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朱熹写过宋词吗

1.朱熹写的古诗

朱熹 浣溪沙(次秀野酴醿韵) 压架年来雪作堆。

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菩萨蛮(回文)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

尊酒7a64e59b9ee7ad9431333236613436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

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菩萨蛮(次圭父回文韵)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好事近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

西江月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

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西江月 堂下水浮新绿,门前树长交枝。晚凉快写一篇诗。

不说人间忧喜。 身老心闲益壮,形臞道胜还肥。

软轮加璧未应迟。莫道前非今是。

鹧鸪天(江槛) 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

几生香火旧因缘。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鹧鸪天 已分江湖寄此生。长蓑短笠任阴晴。

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 奇绝处,未忘情。

几时还得去寻盟。江妃定许捐双佩,渔父何劳笑独醒。

鹧鸪天(叔怀尝梦飞仙,为之赋此。归日以呈茂献待郎,当发一笑) 脱却儒冠着羽衣。

青山绿水浩然归。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是非。

生羽翼,上烟霏。回头只见冢累累。

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南乡子(次张安国韵) 落日照楼船。

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

永夜清霜透幕毡。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目断晴空雁字连。 满江红(刘知郡生朝) 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

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开瑶席。

更流传、丽藻借江天,留春色。 过里社,将儿侄。

谈往事,悲陈迹。喜尊前现在,镜中如昔。

两鬓全期烟树绿,方瞳好映寒潭碧。但一年、一度一归来,欢何极。

水调歌头 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馀谋。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水调歌头(次袁仲机韵) 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

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

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

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却要练丹成。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达。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念奴娇(用传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

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水调歌头(联句问讯罗汉同张敬夫) 雪月两相映,水石互悲鸣。不知岩上枯木,今夜若为情。

应见尘土胶扰,便道山间空旷,与么了平生。与么平生了,□水不流行。

熹起披衣,瞻碧汉,露华清。寥寥千载,此事本分明。

若向乾坤识易,便信行藏无间,处处总圆成。记取渊冰语,莫错定盘星。

忆秦娥(雪、梅二阕怀张敬夫) 云垂幕。阴风惨淡天花落。

天花落。千林琼玖,一空莺鹤。

征车渺涉穿华薄。路迷迷路增离索。

增离索。剡溪山水,碧湘楼阁。

忆秦娥 梅花发。寒梢挂着瑶台月。

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鸣咽。行人立马空愁绝。

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水调歌头 不见严夫子,寂寞富春山。空馀千太危石,高插暮云端。

想象羊裘披了,一笑两忘身世,来把钓鱼竿。不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

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

独委狂奴心事,不羡痴儿鼎足,放去任疏顽。爽气动心斗,千古照林峦。

2.朱熹写过多少首诗

朱熹(1130.10.22-1200.4.23),

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3.朱熹写过哪些诗

朱熹

九曲棹歌 春日 观书有感 题榴花

泛舟 白鹿洞书院 拜张魏公墓下 温泉

水调歌头 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水口行舟 兰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好事近 西江月 忆秦娥

赋水仙花 偶题 水口行舟 念奴娇

浣溪沙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

南乡子 满江红 忆秦娥 西江月

菩萨蛮 菩萨蛮 偶题 六月十五日诣水公庵雨作

游烂柯山 偶题 咏蕙 兰涧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

/poemt/17.shtml

4.朱熹的古诗有哪些

朱熹的诗词有很多,但大都很长,列举部分如下:

1、《九曲棹歌》 宋·朱熹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2、《春日》描写春天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题榴花》 宋·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4、《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泛舟》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6、《浣溪沙》 宋·朱熹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却恐阴晴无定度,。

7、《菩萨蛮·晚红飞尽春寒浅》 宋·朱熹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老仙诗句。

8、《菩萨蛮·暮江寒碧萦长路》 宋·朱熹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客愁无胜。

9、《好事近·春色欲来时》 宋·朱熹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中原佳气郁葱。

10、《西江月·睡处林风瑟瑟》 宋·朱熹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5.朱熹写过那些书

《四书章句集注》 南宋学者朱熹撰,是其最重要代表著作,也是理学最有影响的经典著作。

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大学》和《中庸》原本为《礼记》中的两篇,朱熹将它们与《论语》、《孟子》并列,作为理学最重要的经典,实际是继承了程颐、程颢的观点。

