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围棋的诗句传统文化教育

1.我最喜欢的传统文化

我最喜欢的传统文化--------围棋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许多灿烂的传统文化,在这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围棋。

围棋据说有5000多年的历史,传说是上古时代的尧帝发明的。尧为了教育他调皮捣蛋的儿子---丹朱,发明了围棋。

围棋棋具包括棋盘和棋子,棋盘上有纵横各19条线,共361各交叉点,棋子要下在交叉点上。棋子分黑子和白子。

比赛时,要先猜先,猜到先手的,执黑先行,白方后下。判断胜负要看谁围得空(目数)多,因为黑棋先下,黑棋要贴给白棋7目半。

黑棋要围到185目才赢,白棋围到177就赢了。围棋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儿童学围棋可以改善儿童的注意力,提高智商。

前几年,西方国家举行了人和电脑的国际象棋比赛,结果人输了。但是人和电脑的围棋比赛,即使最先进的电脑,也下不过人。

一黑一白,看似简单,但其中的变化无穷,古人说:千古无同局,这正是围棋的魅力所在,所以几千年来,围棋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2000多年前,围棋就传到了日本;近几十年,围棋又在韩国兴盛起来。

目前,中国的古力常昊,韩国的李昌镐李世石,是围棋界顶尖高手。中日韩三国,每年多要举行很多围棋比赛,给人们奉献了很多精彩的对局。

我学围棋已经2年多了,现在是少儿业余二段。学棋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与欢乐。

每天都要做围棋死活题,还要熟记数不清的定式布局。但经过努力,比赛中,我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特别有很多岁数比我大很多的对手,我心里充满这时了骄傲和自豪。

围棋带给我了自信心和不怕输的性格,我爱围棋。

2.请简介一下围棋与中国文化,谢谢

围棋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哲理智慧与思辨意识的结晶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它包含了我中华厚实且独具韵味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围棋文化是中国思维形式甚至是中国人形象的代表与缩影所以说围棋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现象。

围棋的圆形棋子和方形棋盘象征着“天圆地方”棋盘上的361个交叉点象征华夏农历361天棋盘分为4部分代表四季每一部分的90个交叉点又代表每一个季度3个月的90天棋盘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则表示阴阳。甚至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高级的境界不提倡斩尽杀绝擒贼擒王。

从表面上看围棋的棋盘格子死板缺乏生机和变化。然而棋子除了以黑白分清敌我外也不论分工不知性能可当如此的棋落在如此的盘子上就突然神奇地活起来从少到多自简到繁招招式式都于平静中在谋在杀一着能使通盘皆活亦使满盘皆输变幻莫测对弈双方进行的是一场无声的战斗争。更吸引人的是围棋中阴阳谋略的结合这正是典型的中国文化。同时也有人说围棋和中国人超脱老辣的形象相像。

其实在围棋中还体现了一种和谐理念围棋落子的目的远非杀伤对方其实从某种程度上看围棋本质是一项和平运动越是高手就越不以咄咄逼人的不断吃杀为目的而是在双方整个过程的斗志力中不断占主动与先机并在对这种优势状态的保持与维护中扩大自己压缩对方。所以说围棋 的最高境界不是冲突而是我们正在社会道德层面上强调的和谐。围棋的存在至少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过并且至今仍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

还有中国的哲学思维强调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的表现与内涵并承认其关联性重视事物之间的渗透和转化而对于各个部分的仔细考察则置于次之。这正是围棋不能孤立和单一地考虑一块地盘的得失必须从全盘局势和趋向的高度和广度去考虑各块棋的关联以及他们之间蕴含的转变来影响整个棋局的可能。围棋的思想光芒还有很多诸如谦虚礼让、尊师敬长、虚怀若谷。它处处流露着中华文明独特的思想魅力堪称中华文化的瑰丽奇葩。这些都是有利于社会的和谐有序也有利于传统道德的维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对围棋来说大局观、全局观是首要的必须贯穿始终。围棋的全局观念比任何棋牌都显得重要和明显在竞技过程中既要重视眼前利益更要把握长远利益既要守卫自己的局部利益更要时刻从全局上保证获得最大利益为了自己获得长远的、全局的利益有时要牺牲眼前的、局部的利益。围棋弈棋中常常有通过弃子、转换来扭转危局实现反败为胜。与其他棋牌相比围棋更能培养人全面、历史地看问题培养超前决策能力和长远眼光做到有大局观。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围棋文化与中国经典思维理论体系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奕”中的淡雅风情、豁达有度、理智并存融合了中国军事、哲学、诗词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髓黑白之间纵横之上下棋之人将自己从棋艺中的得到的悟解和内涵融入到行棋思路之中棋盘内外天人合一成为中国棋文化的最大特点之一

