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春宋词暮春

1.宋词辛弃疾满江红暮春

《满江红·暮春》辛弃疾宋词赏析 【作品介绍】 《满江红·暮春》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作,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实为佳作。

此词是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上片写江南暮春景色,下片由此兴起怀人之感。江南暮春,年年景色依旧,而当年此时与所思之人离别,至今踪迹杳然,所以由睹景而思人,再由思也枉然而闲愁满腹,最后很想登楼远望,但所思之人既已不能归来,则登楼也只能看到一片平芜,不见伊人的倩影。

抒发了一个女子暮春时节对远行情人的怀念之情。【原文】 满江红·暮春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1。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2。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3。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4。 庭院静,空相忆。

无说处,闲愁极5。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6。

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7。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8。

【注释】 清明寒食:这是春天的两个节日。寒食,约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左右,清明节前一二天。

花径里三句:一番,前一个作一阵解,后一个作一片解。狼籍,散乱。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词:“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红粉:形容红花飘落。

清阴,碧绿的树叶茂密。这是说:红花少了,绿叶多了。

作者化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里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刺桐花:植物,豆料。

一名海桐。落叶乔木,春天开花,有黄红、紫红等色。

生长在南方。福建的泉州又名刺桐城。

闲愁:为国家之愁。作者在很多场合里,把国家之愁,都说作闲愁。

流莺乳燕:指权奸佞臣。他们鼓唇弄舌,搬弄是非。

尺素:书信。《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彩云,指想念的人。

这两句是说:如今书信在哪里也不知道,我想念的人也不见踪迹。“彩云”又作“绿云”,意同。

谩教人三句:空教我,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高楼了,楼外的平原上只有一片碧绿的庄稼。谩,作空、徒解。

羞:没有脸面,这是说高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不好意思的再上了。层楼:高楼。

平芜:平原、原野。【白话译文】 我的家住在江南,又过了一次清明寒食节日。

一场风雨过后,在花丛中的路上,一片散乱的落花。落下来的红花,静静地随着流水走了。

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

庭院寂静,我在空空地想着她。我为国而愁的太利害了,但没有地方说,因为那些流莺乳燕太可怕了,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又要陷害我。

如今也不知道书信在哪里,我想念的朋友仍然没有踪迹。空教我上楼去瞭望。

我到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去了。即使是到了楼上也看不到我想念的人,只看见楼外的原野上一片碧绿的庄稼。

【创作背景】 宋代泉州曾环城种植大量刺桐树。元代时马可波罗即称泉州为刺桐城。

辛弃疾于绍熙三年(1192)至五年(1194),曾在福建任提点刑狱、安抚使等官,此词约写于此时。【赏析】 《满江红·暮春》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写一位空闺女子怀念情人而又羞涩难言的情绪状态,逼近婉约派词人秦观的风调。

擅长于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能以似水柔情写女子的相思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范。 此词分上下两阕,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也是长调最常用的章法。

既属常见常用、那么易陷于窠臼,但是仔细体味该词,既不落俗套,又有新特点,委婉,但不绵软;细腻,但不平板。作到这一步,全赖骨力。

具体地说每句之中,皆有其“骨”,骨者,是含义深厚、分量沉重,足以引人注目的字面;由骨而生“力”,就足以撑住各句,振起全篇。 上阕写这女子眼中的暮春景象。

这样写,不仅为下阕抒情作好了铺垫,而且已暗蓄着红颜难久而年华虚度的悲愁。起韵点明时间地点,情韵含藏。

如“家住江南”,看来不过点明地点,却能突出这是一位比之塞北女子更娇柔的江南女子的哀怨。如写清明寒食,不过是先叙出抒情的特定时间,为下文写景著力,却以一个“又”字传神,表明不止一次独自度过暮春的寂寞和哀怨,使往年暮春的心情被其调动起来。

以下一气贯注,铺写残春凋零景象,也于景中含情。“一番……一番……”的句式。

是抒情重笔,表明经过许多次风雨之后。如今的花径里已经狼藉不堪了。

“红粉”两句,接前风雨而来,实描花落水流红的残春景象,和绿意渐浓、园林寂寞的风光。其中的一“暗”字,一“渐”字,如钝刀割肉,拉长了感觉的时间,令人想见她饱受煎熬的时间很长。

除了写出时光的流转之外,在古典诗词的传统语境里,还有一定的象征意味,象征着青春羌貌的流失。特别是作者用“红粉”一词时,花落所隐含的美人衰老无华的意思更明显。

“算年年”以下数语,拈出刺桐一花,以作补充,变泛论为实说。用一“算”字,总束暮春风光,并举出很少入词的暮春刺桐花落,来表明春光的不再,天气的转暖。

“寒无力”三字,颇为生新惹目,自是“骨”之所在。寒,谓花朵瘦弱。

故无力附枝,只得随风飘落,不而清阴绿叶之盛壮,若得以耀威于枝头。寒花与密叶之比e68a84e8a2ad7a686964616f。

2.《春暮西园》中最能体现“暮春”特点的词句是什么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这些诗词体现了暮春的特点。

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诗句译文:在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美景里,春天的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春雨中走过的样子.

而在这暮春时节里虽然农人家的话快要落尽了,但菜畦地里今天来的蝴蝶分外的多.