二程认为,《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记述的孔子之言,“传”的部分是曾参的门徒所记述的曾参的阐发。《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经孔子的学生子思记载下来传给孟子的。

这样,通过曾参、子思,把孔子和孟子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儒家道统。二程自认为是儒家道统筹兼顾的继承者,把四书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借以阐述自己的理学思想。

朱熹吸取了这一做法,为四书作注,并将《大学》区分了经、传,重新编排章节。而且,还根据自己的推断,补写了一章“格物传”。

朱熹对四书的注释工作极为重视,从三十多岁起便下工夫,反复修改,直至临终前一天,还在斟酌注释文字,真是“毕力钻研,死而后已”(《答余正叔》)。 《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是四部书的汇集。

将《大学》和《中庸》排在《论语》和《孟子》之前,朱熹是处心积虑而定的。他认为,《大学》是“初学入德之门”,从中“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大学章句序引》)而《中庸》则是“孔门传授心法”,“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中庸章句序引》)这种把《大学》《中庸》放在六经之上的作法,对后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书名我们可以得知,《论语》和《孟子》,朱熹主要是选择前人或当时学者的注释,加以阐发,故称“集注”。《大学》和《中庸》,朱熹主要以自己的认识来作讲解,所以称“章句”。

事实上,朱熹通过《四书章句集注》,明确地阐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如他对《中庸》“天命之谓性”的解释:“命,犹令也。

性,即理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

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这段话可以说是对其理一元论宇宙观的一个精辟概括。

朱熹的认识论、道德论,在书中都有很清楚的反映。 朱熹在漳州任知州时,于绍熙元年(1190)用官帑刊行《四书章句集注》,以后又多次修改,最后的定本在其去世后才刊行于世。

元朝延祐年间,《四书章句集注》被定为科举考试的依据,于是乎大行天下,为之疏解者亦不乏其人。明初官修《四书大全》,朱子定本原貌反失。

年,中华书局据清嘉庆年间吴英、吴志忠父子的参校本为底本,参照清康熙年间内府仿刻的宋本进行校勘,重新整理出版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新编诸子集成》的一种,是现今最好的阅读版本。 《四书或问》 南宋学者朱熹撰。

朱熹为《四书》作注,先编《论语集义》《孟子集义》,而后取其精萃,编成《四书章句集注》。淳熙四年(1177)又开始作《四书或问》,其主旨朱熹在《中庸或问序》中有说明:“且记所尝论辩取舍之意,别为或问,以附其后,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脉络贯通,详细相同,巨细毕举。

而凡诸说之同异得失,亦得同曲畅旁通,而各极其趣”。所以,《四书或问》主要是评论各家学说的,当然,其中也不乏朱熹对自己理学观点的阐发。

书成于淳熙十六年(1189)。全书三十九卷,包括《大学》二卷、《中庸》三卷、《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

本书非一时之作,前后有不相应之处。与《四书章句集注》相比,显得粗糙。

朱熹对《四书章句集注》精心修改,至老未已。而对《四书或问》则无暇重编。

两者有不相应处。“其与《集注》合者,可晓然于折衷众说之由;其与《集注》不合者,亦可知朱子当日原多未定之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书或问》有《四库全书》本。

《易本义》 南宋学者朱熹撰,又称《周易本义》。据《朱子年谱》,此书成于淳熙四年(1177),比《易学启蒙》成书早九年。

而实际上此书的定稿在朱熹的晚年,所以书中有“详见启蒙”之语。朱熹作此书未照通行的王弼所注《周易》秩序,而是以吕祖谦所定《古周易》为基础来诠释本义。

全书十二卷。以上下经为二卷,《十翼》自为十卷。

卷首载有《九图》,卷末有《周易五赞》和《筮仪》。南宋咸淳中,董楷撰《周易传义附录》,将朱熹的《周易本义》散附于程颐的《伊川易传》之下,合而为一,而《伊川易传》编次依据的是王弼《易》注,因此,朱熹的《周易本义》面貌全失。

明代永乐年间胡广等奉旨修《五经大全》,《周易》即搬用董书。后成矩又依据《五经大全》以存朱熹之义,刻成四卷本的《周易本义》,书的编次则仍然是《伊川易传》的框架,使学者不得见朱熹原作之真。

