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有关鲛人的诗句滉漾水精帘沧海月明珠有泪。 鲛人夜饮明月腴,宁君躯,老来苦便静,天水相与永,鲛人相赠比琅玕,世人不识真仙儒,取适事莫并,钱塘湖。 鲛人曲 元 杨维桢 鲛人居。 怀新目似击。夜梵西天千佛声。 才高下视玄虚赋。细影疑随焰火销。碧莲花下独提携。---李商隐,对此区区转患多。蒹葭离披去,则是井底圆春冰,坚洁何如幻泡影,冰蚕映日吐寒波,锦瑟 鲛人潜织 唐 康翊仁 珠馆冯夷室。 次韵家弟碧线泉 宋 陈与义 七孔穿针可得过。 劳生愧严郑,夜光化作眼中珠。 况资菱芡足,灵鲛信所潜。 江妃惜不得。 天竺国胡僧水晶念珠 唐 无名氏 天竺胡僧踏云立,空想濯纤纤。 川后不愁微步袜,庶结茅茨迥,丝萦藕淬添,吾甘杂蛙黾,湖水清如酤,带断疑分汉帝河,颠倒白阁影。幽闲云碧牖。 机动龙梭跃,外物慕张邴。 洒君热, 眼界真如意珠静,六月风日冷。 香闺十咏·鲛绡帨 宋 张玉娘 半幅生绡雪色寒。凄清妙丽应难并。 烹龙炮凤日日千金厨。 练飞空咏徐凝水。从此具扁舟。七襄牛女恨。 自从剑客过湖去。 透手击吴练,三日大人嫌, 圆光恐滴袈裟湿,空蒙辨鱼艇。 若非叶下滴秋露,何以洒君心热宁君躯。崷崒增光辉,接要心已领。身退岂待官,凝冰笑越缣,指轮次第驱寒星。无因听札札,鲛人暗动卷绡梭。世复轻骅骝,乘陵惜俄顷。 世人无仙意。 灵丹掷湖水,盘中走珠汞不如。 知归俗可忽,贮在明月壶。 手擎莲叶盘一株,波心荡漾青头凫。仿像识鲛人,弥年逐清景。 渼陂西南台 唐 杜甫 高台面苍陂,须饮鲛人明月珠,红精素贯鲛人泣。 错磨终南翠。 华清浴罢恩波媚,南浦伤时咏雨斑,蓝田日暖玉生烟 2.有关鲛人的诗句《鲛人歌》年代: 唐 作者: 李颀 鲛人潜织水底居,侧身上下随游鱼。 轻绡文彩不可识,夜夜澄波连月色。有时寄宿来城市,海岛青冥无极已。 泣珠报恩君莫辞,今年相见明年期。始知万族无不有,百尺深泉架户牖。 鸟没空山谁复望,一望云涛堪白首。《鲛人潜织》年代: 唐 作者: 康翊仁 珠馆冯夷室,灵鲛信所潜。 幽闲云碧牖,滉漾水精帘。机动龙梭跃,丝萦藕淬添。 七襄牛女恨,三日大人嫌。透手击吴练,凝冰笑越缣。 无因听札札,空想濯纤纤。《鲛人曲》年代: 元 作者: 杨维桢 鲛人居,钱塘湖。 自从剑客过湖去,世人不识真仙儒。灵丹掷湖水,湖水清如酤。 江妃惜不得,贮在明月壶。鲛人夜饮明月腴,夜光化作眼中珠。 手擎莲叶盘一株,盘中走珠汞不如。世人无仙意,波心荡漾青头凫。 烹龙炮凤日日千金厨,何以洒君心热宁君躯。洒君热,宁君躯,须饮鲛人明月珠。 《渼陂西南台》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高台面苍陂,六月风日冷。蒹葭离披去,天水相与永。 怀新目似击,接要心已领。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 错磨终南翠,颠倒白阁影。崷崒增光辉,乘陵惜俄顷。 劳生愧严郑,外物慕张邴。世复轻骅骝,吾甘杂蛙黾。 知归俗可忽,取适事莫并。身退岂待官,老来苦便静。 况资菱芡足,庶结茅茨迥。从此具扁舟,弥年逐清景。 《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悠悠清水江,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筿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姜侯设脍当严冬,昨日今日皆天风。河东未渔不宜得,凿冰恐侵河伯宫。 饔人受鱼鲛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嘴春葱。 偏劝腹腴愧年少,软炊香饭缘老翁。落砧何曾白纸湿,放箸未觉金盘空。 新欢便饱姜侯德,清觞异味情屡极。东归贪路自觉难,欲别上马身无力。 可怜为人好心事,于我见子真颜色。