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宋词赏析赏析(二)1 卜算子 葛立方(袅袅水芝红)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澹澹烟,几点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2 葛山溪 自述 宋自逊(壶山居士) 壶山居士,未老心先老。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饮酒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 3 临江仙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 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 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 4 减字木兰花 己卯耳春词 苏轼(春牛春杖)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5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2.求十篇唐诗(宋词)鉴赏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星梦压星河。 初唐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与之相对应的另一首唐诗,晚唐诗人唐温如唯一的传世之作《题龙阳县青草湖》,似乎可以作为晚唐诗歌的一个清新点缀。 关于作者,历史上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这首诗就像是他的一幅自画像,读过之后诗人的风貌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诗题中的龙阳县,即今天湖南汉寿。 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试题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为“洞庭”,是因为两水相连相通的缘故。 这是一首极富艺术个性的纪游诗。开首两句,诗人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结合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递出真实的感情:在秋风飒飒、广袤无垠的洞庭湖上,泛起层层白波,让人不由想起白发湘君的形象。 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啼竹成斑,那是够悲切了;而今萧瑟的秋景,也使美丽的湘君一夜白发,洞庭秋色是多么触目惊心。后两句则是对梦的描述,醉酒之后的诗人感觉好像是在银河里荡波,梦境里留下的是无尽的惆怅。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笔调轻灵,无一粘笔,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诗人着意于真情实感的表现,并不拘泥于形貌,因而写来不拘一格,超尘脱俗。 古代写梦的诗歌不少,象这首诗歌写得清新奇丽而又含蓄丰富,无论写景叙梦,诗境之缥缈奇幻,构思之新颖独特,为前人诗作少见。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中一青螺。 历来描写洞庭景色的诗文很多,要写得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是十分不易。 刘禹锡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配以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把洞庭美景再现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尤其是后两句,把君山比喻作“白银盘中一青螺”,是匪夷所思的妙句。 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只表现在设喻的精警上,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这首诗歌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是难以措笔的。 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风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 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的味道,是白诗中的一个特例。 该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它们环环相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 这叫做博喻。此诗中只见喻体而不见喻本,从而为此诗的意境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以“花非花”为调名。 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 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很自然。 南园十三首(其一)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南园十三首》是李贺回乡居住,家中所作。 这是一首描写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把鲜花比喻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日暮就落下了,随着春风飘落满地。一前一后“越女腮”和“嫁”相映照,越发显得有些辛酸。 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作。 陇西行 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使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 一、二句形容“一走马”、“一扬鞭”,“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一般闪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 一个“围”字显示了情形严重,一个“至”字则交待了军书终于及时送达。最后两句,补充交待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 按理,应该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现在是先接到军书,却见满天大雪,望断关山,不见烽火。写到这里,全诗嘎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尽管形势告急,气氛紧张,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自信。 这首诗取材很有特点。 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诗人着眼点不在边关如何被围、军书送达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撷取军史飞马告急的片断去描写。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在艺术构思上显得不落俗套。 霜 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白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读了李商隐这首《霜月》,就会有这样的感受。 这诗是写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清。 3.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的目录唐诗◎初唐虞世南蝉王绩野望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于易水送人在狱咏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杨炯从军行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渡湘江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宋之问度大庾岭渡汉江沈俭期夜宿七盘岭独不见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感遇(其二)登幽州台歌送魏大从军唐诗◎盛唐贺知章咏柳回乡偶书二首沈如筠闺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张敬忠边词张九龄望月怀远感遇王之涣登鹳雀楼凉州词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夏日南亭怀辛大与诸子登岘山岁暮归南山宿建德汀宿桐庐汀寄广陵旧游使归鹿门歌秋登兰山寄张五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访袁拾遗不遇过故人庄渡浙江问舟中人张旭山中留客桃花溪刘奋虚阙题王湾次北同山下崔国辅采莲曲王翰凉州词李颀古意送魏万之京古从军行綦毋潜春泛若耶溪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左掖梨花王昌龄出塞(其一)从军行(其四)从军行(其五)塞下曲(其一)塞下曲(其二)芙蓉楼送辛渐闺怨祖咏望蓟门高适燕歌行并序别董大塞上听吹笛封丘作营州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观猎相思送沈子福归江东鸟鸣涧送元二使安两山居秋暝使至塞上送别秋夜曲鹿柴渭川田家过香积寺送梓州李使君杂诗终南山汉江临泛积雨辋川庄作酬张少府竹里馆青溪李白渡荆门送别客中作蜀道难山中问答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秋浦歌(其十四)秋浦歌(其十五)清平调三首赠汪伦望天门山行路难(其一)夜泊牛渚怀古登金陵凤凰台金陵酒肆留别独坐敬亭山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望庐山瀑布送友人古风(其三)古风(其十九)月下独酌(其一)把酒问月春思长相思(其一)长相思(其二)关山月长干行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早发白帝城静夜