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天的图画秋天的图画 设计理念: 《秋天的图画》是一组以“秋天”为主题的新选编课文,图文并茂,语句短小凝练,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而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更为主要的是在赞美创造这一美景的劳动人民。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贴画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读这样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朗读展示自己的感情。 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后,我以“使秋天这么美丽的神奇画家是谁吗?”这么一个问句,使孩子的感情从欣赏秋天的美景转为寻找创造这一美景的人们。并且以“梨树、苹果树、高粱、稻海会对他们说些什么?”为句式,加深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感情。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秋天丰收的景象和人们丰收后的喜悦,体会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愿意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难点: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这是重点句,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比喻句的形式,并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秋天诗歌丰收的季节,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贴画 音乐磁带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是吗!秋天来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 有一位小朋友画了一幅秋天的图画,画得可美啦!小朋友想不想欣赏? 在音乐声中贴上图画。 画上有什么?(用句式)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这幅图画,还把这幅美丽的图画写成一段美美的话,打开课本读给大家听。 2、生自由读 要想读好这段话,首先要把每个字读对,每个句子读通顺,不会念或难念的字,圈出来。 3、交流学习情况 (1)读生字卡 (2)看看这段话共有几句?你觉得哪一句最难。 (3)谁来说说你喜欢哪一句,自己用朗读来展示。 三、研读课文 1、秋天的图画怎么样?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很美? (看看图,再读读课文,边读边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 2、交流讨论,朗读中感悟小朋友对秋天的喜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 (1)屏幕出示。梨树——灯笼 A、你看到了什么?梨树上长满了许多金黄色的梨,远远看去好像许多小灯笼挂在枝头。 B、谁把这美丽的景色读给大家听?指名读,为什么要把“金黄”一词读得特别好?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是不是也想高兴地招呼大家一起来欣赏?在前面加上两句“秋天来啦”在读一读,感觉怎么样? 怎样读更能表达高兴、兴奋的心情? (金黄的梨头像一盏盏灯笼,多么美呀!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屏幕显示:苹果——脸颊 A一个个苹果像什么?多像小朋友的脸蛋呀! 摸摸自己的脸颊,圆圆的、红通通的、笑眯眯的、真是太可爱了! B让我们一起带着微笑,捧起红红的脸颊,读读这句话。 (同桌的小朋友面对面一起读。) (3)屏幕显示:稻海——波浪 A 展现在你眼前的这片稻田怎么样?自由想像。 B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告诉大家吗? 自由读,齐读,边读边用双手做波浪的动作。 (4)屏幕显示:高粱——火把 A火把是什么? B 只有人才会举火把,为什么说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C 你看,秋天到了,高粱挺直了腰杆,展示自己的丰收。 3、用朗读赞美秋天 秋天是金黄的,秋天是火红的,秋天的图画多美呀!能看着图,不看着句子赞美吗?自由练习,可以一边赞美,一边配上优美的动作。 指名背,集体背。 四、秋天这么美丽,难怪小朋友们这么喜欢,你们知道使秋天这么美丽的神气画家是谁吗? 读读书,找一找。 思考:勤劳的人们指的是哪些人? 想象一下,此时,梨树、苹果树、稻海、高粱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梨树( )好象在说:“ 。” 苹果( )好象在说:“ 。” 稻海( )好象在说:“ 。” 高粱( )好象在说:“ 。”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秋天的图画很美,但创造这图画的人更美,让一起来赞美秋天,赞美勤劳的人们吧! (音乐中朗读) 六、结合情景,展开想象 美丽的秋天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勤劳的人们让我们崇敬,南飞的大雁想把这一切告诉南方的人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大雁,你会怎么对南方的人们说呢?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突出了以下三个要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上课伊始,通过帖画的出示,引出给画面配音朗读的任务,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积极性。 2.强化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想像读、评价读、加动作读、齐读、为画面配音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在读中学会读,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3.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注意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形成的设计。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学法探究方面,突出了读文想像的方法指导。 4、通过让学生想象的说、练,让学生学会语言、运用语言。 2.描写秋天古诗的儿童画《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 山》 (宋)杨万里 乌桕平生老染工, 错把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 却倩孤松掩醉客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高楼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长信秋词五首》(唐)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 《秋 夜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 《菊花》(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唐)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立秋》 刘翰 乳鸭啼散玉屏空, 一阵新凉一阵风。 睡起秋生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风辞》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野望》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月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秋词》(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山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关于秋天的画秋天来了,天高云淡,蔚蓝的天空中,大雁成群结队地飞往南方,它们有时排着“一”字形,有时排着“人”字形。 秋天,大部分树叶都渐渐地变黄了,有的已经枯落下来了,唯有枫叶红了起来,火红火红的,为秋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 在秋天里,大部分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花瓣已经落下,而各种各样的菊花却在争奇斗艳,装点了城市,美化了环境。 秋天是庄稼成熟的季节,也是农民伯伯最喜爱的季节。 高粱涨红了脸,苞米咧开了嘴,黄澄澄的玉米粒,象一颗颗金豆子,谷子笑弯了腰,正向我们鞠躬,大豆被风吹得乐出了声…… 秋天真好,我喜爱秋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