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写景辛弃疾

1.【苏轼、辛弃疾写景的宋词和老舍、朱自清写景的散文(越多越好)】

辛弃疾: 浣溪沙 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东风吹雨细于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太常引 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西江月 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鹧鸪天 戏题村舍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金家即聘周.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鹧鸪天 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 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玉楼春 戏赋云山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渡,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鹊桥仙 山行书所见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踏莎行 和赵国兴知录韵 吾道悠悠,忧心悄悄,最无聊处秋光到.西风林外有啼鸦,斜阳山下多衰草. 长忆商山,当年四老,尘埃也走咸阳道.为谁书到便幡然?至今此意无人晓. 定风波 暮春漫兴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定风波 送卢提刑,约上元重来 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极目南云无过雁.君看,梅花也解寄相思. 无限江山行未了.父老,不须和泪看旌旗.后会丁宁何日是?须记,春风十日放灯时. 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祝英台令 晚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洗雨烘晴,一样春风几样青. 提壶脱裤催归去,万恨千情.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浪淘沙 山寺夜半闻钟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东坡引花梢红未足,条破惊新绿.重帘下遍阑干曲.有人春睡熟,有人春睡熟. 鸣禽破梦,云偏目蹙,起来香鳃褪红玉.花时爱与愁相续.罗裙过半幅,罗裙过半幅. 露天晓角 旅兴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卜算子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 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 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鹧鸪天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

2.辛弃疾写风景的诗词

1、鹧鸪天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陌上柔条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译文

田间路旁,桑树柔软的新枝上绽出了嫩芽,东边邻居家的蚕种已孵出了小蚕。平坦的山脊上长满了细草,有小黄牛在哞哞地叫,夕阳斜照着春寒时节的林间,树上点缀着几只傍晚的乌鸦。

青山远远近近,小路纵横交错,飘着青布酒幌子处有卖酒的人家。城市中的桃花李花虽则华丽,但害怕风雨吹打,只有长满了溪边的荞菜花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春天。

2、满江红·暮春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译文

我的家住在江南,又过了一次清明寒食节日。一场风雨过后,在花丛中的路上,一片散乱的落花。落下来的红花,静静地随着流水走了。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

庭院寂静,我在空空地想着她。我为国而愁的太厉害了,但没有地方说,因为那些流莺乳燕太可怕了,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又要陷害我。如今也不知道书信在哪里,我想念的朋友仍然没有踪迹。空教我上楼去瞭望。

我到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去了。即使是到了楼上也看不到我想念的人,只看见楼外的原野上一片碧绿的庄稼。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译文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尽管秋风吹,像季鹰不归?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5、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3.求辛弃疾写景的古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玉楼春》【宋】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太常引 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玉楼春 戏赋云山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渡,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宋词欣赏 苏轼和辛弃疾

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两位在词坛上比较有影响力的词人。

苏轼是北宋继柳永之后另一位对词的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人,主要表现在他的“以诗为词”的新理念的提出,在当时词坛掀起大波,具体的关于“以诗为词”已经在上一篇我的期中论文中已经作了具体的阐述。另外苏在词的方面农村词占的比例不是很大,可是影响还是很广远的。

说到辛弃疾,却是位爱国情怀澎湃的词人,为当时的抗金而辗转反侧,到处奔波。但是后来他退居江西上饶和铅山的二十多年中,他更多地发现了农村生活的诗意,感受到了农民身上的诗情,从而以农村生活作为词的重要抒写对象,在词中表达对农民的敬爱和赞美,对农村秀美风光的沉湎和讴歌,于是期间作了很多关于农村题材的词。

现在,我就他们在以农村为题材的词上作个分析比较。从他们的农村词代表作上逐个分析。

农村词是苏轼词体革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苏轼在词的花圃里开垦出来的一片新土。苏轼是宋代第一个有意识把词笔伸向农村的人,而过去治苏词者极少论及。

苏的农村词体现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同情,对农村的主人及其生活的描写以及归隐田园的思想是苏轼农村词的主要思想内容。 苏轼虽然是出身于封建士大夫阶层,但他却深谙“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所以他无论是得意官场,还是被贬远处,都深切关怀着下层劳动人民。

