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填空题 答案不好意思教材不同,我只看过木兰诗。 5.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6.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7.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9.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0.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1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14.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比喻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1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只能回答这么多,如有错多多包涵. 2.初一古诗默写填空试题15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选择题字数限制,只能提供一部分原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亲近文学)《古代诗词四首》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赤壁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浣溪沙作者: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幼时记趣》作者: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中秋咏月诗三首》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代诗词三首》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游山西村作者: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一剪梅作者:李清照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三峡》作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古代诗词四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秋词作者: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梦溪笔谈二则》作者:沈括以虫治虫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论语八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古诗四首》迢迢牵牛星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岳阳楼。 4.初一 语文 古诗填空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有志者,事竟成。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6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5.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测试题答案1、可以为师矣 2、思而不学则殆 3、知之为知之,不知到为不知,是知也 4、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则改之 6、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上生残月,江春入旧年。 1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5、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雄心不已。 17、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8、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1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6.六年级一七年级古诗词练习题1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龟虽寿 (曹操 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开头以神龟、螣蛇为喻,目的是什么? 2、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 3、诗的结尾四句是(议论)的表达方式,旨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观沧海(曹操 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名句,试描绘画面。 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2、“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3、作者着力描写了后禅院景物的 幽静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襟怀?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说说“争”和“啄”的妙处。 2、说说“几处”“谁家”精妙之处。 3、赏析诗句(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画面。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景象。 2、说说“阔”和“悬”的妙处 3、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感情。 4、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大意。 6、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 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前三句描绘了九种景物,生动的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站在“断肠人”的角度描绘这幅图画。 3、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2、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第二句除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三、四句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何要这样写? 泊秦淮(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2、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 3、谈谈最后一句中“犹”的表达效果。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浣溪沙(晏殊"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中最为人称道,又最能确切地表达词人浓重而深沉的伤春怀人之情的句子是: 2、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独”字的含义。 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5、展开联想与想象,描述“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情景。 6、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千古奇偶”进行赏析。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南宋)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哲理深刻,试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2、试分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中“拦”字的妙处。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