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百岁古诗词

1.百岁生辰的古诗词

古·祝寿诗(今韵) 老骥应当早伏枥,却将儿女作嫁衣。 人人都说夕阳好,户户皆围古树栖。 可叹年衰无力气,未怜汗湿少休息。 我今惭愧不亲至,心语权当贺寿诗。 贺寿联 一圣诞辰,在今日合家再庆二圣,同三代谢养育者恩 七十古稀,更何况人生难得九十,有一老是子孙之福 祝寿诗(藏头我祝寿比南山) 我借杯酒长精神 祝起高堂富贵人 寿筵略尽反哺意 比后更谢养育恩 南海若知德如此 山水不老春长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壮士暮年,雄心不以。 先想天下,后想国家。 一代天骄,寿比南山 南山瘦松栖云鹤, 东篱疏桐落凤凰, 西川潜蛟飞紫气, 北斗流光降瑞祥。 麒麟驮来人参果, 彭祖又献开泰羊, 王母蟠桃称上品, 老聃争夸仙丹强。 自古唯有仁者寿, 从来都是忠厚长, 勤俭始能传家远, 恩泽子孙福满堂。

提问者采纳

高天一冥鸿,肯随乌鸟问雌雄!纷纷

容卿辈,碌碌何须笑乃公。赤

应空冀北,白头豕自愧辽东。郊原无限停车思,落日披襟得远风。

参考资料:

2.描写孩子过百岁的诗词有哪些

1. 长寿乐·南昌生日

宋代:李清照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2. 长寿乐·繁红嫩翠

宋代:柳永

繁红嫩翠。艳阳景,妆点神州明媚。是处楼台,朱门院落,弦管新声腾沸。恣游人、无限驰骤,娇马车如水。竞寻芳选胜,归来向晚,起通衢近远,香尘细细。

太平世。少年时,忍把韶光轻弃。况有红妆,楚腰越艳,一笑千金何啻。向尊前、舞袖飘雪,歌响行云止。愿长绳、且把飞乌系。任好从容痛饮,谁能惜醉。

3. 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宋代: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4. 鹤冲天(溧水长寿乡作)

宋代:周邦彦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5. 清平乐

宋代:晏几道

双纹彩袖。笑捧金船酒。娇妙如花轻似柳。勤客千春长寿。

艳歌更倚疏弦。有情须醉尊前。恰是可怜时候,玉娇今夜初圆。

3.贺百岁生日的古诗

1、《赋得百岁宣花为某母寿》年代: 明 作者: 徐渭

二十年前转眼事,忆共郎君醉城市。阿母烹鸡续夜筵,夜深烛短天如水。

我母当时亦不嗔,郎君过我亦主人。两家酣醉无日夜,坛愁瓮怨杯生菌。

只今白首二十载,我母不在尔母在。八十重逢生日来,双扉况复门庭改。

我今破网未番然,两翅犹在弹丸边。郎君长寄书一纸,阿母多应赞一言。

上寿谁人姓张者,图里萱花长不谢。阿母但办好齿牙,百岁筵前嚼甘蔗。

2、《拜罗氏百岁母之明日主人举酒客张千载心赋诗》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翠微三岛近,画阁五云横。春水鸥声滑,夕阳鸦背明。

尊前持一笑,花下卧馀酲。曾见瑶池母,不为虚此生。

3、《木兰花/玉楼春》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小春良月。尧砌蓂开三数叶。瑞启三躔。此夕人间诞女仙。

寿期百岁。今日欢娱初庆晬。喜事重重。亦有嘉祥应梦熊。

4.祝爷爷奶奶长命百岁的诗句有哪些

1.此日萱诞登七秩

他年阆苑祝期颐

2.年过七旬称健妇

筹添三十事期颐

3.记八千为一春萱草千年绿

再三十便百岁桃花万树红

4.七旬菊香秋后献

五云花洁日边来

5.月满桂花延七裹

庭留萱草茂千秋

6.彩衣争舞祥光霭

喜筵七旬乐事多

7.寿衍七旬辉宝婺

堂升四代乐春风

8.鹤筹添算尊慈寿

见酒称觥祝古稀

9.国中从此推鹤杖

地上于今有凤毛

10.金桂生辉老益健

萱草长春庆古稀

5.用古文一至一百岁怎么说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古文并加以承传。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巍=柚赣啄辍T谡饫铮?白堋本褪蔷勐J?岬囊馑肌W芙侵?唬ㄓ啄昃拖嗍兜暮门笥眩?W芙鞘前司潘曛潦??乃甑纳倌?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

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6.贺百岁生日的古诗

1、《赋得百岁宣花为某母寿》年代: 明 作者: 徐渭二十年前转眼事,忆共郎君醉城市。

阿母烹鸡续夜筵,夜深烛短天如水。我母当时亦不嗔,郎君过我亦主人。

两家酣醉无日夜,坛愁瓮怨杯生菌。只今白首二十载,我母不在尔母在。

八十重逢生日来,双扉况复门庭改。我今破网未番然,两翅犹在弹丸边。

郎君长寄书一纸,阿母多应赞一言。上寿谁人姓张者,图里萱花长不谢。

阿母但办好齿牙,百岁筵前嚼甘蔗。2、《拜罗氏百岁母之明日主人举酒客张千载心赋诗》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翠微三岛近,画阁五云横。

春水鸥声滑,夕阳鸦背明。尊前持一笑,花下卧馀酲。

曾见瑶池母,不为虚此生。3、《木兰花/玉楼春》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小春良月。

尧砌蓂开三数叶。瑞启三躔。

此夕人间诞女仙。寿期百岁。

今日欢娱初庆晬。喜事重重。

亦有嘉祥应梦熊。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