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季.李宫俊.李敬泽.凌志军.刘庆邦.刘醒龙.刘震云.柳建伟.林希.凌仕江我要跳楼!!不要拦我!!我擦!!谁TM推我!!——李宫俊(原创)突然觉得我很像保安,坐在office看着公司。 ——李宫俊(原创)如果我什么都告诉你,那我还剩下多少自己。?——李宫俊(原创)你该向我表白了,没有比世囘界囘末囘日,更好的幌子了!——李宫俊(原创)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皮。 ——李宫俊(原创)时间只不过还原了我们原来都不曾真正认识的东西。 ——李宫俊(原创)世界上只有一个你,所以我找不到另外一个你去爱。——李宫俊(原创)人生本来就是一个玩笑,一个谁认真就输了的玩笑。 ——李宫俊(原创)希望越高,失望越高。不去期望,结果总是更好的。 ——李宫俊(原创)一天没有我不要紧,只怕一生没有我,你也不要紧。——李宫俊(原创)迟来,好过没来。 但,又是谁迟了呢?谁又该来呢?——李宫俊(原创)真爱,是放手放生放自囘由,还是不顾一切地挽留??——李宫俊(原创)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是不是他会说的比我更温暖。——李宫俊(原创)暧昧是一条挑食的狗"你喂它不吃,又咬着不放。 "——李宫俊(原创)如果你不喜欢我,这是很好的,你这样的人是坏的。——李宫俊(原创)一句你好吗,只是想告诉你,没你的日子,我不好。 ——李宫俊(原创)我不想拿自己和他比较,因为在你心里,我输定了。——李宫俊(原创)我从未想过会失去你,直到我真正失去你的那一刻。 ——李宫俊(原创)难过的时候把眼泪滴完,再以微笑盖过眼角的悲伤。——李宫俊(原创)人生美妙的是,你会难过,但你不会永远难过下去。 ——李宫俊(原创)有时我假装东张西望,其实只是在偷看我喜欢的人。——李宫俊(原创)记得现在你的不珍惜,记得我离开以后别想我回来。 ——李宫俊(原创)爱与不爱,是种感觉,不过有些感觉,会输给时间。——李宫俊(原创)也许我放下了,也许还没,也许连我自己都不清楚。 ——李宫俊(原创)有一种快乐就是你看着别人快乐,你就觉得很快乐。——李宫俊(原创)你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不如我就叫你前列腺吧。 ——李宫俊(原创)谁先抱有期待谁就是输家,无情的人更易获得幸福。——李宫俊(原创)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一定会为你加把锁。 ——李宫俊(原创)爱一个人就是这样,即使每天都见面,还是会想念。——李宫俊(原创)“自捅千刀”——【李宫俊原创成语】意思是:比喻自我伤害,自我折磨。 西府有海棠,无人不知香。半生惹粉黛,怎奈府中藏。 ——李宫俊(原创)冬天滚出去,春天快回来。寒冷滚出去,温暖快回来。 ——李宫俊(原创)思念如轻烟,时间久琢磨。意念易婆娑,倾慕已斑驳。 ——李宫俊(原创)西府有海棠,无人不知香。半生惹粉黛,怎奈府中藏。 ——李宫俊(原创)平凡的午后,坐石阶晓看,看时间倒影,品记忆浓茶。——李宫俊(原创)你不用想了,你已经忘了。 如果没有忘,又怎需去想。——李宫俊(原创)吾家有小囡,爱着红衣裳。 若心有不意,便把榴莲抛。——李宫俊(原创)等人人不来,看花花不开,走路腿脚歪,坐车全爆胎。 ——李宫俊(原创)人家手牵手,我抡砍刀走。遇谁不松手,就砍谁的手。 ——李宫俊(原创)一人一世界,一天一享受,一来一软风,一吹一下午。——李宫俊(原创)我的青春,就是疯疯癫癫的二囘十囘年,想不出个所以来。 ——李宫俊(原创).你再说一句试试。.你不说话,是不是心里在骂我。 ——李宫俊(原创)他不爱你,你什么也不是。你不爱我,我什么也不是。 ——李宫俊(原创)也许,这世上多了我,或少了我,都没关系的吧。——李宫俊(原创)俗话说:人生如歌。 但我想问:为什么老囘子一直跑调。——李宫俊(原创)我问红尘人,尽是红尘事。 不问红尘人,红尘不关我。——李宫俊(原创)对你来说,被爱就是幸福。 对我来说,爱你就是幸福。——李宫俊(原创)我的梦想,就是我的孩子。 它的死去,我的万念俱灰。——李宫俊(原创)不要轻易拆穿假装强大的人,他们脆弱地超乎你想像。 ——李宫俊(原创)习惯了幸福,便再无幸福。习惯了痛苦,便再无痛苦。 ——李宫俊(原创)暧昧就是两个人,不用商量,就可以做成的一笔勾当。——李宫俊(原创)你打折了我的腰,还不给我五斗米。 (评冀中星判刑)——李宫俊(原创)尊敬的女朋友,别打我了,别打我了,咱们辩论好吗?——李宫俊(原创)你掏心掏肺对人好,但在别人眼里你,你不过是根草。