有解去心中的烦闷,反而新增了许多忧愁,正是借景消愁愁更愁啊! 夜晚,张继让老船工把小船停泊在枫桥旁边,哪里也不想去了。 枫桥下的小河,在夜幕里静静流淌。小船在水面上轻轻摇动,恰似随风轻摆的摇篮。我且在这“摇篮”中好好睡一觉吧,也许明天醒来,会有一个好心情。 张继钻进船舱,解衣躺下。水波荡漾,小船轻摇,确实很舒服,可往事偏要一幕幕在脑海里上演:十年苦读的艰辛,父母的期待,别人的鄙视,自己的失意……每一件都像钢针似的,扎得人心疼。最让张继心疼的是奶奶,赴考前,奶奶把张继叫到床前,颤抖着双手,从自己身上取下一尊拇指大的玉观音,戴到张继的脖子上。这尊玉观音奶奶随身戴了几十年,张继从未见她取下过。奶奶说,观音菩萨会保佑她的孙儿金榜高中的。 张继摸摸身上的玉观音,暗叹一声:“唉,奶奶,孙儿愧对您老人家啊!” 张继翻来覆去,无法入睡,他索性披衣起来,准备跟船工说说话。出了船舱他才发现,老船工已经躺在船头睡着了。小河上渔火点点,每一点渔火,就是一户人家。张继不想惊动老船工,就悄无声息地站在船头赏月。月亮好像瞧不起张继这个落第书生,渐渐西沉,一会儿就从枫树梢头落下去,再也看不见了。就在月亮落下的枝头上,传来一声鸦鸣,在静夜里显得格外凄凉。这只乌鸦为什么深夜还鸣叫?它也和我一样愁肠百结难以入眠吗? 江上起风了,张继临风打了一个寒颤。已经是深秋时节,难怪夜风侵肤。他正要回到船舱去添衣服,就听到一声钟声,仿佛从天外传来。钟声在静夜里格外纯净、悠扬,缭绕于耳,久久不散,勾起张继的无限乡愁!小时候,张继经常跟奶奶去寺里烧香许愿,听惯了这样的钟声。在这落榜时候,在这异乡的深夜,听到这熟悉的钟声,让人怎能不想起童年的美好时光,怎能不想起慈爱的老奶奶?家中的奶奶知道孙儿落榜了吗?不,在奶奶的眼里,孙儿是最优秀的,她老人家一定日夜盼望孙儿金榜题名的好消息呢! 夜风更大了,吹得小船摇来摆去,河上的渔火也跟着一明一灭。张继望着夜色中的枫树古桥,脱口吟唱: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000多年后,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人传诵这首《枫桥夜泊》,而张继落榜那年,考中状元的是谁,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如果不是落榜,张继恐怕想破脑袋,也写不出这么凄美的诗,正是落榜成全了张继。我们有幸读到《枫桥夜泊》,也是沾了张继落榜的光。 6.诗人刘长卿的详细资料其实时代背景就是安史之乱左右,详细的就是下面的: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闻一多先生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先生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祖籍河北河间,因自幼生长在洛阳,所以就自称为洛阳人。刘长卿以五言律诗擅长,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7.刘长卿古诗《弹琴》和拼音版刘长卿《弹琴》 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拼音版 lǐnɡlǐnɡqīxiánshànɡ,jìnɡtīnɡsōnɡfēnɡhán。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ɡǔdiàosuīzìài,jīnrénduōbùdàn。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背景: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诗人静听弹琴,描写弹琴人高超的琴艺,对世人不爱高雅的古乐慨叹不已,流露出淡淡的感伤。全诗有感而发,叙事寄情。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8.杢白、王维、杜甫、刘长卿的唐诗李白、王维、杜甫、刘长卿的唐诗如下: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山中送别 作者: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