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宋词中的自然,物候,音乐《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江 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末马蹄.浣溪沙 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西江月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还有杜甫的《石壕吏》安史之乱陈与义的《登岳阳楼》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2.诗中的大自然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唐·温庭范《题望苑驿》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渌:清澈。 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楼春》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宋·钱惟演《木兰花》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冰笋:冰棱。意谓从冰棱的融化看到冬天已悄悄过去;从柳枝梢头看到春天已偷偷归来。 宋·张来《春日》老树着花无丑枝宋·梅尧臣《东溪》:“野岛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翠色:嫩绿的草色。 和烟老:随着暮霭变成深绿。宋·梅尧臣《苏幕遮》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恼人天气又春阴宋·晏殊《浣溪沙》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 宋·苏轼《定风波》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信:消息。露:显示。 宋·苏轼《一丛花》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竟日:整日。 宋·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意谓春雨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鲜花,花儿在春风中摇动,满山弥漫着春色。宋·秦观《好事近》芳菲消息到,杏梢红芳菲:指春花季节。 宋·贺铸《小重山》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韶华:美好的年华。东君:春神,这里指春天。 宋·周邦彦《蝶恋花》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青:绿叶。红:红花。 宋·葛胜仲《临江仙》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将息:养护,调养。 宋·李清照《声声慢》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柳眼:柳叶。 梅腮:指梅花。宋·李清照懈恋花》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宋·陈与义《虞美人》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杨柳句谓杨柳遮不断春大的景色。 宋·陆游《马上作》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宋·陆游《豆叶黄》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瘦宋·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东风吹雨细于尘宋·辛弃疾《浣溪沙》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杜宇:杜鹃。宋·辛弃疾《浣溪沙》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宋·辛弃疾《满江红》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春事:春景。 十分花柳:花柳最盛之时。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春阴:春天的阴云。幽花:清幽的花。 明:绚丽。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宋·陈亮《南歌子》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荠麦:芥菜,麦子,泛指田间作物。 宋·姜夔《扬州慢》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宋·姜夔《淡黄柳》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著物:春风润泽万物。 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色酝造:酿造。 可人:喜人。宋·石孝友《好事近》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瘦雪:残雪。 这里用以形容春花的飘零。青子:青青的小果于。 金·王庭筠《谒金门》东风轻扇春寒轻扇:轻轻地吹动。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飞红:花瓣飞舞。 元·白朴《天净沙·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觉来:醒来。元·胡只遹《阳春曲·春景》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袅:飘浮不定。 晴丝:虫类所吐的丝,春日常在空中飘游。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春到人间万物鲜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写百年长恨》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清·卢道悦《迎春》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清·洪异《长生殿·禊游》描写夏天的古诗和描写夏天的名句夏颂——纳清风台榭开怀,傍流水亭轩赏心。 夏初——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夏热——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夏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夏水——涧影见藤竹,潭香闻芰荷。 夏夜——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夏雨——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 夏花——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夏蝉——垂缍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夏鸟——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夏节——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桂绿云鬟。 夏思——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夏游——松风涧水杂清音,空山如弄琴。夏趣——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首夏:孟夏,农历四月。 歇:盛及而衰。南朝宋·谢灵运。 3.古诗中写自然美景的(四五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描写大自然的唐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5.古诗中,描写自然山水风景的诗歌被称作“”描写“自然山水风景”的诗歌被称作: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简介 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代表作品 1.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6.描写大自然的古诗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文解释】 我只喜爱那生长在涧边的幽幽青草,在茂密的树丛上黄莺在频频鸣叫。夜晚春天的潮水向岸边涌来,又赶上一场急促的春雨,在这郊野的渡口没有一个人影儿,只有那空空的渡船在水边静静停泊。 【词语解释】 怜:爱怜,喜爱。 急:猛,快。 野渡:荒僻的渡口。 【诗文赏析】 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苦的好官。 在仕途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中唐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有意退隐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任其自然。 