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中班古诗教案信鸽目标:1、学习古诗《早春》,按照古诗的节律朗诵。 2、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活动重点:学习古诗《早春》,按照古诗的节律朗诵。 活动难点: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1、出示挂图,导入活动:回顾春天的美丽景象。(1)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的雨是什么样的?树木、小草有什么变化?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观察并大胆表达出来。) (2)仔细观看挂图,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师:看看画面上有洒满?春天是什么样? (引导幼儿边看边和同伴讲一讲。) (3)激发幼儿喜爱春天的情感。 教师: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教师小结:春天是一个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的季节,它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希望。2、初步欣赏古诗《早春》。 (1)幼儿倾听配乐古诗。 教师:春天是多么美丽啊!我们来听听诗里是怎么说的吧。 (2)幼儿交流。 教师:诗里说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在幼儿说出古诗里的一些字词时,教师就把这一句完整地念一遍。) (3)幼儿看图欣赏古诗。 教师播放配乐古诗,请幼儿边阅读幼儿用书边倾听。 3、幼儿理解古诗内容。(1)理解故事的题目。 教师:古诗的名字叫《早春》,这是什么意思呢? (让幼儿知道这首诗写的是春天刚刚到来时的景色。) (2)初步理解古诗。 教师逐句念出古诗,引导幼儿理解每一句的内容: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浸润得酥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无。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晚春时的满城烟柳。 (3)进一步理解古诗。 教师:为什么在远处看一片小草的浅绿,在近处却什么都没有?你觉得一年之中最美的是什么时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句的意思。) 4、幼儿朗诵古诗。(1)教师示范用有节奏的声音朗诵古诗。 (2)幼儿在悠扬的背景音乐声中朗诵古诗。 2.幼儿园中班古诗教案信鸽目标:1、学习古诗《早春》,按照古诗的节律朗诵。2、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活动重点:学习古诗《早春》,按照古诗的节律朗诵。活动难点: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导入活动:回顾春天的美丽景象。 (1)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的雨是什么样的?树木、小草有什么变化?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观察并大胆表达出来。) (2)仔细观看挂图,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师:看看画面上有洒满?春天是什么样? (引导幼儿边看边和同伴讲一讲。) (3)激发幼儿喜爱春天的情感。 教师: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春天是一个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的季节,它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2、初步欣赏古诗《早春》。 (1)幼儿倾听配乐古诗。 教师:春天是多么美丽啊!我们来听听诗里是怎么说的吧。 (2)幼儿交流。 教师:诗里说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在幼儿说出古诗里的一些字词时,教师就把这一句完整地念一遍。) (3)幼儿看图欣赏古诗。 教师播放配乐古诗,请幼儿边阅读幼儿用书边倾听。 3、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1)理解故事的题目。 教师:古诗的名字叫《早春》,这是什么意思呢? (让幼儿知道这首诗写的是春天刚刚到来时的景色。) (2)初步理解古诗。 教师逐句念出古诗,引导幼儿理解每一句的内容: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浸润得酥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无。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晚春时的满城烟柳。 (3)进一步理解古诗。 教师:为什么在远处看一片小草的浅绿,在近处却什么都没有?你觉得一年之中最美的是什么时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句的意思。) 4、幼儿朗诵古诗。 (1)教师示范用有节奏的声音朗诵古诗。 (2)幼儿在悠扬的背景音乐声中朗诵古诗。 