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赏析黄庭坚《寄黄几复》1.标出该诗的平仄格式2.指出拗救情况3.分析回楼住的话: 以下资料可能对您有些帮助 《寄黄几复》赏析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赏析] 这首诗首联“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当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他的朋友黄介(字几复)任四会(今属广东)知县。他们都居住在滨海地区。 前句化用《左传》中楚子对齐桓公所说的“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说明海天茫茫相距辽远。后句是说通信颇为不易。 古人有雁足传书之说,但又说鸿雁南飞止于衡阳,而四会在衡阳之南。所以,想托鸿雁捎封信去也被谢绝。 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 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对比,从而更加凸现了思念之情。 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称赞友人为官清廉、从政有方。 尾联“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瘅溪藤”赞美友人认真读书、好学不倦。诗人想象友人如今已白发萧萧,伴随着他的读书声的,是那从隔着瘴气弥漫的溪水边野藤上传来的悲苦猿啼。 这里颇有为博学多才的友人偏居荒蛮之地不得重用鸣不平的意味。 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点: 黄庭坚是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 他的诗具有生、新、瘦、硬的艺术风格,善于运用典故。他把古代典籍中的词语经过转化、改造,吸收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从而使诗歌的涵义更加丰富、情致更加含蓄。 因此,他的诗表现出深厚的学养,具有浓郁的书卷气。这首诗就集中体现了这种艺术特点。 【名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不知道我的回答您满意吗?谢谢。 2.寄黄几复 诗歌鉴赏原文:寄黄几复(宋)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 肱 。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 藤 。翻译:我住在北方的海边而你住在南方的海边,欲要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到那里。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一杯杯共饮美酒,如今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夜雨思念着你。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 古人再三折肱后便成了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上深林里的青藤。 赏析:诗的首联写“我住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又各缀一“海”字, 相隔之辽远,海天茫茫可见一斑,再加上“鸿雁传书谢不能”,就连大雁也飞不到要寄信的地方,更加突出了距离之远,进而表现出热切的思念之情。颔联是千古名句,并且在当时就很有名。 这一联在遣词上并无奇词,字字常见,词词寻常,造句后却 给人以清新隽永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这是其最成功的地方。回想起方面“桃李春风”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诗人仅简单的用“一杯酒”便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虽然只是“一杯酒”,但相聚时的良辰美景足以生动地表现出来。 接下来,诗人用“江湖”、“夜雨”、“十年灯”这七个字,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作了动人的抒写,可以想象一下,两个朋友各自飘泊大江南北,每逢夜雨独对孤灯的时候都会互相思念, 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 年。而颔联中对句的“哀情”与出句的“乐景”相对照,更加深了思想感情的表达效果。 颈联,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这两句,也是相互对 照的。作为一个县的长官,家里只有立 在那儿的四堵墙壁,这既说明他清正廉 洁,又说明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 于“治病”和“读书”,无心、也无暇顾及个人的安乐窝。 当然,这里所说的治病并不是真的治病,而是治理政事, 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 为什么还不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这是对他境遇的一种隐晦的描写。到了尾联,诗人想到“读书头已 白”,还只在海滨作一 他“读书头已 白”,还只在海滨作一个县令。 其读书声是否还像从前那样响亮悦耳没有明写,而以“隔溪猿哭瘴溪藤”作映衬,给整个图景带来凄凉的氛围;不平之 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了。这首诗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抒发了思念友人的殷殷之情, 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 全诗情真意厚,感人至深。而在好用书卷,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波峭等方面又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可视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3.【诗歌鉴赏(8分)寄黄几复(宋·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18.①为官清廉,家徒四壁。 ②怀才不遇,从政有方。③博学多才,好读书(勤学)(4分) 19.1)①巧用对比。 “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清新、明丽,“江湖”“夜雨”“十年灯”的阴冷、凄苦,曾经相聚的美好和今天涯飘零的凄苦对举,凸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②运用名词组接(列锦)(白描),匠心独运,营造出富有感染力的意境。 ③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4分) 【解析】 1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题干要求,从最后两联的大意及关键词分析,“持家四壁”表现了黄几复的为官清廉,家境贫寒的形象;“三折肱”由注释可知,此句为比喻,形象的表达黄几复从政有方,怀才不遇的形象;“想见读书头已白”写出了他的勤奋学习,博学多才的形象。综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找出“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联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很容易得出,均以名词组成,例如,“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等;这种白描的手法,给人以感染力和画面感,带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前后两句所描写的景物,可得出其意境的不同,“桃李”“春风”“一杯酒”营造的是清新、明丽的氛围,而“江湖”“夜雨”“十年灯”营造的是凄冷的氛围,故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作者对友人思念与牵挂。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诗歌鉴赏寄黄几复(宋·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①为官清廉,家徒四壁。②怀才不遇,从政有方。 ③博学多才,好读书(勤学)(4分)2。1)①巧用对比。 “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清新、明丽,“江湖”“夜雨”“十年灯”的阴冷、凄苦,曾经相聚的美好和今天涯飘零的凄苦对举,凸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 ②运用名词组接(列锦)(白描),匠心独运,营造出富有感染力的意境。 ③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4分)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题干要求,从最后两联的大意及关键词分析,“持家四壁”表现了黄几复的为官清廉,家境贫寒的形象;“三折肱”由注释可知,此句为比喻,形象的表达黄几复从政有方,怀才不遇的形象;“想见读书头已白”写出了他的勤奋学习,博学多才的形象。 