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相思指的是什么长相思timu指的是什么长相思是词牌名.亦称《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历史上著名的《长相思》词令作者有白居易、陈东甫、林逋、晏几道、万俟咏、纳兰性德、李煜、王灼、欧阳修等.李白写的《长相思》七言歌行豪迈奔放.《长相思》还有同名舞剧、同名歌曲、同名小说、同名电影等. 词汇诠释 1.指丝棉. 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男女或友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南朝和唐代诗人写此题者甚多,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句式长短错落不一. 3.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因南朝梁陈乐府《长相思》而得名.又名《双红豆》、《忆多娇》等. 4.电视剧《大清后宫》中的背景音乐(萧独奏) 词牌《长相思》 词牌简介 1、此词牌仄韵调名为《页落秋窗》. 2、《长相思》词牌之调:双调, 3、《长相思》词牌句数:共八句,前后半阕各四句. 4、《长相思》词牌句式:3375;3375. 5、《长相思》词牌字数:上下阕各十八字,共三十六字. 6、《长相思》词牌韵脚:上下阕各四句,每阕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 7、《长相思》词牌特殊的共性与不同性: a、《长相思》词牌上下两阕前两句通常各叠后两字. b、《长相思》词牌上阕首句也可不押韵,后阕首句也可不押韵. 词牌格律 【定格】 上阕:中中平(韵),中中平(韵).(此句后二字重复上句后二字)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平(韵).(此句不能犯孤平,若首字用“仄”,则第三字必须用“平”) 下阕:中中平(韵),中中平(韵).(此句后二字重复上句后二字)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平(韵).(此句不能犯孤平,若首字用“仄”,则第三字必须用“平”)。 2.长相思是律诗吗不是诗,是词,长相思是词牌名。 长相思,词牌名。亦称《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等。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历史上著名的《长相思》词令作者有白居易、陈东甫、林逋、晏几道、万俟咏、纳兰性德、李煜、王灼、欧阳修等。 长相思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又名《相思令》、《长相思》、《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此词见于黄升《唐宋诸贤绝妙好词》卷一。此调有几种不同格体,俱为双调,这里列举36字一体,前后片各四句,句句押平韵,逢第二句则叠首旬(或叠其末二字,也有不相叠者)。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长相思是一首什么的词长相思是词牌名吗长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之情《长相思》,词牌名,又名"吴山青""山渐青""相思令""长思仙""越山青"等。 《长相思》以白居易词《长相思·汴水流》为正体,双调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一叠韵。 另有三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一叠韵,后段四句三平韵,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四平韵等变体。代表作有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等。 《长相思·汴水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作。这是中唐时期比较正规成熟的词作。 此词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上片写景,暗寓恋情;下片直抒胸臆,写女子久盼丈夫不归的怨恨。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 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相思之痛、离别之苦;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味深的特点。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4.关于《长相思》的宋词宋 - 万俟咏 - 长相思 一声声。 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 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 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 空阶滴到明。 长相思(二首) 万俟咏 雨 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 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 空阶滴到明 山 驿 短长亭,古今情。 楼外凉蟾一晕生, 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 几叶秋声和雁声, 行人不要听。 5.长相思是一首什么词长相思 作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按】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解释: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赏析: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身向榆关(这里借指山海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丈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从“夜深千丈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潮回荡激烈。词人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将草原游牧文化的审美观与中原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相融合,集豪放婉约与一体,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受后人喜爱。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将作者推为宋后第一真词人,是非常有道理的 6.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词牌是什么长相思就是词牌, 那什么叫《长相思》词牌? 1、《长相思》--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于词调之称。 2、又名《忆多娇》、《双红豆》、《长相思令》、《长思仙》、《山渐青》、《吴山青》、《青山相送迎》、《越山青》等。 二、认识《长相思》词牌: 1、此词牌仄韵调名为《页落秋窗》。 2、《长相思》词牌之调:双调, 3、《长相思》词牌句数:共八句,上下阕各四句。 4、《长相思》词牌句式:3375;3375。 5、《长相思》词牌字数:上下阕各十八字,共三十六字。 6、《长相思》词牌韵脚:上下阕各四句,押四平, 7、《长相思》词牌特殊的共性与不同性: a、《长相思》词牌上下两阕前两句通常各叠后两字。 b、《长相思》词牌上阕首句也可不押韵,后阕首句也可不押韵。 三、认识《长相思》词谱: 长相思 (仄)(仄)平(韵), (仄)(仄)平(韵,叠上句后两字), (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韵), 仄平平(韵,叠上句后两字)。 (仄)仄平平(平)仄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