——李宫俊(原创)回忆的美总在一个个瞬间,眼泪的苦总在一夜夜枕边。 ——李宫俊(原创)如果你一直执著于错的人,那你就无法再找到对的人。——李宫俊(原创)我之所以目光短浅,是因为我一直站在侏儒的肩膀上。 ——李宫俊(原创)如果我死了,我要对我讨厌的人说:去哪?我捎着你!——李宫俊(原创)我得顿悟,今生不得你心。我入空门,今生为你祈福。 ——李宫俊(原创)满嘴的情话,就像同满地的陷阱,总有傻囘瓜会掉进去。——李宫俊(原创)我习惯有你在身边了,然而现在你却要走出我的生活。 ——李宫俊(原创)每当下起倾盆大雨,我都会想,一会儿谁会为我送。 2.《朗读者》为什么火 “读什么”,“谁来读”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马海燕)自《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首次担任制作人的央视大型文化情感节目《朗读者》无疑是2017年春天最火的电视节目。《朗读者》为什么火?董卿23日表示,“读什么”、“谁来读”是《朗读者》的两个重要问题。 《朗读者》第一季研讨会23日在北京举行。面对多位官员、专家、学者、作家、媒体人士对节目的褒奖,董卿说,《朗读者》的走红首先是一个时机问题。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被同质化节目霸屏很久时,《朗读者》以清新隽永的面目出现了。我们需要在文字构建的世界里安放内心需求。 《朗读者》录制现场董卿采访翻译家许渊冲。 “谁来读”是该节目创作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董卿说,最早想过全明星阵容,但后来发现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一定不是光环,而是情怀。有独特的人生、有饱满的情感、有深邃的思想、有质朴的品格、有顽强的精神、有高远的志向向,后来就成为挑选朗读者的标准。 参与过《朗读者》节目录制的作家毕飞宇说,该节目最精彩的部分不是谁读、为谁读,而是为什么读。主持人尽可能把嘉宾人生最有价值的、最有戏剧性的部分理出来,通过一段文字一段朗诵充分表达出来。 12期节目,68位朗读者,节目中选了很多老人。从第一期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到最后一期八位老先生道出心中对“青春”的理解,他们中最年长的102岁。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赵白生说,从这个角度说,该节目是“以老创新”的老人秀,节目中的老年嘉宾都是“国宝”;节目也是静心秀,比如许渊冲先生几十年静静地从事一件事情,让人们感受到什么是静心。 “读什么”和“谁来读”是联系在一起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据介绍,节目组建立的读库大概有1000多篇文章,但到底选择哪一篇,要根据朗读者本身的经历选择,同时又要被大多数观众所理解。 3.谁给介绍点书看看林语堂 《生活的艺术》 专门讲口才和演讲的,很经典 《苏东坡传》提高人文素养,这本还是不错的。 安意如 《思无邪》《当时只道是寻常》等 讲古典诗词的,虽然自己感觉有点俗,不过浅显,适合你的,等你有点感觉了,可以看点叶嘉莹,莫砺锋等专家级的书。卡耐基 《人性的弱点》等书这类事励志,社交类的,对提高自信很有帮助。 房龙 《宽容》《人类的故事》等,看你后你会对世界的哲学和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当然其中博大的人文关怀,希望你能体会到。余秋雨 《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余秋雨的书堆中国传统文化的剖析很到位的,看了后应该能夫妇思想。 莎士比亚的戏剧,超级经典。《李尔王》《麦克白》《哈姆莱特》等,看他的书绝对是享受!要提高口才的话也建议看下《韩非子》《孟子》《庄子》,里面的辩论绝对精彩!有人说读《孟子》如闻战鼓,总想找人辩论一番,看看你读完后会不会,呵呵。 适当的读点豪情万丈的诗词也不错,比如李白、苏轼、辛弃疾、张孝祥、文天祥、陈亮等,读完以后一定豪情万丈^_^女生的话,更推荐读点温婉的诗词,这个有助于培养自己的涵养,比如《花间词》、《李璟李煜词》、《漱玉词》和《饮水词》等等,秦观、晏殊、晏几道、周邦彦、姜夔等的词都不错的。 4.