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凤栖梧兰溪

1.作文《我最喜欢的宋词——凤栖梧》

人们经常提到唐诗、宋词、元曲,这三者中,我最喜欢的是宋

词。

随着唐的灭亡,诗风逐渐衰退,代之而起的一种可以配乐歌咏

的词逐渐兴盛,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词人。以李煜、苏轼

陆游、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人为代表,创作出了许多风格各异

的优秀词篇。

传说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苏轼突然问他手下的人:“我

的词和柳永的词相比,怎么样啊?”他手下的人答道:“柳浪的词

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

关西大汉弹着铜琵琶、铁绰板来唱’大江东去‘。”

这则故事充分说明了词人不同的风格。是的,当你读到“大江

东去,浪淘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时,又怎能不为那雄壮

的气势、开阔的胸怀所感染!

正当你为苏轼词宏大的气势而赞叹不已的时候,你又读到李煜

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流水落花春去也,天

上人间。”……你又怎能不愁容渐生,心情抑郁惆怅啊!

一向以忧国忧民著称的陆游,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的《卜算

子•咏梅》充分体现了他饱受排挤的苦衷:“驿外断桥边,寂寞开

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当陆游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时,发出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慨叹

使我们看到了他爱国忧民的品质。正是在这种思想支持下,才使

他在临去世前还写下了《示儿》一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

忘告乃翁。”

当然,政治上的不顺利,也使不少词人在他们的词中流露出一

些消极因素。如苏轼在被贬之后,也曾出现“人生如梦”和“我欲

乘风归去”的想法;陆游也在《咏梅》中流露出逃避现实的观念。

这固然是不足取的,但就整个词来说,只不过是白璧微瑕而已。

2.北宋柳永的词《凤栖梧》原文及译句

《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⑥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解释:衣带越来越宽松,我始终不曾懊悔,为了思念她,我宁可自己容颜憔悴。

3.【宋词中人生的三大境界

人生的三大境界(1) 立志: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的《蝶恋花》第一重境界: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风刮来,碧绿的大树上,一片一片树叶凋落.有一点迷茫,有一点凄凉.这是一种变化的意象,时序在变,物象在变,世事在变,心态也在变.在“一叶”的飘零中觉察到秋的到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仿佛看到了秋后的冬以及紧接着的烂漫的春.(2)追求过程之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凤栖梧》第二境重界:这是一种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为之“不悔”,而为之“憔悴”.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甚至如王国维所说的可以“不悔”到“牺牲其一生之福祉”.(3)获得:“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第三重境界:元宵佳节,游人如织,灯火如海,鲜花如潮,就在这样的情景千百度地寻觅,可怎么也找不到,最后在蓦然的一次回首时,却发现佳人就在灯火阑珊处.换言之,寻找到方向对头的道路,又执着地追求,经过千辛万苦,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入真理之长河中,这是何等的欣慰。

4.宋词 蝶恋花 柳永

伫立高楼倚栏杆,和风细细,极目忘春愁无际,黯黯暮霭自天边涌起。夕阳斜照里,青青草色映着烟霞的光彩,无言与诉,谁会领会我凭栏的心意?打算疏放狂荡地图个痛快一醉,对着美酒纵情高歌,强求一乐反而觉得无趣味。纵然衣带渐渐宽松也终生不悔,为了她值得我刻骨相思人憔悴。

这首词又题为《凤栖梧》。上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见出作者伫立望远之苦;下篇以明畅淋漓的笔调抒写他“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恋情,真挚感人。其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未传颂千古的名句。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以这两句所表现的爱情,来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的第二境(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即锲而不舍、甘愿献身的精神,并说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

我认为,此词以春愁带情伤,回味无穷,发人深思

我选b~

5.【宋词:“殷勤待于东风约”的下面是什么了

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棠作 作者:管鉴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 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绿尊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 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以吹愁却? 作品赏析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漠漠”,是寂静无声之意;“恶”,在这里是“猛烈”之意,是由“狠、厉害”的意思引申而来,此义至今在某些地区的方言中还保留着(如鲁西南和豫东).首二句说,春天的时光万籁俱寂,但从海棠花穿过的东风却吹得强劲猛烈.标题中说“赏海棠作”,却不写海棠花的艳丽,而突出了“东风恶”.写春风、春光一般是喜悦、温暖、吹拂、和煦,纵使风大天寒,也不过用“料峭”之类的词来形容.词人别出心裁,一方面是“写实”,另一方面,也只有这样写,才与下文协调. “人情不似春情薄”一句,紧承“东风恶”,意思是说,人对花是有情的,春天、春风对花是薄情的,因此“东风”对花猛吹乃至摧残.正因为人有情春薄情,所以“人”或者就是作者自己,才“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上片不写海棠花如何美丽娇艳,侧重写人对花的态度,对海棠的爱怜和保护,反衬海棠花的艳丽,是脱俗之笔. 过片之后,写以酒浇愁,虽然忧愁无法排解,但酒醉酒醒不忘海棠花,进一步说明了它在词人心目中的地位,使全词主旨更为鲜明. “绿尊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词人没有说是因为什么发愁,酒只能暂时麻醉神经,却不能从根本上排解忧愁,酒醒后“愁如昨”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古来写“酒”与“愁”的诗词很多,如柳永有“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饮还无味”(《凤栖梧》),又有“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诉衷情近》).意境与该词相近,这说明管鉴在某些方面受过他以前的一些词人的影响. 但“殷勤”以下三句,则属作者创新.“殷勤待与东风约”一句,与上片“海棠”句相呼应,他要与那吹得迅猛异常的“东风”“约定”,“规劝”它:“莫苦吹花,何以吹愁却?”前句说,你不要苦苦地去吹那海棠花了;后句说,你用什么办法把我的“愁”吹跑呢?这里的写法颇为微妙,一是把“东风”人格化了,一是把作者的感情完全融合在客观事物中.把内心活动包含于客观景物之中,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历来有之,所谓“神与诗者妙合无垠”(《夕堂永日绪论》),自然和谐而恰到好处,这首词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1]。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