希望可以帮到你。

3.暮春的 诗词

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仲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4.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小题1:豪放派

小题2:(3分)内心感受 (1分) 春光易逝,人生易老。(2分

小题3: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想像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想像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须通过识记解答,“苏辛”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

小题2:(1)“老去逢春如病酒”意思是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这里是写内心的感受。(2)上阕以“少日”与“老去”作强烈对比。“老去”是现实,“少日”是追忆。可见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小题3:“试问春归谁得见?”问得突然,也令人感到难于回答,因而急切地期待下文。看下文,那回答真是匪夷所思,妙不可言:离此而去的春天,被向这里飞来的燕子碰上了,她是在金色的夕阳中遇见的。那么,她们彼此讲了些什么呢?诗歌没有明确的答案,也不可能有明确的答案,让读者产生无限的联想,这正是诗歌妙处之所在。

点评:本题从诗歌曲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考查,这是诗歌鉴赏中的常考点。本题的第一二小题不难,但第三小题有一定的难度。估计考生能指出拟人手法,但其表达效果难以说清,因为考生对最后两句可能理解不透。这道题有较高的区分度。

5.五句关于春的宋词

苏轼的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钱惟演的木兰花,赵佶的宴山亭,张先的千秋岁。

古人总喜欢伤春,悲秋。

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宋·钱惟演《木兰花》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恼人天气又春阴——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宋·苏轼《一丛花》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宋·周邦彦《蝶恋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宋·李清照《声声慢》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宋·陈与义《虞美人》

一般著名的词人都有关于春天的词。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6.宋词《玉楼春》

玉楼春 : 词牌名。词谱谓五代后蜀顾夐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句;欧阳炯起句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因取以调名(或加字令)。亦称《 木兰花 》、《 春晓曲 》、《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呈纤手》、《归风便》、《东邻妙》、《梦乡亲》、《续渔歌》等。 双调 五十六字,前后 阕 格式相同,各三仄 韵 ,一韵到底。

此为作者暮年遣怀之作。词中以极其凄婉的笔触,抒写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伤。作品中的“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意象无不充满绝望后的浓重感伤色彩,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的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两句,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春景,勾勒出一幅城头上莺语阵阵、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图画,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伤春愁绪,从而为下文的遣怀抒情作好了铺垫。

上片结末两句转而抒情,言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词人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从表现手法上讲,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泪眼愁肠,也就达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极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词意陡转,波澜突起。

过片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感叹老之已至,抒写了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情怀。从中可以窥见,一贬汉东,默默无闻,大势已去,这对于曾经“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的作者来说,打击是多么巨大。结拍两句将借酒浇愁这一司空见惯的题材赋予新意,敏锐而恰切地扣住词人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一细节,形成强烈反差,由景入情,画龙点睛,传神地抒发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二云:“侍儿小名录云:”钱恩公谪汉东日(指钱惟演晚年谪随州),撰《玉楼春》词曰:“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往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每酒阑歌之,则泣下。后阁有白发姬,乃邓王歌鬟惊鸿也。遽言:“先王将薨,预戒挽铎中歌木兰花引绋为送。今相公亦将亡乎。果薨于随州。”可为此词注脚。

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作者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闺女空自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而“年少”的他却轻易地弃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也即“恋人”,据赵与时《宾退录》记载,“晏叔原见蒲传正曰:‘先君平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也。’传正曰:‘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岂非妇人语乎?’叔原曰:”公谓年少为所欢乎,因公言,遂解得乐天诗两句:欲留所欢待富贵,富贵不来所欢去。‘传正笔而悟。余按全篇云云,盖真谓所欢者,与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这是晏几道为其父此词”年少“语所作的无谓辩解。实际上,本词写思妇闺怨,用的的确是”妇人语“。

“楼头”两句,把思妇的思念之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从相反方面说明“抛人去”者的薄情。白昼逝去,黑夜降临,她转辗反侧,很久之后才悠悠进入睡乡,但很快就被五更钟声惊破了残梦,使她重又陷入无边的失望;窗外,飘洒着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带着离愁纷纷落下。“残梦”和“落花”这里都是用来曲折地抒发怀人之情,语言工致匀称。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其“婉转缠绵,深情一往,丽而有则,耐人寻味”。

下片用反语,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继而以具体比喻从反面来说明。“无情”两句,用反语以加强语意。先说无情则无烦恼,因此多情还不如无情,从而反托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深衷:“一寸”指心,柳丝缕缕,拂水飘绵,最识离怀别苦。两句意思是说,无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丝万缕,蕴含着千愁万恨。词意来自李煜“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

末两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尽头,故云“有穷时”。然而,别离之后的相思之情,却是无穷无尽的,正所谓“只有相思无尽处”。这里通过比较来体现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对于那个薄幸年少,却毫无埋怨之语。《蓼园词选》赞曰:“末二句总见多情之苦耳。妙意思忠厚,无怨怼口角。”本词写闺怨,颇具婉转流利之致,词中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两句为叙述,其余几句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用夸张,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思妇的心理活动,亦即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7.还有没有除了《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以外的描写春天的宋词

孟春词

湖光山色景色佳,暖烘归雁起平沙;四处渐感花遮眼,遍地依稀草吐芽。

堤上柳,镜中花,寻芳漫步入人家;门前几树红梅落,红杏枝头未点花。

仲春词

每日书屋醉梦中,不知帘外又春浓;杏花纷纷寂寂雨,杨柳依依淡淡风。

北湖内,流水中,小桥门外翠竹生;行人未到神仙居,人在珠帘第几重?

季春词

孟仲春光似酒浓,时听燕语破帘栊;小桥杨柳香飞絮,西山桃色散落红。

莺渐去,蝶西东,春归难觅恨无穷;楼外草色迷朝雨,校内梨花逐晓风。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懒,不写了.你找找冯延巳和辛弃疾的,欧阳修\晏殊和晏几道的也多.

卜算子 王观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