哪有卖2002年由中国散文学会主编的中国散文年选价格:30(2002年第5期总第269期目录)值班编辑:鲍伯霞 美术编辑:张 伟 人与自然 阿拉干的胡杨/高建群 那树 /笑天 看·听·读 被禁闭的忧郁的碎屑/雷立刚 醒来,肖邦/郑亚洪 黑色也是一种颜色/肖复兴 海天片羽 干草垛/周蓬桦 焰火/周晓枫 头上的星光/柳宗宣 随笔二题/秦巴子 凤阳花鼓/马温 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朱伟一 心灵霁光 河堤上的少年/阮殿文 一个人的散步/韩浩月 树知道/苏沧桑 邂逅秋夜/陈少林 依水而居/张楠 黄昏的暴风雨/张勇飞 有谁还需要回去/黄海 豆棚闲话 柴禾/胡弦 秋天院子里发生的事情/齐明达 异端"鞋"说/赵刚 屐痕处处 边城和翠翠/伊甸 往事钩沉 一个下午的失踪/谯楼 愤怒的亲情/宋晓杰 我的经典 黑夜之书/李敬泽 走过江南 御码头,御道与御诗碑/费振钟 小楼、杏花与插杏花的瓷瓶/费振钟 短章拾粹 飘散红尘的碎片/海叶 走是灯笼/刘金生 铁塔寺记/王立勋 平凹画语 封二:友谊/贾平凹 说 画 封三:他要画一笔水墨的竹子/车前子。 5.鲁迅文学奖何时不再与“丑闻”相伴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你可以百度百科一下鲁迅的生平,再借鉴一下胡适的生平,你就没什么不平衡的,烂奖当然要发给烂人 了!正当人们对作家方方勇敢地站出来力阻涉嫌“暗箱操作”“跑奖”的湖北诗人柳忠秧瓜葛鲁迅文学奖而赞叹,并为后者有可能入围鲁迅文学奖并最终获奖而捏了一把汗之际,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日前终于瓜熟蒂落——有关方面公布了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杂文奖、文学理论评论奖等七个奖项的获奖作品,并同时公布了实名投票情况。 然而,或许是注定了鲁迅文学奖要与“丑闻”一路同行,或许只是同一拨人积习难改的评选操作方式使然,几乎就在鲁奖公布的同时,与方、柳之争差不多程度且有可能更有过之的争议随之而来——64岁的四川诗人周啸天,以如此之古体诗,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方方的评价是:“单就网上曝出的一些作品而言,其水平还不如柳忠秧。” 仅以手头看到的几首周诗来看,说此次鲁迅文学奖评奖的确再爆“丑闻”,一点不为过,且极有可能是个超级大“丑闻”。让我们先看看获奖诗歌。 首先,周诗的题材现实而功利、新闻而口水,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沉淀、过滤。其诗作,颇似对社会生活表象神往却不得要领的涂鸦。 比如,他写超级女声,写翁帆杨振宁订婚,写张国荣,写澳门赌城,写萨达姆被俘……仅从其入诗的材料来看,基本上就是个大杂烩,根本就未触及诗歌本体,根本就未触及诗歌精神,根本就未触及诗歌情感,根本就未触及诗歌体式。不知道年逾古稀的王蒙老先生是看走了眼,还是旁的什么,其《读来甚觉畅快》一文,谈及周啸天诗《将进茶》一诗,认为它“亦属绝唱”“已属绝伦”,非常不可思议。 王蒙的诗评,与这段轶事有关联否,不得而知:周啸天初识王蒙,是在2002年,在安徽师大李商隐研究年会上。当时,听了王的讲座,周啸天写了一首《听王蒙讲座感赋》,首段为:“师大礼堂无虚席,王蒙咳唾颇解颐;点窜玉溪锦瑟字,凿空乱吐葡萄皮。” 不久,周把这首诗连同另外几首,寄给了王蒙。其次,周诗的气度很是狭小,体验超级虚假。 若只是随便读读,无人不会认为此乃茶余饭后的游戏之作,难言真正意义上的诗歌。比如,其写《超级女声》,“今宵荧幕富星光,五省共追超女狂。 歌曲一朝惊屈贾,粉丝十万下江湘……另类推陈易出新,歌坛况复见清纯。珠圆荷洁呈靓影,笔畅墨酣赋宇春”。 对于“靓颖”“宇春”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追星阶段、粉丝阶段;对于这一事件的认知,基本上处于懵懂无知、少有批判的前认知阶段;对于这一事件以及几个女孩子的情感投入,也颇概念化,虚情假意,情感苍白。很难想象,这首诗出于一位老先生之手,如果这也能算作是诗的话。 再有,周诗缺少灵魂,缺少基本的情感投入与表现。比如,写印尼海啸:“由来剧变不可测,朝或多金暮洗白;饥寒起盗令齿冷,一方有难八方惜;港台慷慨尽解囊,大陆富豪莫羞涩!”这样的一场人类灾难,在诗人的笔下,竟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情感激荡,有的只是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模式化滥情、煽情。 这场人类人类灾难,在诗人的世界里,简化到了只是伸手要钱——拿钱来,“莫羞涩”!