不恨我衰子贵时,怅望且为今相义。 《送从兄使新罗》年代: 唐 作者: 顾况 六气铜浑转,三光玉律调。河宫清奉赆,海岳晏来朝。 地绝提封入,天平赐贡饶。扬威轻破虏,柔服耻征辽。 曙色黄金阙,寒声白鹭潮。楼船非习战,骢马是嘉招。 帝女飞衔石,鲛人卖泪绡。管宁虽不偶,徐市倘相邀。 独岛缘空翠,孤霞上泬寥。蟾蜍同汉月,螮蝀异秦桥。 水豹横吹浪,花鹰迥拂霄。晨装凌莽渺,夜泊记招摇。 几路通员峤,何山是沃焦。飓风晴汩起,阴火暝潜烧。 鬓发成新髻,人参长旧苗。扶桑衔日近,析木带津遥。 梦向愁中积,魂当别处销。临川思结网,见弹欲求鸮。 共散羲和历,谁差甲子朝。沧波伏忠信,译语辨讴谣。 叠鼓鲸鳞隐,阴帆鹢首飘。南溟垂大翼,西海饮文鳐。 指景寻灵草,排云听洞箫。封侯万里外,未肯后班超。 《赠韩退之》年代: 唐 作者: 张署 九疑峰畔二江前,恋阙思乡日抵年。白简趋朝曾并命,苍梧左宦一联翩。 鲛人远泛渔舟水,鵩鸟闲飞露里天。涣汗几时流率土,扁舟西下共归田。 《露》年代: 唐 作者: 成彦雄 银河昨夜降醍醐,洒遍坤维万象苏。疑是鲛人曾泣处,满池荷叶捧真珠。 《骤雨呈质夫兄》年代: 宋 作者: 陈棣 屏翳驱驰云阵疾,西山犹衔半轮日。迅雷震地窗户摇,急雨翻盆沟浍溢。 紫电烧空天为低,黑风逆浪海欲立。纵多虐魃未为殃,直使长鲸那暇吸。 草木号呼山鬼惊,珠玑乱迸鲛人泣。曲畦走水白纷纷,稚穗抽芒青戢戢。 童稚休传晰蜴歌,仓箱行贮生民粒。枝端发翠喜濯枝,池面凝沤占戴笠。 猛省呼晴鸠妇鸣,旋看突涨鱼儿出。窗扉共赏一襟凉,屋漏俄惊半床湿。 鸥鹭盟边引望遥,芭蕉声里催诗急。请君速著瑞雨颂,要上新编华萼集。 3.带“冯”字的诗句有哪些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 谢脁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 赫赫惟元后,经营自左冯。 若道冯唐事,皇恩尚可收。 玉辇君频过,冯唐将未论。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奉送中丞姊夫俦自大理卿出镇江西叙事书怀因成十二韵 作者:杜牧(唐代) 惟帝忧南纪,搜贤与大藩。 梅仙调步骤,庾亮拂櫜鞬.。 一室何劳扫,三章自不冤。 精明如定国,孤峻似陈蕃。 灞岸秋犹嫩,蓝桥水始喧。 红旓挂石壁,黑槊断云根。 滕阁丹霄倚,章江碧玉奔。 一声仙妓唱,千里暮江痕。 私好初童稚,官荣见子孙。 流年休挂念,万事至无言。 玉辇君频过,冯唐将未论。 庸书酬万债,竹坞问樊村。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 ·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4.求有关鲛人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鲛人潜织 唐 康翊仁 珠馆冯夷室,灵鲛信所潜。幽闲云碧牖,滉漾水精帘。 机动龙梭跃,丝萦藕淬添。七襄牛女恨,三日大人嫌。 透手击吴练,凝冰笑越缣。无因听札札,空想濯纤纤。 鲛人曲 元 杨维桢 鲛人居,钱塘湖。自从剑客过湖去,世人不识真仙儒。 灵丹掷湖水,湖水清如酤。江妃惜不得,贮在明月壶。 鲛人夜饮明月腴,夜光化作眼中珠。手擎莲叶盘一株,盘中走珠汞不如。 世人无仙意,波心荡漾青头凫。烹龙炮凤日日千金厨,何以洒君心热宁君躯。 洒君热,宁君躯,须饮鲛人明月珠。 天竺国胡僧水晶念珠 唐 无名氏 天竺胡僧踏云立,红精素贯鲛人泣。 细影疑随焰火销,圆光恐滴袈裟湿。夜梵西天千佛声,指轮次第驱寒星。 若非叶下滴秋露,则是井底圆春冰。凄清妙丽应难并,眼界真如意珠静。 碧莲花下独提携,坚洁何如幻泡影。渼陂西南台 唐 杜甫 高台面苍陂,六月风日冷。 蒹葭离披去,天水相与永。怀新目似击,接要心已领。 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错磨终南翠,颠倒白阁影。 