思怨情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子夜吴歌(秋歌)玉阶怨夜下征虏亭登锦城散花楼春夜洛城闻笛赠孟浩然夜宿山寺丁都护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战城南崔颢黄鹤楼长十曲二首储光羲钓鱼湾江南曲(其三)岑参逢入京使(其三)碛中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门雩歌送武判官归京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山房春事(其二)春梦寄左省札拾遗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登总持阁皇甫冉春思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宿工昌龄隐居张谓早梅题长安壁主人杜甫望岳兵车行丽人行月夜哀江头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无家别梦李白二首蜀相赠花卿春望赠卫八处士佳人月夜忆舍弟汀畔独步寻花(其六)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绝句(其三)登楼客至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八阵图秋兴(其一)登高登岳阳楼江汉江南逢李龟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旅夜书怀刘方平月夜唐诗◎中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听弹琴送灵澈上人饯别王十一南游重送裴郎中贬占州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贾至春思(其一)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张继枫桥夜泊钱起省试湘灵鼓瑟韩翃寒食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江村即事皎然寻陆鸿渐不遇李端鸣筝闺情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顾况过山农家听角思归于良史春山夜月柳中庸征人怨戴叔伦苏溪亭兰溪棹歌过三间庙韦应物滁州西涧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寄李儋元锡秋夜寄丘员外卢纶送李端塞下曲(其一)塞下曲(其二)塞下曲(其三)李益江南曲夜上受降城闻笛喜见外弟又言别孟郊归信吟登科后游子吟杨巨源城东早春宋词◎沿袭期宋词◎变革期宋词◎过渡期宋词◎中兴期宋词◎衰微期。 4.唐宋词鉴赏的图书目录绪论 一、唐词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 李 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忆秦娥》(箫声咽) 杜甫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孟浩然 《春晓》(春眠不觉晓) 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思乡怀归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二、花间词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更漏子》(玉炉香) 《梦江南》(梳洗罢) 韦 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洛阳城里春光好) 鹿虔戾《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怀古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三、南唐词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李 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虞美入》(春花秋月何时了)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孝悌亲情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四、柳永、张先等词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雨霖铃》(寒蝉凄切)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岁时(秋) 音乐 科举都市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五、晏欧等词 晏 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咏史 登临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六、苏轼词(上) 苏 轼《沁园春》(孤馆灯青)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咏月 中小学已学篇目 七、苏轼词(下)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念奴娇》(大江东去)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贬谪 哲理人生 旷达、闲适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八、苏门词人 黄庭坚《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鹊桥仙》(纤云弄巧) 《踏莎行》(雾失楼台)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岁时 (春、夏)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九、贺铸、周邦彦词 贺 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 《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悼亡荷花 咏柳 咏草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南渡词人 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李纲《苏武令》(塞上风高)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岳 飞《满江红》(怒发)中冠)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刺世讽谕 可参考书目 十一、李清照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永遇乐》(落日熔金) 《声声慢》(寻寻觅觅)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爱情闺怨咏花 李清照作品概述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二、陆游词 陆 游《卜算子》(驿夕卜断桥边) 《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 《钗头凤》(红酥手)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鹊桥仙》(一竿风月)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沈园诗词 忧愤 可参考书目 十三、张孝祥、范成大词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范成大《忆秦娥》(楼阴缺)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山、水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四、辛弃疾词(上)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家国 辛弃作品及其研究综述 十五、辛弃疾词(下) 《念奴娇》(野棠花落)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祝英台近》(宝钗分)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咏节令 田园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六、辛派词人 陈 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刘 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黄机《满江红》(万灶貔貅) 刘克庄《玉楼春》(年年跃马长安市)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友情赠别 可参考书目 十七、姜夔、史达祖词 姜 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踏莎行》(燕燕轻盈)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 《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 史达祖《双双燕》(过春社了)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 5.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的介绍《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超值白金版)》是唐诗与宋词的鉴赏全集,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遴选了历代最负盛名的诗词作品,既有出自大家之手、流传千古的名篇,亦有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唐诗宋词的总体风貌,有助于读者朋友体会作品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 6.求唐诗宋词各30首作业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踏莎行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是,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