这种四卷本的《周易本义》在明清颇为通行。清人顾炎武说:“洪武初,颁五经天下儒学,而《易》兼用程、朱二氏,亦各自为书。

永乐中修《大全》,乃取朱子卷次割裂附程《传》之后,而朱子所定之古文,仍复淆乱。”(《日知录》卷一)《四库全书》收入此书时,采入宋咸。

6.朱熹写的古诗

朱熹 浣溪沙(次秀野酴醿韵) 压架年来雪作堆。

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菩萨蛮(回文)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

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

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菩萨蛮(次圭父回文韵)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好事近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

西江月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

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西江月 堂下水浮新绿,门前树长交枝。晚凉快写一篇诗。

不说人间忧喜。 身老心闲益壮,形臞道胜还肥。

软轮加璧未应迟。莫道前非今是。

鹧鸪天(江槛) 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

几生香火旧因缘。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鹧鸪天 已分江湖寄此生。长蓑短笠任阴晴。

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 奇绝处,未忘情。

几时还得去寻盟。江妃定许捐双佩,渔父何劳笑独醒。

鹧鸪天(叔怀尝梦飞仙,为之赋此。归日以呈茂献待郎,当发一笑) 脱却儒冠着羽衣。

青山绿水浩然归。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是非。

生羽翼,上烟霏。回头只见冢累累。

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南乡子(次张安国韵) 落日照楼船。

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

永夜清霜透幕毡。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目断晴空雁字连。 满江红(刘知郡生朝) 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

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开瑶席。

更流传、丽藻借江天,留春色。 过里社,将儿侄。

谈往事,悲陈迹。喜尊前现在,镜中如昔。

两鬓全期烟树绿,方瞳好映寒潭碧。但一年、一度一归来,欢何极。

水调歌头 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馀谋。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水调歌头(次袁仲机韵) 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

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

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

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却要练丹成。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达。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念奴娇(用传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

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水调歌头(联句问讯罗汉同张敬夫) 雪月两相映,水石互悲鸣。不知岩上枯木,今夜若为情。

应见尘土胶扰,便道山间空旷,与么了平生。与么平生了,□水不流行。

熹起披衣,瞻碧汉,露华清。寥寥千载,此事本分明。

若向乾坤识易,便信行藏无间,处处总圆成。记取渊冰语,莫错定盘星。

忆秦娥(雪、梅二阕怀张敬夫) 云垂幕。阴风惨淡天花落。

天花落。千林琼玖,一空莺鹤。

征车渺涉穿华薄。路迷迷路增离索。

增离索。剡溪山水,碧湘楼阁。

忆秦娥 梅花发。寒梢挂着瑶台月。

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鸣咽。行人立马空愁绝。

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水调歌头 不见严夫子,寂寞富春山。空馀千太危石,高插暮云端。

想象羊裘披了,一笑两忘身世,来把钓鱼竿。不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

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

独委狂奴心事,不羡痴儿鼎足,放去任疏顽。爽气动心斗,千古照林峦。

7.朱熹年谱有

浙江大学束景南教授长期从事朱子学研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著有《朱子大传》、《朱熹佚文辑考》等传世之作,今又出版了《朱熹年谱长编》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上、下卷,105万字)一书。读罢《长编》,对比以往的朱熹《年谱》,深感束先生所著的《长编》记事全面,考证详密,博考精审,重点突出,以朱熹学术思想演进发展的脉络为线索,详记精考,对朱熹一生的重要思想、重要学术活动,以朱熹为中心的重大学术事件等作了详细记述、按评,给人们提供了全面的朱熹生平学术活动的思想史料,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学术性,为学术界的朱子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朱熹年谱长编》 - 内容简介 概括说来,束先生的《朱熹年谱长编》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重原始文献,纠旧谱之误 宋元以降,朱熹年谱所作甚多,《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即收朱熹年谱五十七种(尚未全备)。较为重要的有朱熹门人南宋李方子所作《紫阳年谱》,南宋末王柏所作《朱子系年录》,明代戴铣所作《朱子实录》,李默所作《紫阳文公先生年谱》,清代洪嘉植所作《朱子年谱》,王懋竑所作《朱子年谱》等。