综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找出“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联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很容易得出,均以名词组成,例如,“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等;这种白描的手法,给人以感染力和画面感,带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前后两句所描写的景物,可得出其意境的不同,“桃李”“春风”“一杯酒”营造的是清新、明丽的氛围,而“江湖”“夜雨”“十年灯”营造的是凄冷的氛围,故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作者对友人思念与牵挂。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寄黄几复请以本诗为例,简要谈谈黄庭坚怀念友人的诗歌与“我居北海君南海”,起势突兀。 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各缀一“海”字,更显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作者跋此诗云:“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寄雁传书谢不能”,这一句从第一句中自然涌出,在人意中;但又有出人意外的地方。 两位朋友一在北海,一在南海,相思不相见,自然就想到寄信;“寄雁传书”的典故也就信手拈来。 李白长流夜郎,杜甫在秦州作的《天末怀李白》诗里说:“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强调音书难达,说“鸿雁几时到”就行了。黄庭坚却用了与众不同的说法:“寄雁传书——谢不能。 ”——我托雁儿捎一封信去,雁儿却谢绝了。“寄雁传书”,这典故太熟了,但继之以“谢不能”,立刻变陈熟为生新。 黄庭坚是讲究“点铁成金”之法的,王若虚批评说:“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 (《滹南诗话》卷下)类似“剽窃”的情况当然是有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上面所讲的诗句,可算成功的例子。 “寄雁传书”,作典故用,不过表示传递书信罢了。但相传大雁南飞,至衡阳而止。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云:“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秦观《阮郎归》云:“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黄庭坚的诗句,亦同此意;但把雁儿拟人化,写得更有情趣。 第二联在当时就很有名。 《王直方诗话》云:“张文潜谓余曰:黄九云:‘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 这两句诗所用的词都是常见的,甚至可说是“陈言”,谈不上“奇”。 张耒称为“奇语”,当然是就其整体说的;可惜的是何以“奇”,“奇”在何处,他没有讲。 其实,正是黄庭坚这样遣词入诗,才创造出如此清新隽永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任渊说这“两句皆记忆往时游居之乐”,看来是弄错了。 据《黄几复墓志铭》所载,黄几复于熙宁九年(1076)“同学究出身,调程乡尉”;距作此诗刚好十年。结合诗意来看,黄几复“同学究出身”之时,是与作者在京城里相聚过的,紧接着就分别了,一别十年。 这两句诗,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 诗人摆脱常境,不用“我们两人当年相会”之类的一般说法,却拈出“一杯酒”三字。 “一杯酒”,这太常见了!但惟其常见,正可给人以丰富的暗示。沈约《别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吃酒的。 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 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 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 “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选了“灯”字。“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 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 温庭筠不用动词,只选择若干名词加以适当的配合,写出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真切地表现了“商山早行”的情景,颇为后人所称道。 欧阳修有意学习,在《送张至秘校归庄》诗里写了“鸟声梅店雨,柳色野桥春”一联,终觉其在范围之内,他自己也不满意(参看《诗话总龟》、《存余堂诗话》)。 黄庭坚的这一联诗,吸取了温诗的句法,却创造了独特的意境。“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都是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其中的每一个词或词组,都能使人想象出特定的景象、特定的情境,展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天地。 同时这两句诗,还是相互对照的。两句诗除各自表现的情景之外,还从相互对照中显示出许多东西。 第一、下句所写,分明是别后十年来的情景,包括眼前的情景;那么,上句所写,自然是十年前的情景。因此,上句无须说“我们当年相会”,而这层意思,已从与下句的对照中表现出来。 第二、“江湖”除了前面所讲的意义之外,还有与京城相对的意义,所谓“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就是明显的例证。“春风”一词,也另有含意。 孟郊《登科后》诗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和下句对照,上句所写,时、地、景、事、情,都依稀可见:时,十年前的春季;地,北宋王朝的京城开封;景,春风吹拂、桃李盛开;事,友人“同学究出身”,。 6.古诗寄黄几度:这首诗汇聚了多种不同类型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首诗汇聚了“思念”“关切”“赞许” “同情”“哀怨”“牢骚”等不同类型的情感。 黄庭坚主张“点铁成金”,所以其诗用典特多,不容易读懂,这首诗至少有四处用典。第一句是说他自己在北方德州做官,黄几度在南方四会县做官,一南一北不能见面。 《左传》里记载齐桓公攻到楚国,楚国君主对齐桓公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没有利害冲突,你为什么攻打我们?”“北海”、“南海”的说法即源于此。第二句是说想给你寄一封信也办不到。 这里化用了《汉书》里苏武从北海用鸿雁向家乡传书的典故。传说大雁秋季南飞到湖南衡阳就不再走了,而四会县更在衡阳之南,所以大雁也谢绝传书。 三、四两句是说,想当年我们曾在桃李春风中饮酒畅谈多么痛快,可自那之后一别十年,只有每天挑灯夜读时才彼此深情地想念。这两句是倍受赞赏的名句。 第五句是赞扬黄几度为宫清廉,家徒四壁。《史记》里说大文豪司马相如很穷, “家居徒四壁立”,诗中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第六句是说黄几度政治经验已十分丰富,可以做大事。《左传》里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话,意即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经验就可当好医生了。 诗人用做良医比喻当好官称赞其朋友。最后两名是说,想象你十年来刻苦读书,头发大概都已花白了吧?可是仍不得朝廷重用,隔岸树藤中猿猴的呜叫声仿佛都像在为你悲泣。 诗的蕴含很丰富,有思念,有回忆,有赞许,有关切,有同情,有牢骚。说有牢骚是因为黄庭坚自己也是官场失意,和朋友的命运一样,诗中深含感慨。 7.给我15首唐诗或宋词,要有名一点的.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瑞鹧鸪 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念奴娇 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长寿乐 南昌生日,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 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 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 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行香子 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歹带〕人娇 后亭梅开有感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歹带〕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