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吴渊的念如娇

1.吴渊的“念奴娇”这首词有什么寓意

这是一首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词篇。

词人来到属于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牛渚山,登临山顶的然犀亭,纵览长江天险,不禁“客里襟怀 如豁”,心胸豁然敞开。一个“豁”字,极形象地展示了词人目游万里、神驰今古的状态。

“豁”字可谓 上阕词眼,直贯以下七句。牛渚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下临长江,其山脚突入江中处,名采石矶, 为长江最狭之处,形势险要。

据史书记载,三国孙策渡江攻刘繇,晋王浑取吴,梁侯景渡江入建康, 隋济江破陈,宋曹彬渡江取南唐,都是由牛渚山采石矶处攻进的。词人特意在此设问:是谁在此山 顶高处盖了然犀亭,占有了这个古今都使人忧愤难忍之地!其实,词人的真正用意并不是要追寻 “著危亭”的是谁,而是要用重笔浓墨向人们提问占断”这一古今愁绝之地,享有天下山川绝景的 人究竟是谁。

不过词中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借下面“曾扫百万胡羯”“英雄豪杰”巧妙作答了。“江势 鲸奔”形容江涛翻卷有如巨鲸奔腾。

采石矶一带江面狭窄,长江从天门、博望而下,汹涌澎湃,有“一 风微吹万舟阻”之说,足见这里地势险峻,以“鲸奔”比喻,极贴切。“山形虎踞”,晋张勃《吴录》载, 诸葛亮论金陵形势说:“钟山龙盘,石头(即石头城)虎踞,帝王之宅也。

”这里形容山高谷深。以上 “江势”三句谓江山形胜乃是天险,并不是人为所能达到的。

“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向来,从前 或近来。胡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金人。

词人来到牛渚危亭,看到山川险峻,不禁想到几十 年前在这里发生的一场恶战,即著名的“采石矶大捷”。 据《宋史》记载,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 完颜亮率四十万大军南下攻宋,自西采石杨林渡渡江,宋虞允文至采石犒师,鼓舞士兵与金军进行 殊死战斗,以海鳅船猛冲金船,金船皆沉没,宋军大败金军。

完颜亮转至瓜洲,被部将完颜元宜等所 杀。采石一战使主战派扬眉吐气。

词人登临此处,回想起威震天下的这场大捷,顿然豪情万丈,怎 能不心情畅快! 由登眺危亭——然犀亭,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忆起历史上有名的燃犀照水的故事。传说点燃犀 牛角可以洞见怪物。

据《晋书•温峤传》载:“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 而照之。 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燃犀后常用来识别奸恶。温峤初在北 方为刘琨谋主,抵抗刘聪、石勒。

南下,又与庾亮等筹划攻灭王敦,讨伐苏峻、祖约叛乱。所以词人 把他看作抵制外敌、安定内患的英雄豪杰。

“追念”三句是说男儿应当誓为温峤那样有眼光、有谋略 的英雄豪杰。 可是岁月无情,壮志未酬,自己已经两鬓斑白,难再施展抱负了。

更为可叹的是,现实 中又缺乏温峤式的英雄来稳定天下局势。南宋自1234年蒙古灭金之后,连连遭受蒙古来犯,然而南 宋统治集团却不思收复失地,失位误国,江山已危在旦夕。

“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三 句是景语更是情语,喻指边境形势险恶和山河破碎,兼以表达词人内心深处对深重国难的隐忧之 情。 报国无门,郁郁不得志之情积淀心中,借酒浇愁不能自已,最后凝铸成一个将栏杆捶碎、忠愤发 狂的爱国者形象。

结韵具有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词人是南宋较有才情之人,《宋史》说他“才具优 长,而严酷累之”。

他曾官至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在任镇江知府、江西安抚使等地方官时,安抚民 心,注重筹备战略物资,他在词中抒发的忠愤之情,乃是南宋壮志难伸的、有识之士蓄之良久的爱国 激情。