3.中班语言古诗教案欢迎,新年幼儿园教案:欢迎新年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的语言美及新年的欢乐气氛。 2.增进对时间概念的认识。 活动准备: 1.与幼儿谈谈以往过新年的感受,激发过新年的兴趣与愿望。 2.学习拜年时人们之间应该说的话。 3.供幼儿作画时的图画纸,笔。 4.背景图一幅,太阳,雨水,微风,炮仗,溪流,许多小昆虫的贴绒。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说说图中所展现的气氛。 二.教师有表情地朗读作品,引导幼儿安静倾听。 提问: 1.不管是天上的太阳,空中的微风,还是地上的花朵,它们都在想什么? 2.大家是怎么表现的? 三.教师再次朗读作品,引导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让幼儿了解新年到来后,各种事物发生的可喜的变化,让幼儿充分讨论,感知故事的喜庆气氛。 提问: 1.太阳,白云是怎么迎新年的? 2.雨水,炮仗花是怎么迎新年的? 3.微风,溪流呢? 4.许多小昆虫是怎么做的? 四.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朗读作品,重点学习不同人物的语言。 1.教师用声音赋予故事中不同角色以不同的个性,烘托故事氛围。 2.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朗读作品时,要注意发好鼻音和翘舌音,读好人物的语言。 五.在挂历上标示新年的日期,和幼儿一起数一数,再过多久是新年? 六.与幼儿一起讨论准备怎样迎新年?让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贴在语言区。 【更多幼儿园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4.幼儿园中班古诗《画鸡》教案1、手指读《画鸡》诗歌两遍。 2、再读诗歌,在课文中圈出二类字,并熟读两遍。 3、熟读诗歌用直线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4、书空生字,并口头组1至2个词语。 5、试背诵古诗《画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要求认识的字,会写3个字。 2、学生能理解诗意,能背诵全诗。 3、体会学习拼音识字的乐趣,加深理解字与拼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初步运用拼音试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教具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初感诗意。 1、出示插图,请大家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引出鸡)(出示公鸡图) 2、鸡在干什么?(叫) 3、认真观察图上的鸡是什么样子?(雪白、红冠子) 4、有位诗人叫唐寅,写了一首诗叫《画鸡》。这首诗写的就是同学们画的这只大公鸡,你们想学吗? 二、初读古诗,趣学生字 (一)1、试读古诗,初步运用拼音来学习生字。同桌互读,相互知道学习生字。 2、听读古诗,纠正字音。 3、指名试读古诗,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4、小老师带读,利用学生之间识字量的差异,让识字量大的学生当小老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5、同桌合作,相互读。因为,这是初入学儿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 6、师生接读,这是帮助学生记忆熟悉语言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儿歌的整体输入。 7、全班齐读 8、分组比赛读 (二)教学生字词: 1、缩小语境,提出词语。 2、再从词中抽出生字。 3、灵活运用生字卡片, “开火车”、“抢答”等多种游戏学习生字。 4、其它方法识字。 1)猜字谜。平:一字五笔,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余;千:一个字,有十撇。 2)编故事。生(牛一):它是牛小壮,在跑道上奔跑。 3)数笔画。万:一笔横,二笔撇,三笔横折钩,一共有三笔。 4)看实物。门:观察教室的门框,学习“门”字。 5)找朋友。户:“尸”字上面加一点,就是“户”字。 6)出示生字,多种方法识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领读) 7)给生字戴帽子:拼音作帽子,找准生字给戴上。 ——————课间休息,唱“大公鸡”及校歌——————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激疑:同学们读了这首诗,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归纳并板书。 样子:头上红冠 大公鸡 颜色:满身雪白 打鸣:一叫门开 3、出示表格练习(口答)。 四、品词赏句,感悟诗情 1、自由读第一句,看图想一想:这只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有什么特点?(头上红冠 ,满身雪白。) (1)出示图片,让学生再次看一看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2)指名表演大公鸡“走”的神态。