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之乎者也什么意思“之乎者也”放一起算是个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作主语、宾语;指老学究;近义词: 咬文嚼字、焉哉乎也。 之、乎、者、也,放在句末时,是音节助词,虚用,无所指。 每个词又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之 1、结构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结构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音节助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5.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6.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7.动词,往、到:“吾欲~南海”。 8 . 通“也”义。 2.古人为什么喜欢在话里行间带(之乎者也)汪兆铭早在青年时,就以才子知名全国。 显然因为“道德”的缘故,其“文章”不像古圣先贤那样能载入教科书,自然我们所读甚少,所知更少。但是他的文采,还是可以透过总理遗嘱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而领略一二。 大约在2001或2002年,阿九在辽西北一通达小镇曰“沟帮子”处,破费百数十元购得辜鸿铭、孟森所著的《清代野史》一套四本,虽偶有翻阅,但往往不求甚解。因前日发文,特设“之乎者也”版块与堂主留情,是以尘埃再扫,开卷有益。 无意中翻得汪兆铭诗句若干,不禁手为之舞,足为之蹈。读之,其音韵也铿锵,其用典也无痕,蕴心胸中绝大志向在一字一句中。 细读之,字句幸能认全,其中典故,只好如东北土话:“狗抓猪,稀里糊涂”一般。此刻正值西历狂欢之夜,窗外人声鼎沸,喇叭声咽。 室内一灯,阿九独坐。但听得“喃呢”声,是为诵读诗句者也。 但听得“噼啪”声,是为敲击键盘者也。但听得“咕噜”声,是为口干舌燥吞饮白开水者也。 但听得“呼哧”声,是为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仍不得灵感之喘息者也。而此四声之此起彼伏者,足见词单力薄,虽曰“戏评”,实为勉为其难。 又正因其难,此所以为人生之至乐矣。 3.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出自那首诗《孟子 告子下》全文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 曰:”礼重。” ”色与礼孰重?” 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与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 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丝□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丝□,则不得食,则将丝□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 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 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 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馀师。” 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怨。” 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 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 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 曰:”《凯风》何以不怨?” 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 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 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 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何必曰利?” 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陆,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 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屋庐子喜曰:”连得间矣。” 问曰:”夫人之任,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为其为相与?” 曰:”非也;《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为其不成享也。” 屋庐子悦。或问之。 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 淳于髡曰:”先名实者,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 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 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鲁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 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欤?” 曰:”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有诸内,必形诸外。 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 曰:”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 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 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 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 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 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 4.子曰:“兴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起也。 修身当先学诗。礼所以立身。 乐所以成性。」 「兴于诗。 」尚书舜典说:「诗言志。」毛诗序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作诗有兴赋比三种方法。包注:「兴,起也。 」也就是发的意思,由于他事兴起自心之志,经外发而为言,此即言志之诗。志,是志于道,由伦常之道,以至中庸率性之道,皆是诗所言之志。 「立于礼。」礼记中庸篇说:「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毛诗序说:「发乎情,止乎礼义。」学诗,必须同时学礼,然后能立。 立,是一个人的正常态度,人非礼不能立。诗发乎情,而止乎礼,发而皆中节,始得温柔敦厚之旨,这是诗的正常态度。 学诗,最高的境界,在志于道,礼记曲礼篇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所以学诗必须学礼,非礼不立,故云立于礼。 「成于乐。」学诗学礼,犹未完备,尚须学乐以成之。 乐是音乐。舜典说:「歌永言。 」礼记乐记篇说:「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古时行礼,例如国家祭太庙等,都要奏乐,同时有舞。 手舞足蹈,都要合礼。包注:「乐所以成性。 」乐记篇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皇疏说:「必须学乐,以和成己性也。 」音乐得自天地之和,必与天然之序相合,始得融为一片天和,而能涵养性情,成就自性之德,故训成于乐为和成己性。 乐是诗谱,诗是乐词,礼是天然秩序,是人事规范,亦可以说,礼是诗的动作,诗乐表现皆须依礼成立。 诗礼乐是圣人之学的基本修养,是孔门弟子的共同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