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桂林景色的诗句有哪些桂林山水甲天下、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怀, 此时此身何处来?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梦境呵,是仙境? 此时身在独秀峰! 心是醉呵,还是醒? 水迎山接入画屏!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招手相问老人山, 云罩江山几万年? ——伏波山下还珠洞, 室珠久等叩门声…… 鸡笼山一唱屏风开, 绿水白帆红旗来!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请看穿山明镜里—— 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桂林山水入襟, 此景此情战士的心—— 江山多娇人多情, 使我白发永不生! 对此江山人自豪, 使我青春永不老! 七星岩去赴神仙会, 招呼刘三姐呵打从天上回…… 人间天上大路开, 要唱新歌随我来! 三姐的山歌十万八千箩, 战士呵,指点江山唱祖国…… 红旗万梭织锦绣, 海北天南一望收! 塞外的风沙呵黄河的浪, 春光万里到故乡。 红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 望不尽:千姿万态“独秀峰”! ——意满怀呵,情满胸, 恰似漓江春水浓! 呵!汗雨挥洒彩笔画: 桂林山水——满天下!…… 1959年7月,旧稿 1961年8月,整理 (选自《贺敬之诗选》,山乐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两江四湖、黑山苗蒲、会仙岩,古时候还有清秀山、雉山、辰山、屏风山、中隐山、琴潭山、净瓶山和訾洲。宝积山因两江四湖 2.关于桂林两江四湖的作文桂林“两江四湖”,即指漓江、桃花江、木龙湖(含铁佛塘)、桂湖、榕湖、杉湖,其环城水系全长7.33公里,水面面积38.59万平方米。该工程最早形成于北宋年间(960-1127年),当时榕湖、杉湖、桂湖上舟楫纵横,游人如织,兴盛一时。由于年代久远,一些湖塘已经填没。 为了再现当年桂林“水城”的繁荣景象,并恢复桂林宋代水上游的城市游览模式,桂林“两江四湖”工程的构想,最早是桂林市政府于1998年9月18日提出来的。经过建设者们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桂林“两江四湖”于2002年6月2日上午实现了通航。南宋著名 诗词家刘克庄咏叹桂林“千山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梦想,从此成为现实。 “两江四湖”工程建设的环城水系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由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与漓江相沟通而构成的一环水系;二是桃花江与四个内湖相构通而构成的二环水系;三是恢复朝宗渠,沟通小东江、訾洲河而构成的三环水系。 现在一环水系工程已经竣工,此水系由南至北分为三个景区:(一)以体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山水城市的空间特征为特色的榕杉湖景区;(二)以山水自然风貌为特色的桂湖景区;(三)以木龙古渡、古城墙为主景,宝积山、叠彩山等为背景的体现城市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木龙湖景区。 除了把“两江四湖”贯通,让游船进入市区水域,形成独特的市区水上游乐外,还要在沿江、沿湖建富有特色的桥梁,形成新的景观。对三个景区进行园林绿化,并配以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建成名树、名花、名草、名亭、名人雕塑博览园和桂林山水诗廊,提高“两江四湖”的旅游品位。 游客可以从象鼻山乘船逆漓江而上,至叠彩山的木龙古渡处,船只经升船机而进入木龙湖,继而西行进入桂湖,从桂湖南折,进入榕湖、杉湖。船只经春天湖船闸进入桃花江,顺流而下回到象鼻山起点。船行路线也可逆行。 3.关于桂林两江四湖的作文桂林“两江四湖”,即指漓江、桃花江、木龙湖(含铁佛塘)、桂湖、榕湖、杉湖,其环城水系全长7.33公里,水面面积38.59万平方米。 该工程最早形成于北宋年间(960-1127年),当时榕湖、杉湖、桂湖上舟楫纵横,游人如织,兴盛一时。由于年代久远,一些湖塘已经填没。 为了再现当年桂林“水城”的繁荣景象,并恢复桂林宋代水上游的城市游览模式,桂林“两江四湖”工程的构想,最早是桂林市政府于1998年9月18日提出来的。经过建设者们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桂林“两江四湖”于2002年6月2日上午实现了通航。 南宋著名 诗词家刘克庄咏叹桂林“千山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梦想,从此成为现实。 “两江四湖”工程建设的环城水系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由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与漓江相沟通而构成的一环水系;二是桃花江与四个内湖相构通而构成的二环水系;三是恢复朝宗渠,沟通小东江、訾洲河而构成的三环水系。 现在一环水系工程已经竣工,此水系由南至北分为三个景区:(一)以体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山水城市的空间特征为特色的榕杉湖景区;(二)以山水自然风貌为特色的桂湖景区;(三)以木龙古渡、古城墙为主景,宝积山、叠彩山等为背景的体现城市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木龙湖景区。 除了把“两江四湖”贯通,让游船进入市区水域,形成独特的市区水上游乐外,还要在沿江、沿湖建富有特色的桥梁,形成新的景观。 对三个景区进行园林绿化,并配以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建成名树、名花、名草、名亭、名人雕塑博览园和桂林山水诗廊,提高“两江四湖”的旅游品位。 游客可以从象鼻山乘船逆漓江而上,至叠彩山的木龙古渡处,船只经升船机而进入木龙湖,继而西行进入桂湖,从桂湖南折,进入榕湖、杉湖。 船只经春天湖船闸进入桃花江,顺流而下回到象鼻山起点。船行路线也可逆行。 4.描写桂林山水的诗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 1、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 2、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3、不愿做神仙,愿做桂林人。 4、峰倒碧波盈,漓江暮霭青。兴坪山似画,阳朔水如晶。玉璧江心映,船歌岸柳听。金秋渔火夜,百里尽蝉鸣。 5、标心之梵宇,运想入仙洲。婴痼乖同好,沈情阻若抽。叶落乍难聚,情离不可收。何日乘杯至,详观演法流。 6、渡远千峰外,轻舟八桂临。象山浮水月,芦笛逸清音。九马丹青画,一江烟雨琴。秋风邀夜月,夜月作诗吟。 7、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朱楼云似盖,丹桂雪如花。水岸衔阶转,风条出柳斜。轻舆临太液,湛露酌流霞。 8、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何事东堂树,年年待一枝。 9、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10、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5.关于桂林两江四湖的作文桂林“两江四湖”,即指漓江、桃花江、木龙湖(含铁佛塘)、桂湖、榕湖、杉湖,其环城水系全长7.33公里,水面面积38.59万平方米。 该工程最早形成于北宋年间(960-1127年),当时榕湖、杉湖、桂湖上舟楫纵横,游人如织,兴盛一时。由于年代久远,一些湖塘已经填没。 为了再现当年桂林“水城”的繁荣景象,并恢复桂林宋代水上游的城市游览模式,桂林“两江四湖”工程的构想,最早是桂林市政府于1998年9月18日提出来的。经过建设者们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桂林“两江四湖”于2002年6月2日上午实现了通航。 南宋著名 诗词家刘克庄咏叹桂林“千山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梦想,从此成为现实。 “两江四湖”工程建设的环城水系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由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与漓江相沟通而构成的一环水系;二是桃花江与四个内湖相构通而构成的二环水系;三是恢复朝宗渠,沟通小东江、訾洲河而构成的三环水系。 现在一环水系工程已经竣工,此水系由南至北分为三个景区:(一)以体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山水城市的空间特征为特色的榕杉湖景区;(二)以山水自然风貌为特色的桂湖景区;(三)以木龙古渡、古城墙为主景,宝积山、叠彩山等为背景的体现城市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木龙湖景区。 除了把“两江四湖”贯通,让游船进入市区水域,形成独特的市区水上游乐外,还要在沿江、沿湖建富有特色的桥梁,形成新的景观。 对三个景区进行园林绿化,并配以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建成名树、名花、名草、名亭、名人雕塑博览园和桂林山水诗廊,提高“两江四湖”的旅游品位。 游客可以从象鼻山乘船逆漓江而上,至叠彩山的木龙古渡处,船只经升船机而进入木龙湖,继而西行进入桂湖,从桂湖南折,进入榕湖、杉湖。 船只经春天湖船闸进入桃花江,顺流而下回到象鼻山起点。船行路线也可逆行。 6.【游两江四湖作文】我和爸爸在桂林欣赏了许多景点,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晚上游桂林的两江四湖了。 