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规划的诗句泰戈尔

1.你最喜欢泰戈尔的哪首诗

有这样一首诗,我很喜欢。

因为张小娴的引用、《读者》等杂志又相继刊载而倍受瞩目,也许你已经知道它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 生与死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 明明无法抵挡那一种气息 却还得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 明明无法抵挡那一种气息 却还得装作毫不在意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 对爱你的人 所筑起的一首鸿沟 PS:有几种版本,这种并不是最流行的,却是我最喜欢的。 希望你也喜欢。

2.描写春天的诗句有哪些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春日》春来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春日迟迟,卉木萋萋《诗经·小雅·出车》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春日京中》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春中喜王九相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3.泰戈尔的诗鉴赏 最好详细点 急

他为读者所构筑的,是一个洋溢着欢乐、倾心於爱的光明世界。《园丁集》、《飞鸟集》、《渡口》、《爱者之贻》似乎是一盏盏明亮的灯,不知让多少失意者感到一丝温暖和感动。”散文和诗,於我来说,是亲姊妹,而不是婆婆和媳妇。”于是乎,他把小说、评论、书信揉合到散文诗中,更使作品带有丰富多采的外貌形式。《甘露》好似一篇小小说,《剧本》则是一篇戏剧评论,《洗衣女》犹如一篇人物素描。这种多体式散文令人耳目一新。就像给平淡无味的散文加点盐,泰戈尔的文章愈读愈有情致。爱情、欢乐和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如同一部交响乐中的主旋律,倏高倏低,且急且缓,让你原本平静的心情不自禁地随拍跳跃。

不仅仅是散文时,他的随笔同样让人爱不择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仅是要认识它,还要承受它。依赖知识,我们可能会变得强有力,然而,只有依赖同情,我们方能获得完善”怀着一颗同情的心,他在《一个艺术家的宗教》一文中提出“艺术家应该提醒世界”的观点。即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敢于宣布自己的信仰是永生不灭的“是”,相信有笼罩并渗透大地的理想,它是万物寓於其中并在运动的终相真实。在回答“艺术是什麽”时,他认为“艺术即人的人格”。在他看来,艺术的功能在於建造人类“真正的世界”—生气勃勃的真与美的世界。把艺术升华到人格的高度,这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非凡的意义。一个艺术家若没有高尚的人格,充其量不过是“伪艺术家”而已。泰戈尔以他自身的行动证明了他无愧于“印度诗圣”这个称号。只有人格与艺术相结合,道德与才华相统一,才会赢得后人的尊敬和纪念。鲁迅、朱自清、巴金等名作家之所以受人仰慕,缘由于此。

每每阅读泰戈尔的作品,总有一种舒畅无比的感觉,似乎一股清新的风拂过我们的脸。在他面前,任何欺骗和隐瞒都逃不脱那双锐利无比的眼睛,还是让我们坦诚些吧,因为到最后我们才会突然发现,欺骗的往往是自己。我恍惚觉得这位大胡子老人就坐在我的对面,静静地看着我饥渴般扑在他的书上。读倦了抑或遇到不解的难题,他便微笑着、语调平和地做着回答。这真是阅读者的幸福。

与泰戈尔对视,你会惊讶地发觉自己的“小”来。无论是文采,还是在人格上,你都会明显感到这种差距的悬殊。但你不必自怯,更不必丧气,因为只要你伸出手,就会被另一双有力的温暖的手握住,带你前行。

4.《泰戈尔诗集》简介

《飞鸟集》(泰戈尔诗集之一)由105段诗歌组成。每段诗歌都只有简短的两三句话,却在冥冥中,悄悄为我们点亮了什么东

西。而在这些集灵感与思索为一身的精悍短诗中,泰戈尔更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多个身份——他时而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孩,为母亲的微笑而手舞足蹈;时而是一名四海为家的探险家,向着高山大海发出感叹;时而是一位热恋中的青年,因心爱的姑娘而讴歌爱情;时而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朽,独自在回忆中反思人生;但更多时他只是一个无名的过客,为世间万物记录下灵感闪动的瞬间,然后微笑着安静离开。

作者照片

除去泰戈尔清新自然的文笔,在《飞鸟集》中,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爱的思索。毫无疑问,泰戈尔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但同时更高于生活;他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巧妙地隐去了一些苦难与黑暗,而将所剩的光明与微笑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读者。他对爱的思索,更是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青年男女间纯真的爱情、母亲对孩子永存的母爱、人与自然间难以言喻的爱……尤其是对于爱情,泰戈尔毫不吝啬地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来赞美爱情的美好与伟大。在泰戈尔眼中,世界需要爱,人生更需要爱,正如他在《飞鸟集》中所写的一样:“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

