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有诗书气质的名字,最好从古诗中变化而来,比如顾采薇有晴:名字出处于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旅思:名字出处于范仲淹《苏幕遮》“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当歌:名字出处于柳永《蝶恋花》“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兰舟:名字出处于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海平:名字出处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锦书:名字出处于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蓝田:名字出处于唐代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紫陌:名字出处于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 徐行:名字出处于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初静:名字出处于苏轼《朴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存志:名字出处于郦道元《水经注》“学到遭难逢危,终无悔心,可以劳神存志”。 照君:名字出处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君心:名字出处于李之仪:《卜算子》:“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双飞:名字出处于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玉露:名字出处于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暄妍:名字出处于林逋:《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暄妍释义,天气暖和,景色明媚,表示美好亮丽。 相宜:名字出处于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相宜释义,适合女孩子,温婉宜人。 晴方:名字出处于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晴方释义:晴朗美好。 时同:名字出处于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似乎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海棠:名字出处于李清照《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徵羽 出自中国古乐的五个乐音:宫商角徵羽 樽月 出自李白《将进酒》 潇湘 出自秦少游《踏莎行》 夕相待 出自李贺《苏小小墓》 苏世 出自屈原《橘颂》 桃夭 出自《诗经》 锦瑟 出自李商隐《锦瑟》 暖烟 出自李商隐《锦瑟》 流景 出自张先《天仙子》 花弄影 出自张先《天仙子》 雨潺 出自李煜《浪淘沙》 轩窗 出自苏轼《江城子》 花零 出自张养浩《殿前欢》 蒲荷 出自《诗经·陈风》 夕照 出自赵善庆《山坡羊·燕子》 疏狂 出自柳永《蝶恋花》 浅斟 出自柳永《鹤冲天》 桐阴 出自苏轼《贺新凉》 风竹 出自苏轼《贺新凉》 弦歌 出自晏几道《蝶恋花》 秦筝 出自晏几道《帝王莲花》 缓弦 出自晏几道《蝶恋花》 月暮 出自欧阳修《蝶恋花》 晚照 出自宋祁《玉楼春》 花间 出自宋祁《玉楼春》 初静 出自张先《天仙子》 云淡 出自孟浩然 音尘 出自李白《忆秦娥》 陵阙 出自李白《忆秦娥》 天流 出自哪个人突然忘记了,,但是词的名字是《喜迁莺》 云霏 出自《楚辞·九章·涉江》 承宇 出自《楚辞·九章·涉江》 昭彰 这个是出自昭明太子萧统评价陶渊明的几句话里的 向晚 出自李倾《送魏万之京》 烟景 出自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修竹 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溯流光 出自苏轼《前赤壁赋》 天伦 出自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季俊 出自同上 咏歌 出自同上 天涯 出自苏轼《临江仙》。。阿哈哈,,超喜欢苏轼和李白~~~ 千秋 出自卢釉《江楼吹笛煮酒大醉中作》 醉景 出自李白: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景月轻王侯。拉拉~咱家李白太潇洒了~ 沧浪 出自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忽。。。有好多李白的。。请提问的亲理解me激动的心情~ 当歌 出自李白《把酒对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如翚 出自《诗经·小雅·斯干》。那个,翚字是展翅疾飞的意思 江冉 出自杜甫《狂夫》 清兮 出自《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遥岚 出自李贺《南苑十三首》 2.【5首唐诗,5首宋词,并从内容特色.人物形象等方面赏析】1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赏析二】 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 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 3.唐诗如山,宋词如水作文800字人生如歌,美丽甜蜜,悦耳动听;人生如诗,意味深长,表达真挚;人生如画,绚丽多彩,美不胜收。而我说,人生如水,奋斗不息,澎湃豪迈。 古人云: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然而也只有水能够百折不挠地滴千万滴,最后穿破巨石。这说明日积月累的重要性,以及百折不挠,始终如一的奋斗态度。人生如这水一样,应该艰苦奋斗,百折不挠。 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说明我们应该不断运动,拼搏,才能进步。然而,从另一面来说,这足以说明水的不懈坚持,努力,毫不放弃。人生如这水一样,应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才能成功。 河水顺着沿岸不断向前流淌,永不停止并且推动碎石,树叶向前走。反映了水的可贵精神:乐于助人奋斗不息。人生应具有这种博**怀:自强不息,帮助别人。 水能冲刷污垢,不仅自己清澈透明,同时无私地洗去别人的污秽,使别人也白净靓丽。人生如同水一样,应怀有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水在向前流动,遇到阻碍时,会积极调整 4.如何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先读《三国》,可以增加气势 再读《红楼》,可以增加文学修养,以及男女情事 每天读《唐诗宋词》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读书就是学习,学习是需要积累的,不是读了几本名著,看了几部古书就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的,最关键的是坚持,是积累,是持之以恒。 只有做到了这几点,那么无论是什么书,都能够提高你的文化底蕴,(不健康的书除外),要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不一定非要研究古书,你可以看看名人传记,比如《永不言败》,或者其他的一些比如林肯的传记或者是一些其它的书,你要学习,你就要知道自己到底要学些什么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自己提升某方面的才能,而不是为了炫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