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所表达的感情

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晏殊的《破阵子》此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苏轼的《浣溪沙》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辛弃疾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他对当时朝廷的不满,也就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首词的用意在哪儿呢?就是为了讽刺当时的朝廷,所以他说话不那么直率。他讽刺当时南宋朝廷无能,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

参考哈!!!

2.古诗 诗意 表达的情感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3.一到六年级必背古诗词的意思和表达情感要古诗、古诗意思、古诗所表

1 《江南》 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 《咏鹅》 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 《风》 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 《凉州词》 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 《春晓》 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 《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 《出塞》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 《鹿柴》 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yǐng)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 《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7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 《别董大》 高适(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 《绝句》(其三) 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 《绝句》(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7 《枫桥夜泊》 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8 《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9 《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0 《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1 《塞下曲》 卢纶(唐)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jì)逐,大雪满弓刀. 32 《望洞庭》 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3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4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5 《池上》 白居易(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6 《忆江南》 白居易(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7 《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8 《悯农》(其一) 李绅(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有哪些分类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到汉魏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其诗人之众,数量之多,令人赞叹。但情感内容上大致可分为:

1. 思乡念友之绪:如李白的《沙洲城下寄杜甫》:“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诗人寄情于流水,语尽情长,思情绵绵不绝。

2. 怀古伤今之悲:如苏轼的《赤壁怀古》抒发了对古代英雄业绩的向往和自己不能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悲愤心情。

3. 羁旅闺怨之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里诗人将一颗愁心融入那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之中。王昌龄《闺怨》细腻而含蓄描写了宫闺女子幽怨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的情感变化。

4. 怀才报国之愤:如屈原《离骚》、陆游《书愤》等,无不追怀早年的抱负,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慨。

5. 边塞征战之壮:如《诗经·无衣》,其鞺鞑之声,令人热血沸腾。到了唐代,国力强盛,这样格调高亢、情绪激荡的豪迈之作就更多了。如中唐诗人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就是典型的例子,字里行间,气贯长虹。但自宋代开始,国力衰弱,就不再有大唐气象了,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6. 即事抒怀之慨: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抒发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别、思乡、郊游、访友、读书等等,都可能有所触发,感悟人生。如司空曙的《江村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了江村的宁静幽美和主人公的悠闲安适。

7. 隐逸出世之恋:如陆游的《鹊桥仙》(一竿风月)是借“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写渔父生活,籍以抒写远离红尘的隐逸情怀。

8. 吟山咏水之美:如王维的《新晴野望》格调明朗、清新,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9. 描花绘鸟之趣:花鸟虫鱼的背后,有的反映的是作者的爱好,有的却藏着作者的一段经历。大多是托物言志之作,如李商隐的《蝉》,于谦的《石灰吟》等。其所借之物,往往就是作者的理想、志趣、节操的化身。

我们在复习时,如果能从整体上把握以上几大类,在鉴赏时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是故意提的问题啊,,,这不是在百度上可以收缩到。。呵呵幸好我也对这有点兴趣。。呵呵呵

5.解答诗句所要表达的感情

【欲解其诗,必先识其人】

王 融 王融(467—493),字元长,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少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上书齐武帝求自试,迁秘书丞、丹阳丞、中书郎兼主客郎。竟陵王萧子良举为宁朔将军,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因拥立萧子良为帝,事败赐死。善诗文、精声律,曾与沈约、谢朓等共创“永明体”。事迹见《南齐书·王融传》、《南史·王融传》。今存诗八十余首,文五十余篇,原集十卷,后散佚,明人辑有《王宁朔集》。

王融诗歌的主要特点是:构思含蓄而有韵致,写景细腻而清新自然,语言华美而平易流畅,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与谢朓相近似的风格。——

临 髙 台 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髙台。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花飞低不入,鸟散远时来。还看云栋影,含月共徘徊 。

——

其中“花飞低不入,鸟散远时来”一句直译为:低矮处,碎花飘落纷飞,无法进入窗台;高空处,孤鸟挥翼离去,飞到远处,却又飞回来……此笔法细腻、含蓄内敛,有极强的艺术韵味。

王融是“永明体”的诗人之一,而永明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王融其人一生也并无什么大风大浪,他的仕途不像苏轼那么坎坷。所以,与其说有什么思想感情,倒不如讲是职业化的艺术创作,士大夫文人之间的赋诗之举。而面对那高台之旷渺,花飞之意,鸟散复回之景难免有点无奈与自身的嗟叹!也就是说它是通俗地写景……

而“鸟散远来时”,我可以理解为:诗人远来登临高台之时,群鸟振翼而飞。此时则表明鸟有可能一去不回了,而思想情感上原先的那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立刻升华,景不留我,何处留我?衬托出自身的孤寂与深入骨髓的无奈。

从音韵上看,押“ai”韵,而“永明体”特别注重此类,换成“鸟散远来时”则不符体例。

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鸟散远来时”~

【诗词是文学艺术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与了解,其实只要花一点时间在其上,你能找到你自己的答案~这与个人心态有很大关系。呵,楼主您很不错啊!现在古文学方面,却是有点衰退现象了。希望你是真正爱好诗词的朋友,我也不图这50分,毕竟我不常用百度,只是希望古文学可以有更多人喜欢,更多人去钻研,寻找自己的人生之义!最后,谢!】

(咳,竟然看错字了~如果是“选来时”则体现其自由无拘无束。。。不过这样的话,就不如原句了……从字词对仗上分析,“花飞ˉ低ˉ不入,鸟散ˉ远ˉ时来”中“低”对“远”,都是形容词,而“选”为动词)

6.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1.忧国忧民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山的为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而担忧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的感7a64e4b893e5b19e31333365633862情包括:

(1)战乱离散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2)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儿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抒写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如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6)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2.建功报国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的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建功报国的感情包括:

(1)保家卫圉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知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陆游的《书愤》;

(2)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愤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同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年华易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3.思乡怀人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的思念家乡、牵挂亲朋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的感情包括:

(1)天涯羁旅的愁思,如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需。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同塘”;

(2)思亲念友的孤独,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征夫的思乡之情,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怨妇的怀人之情,如王昌龄的《闺怨》、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

4 淡远高雅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的摆脱世俗、境界高雅的思想感情。淡远高雅的感情包括:(1)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同的淡远,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盂浩然的《过故人庄》; (2)远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5.感时伤逝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的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思想感情。感时伤逝的感情包括:

(1)昔盛今衰的沧桑,世事变迁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衣巷》;

(2)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儿女情长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山的闺怨挚爱、追求幸幅的思想感情。儿女情长的感情包括:

(1)恋人的挚爱,如《诗经·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变,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如韦庄《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3)对负心者的不满,如《诗经·氓》;

(4)揭露扼杀爱情的罪恶,如《孔雀东南飞》。

7.离愁别绪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的依依难舍及别后忧愁的思想感情。离愁别绪的感情包括:

(1)依依小舍的感情.如柳永的《雨霖铃》;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陈述心志,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