在另一方面,泰戈尔捕捉了大量关于自然界的灵感。他说天空的黄昏像一盏灯,说微风中的树叶像思绪的断片,说鸟儿的鸣唱是晨曦来自大地的回音;他将自然界的一切拟人化。他让天空和大海对话,让鸟儿和云对话,让花儿和太阳对话……总之,在泰戈尔的诗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长与思考;而他只是为它们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这,便也是《飞鸟集》名字的由来:“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

……

这就是泰戈尔,这就是《飞鸟集》。或许,对于人类的文明史来讲,《飞鸟集》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然而,我却只想说,它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清新,在如今繁忙拥挤的都市里,用它蕴涵的广阔无边的自然荒野,为我们开创另一个天堂。

1910年发表的哲理诗集《吉檀迦利》最早显示了泰戈尔的独特风格。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部献给神的颂歌,“吉檀迦利”就是“献诗”的意思。但泰戈尔歌颂的并不是“一神教”拥有绝对权威、巍然凌驾于万物之上的神,而是万物化成一体的泛神,是人人可以亲近、具有浓厚平民色彩的存在。诗人劝告那些盲目的顶礼膜拜者们:“把礼赞和数珠撇在一边罢!”因神并不在那幽暗的神殿里,“他是在锄着枯地的农夫那里/在敲石的造路工人那里/太阳下,阴雨里/他和他们同在/衣袍上蒙着尘土。”人们应该脱下圣袍,到泥土里去迎接神,“在劳动里,流汗里/和他站在一起罢。”

《吉檀迦利》所表现出的泛神论思想,无疑与印度古代典籍如《奥义书》等息息相通。但泰戈尔在发扬本民族传统的时候,并无意营造一个封闭的世界,他渴望长期隔绝的东西方能够不断接近、沟通。

5.最近班里要开展一期有关人生规划的班会,请各位帮忙找一首诗歌内容

人生哲理诗歌六首 茶 暗黑 枯黄 恬静 落寞 茶叶 在杯底保持着静止状态 期待着一次迅猛的冲击 昂扬 翻腾 疯狂而不自知 从开始到现在 落下 旋起 落下 永远沉底 倔强不落的 等待的 是彻底的被遗弃 人生 是否也是如此 夜行林中 夜 暗的深沉 晚起的秋风 横冲 肆虐 猖狂的不知所终 九月的夜空 没有星光的闪烁 林不深 树亦不大 它们与风的和音 却不似想像中的 那般萧瑟 高唱 低吼 尽显倔强般的刚强 我被笼在风中 心想 或许 西方的天空正亮 路 。

情。 人 一条路 射向远方 在云雾丛中 或山峦起伏处 不见 一段情 坚挺执著 在暴风雨消停前 或激情燃过后 消散 一个人 带着一段情 在朦胧中 上路 驰骋 放纵 情定 路圆 心向前方 若是 情移 路影 或也只是心念的转变 (2)树。

人 一棵树上 一只小鸟 --浅吟低唱 丛林深处 豺狼虎豹 --纵欲横行 一个人 立身洪流 --淡泊心定 一群人 搁身岸边 --鬼蜮残存 我想的是 --没有一只鸟的孤树 --容不得一个人的世情 人生哲理诗歌两首 江边 冲动了一个季度的江水 在秋暮时节 静了下来 懒懒的仰视着变幻的天空 白云在飘荡 每次 立于江边 我总有一种不知所措的 慌张 是敬畏 亦或是对生命的惆怅 曾经惊涛骇浪 也能静如处子 或许 明朝 东风又将再起 起起伏伏 跃出了我浅薄的想像 接受它 在东方即亮 其实 一切适应 拥有 只须 心态如常 山间 行走故乡山间 浅草遮掩脚印 微风暗送树香 清新 自然 和谐 宁详 溪水也在低声和唱 无源 无本 不知流向何方 有时候 真的好想 离开烦躁的尘间 去追寻一处桃花源的胜境 打开心灵的天窗 将现实相忘 风停 雨霁 一切 依然如常 细细想想 花应时节 橘生南方 平淡的人生 并不需要过多的想像。

6.泰戈尔的励志名言有哪些呀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人生伟业的建立 ,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失败是什幺?没有什幺,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幺?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7.谁翻译的泰戈尔诗最好

个人看过郑振铎译的吉檀伽利,以为是最好的版本 以下是网页上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来自 永远闪光——评郑振铎译泰戈尔诗 (选自网络) 一、几种容易见到的泰戈尔诗集 如今,泰戈尔诗集早已不难找。

英文版的,可以从网上搜到;没有能力或是更愿意读中文版的,除各种选本、中英对照版外,还可以去看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的《泰戈尔诗选》(冰心、石真译,1958年初版)、浙江文艺出版社版的《泰戈尔散文诗全集》(1990年初版),它们都曾再版过多次,前者还被当作课外阅读书目之一,在近年再次重印,换了一种设计平凡的封面,向全国学生们推荐。 尽管所谓的《泰戈尔散文诗全集》并不全,另外读完《泰戈尔诗选》,泰戈尔的大部分诗作就能读到了。

