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位有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电子e书,若有请帮忙发给我一本“词谱纲要”,当代,杨温剩,四川人民出版社。阿房宫轻松,简单的布局礼物选择上的多个邻居更通用的138词牌和近450著名的唐诗,宋词编制的参考光谱的基本条件和各项工作。 中国“白香词谱”,清,梦兰舒。古典自由主义。百词牌,每个字一个词牌规章制度,例如,增加了一个词来概括的影响的话题,如李白的“菩萨蛮”,标题为“精致”。 中国“诗的节奏编,”当代,赵菁的战争,中华书局。获取详细讲解诗词,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诗人。这个词谱的集合的第二部分,我没算多少,似乎和“字谱纲要”的基本权的集合。我最看重的是第三部分,对音韵学,并列入完成“平水韵”,“宽韵”,“中国新韵”韵的字顺序按照现代汉语拼音行的每一个部门,后面还有在平水韵检字表,宽韵就像每个单词属于同一韵,很实用字典查找。 中国“唐宋格律”现代,龙榆生。格律严谨。我用的是2007年版印刷在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传统的,不知道还有其他版本。 中国最重要的是感觉很好,我已经看到了,当第3本适合的初学者使用,它以后可以用来学习,呵呵。 “诗的节奏合编”我觉得最实用的。 “阿房宫唐宋,”好像我的手一首诗的朋友啊,当然,更严格的更好的作词人,但同时也增加了难度。 中国 也建议你看看,“十讲词选”龙榆生写的,非常经典。点击看详细搜索龙榆生纪念网站现在,好东西啊。 2.词的平韵格读龙榆生先生的<;唐宋词格律>;,发现书中所述 爱问词押韵的格式有五种: (一)平韵格 一首词从头至尾全是平声押韵的称平韵格。 小令、中调、长调中都有平韵格。小令如《十六字令》、《浪淘沙》、《浣溪沙》、《临江仙》等;中调如《一剪梅》、《破阵子》、《行香子》、《松入风》等;长调如《水调歌头》、《八声甘州》、《沁园春》、《六州歌头》等。 平韵格是词调中较多的押韵格式。 (二)仄韵格 一首词从头至尾全是仄声押韵的称仄韵格。 小令、中调、长调中都有仄韵格。小令如《如梦令》、《生查子》、《卜算子》、《忆秦娥》等;中调如《蝶恋花》、《渔家傲》、《苏幕遮》、《青玉案》等;长调如《满江红》、《永遇乐》、《念奴娇》、《贺新郎》等。 仄韵格是词调中最多的押韵格式。 (三)平仄韵转换格 一首词前面押平韵,后面押仄韵,或者前面押仄韵,后面押平韵,平仄韵相互转换,称为平仄韵转换格。 前者如《南乡子》: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 家微雨后,收红豆,叶底纤纤抬素手。 (欧阳炯) “中”、“红”平韵相押;“后”、“豆”、“手”仄韵相押。平仄转换格中先平后仄的较少见,大多为先仄后平。 如《菩萨蛮》: 数间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 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 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王安石) 上片“水”、“里”仄韵相押;“朝”、“桥”平韵相押。下片“偃”、“晚”仄韵相押;“情”、“声”平韵相押。 还有上片押仄韵,下片押平韵的。如《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上片“半”、“断”、“乱”、“满”仄韵相押;下片“凭”、“成”、“生”平韵相押。 平仄韵转换格大都是小令,中调、长调罕见。 (四)平仄韵通叶(音协)格 一首词平仄韵转换,但平声字与仄声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属词韵的同一韵部,这叫作平仄韵通叶格。 最常见的平仄韵通叶格的词调是《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 这首词的上片的“蝉”、“年”,下片“前”、“边”,都属下平声一先韵;上片的“片”、下片的“见”都属去声十七霰韵;一先、十七霰都属词韵第七部。 平仄韵通叶格就是同一词韵部的平声字与仄声字通叶。 “叶”——押韵的意思,表示此处用韵跟起韵同属一部,不得换韵。平仄韵通叶格的词调还有《醉翁操》、《渡江云》、《曲玉管》、《偏哨》、《戚氏》等,包括小令、中调、长调。 (五)平仄韵错叶格 平仄韵错叶格与平仄韵转换格相似,都是一首词里面既押平韵又押仄韵。 但是错落格要求平仄声插花着叶韵。 如《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 这首词上片的“楼”、“钩”、“秋”平叶,下片的“断”、“乱”仄叶,后面的“愁”、“头”又是平韵与“楼”、“钩”、“秋”相叶。 该调上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过片处错叶两仄韵。 又如《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 这首词上片的“声”、“行”、“生”,下片的“迎”、“晴”平叶;上片夹“马”、“怕”仄叶,下片夹着“醒”、“冷”,“处”、“去”仄叶。 该调上片三平韵,错叶两仄韵,下片两平韵,错叶四仄韵。错落格有一特点,必须句句押韵,一首词里不能有不押韵句子。 这种格式多为小令、也有少数中调。 。 3.【有没有谁能帮我解释一下唐宋词格律中的“叶仄”、“叶”是什么意叶平叶仄就是亚平声韵,压仄声韵!每一个字,都有平、上、去、入四声之分.不属于平声的,就是仄声中国自东晋以后,人们做诗作文,都非常讲究 声调.齐朝的周颙和梁朝的沈约,都在这一方面著有专书,把每一个字的声调,调为 平、上、去、入四声.所有的字的音调,都有阴平、阳平、上、去、入(简称阴、阳、上、去、入)之分;每一个字,要不属于平声,便属于仄声(即上、去、入)古音转化为普通话音有一条原则就是“入派四声”,也就是说,古音在阴、阳、上、去之外还有个入声(仄声)而普通话中却是分别派到四声里面了.这么一来,就有那么一些古仄声字今音为平声了现在一般应该是将一二声也就是阴平阳平当平声,三四声即上声去声当仄声。 4.