2.谁知道念奴娇的诗词啊

【作品名称】念奴娇·赤壁怀古 【创作年代】宋代 【作者姓名】苏轼 【作品体裁】宋词 【诗词原文】 大江(1)东去,浪淘(2)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3)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4)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5)。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6)公瑾当年,小乔(7)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8)。羽扇纶(guān)巾(9),谈笑间,樯橹(强虏)(10)灰飞烟灭。故国(11)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12)。人生(13)如梦,一尊(樽)还酹( lèi )(14)江月。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1)大江:长江。(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5)雪:比喻浪花。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编者的喜好以及个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的对错,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用,不过考试时最好根据课本。鄙人认为,有争论的东西出在考试卷上需要慎重。现在人教是用“樯橹”。)(现有教材作“樯虏”“强虏”)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12)华发:花白的头发。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a(二声),花白义。 古代没有“花”这个字,只有“华”这个字,“华”在古代有“花”这个字的义项,后来才有了“花”这个字,但在一些较早的文言文或者成语中,我们是见不到“花”字而只有“华”字。这里作通假字“花”。 (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14)尊:同“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注:一尊还酹江月,“还”字的读法 古时读音是 huán 。 其实就是在现代,稍早一点——比如1960年代,也是只有一个 读音,没有普通话中“hái”这个读音。也就是说,在用于“归还”的“还”时,读作“huán”,在用作“还是”、“还有”这一义项时,仍然读作“huán”。事实上在古诗词中没有“还是”、“还有”的用法。hái这个读音最早是在明清小说中开始出现的。如《红楼梦》第五十回:“他竟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了”。 此外,就是在“一尊还酹江月”中,“还”也不是现代人很容易就联想到的 一尊“更”酹江月(“还”有“更、更加”的意义)。试想,“人生如梦”,怎么 一尊“更”酹江月呢?这里“还”是“回还”的意思,不是人回还,是人的“神思”回还,从梦中回还,醒来。杯中尚有余酒,何不一酹江月?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还”(繁体字为“还”),也只有一个读音: 卷二 辵部 还 复也。从辵瞏声。 户关切 户关切,切出来就是“ huán” 。注:其他版本。拍岸又作裂岸,人生又作人间。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后人书法作品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3.宋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4.陈亮的“念奴娇”这首词如何鉴赏

这首词借古论今。

“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临长江。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春 天,词人到建康和镇江考察形势,准备献上北伐的建议。

这首词就写于此时。词的内容以议论形势 陈述政见为主,本词与此行目的息息相关。

开头两句,凌空而起。 撇开登临感怀之作先写瞭望景物的套路,大笔挥洒,直抒胸臆。

登楼纵目四 望,不觉百感丛生,只是自己的心事,古往今来,有几人能够理解呢?由于词人所感不止一端而虚设“此 意”提挈主旨。对词人来说“恢复意”正是这首词所要表达的主旨,除此之外还有词人对南北形势及整个 抗金局势的看法。

以下抒写词人认为“今古几人曾会”的登临意。“今古”一语,表明此作是借古论今。

接下来两句,词人从江山形势的奇险批判一部分人提出的“天限南疆北界”主张。“鬼设神施”, 是形容镇江一带极其险要的山川形势简直是鬼斧神工之作,非人力所能致。

然而这样险要的江山 却不被当做进取的理由,而是被看做南疆北界的天然屏障。 当时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偏安一时、苟求安宁,将长江作为拒守金人南犯的天险,词人批判这种借天险以求自保的态度。

“浑认作”三 字,是词人对南宋统治者强烈的讥讽与愤慨的表现。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镇江北面被波涛汹涌的长江横贯,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 起伏的山岗。 这样的地理形势,正是进攻退守都得宜,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有利地势。

“做出”一 语,表达了词人目睹山川形势内心感慨万千的态度。在词人眼中,山川仿佛有了灵魂和生命,它们 便如活物一般。

他在《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中写道:“京口连岗三面,而大江横陈,江旁极目千里, 其势大略如虎之出穴,而非若穴之藏虎也。 ”所谓“虎之出穴”,也正形象地说明“做出争雄势”。

