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宋词鉴赏词典唐圭璋

1.哪个版本的唐宋词鉴赏辞典最好

1首推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宋词鉴赏辞典第二版,最权威

《唐宋词鉴赏辞典》是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中重要品种。

该书初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编者精心选目,并延请国内外专家撰写赏文,打造出继《唐诗鉴赏辞典》之后的又一文学鉴赏精品,面世二十余年来在广大读者中久负盛誉,至今长销不衰。

但因编撰历时已久,原书不少信息已显陈旧,不及反映词学界二十多年来研究成果,故出版社延请词学研究名家钟振振、王兆鹏、刘尊明等诸位先生,对原书赏析文、词学书目及诗人小传等内容进行深入修订,推出《唐宋词鉴赏辞典》第二版。此版改正原书舛讹,增补新材料,酌删少量篇目,充分吸收近年来词学研究成果,使全书质量更上层楼,更能满足读者需求。正是“精益求精谱新篇,畅销廿年续华章”。

2另外,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由唐圭璋主编的唐宋词鉴赏辞典也可以,较成体系,唐老先生在这一道上还是蛮权威的,也邀请了众多国内外人士,当然,主要是唐系一派的

2.哪个版本的唐宋词鉴赏辞典最好

1首推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宋词鉴赏辞典第二版,最权威《唐宋词鉴赏辞典》是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中重要品种。

该书初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编者精心选目,并延请国内外专家撰写赏文,打造出继《唐诗鉴赏辞典》之后的又一文学鉴赏精品,面世二十余年来在广大读者中久负盛誉,至今长销不衰。但因编撰历时已久,原书不少信息已显陈旧,不及反映词学界二十多年来研究成果,故出版社延请词学研究名家钟振振、王兆鹏、刘尊明等诸位先生,对原书赏析文、词学书目及诗人小传等内容进行深入修订,推出《唐宋词鉴赏辞典》第二版。

此版改正原书舛讹,增补新材料,酌删少量篇目,充分吸收近年来词学研究成果,使全书质量更上层楼,更能满足读者需求。正是“精益求精谱新篇,畅销廿年续华章”。

2另外,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由唐圭璋主编的唐宋词鉴赏辞典也可以,较成体系,唐老先生在这一道上还是蛮权威的,也邀请了众多国内外人士,当然,主要是唐系一派的。

3.请教中华书局的《唐宋词鉴赏辞典》问题

唐宋词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夺目的光辉,许多名篇脍炙人口,行古传唱,至今仍然使人从中得到无穷无尽的艺术享受。

本书博采众长,提倡百家争鸣。对于词意的理解,要求尽可能准确,但不作繁刺的考证。在艺术鉴赏方面、

本书共选唐、五代、宋词人一百八十五家(无名氏未计算在内),词作六百九十七首。

本书词人词作的排列顺序一般依《敦煌曲子词集》(王重民辑)、《唐五代词》(林大椿辑)、《全宋词》(唐圭璋编)为准。每位词人的作品前列有该词人小传,内容包括生卒年,籍贯、经历,艺术风格及在词史上的地位。本书使用简化字。本书附有《读词常识》、《词学要籍简介》、《本书所见词牌筒介》及《词牌索引》、《词人索引》等五个附录。

4.请教中华书局的《唐宋词鉴赏辞典》问题

唐宋词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夺目的光辉,许多名篇脍炙人口,行古传唱,至今仍然使人从中得到无穷无尽的艺术享受。

本书博采众长,提倡百家争鸣。对于词意的理解,要求尽可能准确,但不作繁刺的考证。

在艺术鉴赏方面、本书共选唐、五代、宋词人一百八十五家(无名氏未计算在内),词作六百九十七首。本书词人词作的排列顺序一般依《敦煌曲子词集》(王重民辑)、《唐五代词》(林大椿辑)、《全宋词》(唐圭璋编)为准。

