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宋的“词中之龙”是谁词中之龙——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追赠少师,谥忠敏。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 2.南宋的“词中之龙”是谁是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与苏轼合称“苏 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 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追赠少师,谥忠敏。 辛弃疾善诗文,但以词名世。 现存词626首,是两宋现存词最多的作家。 词中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收复中原的爱国热忱。 词作题材广阔,风格多样, 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 人称他的词作“色笑如花,肝肠如火”。 稼轩词向来被人称为“英雄之词”。这些词主要表现了词人以英雄自许、以 恢复中原为己任的壮志豪情,以及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悲愤心情。 如《水龙 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写道:“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词中通过看吴钩宝剑、拍遍栏杆的典型动作,生动表现了英 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心情。 他的此类“英雄之词”,情感激昂悲壮,风格沉郁雄 放。晚清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评价说:“辛稼轩,词中之龙也! ”现代学者 胡适在《词选》中说:“(辛弃疾)是词中的第一大家。 他的才气纵横,见解超脱, 情感浓挚。” 。 3.为什么说宋代词人辛弃疾是“词中之龙”辛弃疾善诗文,但以词明世。 其《稼轩词》还六百二十余首,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冠两宋。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稼轩词向来被人称为「英雄之词」。这些词主要表现了词人以英雄自许,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他时常回忆起少年十突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的英雄事迹。 如《鹧鸪天》上片道「壮岁旌旗涌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埔J,汉箭朝飞金仆姑。」辛词还表现了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悲愤心情。 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词中通过看吴钩宝剑,拍遍栏杆的典型动作,生动表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心情。辛弃疾这类「英雄之词」,大都使气岑才而作,情感激昂悲壮,风格沉郁雄放。 此外,辛弃疾也有写一些乡村景物和田园情趣的词﹕《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的词也不乏风格婉约,又寓意深曲的作品。如《青玉案.元夕》,上片铺叙元宵夜的欢乐场面,下片转写一位幽居自处,不同凡响的女子﹕「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实际上表现词人「自怜幽独」的情怀。 总之,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 4.诗鬼是谁诗鬼李贺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 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1],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5.被誉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词人是谁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历 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 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现存词600 多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彳顷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 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 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1207年秋季,辛 弃疾逝世,年68岁。 6.谁知道何人为词中之龙,诗中之圣宋词中有“苏辛”的说法,指的是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 两人在豪放词作上的造诣,历来为后世称道。辛弃疾晚出于苏轼,但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文字更加雄浑、悲壮。 古人陈其焯在他的《白雨斋词话》中称辛弃疾为“词中之龙也”,乃是把他至于了王者一般的地位,评价非常高。 明代中前期即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终于有人挑明了“诗中之圣”这一提法。 进而“诗圣”一语问世。杜甫号称诗圣遂正式“正名”。 杜甫被同侪推为“大名诗独步”的时间是他58岁漂泊潭州(今长沙市)的大历四年(767)。杜甫被明代陈献章首称“子美诗之圣”大约是在明武宗正统(1436—1 449)到明孝宗弘治(1488—1505)这一时。 姑以十五世纪末这个折衷数为准,则八世纪七十年代与十五世纪九十年代之差,足足八百年有多。八百年之历史筛选,诗圣之号得来何其不易。 这其间经过了多少甄别、比较、调整、才逐渐地鉴定确认。杜甫被尊为诗圣是从盛唐迄明代八百年间人们的共识。 有清一代继承了这一认识。人民共和国的人们更认识到杜甫不仅是“诗中圣哲”,而且是具有人民性的民族巨人。 “民间疾苦”皆化作了杜甫的“笔底波澜”。近日有人从经济建设的角度,又提出杜甫是我国最早的“安居工程”的呼吁者。 他早就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似又从新的角度在理解诗圣。 杜甫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精神遗产滋养后人。杜甫是中华民族唯一的诗圣。 中华文明因有这位诗圣而凭添一段光荣。 7.为抗击侵略而改名字的南宋抗金英雄是谁是辛弃疾。本来叫辛幼安,后改名叫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8.南宋豪放词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辛弃疾,是南宋最杰出代表,能与苏轼并称的天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9.南宋词人有谁苏辙,字子由,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栾城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等,结为《漱玉词》古代最重要的女诗人,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高者。与其同名的是著名女词人朱淑真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主要作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结为《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魔笔记》。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9000多首)。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拭并称"苏辛"。人称"词中之龙"。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名篇有《摸色儿》》永遇乐》《清平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