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含混的诗句

1.包含含混的诗句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以凝练精粹的语言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含混不是意象重叠,晦涩难懂,含混美是诗歌的理想艺术形态。含混既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又是一条美学原则,含混美与诗歌的含蓄美和朦胧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在威廉·燕卜荪的《含混的七种类型》里,“含混”理论是:

(1)某一物与另一物相似,但它们有几种不同的性质都相似;(2)上下文引起的多种意义并存,包括词的多义和语法不严密产生的多义;(3)两个明显不相关的意义同时出现;(4)一个陈述语的两个或更多的意义互相不一致,反映作者的一种复杂综合心态;(5)一面写一面发现真意所在,导致一个词在上文与下文的意义不一致;(6)表述的东西是矛盾的或累赘的,迫使读者必须自己作出解释;(7)一个词的两种意义,一个含混语的两种价值,正是上下文规定的相反意义。

相对暗喻、象征、暗示、等通常的表达手法,“含混七种”显得更加理性化,不过在我看来,其第(6)点是比较难以接受的,要做到不是不可以,问题是这样做似乎给读者增加障碍比让作品增加意义的气味更浓一写。当然在“含混”思想下进行的文学创作,的确取得不错的成绩:如穆旦的情诗《诗八首》——

“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

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

唉,那燃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

你底,我底,我们隔如重山!

从这自然底蜕变程序里,

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

即使我哭泣,变灰,变灰又新生,

姑娘,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按最本原的意义来解释“玩弄”,“上帝玩弄他自己”便可以解释为上帝在自我消遣、娱乐,似乎没什么。但以这理解来仔细重读全诗,你就会感到冥冥中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上帝)在控制着一切。“你”“我”的爱情,那“点燃”了“你”又让我“哭泣,变灰,变灰又新生”的“火灾”,都只不过是上帝的一次游戏,他创造了人类的感情成熟(自然需求),却又恶做剧的使人们心灵隔膜。在这男女相爱相隔的痛苦矛盾的纠缠中,上帝的游戏心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人是多么渺小呀!既然爱情是上帝娱乐自己时对人类的随意摆布,它就不可能长久,而只能是短暂的、虚无的,这就是爱情的悲剧性本质。而“火灾”、“成熟的年代”等,也都可以又着其他的不同解释。从这里,读者可以读到对爱情无奈,也可以感受到对其他一些东西的认识、理解等,关键看读者如何理解把握。

现代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相比过去在“含混”这点上比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内涵一般来说更加丰富、语言弹性与张力比较大,多种意性,所表达的思想时甚至会与传统相悖,理解起来的确有一定难度。但是我认为,只要不过于严重的脱离现实,过多的用晦涩难懂的语言,营造太过杂沓的意象,在精神内涵上不要太空乏,那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

假如是“含混”得过了头,那样读者要领会作品的难度过大,作者难免会给人一种故弄玄虚甚至是糊弄人的感觉。而且那对于作品的艺术生命延伸也不是太有利,应该不是太值得肯定的做法。

至于国内对含混类型的重新划分:1、指设对象的含混;2、作者态度的含混;3、语法性含混。其实基本上是对燕卜荪含混理论的概括而已,并无多大新意。

当然,跟含混相关的知识、理论还有很多很多,但笔者对含混的知识实在是缺乏,只能稍稍说点连皮毛都算不上的极端肤浅的话而已。总而言之,含混这种文学理论,可以使作品的语言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充满丛生的语意混响,为读者带去更丰富的阅读感受。

2.关于河湖的诗句

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朝

出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白话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作者:李白

朝代:唐朝

出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白话译文:船帆越走越远,只留下一个影子,最后在水天相连的蔚蓝天空中消失了,只见那滔滔长江水向东奔流。

3、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作者:钱起

朝代:唐朝

出处:《饯别王十一南游》

白话译文: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

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作者:王维

朝代:唐朝

出处:《终南别业》

白话译文: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随意地看着白云在天上漂浮。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作者:张若虚

朝代:唐朝

出处:《春江花月夜》

白话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作者:李白

朝代:唐朝

出处:《望天门山》

白话译文:天门山之所以从中间断开是因为楚江的江水把它冲断开的,东流的江水在这里折回转向北方向奔流。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