周啸天堪称以成败论英雄的范本,日前其接受采访时,信心爆棚,言:“不敢说自己已经超越了唐人,但我拿出自己的诗词参评中国文学的最高奖之一,是因为我看到了当代诗词作品中已经有了不输于唐代诗歌的文采,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当代人的风貌和精神价值。”这不能不让人想起民国军阀张宗昌的遗作,并为其没机会获得鲁迅文学奖而遗憾!不是吗?张宗昌的诗,岂不是更“接地气”,更“亦属绝唱”“已属绝伦”?实际上,鲁迅文学奖已不是一次与“丑闻”相伴,比如,2007年的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担任评委的雷达、李敬泽、何建明和洪治纲等人,同时成为该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奖者。 有论者指,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的文学评奖中,亦属绝无仅有。2010年10月,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奖结果出炉,武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车延高因诗集《向往温暖》获奖。 其两首旧作《徐帆》和《刘亦菲》被网友翻出,并被戏称为口水诗、“羊羔体”。2012年7月《文学报》发表署名文章,直指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类得主、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谭旭东33万字的作品《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中,竟有23万字是抄袭。 作为一个国家级文学奖项,鲁迅文学奖的评选,无疑是代表了国家意志,属于一种国家行为。我们难以想象,这样的一种国家意志、国家行为,竟至如此连年漏洞百出、“丑闻”不断。 众所周知,近年来,纯文学处境尴尬、乏人问津。作为纯文学的一个方向标、一种导引和指向,鲁迅文学奖肩负的使命毋庸置疑。 遗憾的是,单严肃性、权威性这一项,鲁迅文学奖即难负重托,每每令人失望。终其究,鲁奖沦为一场又一场看客哄笑和网络狂欢,再再颠覆、解构着文学,连带玷污、糟蹋了鲁迅。 这到底是鲁迅文学奖评选的悲哀,还是鲁迅文学奖评选者的悲哀?这到底是鲁迅文学奖本身的悲哀,还是中国文学现状的悲哀?这样的鲁迅文学奖,这样的鲁迅文学奖评选。 6.新世纪文学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首先你了解什么叫新世纪文学不?先推荐一篇论文给你做个小参考。 具体的作家、作品你再找。 新世纪十年文学:断裂的美学如何整合? 没有人能否认,新世纪十年中国文学生态所呈现出的空前多样繁复的格局。 新媒体、新世代、新文类的迅速发展,使得文学在美学上呈现的“断裂”乃至“深刻的分裂”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正如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所言:“今天,我们再强调断层、分裂,已经没有意义,如何扩大视野,将断裂的文学进行整合,使整个文学生态成为一种新的文学。 这才是我们今天探讨新世纪文学十年的意义。”这里选取部分“知名评论家”与“新锐批评者”各具特色的观察视角和视点,为我们打开与众不同的视野。 ——编者 知名评论家观点 从“青春情怀”到“中年危机” 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 很多人认为新世纪十年文学没有什么特点,跟上世纪90年代拉不开距离。这是事实。 对新世纪文学的起点在上世纪90年代的观点,我比较赞同,因为新世纪文学的基本特点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形成的,到新世纪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的20年,中国社会空前平静,这也给我们造成一种假象,文学似乎没有很大的发展。 新世纪十年文学正经历“从青春情怀到中年危机”。 纵观现代史,中国社会长期处在动荡中,差不多十年一际,社会为之一变。 这也造成文学一直处在后浪推前浪的进程中。20世纪开始,以“五四”新文学为特征的中国新文学基本上是青春文学,是一种激情洋溢,对时代造成冲击力,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文学。 “五四”崛起是以反对前辈为目标的,十年之后,“革命文学”兴起时批判的矛头指向胡适、鲁迅、叶圣陶等;又十年后,“抗战”崛起,清算的是30年代的左翼文学。后浪推前浪,文学以不断通过否定前人的方式来推动自身发展。 这一特征造成我们的文学始终处在“青春文学”这个维度上。它的特征是我们的作家始终是青年作家,处女作往往是成名作,也是代表作。 最典型的是曹禺23岁发表《雷雨》,巴金30岁左右发表《家》,等等。很多作家在青年时期发表了重要作品之后,就很难超越自己。 其实仔细去看,有的作家在晚年发表的作品比早期成熟,但是时代在发展,在客观效应上,在学术界的评介上,这些作品的影响力远远不如他早期的优质作品。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那个时代是“青春”的时代。 这种情况到新世纪之后突然发生了改变。王安忆、莫言、余华等作家,他们的青春年代是在上世纪80年代,但到今天我们在谈论文学的时候,还是把目光投向这些最优秀的作家身上。 这也掩盖了一个问题,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作家都不在我们的视野中。这就造成一种断裂。 而“80后”作家的文学状态与之前完全不一样,他们成了一种崭新的力量。今天,我们再强调他们的断层、分裂,已经没有意义,意义在于我们如何扩大视野,使整个文学生态成为一种新的文学,将断裂的文学进行整合。 这也是我们今天探讨新世纪文学十年的意义。 何为“传统文学”? 李敬泽(《人民文学》主编) 如果新世纪十年有个起点的话,我愿意把这个时间点定在1998年,那一年,出现“断裂”事件,那一年,网络文学真正兴起,在那之后,“美女作家”事件发生。 在这之前和之后,确实有些事情不同了。其中有一点,让我感受特别深刻。 在那之前,当我跟别人讲我是从事文学的,所有人都会不言自明地明白你的职业。十多年过去了,当面对媒体和不熟悉文学的人,如果我说是搞文学的,我一定要给自己加一个困难的界定,不然对方就会追问你是搞网络文学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十年之前不言自明的文学,现在不得不面对一个自我言说、自我辩护、自我指认的困境。 我现在正在做的这件事,有时被叫做“纯文学”,有时被叫做“严肃文学”,有时被叫做“主流文学”,有时被叫做“传统文学”。每个名字都让我有点不甘心。 我们真的就纯成蒸馏水了吗?严肃文学是相对于什么而言?我们是不是就真的严肃得那么僵硬?我们是主流文学?那也要看在什么意义上说,如果是在市场意义上,我们还真不是主流文学。至于最通用的说法传统文学,我觉得更奇怪,奇怪在哪儿呢?前几天我遇到几个搞网络文学的朋友,我跟他们说,在我看来,你们才是传统文学,我才是新文学。 为什么呢?类型小说、黑幕小说、官场小说、志怪小说、言情小说、狭邪小说,在“五四”之前都有,是我们已有传统中的一部分。我从事的文学倒是新文学,是在传统之后的“五四”新文学。 怎么就在100年之后,之前的传统文学变成了新文学? 当然在中国现在的语境中常带有一种价值判断,通常认为传统是不好的、落后的、消亡的。其实也不一定。 就像我刚提到的几种类型的小说,它们是如此传统,这种传统代表着人性的基本需求,以至于历史的野火烧不尽它们,一百年后市场的春风一吹,又生了。它们依然有巨大的生命力。 传统在这个意义上意味着巨大的生命力,意味着人性的基本需求。但同时,新也不再仅仅是进化论上的意义,也不完全是褒义的。 也可能恰恰证明了,“五四”新文学依然是如此地新,。 7.新世纪文学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首先你了解什么叫新世纪文学不?先推荐一篇论文给你做个小参考。 具体的作家、作品你再找。 新世纪十年文学:断裂的美学如何整合? 没有人能否认,新世纪十年中国文学生态所呈现出的空前多样繁复的格局。 新媒体、新世代、新文类的迅速发展,使得文学在美学上呈现的“断裂”乃至“深刻的分裂”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正如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所言:“今天,我们再强调断层、分裂,已经没有意义,如何扩大视野,将断裂的文学进行整合,使整个文学生态成为一种新的文学。 这才是我们今天探讨新世纪文学十年的意义。”这里选取部分“知名评论家”与“新锐批评者”各具特色的观察视角和视点,为我们打开与众不同的视野。 ——编者 知名评论家观点 从“青春情怀”到“中年危机” 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 很多人认为新世纪十年文学没有什么特点,跟上世纪90年代拉不开距离。这是事实。 对新世纪文学的起点在上世纪90年代的观点,我比较赞同,因为新世纪文学的基本特点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形成的,到新世纪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的20年,中国社会空前平静,这也给我们造成一种假象,文学似乎没有很大的发展。 新世纪十年文学正经历“从青春情怀到中年危机”。 纵观现代史,中国社会长期处在动荡中,差不多十年一际,社会为之一变。 这也造成文学一直处在后浪推前浪的进程中。20世纪开始,以“五四”新文学为特征的中国新文学基本上是青春文学,是一种激情洋溢,对时代造成冲击力,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文学。 “五四”崛起是以反对前辈为目标的,十年之后,“革命文学”兴起时批判的矛头指向胡适、鲁迅、叶圣陶等;又十年后,“抗战”崛起,清算的是30年代的左翼文学。后浪推前浪,文学以不断通过否定前人的方式来推动自身发展。 这一特征造成我们的文学始终处在“青春文学”这个维度上。它的特征是我们的作家始终是青年作家,处女作往往是成名作,也是代表作。 最典型的是曹禺23岁发表《雷雨》,巴金30岁左右发表《家》,等等。很多作家在青年时期发表了重要作品之后,就很难超越自己。 其实仔细去看,有的作家在晚年发表的作品比早期成熟,但是时代在发展,在客观效应上,在学术界的评介上,这些作品的影响力远远不如他早期的优质作品。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那个时代是“青春”的时代。 这种情况到新世纪之后突然发生了改变。王安忆、莫言、余华等作家,他们的青春年代是在上世纪80年代,但到今天我们在谈论文学的时候,还是把目光投向这些最优秀的作家身上。 这也掩盖了一个问题,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作家都不在我们的视野中。这就造成一种断裂。 而“80后”作家的文学状态与之前完全不一样,他们成了一种崭新的力量。今天,我们再强调他们的断层、分裂,已经没有意义,意义在于我们如何扩大视野,使整个文学生态成为一种新的文学,将断裂的文学进行整合。 这也是我们今天探讨新世纪文学十年的意义。 何为“传统文学”? 李敬泽(《人民文学》主编) 如果新世纪十年有个起点的话,我愿意把这个时间点定在1998年,那一年,出现“断裂”事件,那一年,网络文学真正兴起,在那之后,“美女作家”事件发生。 在这之前和之后,确实有些事情不同了。其中有一点,让我感受特别深刻。 在那之前,当我跟别人讲我是从事文学的,所有人都会不言自明地明白你的职业。十多年过去了,当面对媒体和不熟悉文学的人,如果我说是搞文学的,我一定要给自己加一个困难的界定,不然对方就会追问你是搞网络文学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十年之前不言自明的文学,现在不得不面对一个自我言说、自我辩护、自我指认的困境。 我现在正在做的这件事,有时被叫做“纯文学”,有时被叫做“严肃文学”,有时被叫做“主流文学”,有时被叫做“传统文学”。每个名字都让我有点不甘心。 我们真的就纯成蒸馏水了吗?严肃文学是相对于什么而言?我们是不是就真的严肃得那么僵硬?我们是主流文学?那也要看在什么意义上说,如果是在市场意义上,我们还真不是主流文学。至于最通用的说法传统文学,我觉得更奇怪,奇怪在哪儿呢?前几天我遇到几个搞网络文学的朋友,我跟他们说,在我看来,你们才是传统文学,我才是新文学。 为什么呢?类型小说、黑幕小说、官场小说、志怪小说、言情小说、狭邪小说,在“五四”之前都有,是我们已有传统中的一部分。我从事的文学倒是新文学,是在传统之后的“五四”新文学。 怎么就在100年之后,之前的传统文学变成了新文学? 当然在中国现在的语境中常带有一种价值判断,通常认为传统是不好的、落后的、消亡的。其实也不一定。 就像我刚提到的几种类型的小说,它们是如此传统,这种传统代表着人性的基本需求,以至于历史的野火烧不尽它们,一百年后市场的春风一吹,又生了。它们依然有巨大的生命力。 传统在这个意义上意味着巨大的生命力,意味着人性的基本需求。但同时,新也不再仅仅是进化论上的意义,也不完全是褒义的。 也可能恰恰证明了,“五四”新文学依然是如此地新,依然在经受考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