崷崒增光辉,乘陵惜俄顷。劳生愧严郑,外物慕张邴。 世复轻骅骝,吾甘杂蛙黾。知归俗可忽,取适事莫并。 身退岂待官,老来苦便静。况资菱芡足,庶结茅茨迥。 从此具扁舟,弥年逐清景。 次韵家弟碧线泉 宋 陈与义 七孔穿针可得过,冰蚕映日吐寒波。 练飞空咏徐凝水,带断疑分汉帝河。川后不愁微步袜,鲛人暗动卷绡梭。 才高下视玄虚赋,对此区区转患多。 香闺十咏·鲛绡帨 宋 张玉娘 半幅生绡雪色寒,鲛人相赠比琅玕。 华清浴罢恩波媚,南浦伤时咏雨斑。 5.李白带有冯字的诗句《赠张相镐二首》李白 冯异献赤伏,邓生倏来臻。 《赠张相镐二首》 神器难窃弄,天狼窥紫宸。 六龙迁白日,四海暗胡百尘。 昊穹降元宰,君子方经纶。 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 秀骨象山岳,英谋合鬼神。 佐汉解鸿门,生唐为后身。 拥旄秉金钺,伐鼓乘朱轮。 虎将如雷霆,总戎向东巡。 诸侯拜马首,猛士骑鲸鳞。 泽被鱼鸟悦,令行草木春。 圣智不失时度,建功及良辰。 丑虏安足纪,可贻帼与巾。 倒泻溟海珠,尽为入幕珍。 冯异献赤伏,邓生倏来专臻。 庶同昆阳举,再睹汉仪新。 昔为管将鲍,中奔吴隔秦。 一生欲报主,百代思荣亲。 其事竟不就,哀哉难重陈。 卧病宿松山,苍茫空四邻。 风云激壮志,枯槁惊常伦。 闻君自天来,目张气益振。 亚属夫得剧孟,敌国空无人。 扪虱对桓公,愿得论悲辛。 大块方噫气,何辞鼓青苹。 斯言倘不合,归老汉江滨。 6.冯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听1、“冯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听”出自唐.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它的意思是——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 2、附原文: 省试湘灵鼓瑟 唐.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是一首试帖诗,是唐代诗人钱起参加进士考试时所作。此诗既紧扣题旨,又能驰骋想象,天上人间,幻想现实,无形的乐声得到有形的表现。全诗通过曾听--客听--远近听--苍梧怨--水风悲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湘灵--娥皇和女英寻夫不遇鼓瑟所弹奏的苦调清音,生动地表现了二妃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忠贞和对驾崩于苍梧的舜帝的哀怨和思慕之情,成为公认的试帖诗范本。 译文: 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 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 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 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 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 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3、作者简介: 钱起(722—780)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一带)人。公元751年(玄宗天宝十年)登进士第,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与刘长卿齐名,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他长于应酬之作,当时赴外地的官员以得到他的送行诗为荣。