3.关于传统文化古诗词关于传统文化的古诗词都有哪些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求一篇与围棋文化有关的论文1000字

围棋作为一种竞技的高雅的智力游戏,又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魅力传播于世界各地,随中华文化的发展,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靠人的智慧不断使其得以发展,在古代只是权贵人家和文人墨客的消遣的娱乐工具,现在却是时尚的大众文化代表。

围棋的最鼎盛时期暂无据可考,但是聂老围棋时代的狂潮席卷全国,刺激了民间业余围棋快速发展,现在的常昊、古力、等等国内顶尖选手出色表现便是聂旋风十年磨剑的影响。

政治、经济、文化总是和民生、社会联系在一起,围棋只是一种狭义的文化,却是所有文化的浓缩,小小的棋盘其实反映着很多无穷的道理。棋盘上演绎着军事、战争的博弈理论,是大局和局部中战略战术思想和行动的高度概括。

现在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之时,很多商业经济的竞争,企业的管理都借鉴中国的军事理论,围棋的《棋经13篇》就是《孙子兵法》规律的智慧。我曾经听说过,现在很多出色的企业家都热爱围棋,并且很多都是高手,他们把对棋理的认识和理解熔入到他们企业的管理和参与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竞争是智慧的较量,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全局的变化,制订决策性的战略规划,在局部发展中采取符合经商法则的战术,在商战中依靠深入的计算分析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围棋又是开发智力的游戏,很多人通过围棋的学习,会悟出很多道理,通过下棋,逻辑思维、判断、选择、取舍、计算等方面无形中就会使自己的智力水平得到提高,特别是现在的孩子通过一些生物本能反应,从兴趣出发培养的话确实是终生受益的一件事。

围棋对个人修为、性格、气质等影响很大,不会下围棋的人就很少有棋士风度,一位围棋老师说过,通过围棋的学习,可以改掉孩子的很多坏毛病,养成许多优良的品质。很多朋友说过,学围棋的孩子没有坏孩子,具有业余5D以上的孩子几乎没有考不上大学的,等等,虽然称不上真理,都很有道理。

每一个围棋爱好者都是一个战略家,不管现在或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围棋陪伴的一生都是很快乐的,一生不接触围棋将是人生一大缺憾。

5.围棋文化与大学生素质论文

一、围棋与文学艺术融为一体 唐朝以来,“琴、棋、书、画”已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衡量风流儒雅的文化艺术修养标准,它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追求、文化构成和文化心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围棋自然成了文 人墨客们在诗、词、歌、赋和小说、绘画中吟咏、描写和借助的题材。最早涉及围棋的是汉乐府歌辞中的《古歌》:“主人前进酒,弹瑟为清商。

投壶对弹棋,博弈并复行。”反映了贵族宴乐 围棋的情况。

之后又有“南皮弦吹罢,终弈日留宾”,“围棋帝台局,系马秦王浦”等诗句。唐宋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

唐朝杜甫的“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策疏帘看弈棋。”白 居易的“兴发饮数杯,闷来棋一局。”

韩愈的“围棋斗黑白,生死随机权。”宋朝范仲淹的“恶劝酒时图共醉,痛赢棋处肯相饶。”

欧阳修的“独收万虑心,于此一秤竞”等优美诗句都是对围棋有感而发。清朝施定庵可称中国古代围棋第一流高手,他的“不向静中参妙理,纵然颖悟也虚浮。”

“参透阴阳知向背,正奇妙用本天机”等诗句,可谓是参悟棋理的至理名言。中国古代 在绘画和小说中也多有反映围棋的内容。

古代名画晋朝顾恺之的《水阁会棋图》、唐朝周舫的《围棋绣女图》、宋朝李公麟的《四皓围棋图》等都是以围棋为主要题材的。历史名著《三国演 义》、《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中都有对围棋的描写,反映了当时围棋在人民大众中流行的情况。

二、围棋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 《周易》相传为周文王所作,是儒家、道家的思想根源。《周易》最根本的哲学道理就是“平衡”。

其“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之说,揭示了天人之两和谐的原则。孔子又将其思想发展为“中庸之道”,“致中和,牙地位焉,万物育焉。”

就是指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最佳的“度”,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中和”是理想的目标,就是“和谐”。达卫“中和”,天地均衡,万物兴旺。

“和谐”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围移 的本质就是“和谐”。

现代围棋大师吴清源先生感悟到“与其i}围棋是竞争和胜负,不如说围棋是和谐。”棋手对弈,每下一子,都要考虑到大小、高低、虚实、缓急,要考虑到攻守、死活,力求使每个子达到最佳最和谐的效果。

如心存贪念,落子又理,必然会使平衡受到破坏,而导致棋局的失败。“和谐相依,方成棋局。”