这些年谱对记录朱熹生平学术活动各有特点和侧重,为研究朱熹思想提供了程度不同的参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也存在着某些欠缺,不能令人完全满意。

如李方子所作《紫阳年谱》三卷(魏了翁作序),辑朱熹生平之言行,可供参考,然明时亡佚,后多被人窜乱,从中辗转抄袭;戴铣所作《朱子实录》,主于铺张褒赠,以夸讲学之荣,但于谱发明无多;李默所作《紫阳文公先生年谱》,由于李氏之学出于阳明,主朱、陆早异晚同之说,故对于旧谱多所窜乱,弥失其真;洪嘉植所作《朱子年谱》则过于简略,考辨有所不精;王懋竑所作《朱子年谱》虽较为精核,其钩稽朱熹生平事迹,辨别异同,记行事始末,纠旧谱阙失,多有创获,度越前人,是以往学术界研究朱熹的重要参考材料,但该谱也有其缺陷,即在前人所作的旧谱中翻新,取李本、洪本等年谱相互参考,辨证旧误,订补错漏,而非自作新谱。 而束景南先生所作《朱熹年谱长编》,则建立在自己长期深入研究朱熹生平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不以旧谱为标准,不以旧谱为依据,而是从全面收集原始文献人手,直接就朱熹文集、语录等材料中,考辨朱熹生平行事,重原始文献,详细考证,纠旧谱之误,使旧谱之阙得而明,由此跳出以往旧谱窠臼,著成一全新的朱熹年谱。

在束先生所著《朱熹年谱长编》中,不拘泥于旧谱陈说,其纠旧谱之误,比比皆是。如王懋竑主朱学而攻阳明,回护朱熹,多产生偏见而失实。

对朱熹早年好佛而求学于禅师宗杲、道谦,晚年耽道而作《周易参同契考异》、《阴符经考异》,均讳而不记,并判定朱熹文集中《答袁机仲》书为伪书,又认为《周易本义》中《易九图》、《筮仪》为后人窜入。 在这些方面,束先生对白田王谱之误都作了纠正。

又如朱熹曾作《家礼》,见于李方子《紫阳年谱》所记,而王懋竑未见《紫阳年谱》,竟以《家礼》非朱熹作而径删此条。束先生从南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卷三十一中辑出《紫阳年谱》,《紫阳年谱》文中明言朱熹曾作《家礼》,以此束先生纠白田旧谱之失 再如朱熹所作《通书解》,诸本年谱将其与《太极图说解》一并系于乾道九年(1173)。

束先生经过考证《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一,《周子通书后记》,确定《通书解》当作于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并以朱熹文集中诸多文章加以佐证(参见《长编》第871-872页),如此对诸旧谱之误作了纠正。 束先生在诸如此类的考证中,重原始文献,以事实材料为依据,以纠旧谱之误,为朱子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思想史料。

二、客观求实,重学术演进脉络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及经学史上宋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受到佛教、道教的影响,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他在批判地吸取佛、道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儒、佛、道三教,把中国文化发展到一个高潮。 朱熹又以宋学义理及新儒学的天理为基本价值取向,吸取汉唐经学训诂注疏之长,去其沿袭墨守、忽视思想创新之弊,创造性地融合汉学与宋学,集汉学、宋学之大成,把中国经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然而,朱熹思想的最终成就,又是经历了一个发展演进的过程。束先生在其《朱熹年谱长编》中,以客观求实的态度,从事实材料出发,把握朱熹学术思想发展演进的脉络,谱中所记,从朱熹早年、中年,到晚年,从初期诸种思想的提出、不定型,到中期的变化、成熟,再到晚年的定论,其间与同时代的各家各派学者相互交往,包括与理学各派、非理学各派、宋学各派,以及与佛、道学者展开相互辩难、相互借鉴、相互吸取,并提出己见,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文化。

束先生如此客观详实地记述了朱熹学术思想演进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展现了以朱熹为中心,中国文化在南宋时波澜壮阔发展的历史画卷。读来令人感奋,而吸取良多。

如朱熹早年曾从道谦禅师学佛,这对朱熹后来的思想影响甚大,而以往的年谱对此讳而不记,束先生则详记此事,并在绍兴十四年条下作《道谦考》(见《长编》第87-95页),又于绍兴十七年条下记朱。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