大概他得“才子”的桂冠,也就是这个原因。他的诗技巧熟练,风格清奇,理致清淡。近体诗中,多写景佳句,深为评论家所称道。有《钱考功集》。 7.关于冯夷的传说传说河伯是鱼尾人身,头发是银白色的,眼睛和鳞片是流光溢彩的琉璃色。虽然他是男性,但是长得却异常俊美,身上有淡淡的水香,看上去只有不到20岁(据查,上古神看起来的年龄都不超过30岁)。 所有的神都是伏羲和女娲造的,而且据说伏羲对“冯夷”这件作品还是很满意的。后来,冯夷在黄河中寂寞,忽然听到美妙的琴声,就循声而去,到了洛水,看到了被洛阳风景吸引而来的宓妃。冯夷觉得她长得异常漂亮,便看得入神。半晌,琴声戛然而止,有一男神到了宓妃身旁,宓妃很厌恶他。(那个男神就是帝俊最小的儿子九隆,因为伏羲的每个女儿都嫁给了帝俊的儿子,所以宓妃嫁给九隆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却不知什么原因,宓妃很讨厌他)宓妃刚才的好心情有被九隆给搅了,她转身就跑,九隆紧追不舍。冯夷见状发动大水,九隆和宓妃就一起掉进水里了。九隆抓着宓妃,不停地问:“这就是你想要的吗?”宓妃只觉得很喜欢这洪水,似乎想把这人淹死。冯夷把宓妃从九隆手里抢了出来,带到了河底的住所。 到了河底,宓妃虽然暂时不会再被九隆烦了,但是被冯夷带到这河底不让出去,也煞是无聊,便在终日拨琴派遣愁闷。冯夷自然是很高兴,对宓妃也很好,总想逗她开心。可是宓妃觉得,总呆在河底也太无聊了,出去又有烦人的九隆,所以一时心情不会好转。一段时间(要按人间的时间算的话大概是几百年)过去了,宓妃已经有些喜欢冯夷了,觉得他就象哥哥一样。一天,宓妃与冯夷开玩笑,说要结为夫妻,笑过后又觉得这主意不错,这样九隆就再也不会烦宓妃了。 伏羲知道冯夷和宓妃结为夫妻的事后,并不高兴,不满自己最爱的女儿嫁给一个地位比帝俊儿子低一些的冯夷,尽管这样,伏羲还是很宠宓妃,但是对冯夷的态度就不只是“一件满意的作品”了…… 又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与宓妃总是更像兄妹而不是夫妻,冯夷总是被其它的漂亮女神吸引,总留下宓妃一个人。宓妃渐渐又觉得愁闷寂寞了。 一天,宓妃见到了大羿(传说是帝俊自己造的儿子,后羿是大羿的后裔),出于对大羿的可怜之情(羿被其妻子所抛弃,对自己的父亲的憎恨)宓妃便与其在一起了。并一次由于意外的原因抱住了大羿。冯夷发现后,非常生气,立刻化做狂龙,追了过去。追上他们后又化做人形,冷笑着向大羿挑衅。大羿拿出帝俊送给他的神弓,射向冯夷,射到了冯夷的左眼,冯夷的左眼立即变浅了。冯夷依旧冷笑着,一步一步走远了。宓妃责备大羿不该伤他伤那么重,随后就化做流水顺着黄河走了。 表面上冯夷在冷笑,但左眼上的灵气散掉了一些,再加上宓妃的缘故,心里留下了伤痛。脾气变得有些暴躁。使得宓妃也不敢轻易靠近他了。从此,黄河流域洪水泛滥不断。 由于河水淹没了太多村庄,伏羲要处置冯夷,宓妃的姐姐们劝冯夷无效后,也劝宓妃放弃他。不过不知是什么原因,宓妃不想放弃他,表面上两人在一起已经没有太多的笑容,但内心深处还是牵挂着对方的。由于自己女儿的关系、还有椒图有代价的求情(椒图是帝俊的四皇子)、还有和帝俊打的赌,伏羲把水玉(上古神器,若与之相通则能控制所有的水灵)给了冯夷,让他去治水。如果冯夷不能和水玉相通,时间一久,冯夷自会被毁灭。冯夷去问女娲与水玉相通的办法,女娲告诉他需要河图和洛书。 在宓妃的帮助下,冯夷找到了河图,宓妃找到了洛书(——“河伯献河图,宓妃献洛书”)河伯很快就与水玉相通了,就好象是自己的一部分。神的力量也不是万能的,冯夷把河图给大禹看,并和他一起治水,泛滥的洪水很快就得到了平息。冯夷从此就成为了中华的水神。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