仕途犹如遨游,无所作为,如同水急舟横。这首诗流露出了作者恬淡忧伤的情怀。 春游西涧,晚雨野渡,看似一幅没有主人公的山水画,但诗人的灵魂却无处不在。全诗以情写景,借景抒情。 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深树、自得其乐的黄鹂、急水中的横舟,没有一处不寓有作者的寄托。这与诗人的处境和心情是分不开的 阙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首诗的原来题目是《归桃源乡》。 桃源山就是作者刘眘虚的隐居之处。那么这首诗就写作者在桃源山隐居之处那超尘脱俗的志趣的。 整首诗透露出隐居环境的舒适和安逸。白云、青溪、落花、流水。 这是先天的自然环境,还有作者本人的心境。点缀出一幅色彩清新幽雅的图画,真是让人美不胜收,心驰神往。 词句之间如行云流水,恰到好处,描绘的景色也同样是清静而得趣,幽静而淡雅。看后我真想遍寻此处。 太美了,那是我理想的桃源,真是一个让人见而忘返的好去处。作者在这如此美妙的地方,仍然不能忘记的是读书。 这才是为这如此美好的地方添上重重的一笔,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作者才能领略出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心神俱佳的氛围。大有“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语句对仗之工整,环境这恬静,无不透露出这才是读书的好地方。这才是大家所认为的家园。 受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影响很深,据说作者喜与僧道交际,显然受佛学的影响很深。但是能够在在如此清幽之地,保持读书人和高尚情操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诗的写作和修饰丝毫不比王维差,且有明显略胜一筹的优势。我非常喜欢这首诗,是我较早加以背诵和记录的诗词。 诗情画意,闲云野鹤,潇洒舒坦,优哉可羡。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南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1.短篷——小船。 篷是船帆。船的代称。 2.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木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 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 桥东和桥西, 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 东风专指春风。 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 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 早春的风。 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 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 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 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 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 "短篷不就是小船吗?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解】: 1、香尘: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 以珍珠。 2、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 坠楼人,绿珠是石崇爱妾,孙秀想占有她,石崇怒而不给,孙秀便在赵王(司马伦)前陷害石崇,崇因此被捕。 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主子)前。”乃投于楼下而死。 【韵译】: 繁华往事,已随沉香烟尘飘荡无存; 流水无情,野草却年年以碧绿迎春。 啼鸟悲鸣,傍晚随着东风声声传来; 落花纷纷,恰似那坠楼的绿珠美人。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诗。大概写诗人经过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而兴吊古情 思。 前句写金谷园昔日的繁华,今已不见;二句写人事虽非,风景不殊;三、四两。 7.唐诗宋词中的自然,物候,地理,政治,历史,音乐《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末马蹄。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还有杜甫的《石壕吏》安史之乱 陈与义的《登岳阳楼》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8.诗词中的自然风格有什么特点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平实质朴、朴素自然,不使人感到做作。 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其特点是选用确切 的字眼直接陈述,用白描的手法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其语 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于平淡中蕴含着 深刻的意境。 自然是针对做作说的,简而言之就是不做作,不涂饰,不堆砌。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求精炼,反对陈词滥调,也要写得自然。有些作家语言 贫乏,创造不出新的风格,写不出形象化、性格化的语言,于是就在文字上 下功夫,用上许多怪字和冷僻的典故,写得非常晦涩,有的颠倒字句,以求 新奇,反而违反了语言的自然。 王士稹《带经堂诗话》卷三中说:“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 他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 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及太白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常建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浩然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刘眘虚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 别。 通其解者,可语上乘。”王士镇说王维、裴迪的辋川绝句字字人禅,也就 是都有妙悟。 9.关于大自然的古诗句有哪些1、《青溪》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2、《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3、《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6、《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7、《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颖是银河落九天。 9、《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3、《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4、《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5、《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晴。 16、《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7、《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8、《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水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19、《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1、《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2、《绝句》 唐·杜甫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3、《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24、《秋登万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2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6、《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孟浩然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