这里 对镇江山川形势的描绘,是否定“天限南疆北界”的主张。在词人看来,山川形势足以北向争雄,问 题正是统治者自身缺少争雄气概。

因此,下面紧接着借批判六朝统治者,来揭示现实中当权者为何 会苟安:“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前一句是愤慨的斥责与质问,后一句则是对统治者画江自守苟 安政策的揭露批判,——原来这一切只是为少数世族的狭隘利益打算!词锋犀利,鞭辟入里。 换头“因笑”二字,承上阕结尾对六朝统治者的批判,顺势而下,将上下阕完美结合。

前三句用 新亭对泣故事,“王i射诸人”概括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意指他们英雄泪空洒,却无克复神州的 实际行动,借以讽刺南宋上层统治集团中有些人空有激昂慷慨的言辞,却无北伐实际行动。 “也学 英雄涕”,讽刺辛辣尖刻。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他们仗着长江天险,认为可以长久保全,哪里管得到广大 的中原地区,被异族势力长期占据,广大人民呻吟辗转于铁蹄之下呢?这是对统治者“只成门户私 计”的进一步批判。

“管不到”三字,甚为畅快之笔。 此处,将对当权者的揭露批判推至峰顶。

“争 雄”是进一步抒发登临意。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中流誓,用祖逖统兵北伐,在过江时击楫宣誓的史实。词 人认为如此有利的江山形势,正是可以长驱北伐的充分理由。

无须前瞻后顾,应该像当年的祖逖那 样,中流起誓,决心克复中原。 这几句词情由激愤转化为豪迈,意气风发,辞采飞扬,充分显示出词 人豪迈爽朗的胸襟。

歇拍二句,承上“长驱”,抒发北伐必胜的雄心抱负。词人认为,南方拥有很多运筹帷幄、决胜千 里的统帅,也拥有很多披坚执锐、奋勇杀敌的猛将,完全像往日的谢安一样,对打败金国信心十足, 一旦有利之形势已成,便当长驱千里,恢复国土,不需要担忧对手过于强大。

词人的主张在当时是 否能实现,姑且不论,但这几句豪言壮语,是可以“起顽立懦”的。此外,一开头提出的“今古几人曾 会”的“此意”已经尽情发挥,全词也就在破竹之势中结尾。

5.求有关念如娇的诗词

你说的是念奴娇把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6.求有关念如娇的诗词

你说的是念奴娇把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念奴娇·过洞庭①张孝祥洞庭青草②,

(5分)范诗“衔远山”等句描写白天洞庭湖的动态之景。“衔远山、吞长江”写出洞庭湖的汹涌奔流;“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写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水势浩淼的壮观景象。

(2分)本词上片主要描写月下的洞庭湖静态之景。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辽阔的洞庭湖风平浪静,万顷碧波,如洁白明净的玉界琼田,水天一色。

“表里俱澄澈”描绘了天地间空明的坦荡景象。(3分)2。

(6分) ①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无纤尘,如月下的大江表里澄澈;(2分)②胸坦荡怀,忠肝义胆,如同晶莹的冰雪;(2分)③境界高远,气魄豪迈,身处逆境而从容沉稳,身心与博大的宇宙融为一体。 (2分)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

可从静态还是动态、远景还是近景、白天还是夜晚以及虚还是实、议论还是描写等多方面进行逐句逐句的比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诗句所写,结合注释和题干中“英姿奇气”一语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比如,作者为什么会将月下大江写得那样表里澄澈,为什么说“肝胆如冰雪”,为什么有“万象为宾客”的说法,等等。

“表里俱澄澈”表现了作者的人格高尚,光明磊落;“肝胆皆冰雪”表现了作者的胸坦荡怀,忠肝义胆;“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表现了作者的境界高远,气魄豪迈。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念奴娇诗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念奴娇 姜夔 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

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

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 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

揭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

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 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念奴娇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阳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 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念奴娇 吴渊 我来牛渚,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

谁著危亭当此处,占断古今愁绝。 江势鲸奔,山形虎踞,天险非人设。

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 追念照水然犀,男儿当似此,英碓豪杰。

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 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

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 念奴娇 **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