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首与雪有关的古诗,带赏析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赏析:充满他们心头的,只有为友人归家的喜悦之情。因此,那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就象美丽的春天突然到来。 “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惊异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此时的雪景分外迷人。 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赏析:“似”与“不似”写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梅花与飞雪同时的情景之下,写梅往往说到雪,以雪作背景。 正因为梅与雪同时,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之处,诗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因而本词中词人写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一笔:“似和不似都奇绝”。 “似”是言色,“不似”则言香。朦胧月色之中,雪白梅洁,暗香浮动,这确实是种奇妙的境界。 4.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赏析:我想起旧事仍然感到有点惆怅,你初出远门一定非常辛苦。 5.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赏析: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了。 于是诗人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qíqū)难走的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的将是坦荡无边的洁白世界。 6.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赏析: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 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 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宋代的贺铸《青玉案》词有“满城风絮”句。) 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诮了。 7.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8.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赏析:《苑中遇雪应制》诗中说:“不知庭霰(xiàn)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他说他不知道庭院里今朝落下了雪花(庭霰:指落在庭院里的雪花),还以为昨夜庭院枝上开了花,比喻生动、贴切。 《小雪日戏题绝句》 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小雪》 唐·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 唐·无可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扩展资料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范云《别诗》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关汉卿《大德歌·冬》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佚名《采薇》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首》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祖咏《终南望余雪》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浮生只合尊前老。 雪满长安道。——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天将暮,雪。 2.关于雪的古诗和这首诗的赏析,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摹,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 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 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 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 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 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 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 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①角弓:以牛角装饰的弓。不得控,拉不开。 ②都护:镇守边疆的长官。唐 时设置六都护府,各设大都护一员。着:穿。 ③阑干:纵横貌。 ④中军: 主帅亲自统率的部队,此指主帅帐营。归客:指即将归京的武判官。 ⑤辕门: 军营门。 ⑥掣:牵。 ⑦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之东,唐时属 北庭都护府,封长清曾驻兵于此。 ⑧天山:一名祁连山,横亘新疆东西,长 六千余里。 3.关于雪的诗句有哪些并赏析夜雪 唐代: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释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赏析: 在大自然众多的景物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冰清玉洁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卷帙浩繁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雪的存在,而且暗示雪大,因为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足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见出雪的又一特点。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转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 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表明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传达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独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4.雪的诗句加赏析【雪梅】(其一)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赏析: 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别董大】(其一)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用白描手法写景: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咏雪联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赏析: 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 5.写雪的古诗词和赏析终南望余雪 作者: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按】相传此诗为应试之作。 唐代应试诗限五言六韵十二句,作者只写四句即交卷,问其故,曰“意尽” 【阴岭】终南山在长安西南,从长安遥望,只见其山北,而山北为阴。 【霁色】雨雪停后,夕照微光抹林梢,反添寒气,正如俗语之“下雪不冷融雪冷”。 【韵译】: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评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 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读诗《终南望余雪》 我很喜欢祖咏的诗《终南望余雪》。 为什么要对这首似乎名气不大,又非常短的诗感兴趣呢?我觉得主要还是对诗的一种感悟所致吧。 唐代诗人祖咏的诗《终南望余雪》只有四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诗的内容不算很难懂,说的是诗人的观察和思考。 写诗人从北面看终南山,冬天雪后的山峰显得十分秀美,山上的积雪深厚,更增加了山的高峻。当傍晚时分,雪后天晴,林木反射着夕阳的光辉。 由于有了厚厚的积雪,小城的人感觉寒冷增加许多。十分简练的四行文字,描写了一副完美的冬雪的自然景色。 在《唐诗纪事》中对祖咏这首诗的有这样的记载:说的祖咏有一次参加举人的考试,考试的题目就是“终南望余雪”。考试开始以后,祖咏经过短暂的思考就挥笔写下了这四句诗,之后就交卷了。 监考官一看他的卷子,认为这怎么能行,就问祖咏:为什么就写这么短?这根本不符合考试的要求,他回答说,我的意思全都在上面。历史证明,祖咏的正确的。 当时诸多考生“符合要求”的文章都早已经成为尘土,而祖咏的这首诗却流传至今。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想祖咏的诗和他的人格魅力一样将会流传下去。 当代文学巨匠鲁迅也说过这样的话:“写不出来的时候不要硬写。”“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这就是写作应该遵循的规矩。我很崇拜鲁迅先生,其中很重要的是他的朴实无华的文风和精炼的语言是很值得学习的。 也是我们应该在今后的博客写作中必须注意的。如果我们真正学到了其中的一部分,我们的进步就会很大了。 6.关于雪的诗句有哪些并赏析上邪 《汉乐府》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夜月不落孤灯长, 无根雪水比春江。 我寄白雪三千片, 君报红豆应以双。 菩萨蛮(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沈佩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 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 雪的飘落 是思想的一次安息 我坐在你走过的路边数花朵 安息了 安息了 厚厚的软绒遮了 跳跃着火苗的印迹 一尾想念的鱼 悄然 潜入眼角透明的湖泊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