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朗诵欣赏

1.【《古诗文诵读与欣赏》】

杜甫 (712~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六载曾应试“制举”;十载献“大礼赋”三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案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759年,关辅大饥,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辞官,经秦州、同谷,于年底到达成都.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其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夔州.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定所.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诗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七分之五强.多是绝句和律诗,也有长篇排律.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2.走过春天的田野诗歌赏析

摘自他人,望借鉴: 首先这首诗歌是写春天的,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是一个让人不自觉就会萌生喜悦的季节,所以这首诗歌感情基调就是欢快,喜悦,赞颂春天的美好。

另者,第一节,字里行间能表现出一种宁谧的气氛,让人感觉这是一个脱离尘世喧嚣的世界,给人一种身心放松的感受。 第二节,写一只小鸟,蹦蹦跳跳,欢乐无比,给静谧的田野添加了一点生机,是这幅春野图更具灵性。

前两节相呼应,就是画面有动有静,静动相称,春天的田野就更富有诗情画意了。 后两节是表达感情的两节,作则追求放下世俗,放下伪装,纵情欢乐地境界,向往春天田野里的那些虫鸟所拥有的生活,渴望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做一只在田野里自由欢乐地生活的小鸟,不远飞出这片天地。

3.求20篇古诗+诗歌鉴赏

20篇古诗: 1-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2-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3-王维: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4-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5-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6-裴迪: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7-祖咏:终南望馀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8-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0-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1-李白: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12-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3-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4-刘长卿:送灵澈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5-刘长卿: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6-刘长卿:送上人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17-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18-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19-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20-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20篇古诗词赏析

赠汪伦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留别】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静夜思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羁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1、举:抬。

【韵译】: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早发白帝城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韵译】: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客中行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注释】又题《客中作》[注释](1)兰陵:地名。

(2)但使:只要。[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

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独坐敬亭山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绝】 类别:【山水】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译文]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春望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类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注解】: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

5.诗词欣赏 十篇

1.《醉花阴》(李清照)赏析:这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

此词表面上是写深秋佳节孤独寂寞的心绪,实则写得是重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上片写秋凉情景,是"薄雾浓云",这种阴郁的天气郁闷难耐,半夜的清冷孤单,独坐在室内百无聊赖地看着香炉里瑞脑香袅袅地青烟,消磨着无尽的寂寞哀愁。

寥寥数语就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勾画了出来。2.《蝶恋花》(苏轼)赏析:此作题一作“春景”。

上片写暮春自然风光。从郊游少年的视角,由小到大,由近渐远地展开,极富层次感、色彩感和运动感。

自然春意与人事春情相结合,优美地表现出在流走跃动的春之气息中,惜春少年微妙的恋情之萌动及转瞬便迷失的怅惘。有声有色,情韵悠远,颇富婉媚绰约的风姿。

是一篇天韵圆转的佳作。3.《浣溪沙》(李清照)赏析:此词当为李清照年轻时作。

写女主人晚来用酒遣愁,梦里醒来的孤寂,隐含无限的离情别绪。通过梦前梦后的对比,把年轻少妇沉重的愁苦情思从侧面烘托出来。

全词写的相思,却不着相思一字,具有婉约词的艺术特色。4.《如梦令》(李清照)赏析: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

此首小令,为作者年轻时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

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创造一个具有平淡之美的艺术境界,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给人以强列的美的享受。

5.《一剪梅》(李清照)赏析: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6.《声声慢》(李清照)赏析: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

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7.《竹枝词》(刘禹锡)赏析:这首诗摹拟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

8.《逢入京使》(岑参)赏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受字数限制供参考。

6.急求一篇诗歌鉴赏的文章(附诗歌)

<<雨霖铃>>【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首《雨霖铃》不只唱出柳永心中的忧伤与愁苦,更唱出了千千万万多情人的凄切与悲痛。

《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柳永可谓调情能手,把那“蝉”说成是“寒”的,更加之以“凄切”二字,又用“晚”“骤雨初歇”“无绪”等词句渲染,悲苦凄凉的氛围笼罩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田。