想知道两江四湖是什么样的吗?下面我就来满足你们的好奇心吧。两江四湖,顾名思义,两江是指漓江和桃花江,四湖是指榕湖、杉湖、桂湖和木龙湖所组成的两江四湖。 先说说两江四湖吧,两江四湖的水清澈透明,看不出一点杂质。两江四湖中的桥,那是一个比一个漂亮啊。 我最喜欢的桥是玻璃桥,是因为它晶莹剔透的颜色吸引着我。现在来说说两江四湖旁边的风景吧。 两江四湖周围的山,简直就跟我们学的第一课,《桂林山水》中描写山一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些山都是有名字的,比如:象山、伏波山、叠彩山、尧山、宝积山、老人山等等。 我最喜欢老人山,是因为它独特的外形令我喜欢它的。老人山本来就很像老人,这没什么稀奇,但是在加上由瀑布制成天然的小胡子,才让我喜欢它的。 其实两江四湖还有许多的风景呢。想看吗,快去桂林的两江四湖吧。 7.桂林两江四湖位于桂林城中央,是一个水体相连的连心湖.她以阳桥为界,东为杉湖,西名榕湖,因湖岸生长的榕树,杉树而得名。唐宋时期为,为人工开掘的城南护城河,称为南阳江。元代称为鉴湖,明代城池扩建,成为内湖。 自清代始,富绅名士纷纷于湖岸边结庐而居,文人墨客于湖畔吟诗作赋,一时间成为桂林文化活动的中心。先后建有唐景崧的五美堂别墅。王鹏运的祖居西园,李宗仁官邸,白崇禧的桂庐,马君武的故居。如今大多故居已了无踪迹,仅余存李宗仁官邸和桂庐。 北斗桥 位于榕湖,东连湖心岛,西连古南门,桥形布局走向按北斗星分布,故名北斗桥。桥面栏杆全部用房山高级汉白玉打制,是广西目前最长的汉白玉桥。整座桥桥形美观工艺精致,晶莹剔透。 桂林榕湖榕溪桥 榕溪桥位于榕湖北路,在丽泽湖与榕湖相交处。桥型仿我国著名石拱桥赵州桥的桥型,桥身简洁明丽,内涵深厚、韵味无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桥长26米,宽8米。 湖心岛 位于榕湖湖心,岛中小溪将湖心岛分为两岛,临水采用叠石生态驳岸,岛中新建目前广西最大的汉白玉龙船舫及湖心亭子迦廊、小飞虹、小亭。并配置高达五点六米由整块花岗石打制而成的月门及诸多观景石。岛上四时风景如画,宛如仙山琼阁。 湖心亭 在榕湖的湖心岛上, 原建于40年代, 1979年两次重建, 现为一组设计新颖的仿古临水亭廊, 由大小两亭及连廊组成。大亭8角、重檐、凌驾水中; 小亭4角, 单檐尖顶, 坐落岸上, 以直角形(L)曲廊与大亭相连, 总面积120平方米。湖岸有九曲桥衔湖心岛, 掩映于湖光翠柳之间, 与亭廊构成整体, 显出平稳中求变化, 临水而有飞动感。 古南门 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榕湖北岸。又名榕树门。据载为唐代名将李靖于武德四年(621)平定岭南后, 在桂林筑置城守新建, 是桂林"唐城"的南大门, 距今正1300多年。 桂林黄庭坚系舟处 在榕湖北岸, 古南门前, 榕荫亭侧。崇宁二年(1103)北宋大诗人黄庭坚被谪宜州, 崇宁三年(1104)经桂林, 遍览名山, 泊舟此岸。他写的《到桂州》云"桂岭环城如雁荡, 平地苍玉忽 峨; 李成不在郭熙死, 奈此百嶂千峰何", 融进个人的不幸遭遇, 也表达了对桂林山山水水的深厚情意。南宋理学家张知静江府时, 在系舟处建榕溪阁, 以志怀念。阁久废, 1955年在旧址建榕荫亭, 其后又立碑其侧, 题为"黄庭坚系舟处"。 桂林山水诗碑 桂林素有摩崖石刻甲天下之称。榕杉湖两岸,精选桂林历代山水诗文篇三十七篇,请桂林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写,摩刻于自然山石上。其中立于古南门前的《阳塘记》一碑,重达13吨,高4余米,宽3米,明代广东传奇诗人邝露撰文,桂林著名书法家秦裔工书写,著名篆刻工匠李健生上石,堪称一绝。 桂林榕湖古榕双桥 桥型采用中国著名桥梁-圆明圆天宝坞桥型,设计为人行并列双桥。此桥设计采用波形桥梁,线型优美舒畅,与周围优美的湖光山色相得益彰。桥长30米,单桥宽4米。 芙蓉亭 在榕湖南路西段, 榕湖西南岸边。清代著名桂林画家罗辰曾在此建"芙蓉池馆"。1955年建亭, 因名芙蓉, 亦称葵花亭。1988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 6柱、6角、单檐、琉璃瓦、攒尖顶亭, 高7米, 长宽各5.45米, 面积29.7平方米。亭中有石桌凳, 柱间有石栏杆, 亭周树茂荫浓, 秀色可餐。 千年古榕树 在榕湖北路西段古南门前,为小叶榕,高18.6米,冠幅直径32米。南宋文学家刘克庄(1187-1269)《榕溪阁》:"榕声竹影一溪风,迁客曾来系短篷;我与竹君俱晚出,两榕犹及识涪翁。"涪翁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号,他游桂林时曾系舟树下,证实这棵大树是宋代榕溪阁前两棵榕树中的幸存者,树龄在800年以上。今仍枝叶婆娑,浓荫蔽日,成为朝夕与游人共处的桂林八景中的"榕城古荫"。另一株古榕,附古南门而生,早已不存,但城门、城楼,至今仍称榕树门、榕树楼。 朝霞亭 在榕湖东侧, 湖滨饭店前, 簇拥于小叶樟, 夹竹桃与翠竹间的一个260多平方米的小岛上。高7米, 长宽各4.45米, 面积19.8平方米, 为6柱、6角、单檐、攒尖顶小亭,3面有石栏桌凳,北面有曲桥通达,是喧闹市区中难得的安宁憩息地。每当日出,霞光满亭,激人奋进,妩媚可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