唐宋词鉴赏的图书目录绪论 一、唐词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 李 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忆秦娥》(箫声咽) 杜甫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孟浩然 《春晓》(春眠不觉晓) 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思乡怀归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二、花间词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更漏子》(玉炉香) 《梦江南》(梳洗罢) 韦 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洛阳城里春光好) 鹿虔戾《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怀古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三、南唐词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李 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虞美入》(春花秋月何时了)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孝悌亲情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四、柳永、张先等词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雨霖铃》(寒蝉凄切)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岁时(秋) 音乐 科举都市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五、晏欧等词 晏 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咏史 登临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六、苏轼词(上) 苏 轼《沁园春》(孤馆灯青)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咏月 中小学已学篇目 七、苏轼词(下)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念奴娇》(大江东去)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贬谪 哲理人生 旷达、闲适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八、苏门词人 黄庭坚《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鹊桥仙》(纤云弄巧) 《踏莎行》(雾失楼台)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岁时 (春、夏)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九、贺铸、周邦彦词 贺 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 《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悼亡荷花 咏柳 咏草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南渡词人 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李纲《苏武令》(塞上风高)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岳 飞《满江红》(怒发)中冠)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刺世讽谕 可参考书目 十一、李清照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永遇乐》(落日熔金) 《声声慢》(寻寻觅觅)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爱情闺怨咏花 李清照作品概述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二、陆游词 陆 游《卜算子》(驿夕卜断桥边) 《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 《钗头凤》(红酥手)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鹊桥仙》(一竿风月)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沈园诗词 忧愤 可参考书目 十三、张孝祥、范成大词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范成大《忆秦娥》(楼阴缺)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山、水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四、辛弃疾词(上)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家国 辛弃作品及其研究综述 十五、辛弃疾词(下) 《念奴娇》(野棠花落)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祝英台近》(宝钗分)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咏节令 田园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六、辛派词人 陈 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刘 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黄机《满江红》(万灶貔貅) 刘克庄《玉楼春》(年年跃马长安市)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友情赠别 可参考书目 十七、姜夔、史达祖词 姜 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踏莎行》(燕燕轻盈)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 《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 史达祖《双双燕》(过春社了)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