那种将别未别的痛苦心情,唤起了不忍离别的“留恋处”,留什么呢?留一番凄凉悲苦于读者;恋什么呢?恋那一份难舍难分的情感。“骤雨”已“歇”,无论如何也该起程,可那分情,那分爱,怎舍得?“兰舟催发”,是该分别了。

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连一声“珍重”都难以说出,“凝噎”时,悲痛以至极。“君不见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虽无色趋于霁朗,而离人却是愁云堆积。“相看泪眼”,雨已止但泪不止,雨只是“骤雨”,片刻泪停怎比的“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那么持久呢?景随离别之进程而变换,情随景物之变换而加深。

不要以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只是借浩淼迷茫的烟波暮霭来表现离人暗淡的离愁,要看到词人在这里写行舟去处,那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暮霭,那沉沉暮霭之上是空阔楚天,无边广漠之中,正有那不见于字面的意境,漂流无所止的一叶行舟,行舟里面的孤子行人,以及行人无比寂寥怅惘的内心。这番空阔而凄美的意境着实让人感动,涕泪涟涟之时才感叹:“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悲中有悲,冷上加冷,一幅千古绝唱的凄清之美的画面映入读者眼帘,我们不禁替柳永捏了一把汗,这般凄苦的离别他怎能忍受?一句“今宵酒醒何处”,问出了千百年来多少人的一番无奈与凄楚之情!“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流浪在外的人思家的真实写照。恐怕是“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去天边月无人知。”

月挂树梢本是一种自然景象,着一“残”字,就透露出凄清冷落之感。词人写月之凉,月之残,都为了倾诉出离清别绪。

本词的“情”是“凄情”;本词的“绪”是“无绪”;既为“凄情”,又“无绪”在那“杨柳岸边”加之“清秋节”这般的“冷”,这般的“清”,着实道出了真实的离别情,映出了那番离别意。

7.经典诗词欣赏

1、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极大。

虽然在思想内容上得不到历代主流意识的推荐,但从艺术和诗的角度看,仍然是一首十分完美的诗。此诗在喜欢喝酒的广大群众中影响是不同凡响的。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认为这是写得最好的一首词,此说也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8.求一篇现代诗歌赏析

席慕容诗歌赏析席慕蓉的诗深受中国古典文学及其哲学思想的影响,她还信奉佛教,因而在她的诗歌中浸透着许多因果轮回等佛教思想,她视爱情为圣洁之物,对求爱也视为神圣之举,她以为今生情缘是由前世注定,故女人不必去主动的追求,只须耐心的等待那前世之约定的降临,即使结果有缘无分,或不能终生相守,也不用埋怨、悔恨,而应一切皆随缘,珍惜那已经拥有的或曾经拥有的那怕是短暂的爱情(“短暂的一瞬”),然后,再缓缓的幸福的老去……首先,我们来看她的《一棵开花的树》,这首诗流传较广,影响也较大,是她的较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诗中突出的表现了她对爱情的虔诚。

你看,她为了让所爱之人在自己最美的时刻遇见自己竟向佛求了五百年!你看她对求爱是何等的虔诚,所以就终于感动了佛。于是佛让她化着了一棵树,站在了他必经的路旁。

然后,“阳光下,我慎重的开满了鲜花,朵朵都是前世的盼望!”你看她对求爱又是何等的用心、慎重啊!而且在这里,她不是象现代女子去主动的去追求爱,而是顺从于古代传统宗教里的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宿命潜意识。因此,她在求爱的表现形式上就比较内敛、含蓄。