(3)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只大公鸡,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见过大公鸡的叫声吗?有谁知道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我们学习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读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大公鸡怎样叫? (1)理解“叫”。(2)提问:大公鸡一叫,人们就去干什么?(学生据古诗内容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3)说一说这句诗的大意。(4)体会大公鸡的勤劳:这首诗的作者喜欢这只大公鸡吗?为什么?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六、回读古诗,完成作业 1、按古诗原文填空。 不敢轻言细语,一叫 开。 大公鸡 样子 颜色 打鸣 2、画一只大公鸡,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在画的左上角题上《画鸡》这首诗,左下角写上自己的名字。 七、课外延伸,积累语言 选择一种动物,介绍它的样子。 5.幼儿园中班古诗无题教案不建议给中班小朋友讲无题,可以初步学习古诗,但是具体还是最好小学以上再学习,凌附教案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欣赏体会本诗的朦胧美。 2. 了解无题诗的基本特征。 3.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遭际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4. 思考文学的多义性问题。 二、教学要点 1. 含蓄朦胧的诗歌题旨和寄情深婉的艺术风格 2. 无题诗体制的基本特点 3. 诗中的名句 三、文本详析 这首《无题》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作于唐武宗会昌末年,李商隐居母丧期满,重任秘书省正字时。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他别具一格的独创。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所以标以“无题”。 另有些诗取首句头两字为题,题目和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也属无题诗。这类诗内容较为复杂。 他的无题诗寄托深而措辞婉,辞藻清丽,声调和美,令人读之,荡气回肠,不能自已。 这首无题诗写的是痛苦与欢乐交织的爱情。 诗的前四句是在分离时对震撼心灵的爱情的执著回忆。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第一句中的“昨夜”,是指往昔的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这个夜晚,星光灿烂,清风宜人,在画楼之西,桂堂之东,诗人与所爱之人度过了一个令人销魂的夜晚。 然而这个温馨旖旎之夜,有如昨夜之星辰,昨夜之清风,一去难以再返,留下的除了记忆中的幸福与欢乐外,只有今时的孤寂与伤痛。这句诗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把往昔与今日,爱情的温馨与别离的伤痛调和成一杯令人心醉又令人心碎的醇酒。 第二联写诗人在他离开时品味这爱情之酒的感受。人为的间阻使诗人与所爱之人不得不分离,往日的爱情的温馨成为昨夜星辰。 诗人多么渴望与所爱之人团聚,然而“身无彩凤双飞翼”,不能高飞,去冲破人为间阻,飞到所爱的人的身边。“身无彩凤双飞翼”,写出诗人对与所爱之人团聚的渴望和团聚无因相见无期的痛苦。 但一想到昔日的爱情时,又因他与所爱之人心灵契合,情意相通,又使他在分离时感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幸福与欢乐。心灵的契合,情意的相通又战胜了彼此形体的分离,爱情之酒就是这样有苦有甜,苦的回味是甜。 这一联将对爱情的复杂感受物化为两个美丽而贴切的比喻。使诗句的内涵复杂而深厚,表现得意深而情远,情致缠绵。 故而这两句成为历代传诵的描绘受压抑的爱情的名句。 诗的最后四句,由回忆而转入现实。 “隔座送钩”两句,写在一次宴席上,诗人与所爱之人在分离后意外相见了。这两句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气势流畅:诗人在与所爱之人和朋友们在一起,于春酒送暖,烛光摇红的酒筵上,时而隔着座位做猜钩之戏,时而分组为射覆之戏。 这两句诗中,诗人用绘画的手法,画出有诗人和所爱之人参加的酒宴的欢乐场面。由于前面四句诗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爱情的描绘,读者不难在这热闹的酒宴场面中看到诗人与所爱之人含情脉脉的目光,捕捉到灵犀相通的深情交流。 这两句诗形象鲜明而生动。诗意却朦胧,因而取得象外有象,言外有言的艺术效果。 “隔座”一联极力于虚处写诗人与所爱之人意外重聚的欢乐,还有一个目的是加重后面两句的反跌。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诗人不得不在鼓声的催促下,骑马去秘书省应卯上班。此时身不由己地和所爱之人再次分离,有如随风飘转的蓬草,使今日的重逢,又如昨夜星辰一去不可再返。 这里诗人以明确的笔墨写出了这分离之苦是自己的宦身所造成的。在这里诗人把爱情与社会联系起来,写出他的爱情悲剧的原因。 他的爱情不幸是功名利禄造成的。这里有诗人对自己的谴责,也有对功名利禄的诅咒。 