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地图微盘

1.《同一首诗》

作者:孙涛

本套书(6本)是继《唐诗地图》之后,南方日报出版社向读者力推的一套快意诗词、开心阅读的时尚读本。年轻作者孙涛历时15载心水写就。他让诗词回归自身,还原被失败的语文教育扭曲了的诗词本身丰富的趣味。万千首诗词,融会于心,行于笔下,时而娓娓道来,时而侃侃而谈,不光品味诗词、月旦人物,而且纵横古今、上天入地,穿插了大量历史知识、文化典故、趣闻逸事乃至当红段子。

一为谁风露立中宵

二 美人如玉剑如虹

三 升沉不过一秋风

四 不携名妓即名僧

五 一钩新月天如水

六 各领风骚数百年

2.蒙古人在地图的位置,衣服的样子,生活习惯,吃什么东西,用什么生

蒙古族的传统的民族服装是蒙古袍,镶边,右衽,用蓝、绿、黄等色绸子做腰带。

男式身量肥大,下面开启较小,或不开启;女式一般不开启,多用蓝、绿、黑等色面料制成。喇嘛穿红、黄色的袍子。

男子喜戴宽边礼帽,妇女喜戴金银饰品,男女都爱穿皮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蒙古族的衣著随时兴而择,依时令而易,但每逢节日及重要场合,他们仍穿最喜爱的民族服装--蒙古袍。

牧区蒙古族的主食是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奶制品主要有酸奶、乳酪、奶干、奶皮子、酥油等。

牛羊肉一般用清水煮食,夏天的肉如果吃不完,就割成肉条,挂在阴凉通风处晾成肉干。面食有烤饼、油炸食品和面条等。

农区和城镇蒙古族居民由于同其他民族杂居,饮食受其影响而大同小异,逢年过节喜欢吃饺子。 蒙古族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茶分清茶、奶茶,以奶茶为主。

蒙古族男子有饮酒的习惯,牧区则主要喝奶酒和马奶酒。 牧区的蒙古族仍延旧习,冬日山涧阳坡以避风雪,称为"冬窝子";夏转山阴或草原临高处,称为"夏窝子"。

为搬迁方便,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包和哈萨克族的毡房略有不同,用来支撑包顶的木棍两端都是直的,顶矮而圆,包顶与围墙的接合部棱角分明。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牧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蒙古族牧民的居住条件逐步向定居、半定居变化,边远的牧区也亮起了电灯,牧民可以坐在家里收看电视。 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通现。〕草原诗三首 (一) 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

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 (二) 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

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 (三) 斜阳无睹看斜阳,山包林荫俱染黄。

莫道老牛归去饱,牧人炉下正生香。 附塞北草原诗出语真实惹众嫌,一身乌色更招谗。

预知福祸殷勤报,反被智愚颠倒冤。 衔肉唱歌留笑柄,投石喝水作佳传。

抑扬褒贬由他去,依旧枝头畅所言。 谢谢。

3.谁有儿童古诗词打包下载

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8、《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9、《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0、《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