棋手要做到自我修为、自我和谐。高手之间的胜 负,往往只有1/4子,可见其棋局的完美与和谐。

围棋的胜负不在于将对方赶尽杀绝,而是取决于自身的发展,以获得地盘的多少来决定。围棋棋子是平等的,它没有“将、士、卒”等级之分;围棋棋子是自由的,它可以下在任何地方,去发挥最大跳效率。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人本精神”和“仁爱藻神”,天人合一,宇宙和谐。围棋规则规定,为了消除开局黑子 先行获利所造成的不平衡,在棋局结束后,由黑子贴3干子后,双方再计算胜负。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利益的“牛和”,使比赛的结果更加公平合理。 三、围棋哲理与人生 棋如人生,人生如棋,有多少人生哲理尽在棋局中。

少年时期如同布局,育精神、学知识、长身体,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青壮年时期酷似中盘,在错综复杂的社会里,为生存拼捐 立业;老年时期犹如收官,保持晚节,去收获、享受美好的人生结局。围棋“千古无同局”,不也是寓意着人生的千姿百态和奥秘吗?有“气”活,无“气”死,是围棋判断死活的唯一标准。

“气'是万物生长之源,是人类生存之本,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 围棋与机遇。

棋局是和谐的,棋手获胜就要果断抓住不衣谐的、稍纵即逝的时机。人的一生有很多机遇,但如何发现初遇、把握机遇却是关键所在。

首先人对自己要有正确的定位, 其次要对事物的性质、周围环境、力量对比等各种影响因素彬一个全面的、深思熟虑的分析,一旦机遇出现,果断出手。机遇的出现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当你的知识、能力达到一定层 次时,你的周围就会有很多的机会由你选择。机遇也是可以包造的。

当你为人生确立一个目标,并为之持之以恒的努力后,成功的机会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围棋广博、玄妙、深奥的内 涵对培养、锻炼人的分析能力、认识能力和驾驭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围棋的创新与放弃。追求、创新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

围棋为我们提供了施展天性的环境。棋盘好似无边无垠的宇宙,又好似恢弘广裹的战场,你的思维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思 想可以大胆实践,你可以不断开拓、创新。

实践,失败,创新,再失败,直至成功。围棋还教人们学会“放弃”。

《棋经十三篇·合战篇》道“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势。”对局中棋手常常放弃已陷人被动的子,而去别的地方获取更大的利益。

放弃是痛苦的,但“弃”与“得”又是辨证的,“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有弃才有得。围棋的一些规律和原理与现实社会实践有着惊人的相似,但人生的创新和放弃更加艰难,也更有价值。

四、围棋文化与提高全民族素质 (一)围棋文化与爱国主义 几千年的文明史证实:围棋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兴衰休戚与共,与中华。

6.关于传统文化古诗词关于传统文化的古诗词都有哪些,谁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

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

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

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

春山眉黛低。

琵琶行

白居易

琴歌

作者:李颀

类别:七言古诗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绘画方面的

墨梅•王冕(元)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端。

已惊颜索莫,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愿君浑忘却,时展图画看

----薛媛,《写真寄外》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林良画两角鹰歌

李梦阳(明)

百余年来画禽鸟,后有吕纪前边昭。

二子工似不工意,吮笔决眦分毫毛。

林良写鸟只用墨,开缣半扫风云黑。

水禽陆禽各臻妙,挂出满堂皆动色。

空山古林江怒涛,两鹰突出霜崖高。

整骨刷羽意势动,四壁六月生秋。

一鹰下视睛不转,已知两眼无秋毫。

一鹰掉头复欲下,渐觉振翮风萧萧。

匹绡虽惨淡,杀气不可灭。

戴角森森爪拳铁,迥如愁胡眦欲裂。

朔风吹沙秋草黄,安得臂尔骑驷驖!

草间妖鸟尽击死,万里晴空洒毛血。

我闻宋徽宗,亦善貌此鹰,

后来失天子,饿死五国城。

乃知写画小人艺,工意工似皆虚名。

校猎驰骋亦末事,外作禽荒古有经。

今王恭默罢游宴,讲经日御文华殿。

南海西湖驰道荒,猎师虞长皆贫贱。

吕纪白首金炉边,日暮还家无酒钱。

从来上智不贵物,淫巧岂敢陈王前。

良乎,良乎,宁使尔画不直钱,

无令后世好画兼好畋。

其它的方面,茶艺,棋艺等。

棋声

作者:【黄庚】

何处仙翁爱手谈。时闻剥啄竹林间。

一枰子玉敲云碎,几度午窗惊梦残。

缓着应知心路远,急围不放耳根闲。

烂柯人去收残局。寂寂认亭石几寒。

汲江煎茶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作品】: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1]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2]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3]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