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荆柯刺秦的诗词名句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咏荆轲 作者:【陶渊明】 [名句]其人虽已没 千载有余情 [原文]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蠃,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借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析赏〕此诗是咏赞荆轲侠义行谊,很为他的刺杀秦王失败惋惜-然其人虽已死,千百年后,却仍流传着他那慷慨悲壮的豪情。 战国时代末期燕国的义士荆轲(?--公元前227年)的《易水歌》。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 入蛟宫, 仰天呼气兮 成白虹。 咏荆轲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内容: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2.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 应注意“萧萧”“正视”“淋漓”这几个字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3.荆轲刺秦前所说的诗句是什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气成白虹。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出自《史记·刺客列传》里:当年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秦王,太子丹和宾客以及荆轲的几个朋友,全体穿戴起白衣白帽,一同相送。 直送到易水旁边,今河北易县附近,挥泪诀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的歌声激起了送行者无比悲愤慷慨的心情。荆轲唱着,头也不回地走了。 给后人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诗句。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里也有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