然而,这就够了吗?读这两本书时,泰戈尔是否往往会给你“不过如此”的感觉? 如果是这样,那么你需要寻找上海新文艺版的泰戈尔诗集。找不到也没有关系,从1981年起,上海译文出版社将这套诗集重新出版,且比以前品种更全,如吴岩译《情人的礼物》,便初版于1984年。

这套书,1987年曾经全部重印过。这就够了吗?如果读完它们,泰戈尔还会给你“不过如此”的感觉,那就远远不够。

这时,你需要寻找人文版的两种单行本,作为补充: 郑振铎译《新月集》(1954年初版) 冰心译《吉檀伽利》(1955年初版) 至少到1989年为止,这两种可爱的小书都重版过。这该够了吧? 不。

还不够。 不够。

如果你想看更多的西谛译泰戈尔诗,那还不够。 因此,你该回到过去。

为西谛译诗痴迷的人,请随我来。 让我们一起翻开《文学周报》,从逝去的年代中寻回郑振铎译泰戈尔诗。

寻回那些纯净且美好的译诗,寻回被他们扭曲的泰戈尔。 如果你想看更多的西谛译泰戈尔诗,请随我来。

二、综述《文学周报》刊西谛译泰戈尔诗 翻译泰戈尔诗,当然绝非西谛的专利。 在1922年3月1日出版的第30期《文学周报》(时名《文学旬刊》,至第81期起名《文学》,至第172期始名《文学周报》)上,可以看到两首“太戈尔”(泰戈尔)诗: 一是《毁谤》,徐培德译自《新月集》; 一是“《园丁集》第67首”(实为第70首,报纸刊登有误),[亻民]译。

在这两首译诗发表的前后,西谛也在陆续译泰戈尔诗。 1922年夏天,郑振铎选译的《飞鸟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包括257首译诗,“占全部的四分之三以上”(郑振铎《飞鸟集》新序),其余69首诗补译于1956年;1923年秋天,郑振铎选译的《新月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包括31首译诗,其余9首补译于1954年。

在1923年8月之前,王独清(1898~1940)译《新月集》已由创造社出版,这很可能是《新月集》的第一个全译本。商务印书馆1924年8月初版的《星海》(上海书店1988年影印)中,有一份《最近文艺出版物编目》,其中提到: 飞鸟集,太戈尔著,郑振铎选译 文学研究会丛书太戈尔诗选本 新月集,太戈尔著,郑振铎选译 文学研究会丛书太戈尔诗选本 新月集,太戈尔著,王独清译 创造社出版 为什么将王独清译本的出版时间限定在1923年8月之前?1923年8月27日出版的第85期《文学周报》上,刊有一篇郑振铎《太戈尔新月集译序》,其中提到: 后来王独清君译的《新月集》也出版了。

我更懒得把自己的译下去。许多朋友却时时催我把这个工作做完;他们都说王君的译文,太不容易懂了,似乎有再译的必要。

那时,我正有选译太戈尔诗的计划,便一方面把旧译的稿整理一下,一方面参考王君的译文,又新译了八九首出来;……原集里还有七八首诗,因为我不大喜欢它们,所以没有译出来。 ……而太戈尔之写这些诗,却绝非为儿童而作的。

……这正如俄国许多民众小说家所作的民众小说,并不是为民众而作,而是写民众的生活的作品一样。…… 十二、八、二十二。

从这些介绍看,王独清的译文也许采取了象征派手法,或者干脆用古文译的,所以才不容易懂吧。即便如此,对这种译本也有了解的必要。

可是,这里引用的这两段话,在人文版郑振铎译《新月集》中却只能找到几个字,尽管那里也收录了这篇译序,但又改又删,已非全貌。我曾经以为,这篇译序原本就是人文版《新月集》中印的那样——这个骗,已经受了十多年了。

同样,在上海译文版《飞鸟集》中所收的序文恐怕也非昨日颜色,但我在《文学周报》里查不到它,但找到两篇郑振铎谈《飞鸟集》的文字,其一刊于1923年7月22日出版的第80期,题为《再论飞鸟集译文——答梁实秋君》(另一篇见第79期)。从文章看,估计当时王独清译《新月集》已经出版,且为全译本,所以梁实秋才披着不赞成全译本的外衣闹事。

于是,西谛这样回答他:“我最佩服梁君的同学闻一多君的批评态度”。 的确,闻一多的批评态度才是好的,虽然见解与郑振铎等不尽相同。

1923年12月3日第99期《文学周报》上,刊出一篇闻一多从美国邮寄来的《泰果尔批评》。郑振铎一面表示不完全赞同,一面表示欢迎他的批评,两种态度都是真诚的。

闻一多的这篇批评,用词不无挖苦之意,却很有些深刻见解,如这一段: “哲理本不宜入诗……泰果尔也曾拿。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