但这并不能掩盖她那内心埋藏着的、火一般的求爱热情。不信你看:“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这字里行间,处处浸透着“我”对爱的渴求或热望!末段则以一个悲剧性的结尾,将此诗推向高潮!诗人感叹道:“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这几句诗貌似平淡,但仔细品赏却哀婉动人!想想吧!一场用心准备了五百年的慎重的求爱,却让自己的爱人无视而过,这怎能不叫人伤心、落泪、甚至于内心涕血,悲痛欲绝啊!这首诗在语言表达上较简洁、朴实无华,而那丰富的想象和真情、灵动的描述则更加感人肺腑! 轮回转世说是佛教的重要理论,在作品中席慕蓉屡屡提及,例如《前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前世轮回之语向今生“我的爱…”进行表白,她说若真有前世轮回,那么在前世我就是今生所爱的你那“皓腕下错过的那朵(莲)”;就必是你“袋中掉下的那颗崭新的弹珠”,却被你遗忘;就“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 焚烧著 陪伴过你一段静默的时光”,总之,说明我与你今生相逢是前缘未尽,但又说“却又很恍忽 无法仔细地去分辨 无法一一地向你说出”,即不知道缘深缘浅,如何在今生向你表白,从而曲折委婉地向所爱的他表达了深深的爱慕之情。 此外,诗中表达的对待爱情的态度也是很严肃、认真、负责的。

在《无怨的青春》中,她写道:“在年青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她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为什么呢?也许是为了缘分,也许是为了真爱吧!而且“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麽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这也许是诗人对爱情或婚姻的最美好的向往吧!但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当出现无法再长相厮守,“不得不分离时那也要好好的说一声再见”,也要心存感激,“感谢她给了你一分记忆”。这样当你长大后,回首往事,才会有无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这是多么纯真的感情!多么宽容的爱的胸襟啊!人们常说:“痴心女儿负心汉”,在对爱的渴求程度上,席诗表现了一种纯真的“痴”!而在对爱的实现的内涵上,却不同于常人的占有,而是只求真心相爱过,或真心拥有过。她不求朝朝暮暮,长相厮守,只求有那么一次,有那么一瞬间的真心相聚,然后,即使离别也无怨无悔,缓缓的老去。

但事事难料,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诗中的主人公无论有多么的渴求,多么的向往得到那稀微的一次,一瞬间,但却因宁宁种种,阴差阳错,老天爷就是不给她机会。

例如《与你同行》所表达的“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有柔风 有白云 有你在我身旁 倾听我快乐和感激的心 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 只要有过那样的一个夏日 只要走过那样的一次”,这要求的确不过分。但却因“那麽多琐碎的错误将我们慢慢地慢慢地隔开”;又如《莲的心事》所表现的“我 是一朵盛开的夏荷 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而且,我“重门却已深锁” ,我是只为你而开的呀!可惜“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太迟”这种哀怨的描写形象而生动,恰当的表达出爱的渴望和爱的艰辛!再比如在《盼望》和《抉择》中,更以忘我、热烈的情感,表达诗人对爱的实现的内涵。

“其实 我盼望的 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 与你相遇 如果能 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 那麽 再长久的一生 不也就只是 就只是 回首时 那短短的一瞬”(《盼望》);“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 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 那麽 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吧 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我与你相遇 与你别离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然后 再缓缓地老去”(《抉择》)这真挚、热烈而忘我的情感倾泻,这形象而夸张的语言描述,直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以《惮意》为题的诗有两首,都是。

9.求一篇诗歌鉴赏(有诗歌

你好,以下是以戴望舒的《雨巷》为例的鉴赏。

《雨巷》这首诗是戴望舒现代派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具体表现为: (1)运用象征进行抒情。

《雨巷》中的许多意象诸如“雨巷”“姑娘”“颓墙”等都被赋予象征意味。就是其中的情节——在雨天里遇到一个姑娘,并和她失之交臂的过程,也都具有象征意蕴。

诗的意象既具有古典情调又具有现代性。 (2)这首诗具有音乐美。

作品音节优美,韵脚铿锵,每节压韵两到三次,运用复沓和重复的手法来强化全诗的音乐性。这首诗是戴望舒早期代表作,体现了戴望舒早期的艺术追求和所受到的新月派诗歌理论的影响。

叶圣陶曾说:“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3)诗作意象具有中国古典的美又具有西方现代派的情韵。

诗作中姑娘的形象和“哀而不伤”的诗风是纯粹中国传统美学具有神韵上的血缘关系;而其中的情感和意象的颓废,又具有西方现代派的特性。在这首诗中,戴望舒受法国象征派和中国古代诗词的影响很深,从而刻意追求诗歌意象的朦胧。

希望能帮助到你。满意请采纳~谢谢!!。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