这杯本应是甜蜜的爱情之酒,由于自己的错误追求才注进了苦涩,所以他才刻骨铭心地难以忘怀了。 这首诗善于把心灵的波动熔铸于诗的形象之中,构成深邃的意境,极其婉曲含蓄地传达出细腻的感情。 这是诗人寄情深婉的艺术风格的体现。 四、思考题思路提示 1. 你认为诗中的男主人公是否是诗人自己? 供学生独立思考 2. 与《长恨歌》那种内容十分明确的爱情诗相比,这种含混朦胧的作品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哪些? 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 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3. 能否再举出几首具有朦胧美的诗作? 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 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父亲李嗣做过县令。 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年十七,受到曾在宪宗朝做过宰相的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让李在门下,与他儿子令狐绹一起学习。令狐楚长于章奏,李商隐经他亲自指点,遂以四六章奏驰名。 李商隐也自认为是令狐楚的传衣弟子。后被署为节度府巡官,专掌章奏。 从大和六年(832)以后,两次参加进士考试失败。文宗开成二年(837),令狐楚已死,令狐绹任左补阙。 这年“高锴知贡举,令狐绹雅善锴,奖誉甚力,故擢进士第”(《新唐书·李商隐传》)。 开成三年,李商隐赴泾原节度使(治所在今甘肃省泾川县之北)王茂元幕,王茂元。 6.幼儿园中班古诗《画中》教案怎么写活动目标: 1、喜欢猜谜语,感受古诗的文学语言和绘画的形式、特点。 2、欣赏、跟读古诗、记忆古诗内容,并能模仿录音的声音朗诵古诗。 3、认读字词“画、远、近、还”,感知诗句中的反义词。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大范例。 2、磁带、录音机。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今天,请你们动脑筋猜谜语,猜猜我说的是什么?(朗诵古诗) 二、欣赏画面、理解古诗 1、出示大范例,引导幼儿读图理解谜语:边朗读谜语面引导幼儿 看图中相应的景物。 2、你们知道吗?我们读了好几遍的谜语就是古人写的诗,你们猜 一猜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幼儿认读“画”) 4、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山,看起来怎么样?(认读“远”) 5、他在什么位置上听水声?(认读“近”)帮助幼儿理解反义词 的含义,请小朋友再找找这两句诗中还有没有反义词。(有——无) 5、为什么说“春去花还在(认读“还”)人来鸟不惊?你们平时看到的花是总在开吗?树上的鸟看到人来就怎样?为什么这么说?同样一个物体或风景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所画出来的画一样吗? 6、最后两句诗中也有一对反义词请小朋友找出来。 7.幼儿中班古诗《古朗月行》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扩展: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8.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明日明日歌 作者:文嘉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注释】 ①复:又。 ②何其:多么。这句说:明日是何等的多啊。 ③待:等待。 ④蹉跎(搓驼):光阴虚度。以上两句说:如果天天只空等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日,一事无成。 ⑤累(lèi类):带累,使受害。这句说:世上的人都受“待明日”的害处。 ⑥无穷:无穷尽。 ⑦悠悠:漫长。 ⑧几何:多少。 ⑨请君:请诸位。 【译文】 (1)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如果我们一生做事都要等待明天,一切事情都会错过机会。一般的人苦于被明日牵累,春去秋来衰老将到。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人一生有多少个明天?请你听取我的《明日歌》。 (2)明日又是明日,明日是何等的多啊!如果天天等待明天,那么只会虚度年华,永远一事无成。世上的人都受“待明日”的害处,明日不是无穷无尽的,而人也会越来越老。从早到晚,一天天就像这滚滚东流水一样,飞逝而去,从古至今的漫长岁月,就是随着落日西下,慢慢过去。百年来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请诸位听听我的《明日歌》。 简析 这首诗七次提到“明日”,反复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诗歌的意思浅显,语言明白如话,说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义。 这首《明日歌》给人的启示是: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 (转自古诗文网,原地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