每位词人的作品前列有该词人小传,内容包括生卒年,籍贯、经历,艺术风格及在词史上的地位。本书使用简化字。

本书附有《读词常识》、《词学要籍简介》、《本书所见词牌筒介》及《词牌索引》、《词人索引》等五个附录。

5.哪个出版社出版的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好

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各种鉴赏辞典,入门比较好。

唐诗当然可以读唐诗三百首,马茂元的《唐诗选》也不错,可能小孩子读不太合适吧。

词的话还有一种《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圭璋主编的,很多大家的鉴赏文章收录其中,貌似见过凤凰出版社的(以前叫江苏古籍出版社)。当然胡云翼的《宋词选》也是一时佳作。

不过还是推荐上海辞书的那一套。

至于市面上很多儿童用的早教版的唐诗宋词书,见仁见智了,个人不是很推崇,因为编者水平参差不齐,对很多经典的阐释有所不足,甚至可能出现很低级的错误。还是起点高一点比较好。

6.唐圭璋的个人简历以及名著鉴赏

唐圭璋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01-1990

民 族: 满族

中国当代词学大师、著名的中国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字季特。民盟成员。1901年1月23日出生于南京。专治词学。1928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中文系。曾任南京第一女中、钟英中学、安徽中学教师,解放前曾任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中文系教授。解放后曾任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兼**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词学》主编。南京市人民代表,江苏省政协委员。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11月30日在南京病逝。

编著有《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唐宋词鉴赏辞典》等,著有《宋词三百首笺注》、《南唐二主词汇笺》、《宋词四考》、《元人小令格律》、《词苑丛谈校注》、《宋词纪事》、《词学论丛》等。

7.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离愁

这首词出自宋代著名文人范仲淹的《御街行·秋日怀旧》

在1988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圭璋等著的《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一书中,在312-314页对这首词有详细的解释。

全文: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

无由:无法。

明灭:忽明忽暗。

敧(qī):倾斜,斜靠。

谙(ān)尽:尝尽。

这句词的意思是: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醉。酒还没有入口,却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泪。夜已深,灯已残,灯火明灭之间,只好斜靠枕头,聊作睡去,这无休无止的孤栖,真让人尝尽了孤独相似的滋味。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此词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关于此词的创作缘由,主要有三种说法:唐圭璋认为是作者因久客居他乡触景生情而作;靳极苍则认为是“思君之作”,“作者在外任时,还念朝廷无人,君王无佐,忧心如焚,因此创作此词来抒发情感”;而汪中认为此词“为思念室家之作”。

整首词的赏析:

此词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

“一叶落而知秋”,词人先从落叶写起。枯黄的落叶轻盈落在地上,声音轻而细碎,然而词人仅凭耳朵就能听到这些轻细的声音,说明词人的内心极度孤寂,也反衬了夜的岑静。

“寒声碎”一句,词人意在告诉读者这细碎的声响不仅带着寒冷的秋意,更传达着他落寞的心境。因此,词人通过开头对秋声、秋色的描绘,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景象,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词人卷起珠帘,观看夜色,只见天色清淡如洗,星河如瀑,飞泻远方。

词人本是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刚毅男子,然而,在这空寂的天宇下,皎皎的明月中,便能触发他内心世界的幽邈情思。因此,接下来就抒写了词人的落寞之情:年年到了今夜,月光皎洁如练,可惜意中人远在千里之外,不能陪伴自己共赏良辰美景,实在令人惆怅不已。

此时感情的激流汹涌澎湃,以景寓情的手法已不能淋漓尽致地抒发内心的情感。于是,词人在下片中,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倾吐愁思。

词的下片抒写词人长夜不寐,无法排遣幽愁别恨的情景和心态。

因见不到思念的人儿,词人只好借酒浇愁,可愁到深处,已是肠断,酒也无法来麻醉,酒尚未饮下,已先化作了眼泪。比起入肠化泪,更进一层,足见词人愁思之厚重,情意之凄切。

浓浓的愁苦本已侵扰着离人,可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与室外月明如昼两相映衬,自然更添凄凉,倍加酸楚,使人无法入睡。因而只能斜靠枕头,寂然凝思,黯然神伤。

“谙尽孤眠滋味”中的“谙尽”与上片的“年年”遥相呼应,再次说明愁绪由来已久。下片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层层递进,反复咏叹,语直情真,悲凉凄切。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