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拟人手法的宋词

1.运用了拟人手法的诗句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

绿叶成阴子满枝。”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一夜风:一夜春风。

唐 王涯《春游曲》

2.古诗词中的拟人手法有哪些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诗人把燕子趋热避寒想象成搬运寒热,让燕子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以花比人,极富雅趣。

3.含比喻修辞手法的宋词名句

1.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

(赵佶《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译文】(杏花)像剪裁好的洁白丝绸,叠成轻盈的几层,又将胭脂淡淡地均匀涂抹。【赏析】宋徽宗赵佶是一位书画家,对工笔花鸟画别有会心。

所以他的这个比喻是细写杏花,把杏花的质地、形状、颜色全描绘出来。带有时间流程的一段刻画,紧扣杏花的特征,虽巧而不伤自然本色。

2.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译文】年年的今天夜里,月光像洁白的绸绢,可是亲人总是远在千里之外。

赏析】月光如练,妙在抓住了本体、喻体的两个相似点:洁白的色形和柔和的质地。3.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千秋岁》)译文】天不会老,真情难于灭绝,心就像那双丝网,中间有千千万万个结。【赏析】何谓结?执着不移之念之喻体也。

用“双丝网”引出“结”,“丝”与“思”谐音双关,手段甚巧。在爱情这个“思”念之网里,男女双方是通过千万个结,把彼此牢牢系在一起,谁想破坏它都是徒劳的。

4.莲叶层层张绿伞,莲房个个垂金盏。(晏殊《渔家傲》)译文】一张张撑开的莲叶像是一把把绿伞,莲房像是一个个垂下来的金盏。

【赏析】伞是绿伞,盏是金盏,同样注意到了形状之外的颜色上的相似。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陡峭的石壁崩耸云天,受惊的波涛拍打江岸,卷起千万堆雪一样的浪花。【赏析】浪花如雪,不过形状、颜色上的相似,用一个动词“卷”加一个量词“堆”,便强化了形状上的气势和动感。

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译文】温柔的情意像流水,美好的会面像是做梦,分别之际怎能忍心去看那鹊桥和归路。

【赏析】苏轼的诗句“事如春梦了如痕”,像是给语言学家出了个难题。一般的比喻总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去比拟抽象、虚在的事物、情绪情感。

可苏轼偏倒了个个。苏门弟子秦观此处的两个比喻,一属“常式”,以流水之绵绵不绝喻情意绵长;一属“变式”,以梦的短暂美好喻指会面。

7.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浣溪沙》)【译文】自由自在的飞花轻盈得像梦一样,无边无际的雨纤细似缕缕哀愁,珍珠宝帘悄然挂上小小银钩。

【赏析】这是宋词里最为别致的两个比喻。前一个比喻曾被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借用”过,“……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朱先生不过是“顺手牵羊”,可难为了不少教语文的老师。“笼着轻纱的梦”喻指塘里的荷花荷叶在朦胧月光下呈现的轻盈姿态。

梦是来去无痕的,“飞花轻似梦”关键在“自在”。秦观的后一个比喻,不说“愁如雨”,而说“雨如愁”,新巧之外,抓住的正是细雨与愁绵长萧瑟的共同特征。

所以,周邦彦干脆在《琐窗寒》一词里造了个新词语:“愁雨”。8.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译文】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多少?就像那一望无垠烟雾一样的草,满城翻飞的柳絮,和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赏析】这个比喻中,本体只有一个,即“闲愁”,喻体倒有三个,分别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形象地显示出“闲愁”的浓重、顽固和绵长。

4.运用修辞手法的诗句

比喻的: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句把 白雪 比作 梨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贺知章《咏柳》)

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