苏轼贬居黄州时所作的五首著名的农村词《浣溪沙》最能体现出他对民生的关怀。最后一篇: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依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徐太守带了酒携了歌妓,借赏雪来慰藉苏轼。

苏轼理当高高兴兴才对,可是他在“翠袖倚风萦柳带,绛唇得酒烂樱珠”面前,却心不在焉,老是“尊前呵手镊霜须”。他在想什么呢?苏轼在一首词中写道“不用诉离肠,痛饮从来别有肠”(《南乡子•和杨元素》),看来此时的苏轼是“别有肠”了,我们只有分析原词才能知晓原因。

原来苏轼是对农民苦难生活表示了深切同情和关怀,这同历史上那些以劝农为名,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不可同日而语。 苏轼在善于在词中塑造有血有肉的各种农村人物形象,描绘了农村繁忙的生活。

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在徐州填的《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是最为人称道的一篇。还有《浣纱溪》第一首描绘了一幅农村美丽宁静的画面:水中的鱼,天上的鸟,怡然自乐的采桑姑、黄童、白叟,不惊自去的麋鹿,不呼自来的猿猱,仿佛是一个童话世界。

第二首描写了农村妇女争睹使君风采和麦收后农村赛神宴饮的欢快场面。第三首写农民忙于煮茧及询问老农农作物生长的情况。

第四首最为有名:枣花簌簌飘落,纺车机声轰隆,在赖洋洋的太阳下,困酣乏力口渴难耐的太守,轻轻地叩门讨水喝。这是一幅多么和谐古朴的农村风情画啊!第五首叙述雨后日出的农村美景并以躬耕愿望作结。

“使君元是此中人”,作者惊喜地发现自己本来就属于庄稼人。 无限清新幽美的农村春景,竟使作者有“疑非尘世”之感,表明了苏轼对山光水色、田园美景的流连,已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农村的人民是如此淳朴真诚,农村的景物是如此清新幽美,这自然会引发贬居江湖的词人产生了了之心,萌生归去之意。 可以说,苏轼农村词不仅从一个侧面比较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复杂的思想经历,而且开拓了词的题材,扩大了词表现社会生活的功能,为后来词人如辛弃疾创作农村词开了先河。

下面我对辛弃疾的农村词作下浅析。辛弃疾一生写词很多,其中农村词为14首,在整个辛词创作中。

虽然数量不多,但它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是宋代七百多位词人中无一人可比拟的。

辛弃疾写农民,是带着感情去写的,带着羡慕和赞赏去写的。在劳动中去刻划他们,在乡村诗意画面里去塑造他们。

这些农民的形象真切、自然,极富艺术感染力。 值得一看的还有《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 三三两两谁家女,听取鸣禽枝上语。

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 醉中忘却来时路,借问行人家住处。

只寻古庙那边行,更过溪南乌桕树。 这首小令十分俏皮活泼。

词人写了几个农村姑娘,一路嘻嘻哈哈,慢悠悠地沽酒回来,却被树上鸟儿“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的叫声所惊悟。才发觉出来很久了,得赶紧回去,因为家里人还等着喝呢!下片更是妙趣横生:词人自己喝醉酒了,想着该回家去,却连自己的家在哪都忘了,反而去问别人。

“只寻古庙那边行,更过溪南乌桕树。”简单两句答对,本极平淡,却写出了乡民的淳朴厚道,亲睦友好。

全词通俗平易,明白如话,而又含蓄幽默,耐人寻味。 辛弃疾的农村词写人与写景其实是揉合在一起的。

他写农民群象的词都写了农村风光,并且都是些如诗如画的山水美景,正是这种美景才衬托了人物形象美、情性美。这里所探讨的农村风光词是就其偏重方面而言的。

辛弃疾用重笔浓彩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清朗秀丽、幽雅恬静的农村夜景、农村雨景、农村丰收之景,更是一幅幅令人一洗尘杂、心驰神往之景。 通过苏轼和辛弃疾在农村词上比较,我这么觉得:在词的表现内容上,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词的传统,并超越了苏词。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